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定和尚說故事 第一章 因果實錄▪P7

  ..續本文上一頁正需剛毅正直之士以爲國家所用,還請老佛爺考慮。」語到此處,因有其它的事而終止。

  第二天慈禧太後再決定之時,叁本卷子只有二本,沈衛一本散失了,遍尋不著,她就點了張謇的一本,由第叁名而變爲第一名了。

  季直高中狀元之後,到翁府謝師,翁氏向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你的文章沒有沈衛做的好,而且我是放在最後。何以太後點中了你,想來你曾做過積德的事吧。」季直答道:「學生年輕,曆事甚少,沒有做什麼善事。」翁氏笑道:「那麼一定是你的祖上積德了。」因而告訴了從貝勒口中傳出他之所以得中狀元的經過。

  他回家以後,偶爾與太夫人談及,詢問是否先人有積德之事,太夫人慈祥地說:「我記得你的父親做過一件事。從前家貧,他只是擔麥芽糖兌換破爛雜物以維生。一天晚上歸來,我在一卷碎棉襖中發現有一百六十元大洋錢,問他何以不知道?他說因爲當時生意很忙,沒有打開看它。我勸他送還人家,這時已經很晚了,記不得是什麼人的東西,只記得在某一村兌換這卷棉襖,當夜帶了這些大洋錢,要去退還原主。

  「到了某村,只見一家有燈光射出,想去探問是何人兌糖,由門縫望去,登時駭得魂不附體,原來室中有叁人連環吊在梁上,即推門而入,解救下來,見尚未死,遂向他們說:「你們若是失掉了洋錢,我爲你們送還來了。」老翁氣息奄奄的說:「這筆錢是送給你的,你拿去吧。」

  他奇怪極了,天地間哪有在全家自殺之前,還將錢送人的道理?就問他們爲什麼要尋短見?老翁才說:「我們兩夫妻只有這個媳婦,因爲欠了本地某人叁百元,很久沒還,現鐵限在叁天之內償還,他是惡霸,到期不還,我們的性命難保。乃求得媳婦同意,賣給人家作妾,身價銀只有一百六十元,錢已交來了,可是不能償清債款,媳婦又不願出門了。一家人無法,只好全體自殺,因爲你是老實人行爲甚好,所以決定把這筆錢送給你,可以改做別的生意。這筆錢對我們已無用處,對你卻有幫助,你快些帶回去吧,還是讓我們死好了。」

  你的父親更爲奇怪了,人到了自殺之時,還能濟助窮人,真是難得,便自告奮勇地說道:「既然你的媳婦不願出門,就先把這一百六十元送還男家,解除這家婚約。我在叁天之內,爲你們籌備叁百元還債好了。」

  老翁慘然微笑道:「你是在做換糖小生意的人,哪兒會有錢呢?」「這個你不用管,總之還有叁天功夫,到期我送錢來。」說罷放下了那一百六十元,就回家來了。我聽見你父親講述這些經過,卻恨他一時亂說大話,哪兒能夠籌集這叁百元的巨款?殊不知他竟將自有的叁間茅屋賣去了,但僅得二百四十元,不足的六十元,連祠堂的供祀神主位也出賣給族人而得了六十元,才湊足叁百元送到那戶人家,以還這筆閻王債,算是救了叁條性命。」

  張謇也想起了他中舉之後請神主入祠堂時,族長不許他安放,說是:「你的父親已將安置神主權出賣了。」證明太夫人的話是事實,又聽太夫人說:「我們夫妻無處安身,就只好住在涼亭(過往行人避雨休息之所)中,我在那兒身懷有孕,就是你了。你今能陰差陽錯的得中狀元,恐怕就是這件事吧。」

  過去科舉時代,常有這類因果之說,張季直是正人,此說似非虛妄;而沈衛以尋花吟詩,因字體纖秀,雖有應中狀元之才,竟不得中。張謇無沈衛之才,竟因字體剛勁而得中,豈真是功名另有「冥數」嗎?即使張氏不中狀元,而張父此種毀家救人的善行,亦足以爲社會之表率,宜其後嗣昌達了。因此,我們應該確信「積善之家,必有余慶」。以菩薩道來說,這就是所謂的難舍能舍,難行能行了!

  行善而自受益

  還給人家丟掉的錢,等于給人一條生路。

  幫助別人,也等于幫了自己。

  有時候你做了好事,到頭來當你需要救助時,當真會發生奇迹。

  這是中國清朝順治年間的故事了。在江甯旱西門,有一名回子哈九經營飯店。

  一天,有位江浦人身上帶著五十兩黃金遺留在店中,哈九發現了,追到江邊把五十兩黃金還給他。

  沒多久,遺失黃金的人走到江浦,看見大風把船舟打翻,溺水者很多。遺金者心裏想:剛剛哈九還我黃金,何不將此作一件好事。

  于是他就呼喚漁舟說道:「大家快去救人,每救一人我給五兩金子。」漁人們聽說了,爭先恐後地搶救,結果只救了一人,上岸一認,竟然是哈九的兒子!

  還給人家丟掉的錢,等于給人一條生路,而自己的兒子也因此撿回一條生命,因果一定要信!

  另外,臺灣《中華日報》刊載了一則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九六○年代末期,美國伊利諾伊州南部的一個小鎮上,修路工人約翰生正在忙著,突然有一輛警車停下。一名警官下車來,很焦急地說一聲:「糟了!」約翰生于是從推土機走下來,問那警官有什麼急事。

  「我不知道這兒在修路,我趕著去救一名把硬幣吞到喉裏的孩子。我要是繞道,可能來不及救他了,這該怎麼辦呢?」

  「我來試試看,能不能爲你開出一條便道,只要你小心開過去,也許可以趕上救這孩子。」

  約翰生邊說邊上了推土機的駕駛臺,用力推下一方黃土,然後立即調頭回來再推下另一方黃土,一條簡單的便道修好了。

  那警官連聲說:「多謝!」小心翼翼地把車子開過去,上了路,飛馳而去。

  警官及時趕到目的地,安撫了驚惶失措的母親,然後趕緊在孩子的背部猛拍一下,卡在他喉嚨裏的硬幣應聲噴了出來,還在地板上打了幾個轉。驚魂甫定的媽媽向警官連聲道謝。

  「你應該去謝謝開推土機的先生,如果他不爲我開路,我也趕不及來救你的孩子。」說罷,警官告辭了。

  約翰生下班回去。興致勃勃地對太太講述中午在工地發生的事情。他的妻子聽了,大聲叫道:「天哪!原來是你幫助那位警官,及時救了我們的孩子!」

  故事結束了,約翰生才明白幫助別人救人,倒救了自己的孩子子!他記起了一句箴言:「有時候你做了好事,到頭來當你需要幫助時,當真會發生奇迹。」

  虛榮心強足以敗家

  這是說明虛榮心強,足以敗家的故事。一般傳統的說法,男主外,女主內,如果女人家相夫教子,知道勤儉致富,則家道興旺;如果虛榮心強,奢侈浪費,則家道中衰,自古以來,大都如此。現在要舉出日本奈良縣所發生的一個故事:

  在日本奈良縣叁輪村,有一位青年,名叫村上,在中學就讀,通文學,但因家道寒微,中途辍學,就職于攝津船越會社公司。

  後來,村上君娶長谷叁郎先生的次女爲妻。這位太太名叫貞娘,性本聰明,身出望族,因其父爲船越會社的副座,觀察村上君品性純良,所以才將他的女兒貞娘嫁給村上爲妻。

  村上自奉職以來,敏事慎言,漸漸得到主人望重,又經嶽父大人的推薦,職位漸高。可是他的妻子貞娘,虛榮成性,不知經濟難關,經常打扮得珠光寶氣,以致村上收入不足支出,家境越來越窮困,無奈愛情甚笃,妻子的一呼一喚莫不聽從。

  很快地叁年過去了,妻子都沒生下小孩,膝下雖寂寞,而枕上卻融和。有一年快到過年了,貞娘知道丈夫月俸賞金一定很多,重整容妝,極盡美麗,要丈夫給她五百兩銀。她不知道,村上爲了供應她揮霍,早已負債如山,因愛貞娘而不敢給她知道,雖有薪俸以及年終獎金,都拿去償還債務,只剩日食之需。

  他經妻子一迫,滿口胡塗,推推拖拖,日緩一日,況在步入歲末,告貸不易,不得已與其妻約定:絕對可以有錢給你,貞娘聽了歡喜得眉開眼笑。

  隔天早上,村上早餐幾乎沒吃飽,潦草行裝,望東而去,意欲向朋友乞憐,數處碰壁,想要回去卻又怕河東獅吼,徘徊不知去向。心中憂愁之際,精神恍惚,毛毛細雨,依然信步徐行,狀若行屍。忽然,雷聲隆隆,豪雨驟下,他急忙趨避在一棵古樹的蔭下,避免全身濕透。

  奔波了一天,村上只覺得精神疲倦,雙眼朦胧,忽然看到一位老人,手中拿著包裹,也走到樹下避雨,自稱名叫長谷。村上睜大眼睛一看,知道包裹內一定有銀兩,馬上殷勤招呼,報上姓名希望得到老人的幫助。

  長谷氏年近五十,一副忠厚樸素的樣子,在外收取租金歸途,邂逅樹下,看村上是一名樸厚的青年,無妨傾心相談。從對談中,村土知道老人懷中,帶有現金五百兩,若肯借來一用,則回家可滿妻子的願望了。

  不過,回頭再想:如果老人不肯,今日我已沒臉回家見妻子,只可盡我一身,寄倚青山下,一死了之,投胎轉世,再廿余年後,依然一身如此長大。村上的思惟消極潦亂,但心中仍可憐妻子無可托寄,不如以老人的命,代替我死,得金歸來還可盡我余生,又有何防呢?

  惡念已定,一看四顧無人,便將自己所坐的石頭,乘其不疑,用力擊中老人的頭部。

  可憐長谷老人頭顱已破,更無爭奪之力,所有現金五百兩,盡被村上奪去。臨走時,村上將老人的屍體埋在亂石堆中,此事神不知鬼不覺,無人知曉。

  村上帶金歸家,喜悅形于色,雙手捧錢交給妻子,貞娘得到丈夫的錢,不厭衣服已挂滿房間,竟然一下子又花了叁百兩。不到一月,貞娘發覺懷孕了,漸漸大腹便便,珠胎十月,生下一個男孩,面貌寬大,左腮一處生須,狀似長谷老人。

  村上心中猜疑而不敢說出,乃取名爲村上孝夫。孩子彌月內晝夜啼哭,周歲後晚上睡覺時常叫「馬鹿」(日本人罵人之語言),厭惡接近他父親。自此村上疑怪更深,心中不安,而前往道慈教會,早晚祈禱神明,爲其解釋冤愆。這時,忽然間嶽父又死了,村上漸漸失去越會社地位,厭惡之余,辭職歸來,將其殘俸金錢五百余金,在附近開設一家陶器店。

  某日,有一道者,自稱道慈會領袖,樣子極爲奇怪,持缽進門,村上恭敬請坐,招待茶果,當時其子孝夫在側,年才叁歲,一見道者,亦鞠恭禮拜。村上夫妻一見孝夫之巧,心地喜悅,但孝夫偏對其父口口「馬鹿」,並非父母教導不好。

  道者驚訝,就問村上說:「令郎曆歲幾月?生庚日時?」村上一一照實回答。道…

《心定和尚說故事 第一章 因果實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