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觀水觀。水是透明的,一旦結了冰之後,你看到冰的種種情形在我們這裏也有過冰雕展覽,就像琉璃寶地的情形,把水觀觀起來是爲觀地觀的方便。今天大家請看到《觀無量壽經》第四十頁。
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極令了了。閉目開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時,恒憶此事。如此想者,名爲粗見極樂國地。若得叁昧,見彼國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說。是爲地想,名第叁觀。
佛告阿難:汝持佛語,爲未來世一切大衆,欲脫苦者,說是觀地法。若觀是地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淨國,心得無疑。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
這一觀是緊跟著前面的水觀。第一個是落日觀。把西方極樂世界的方向,落日的方向,西方,指方立向觀察起來。從水觀一直到地觀,到下面的這些亭臺樓閣,樹林等等一切。這是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的觀想。把水觀觀起來,前面講的水觀觀成了。轉成冰,在冰上有這些亭臺樓閣的莊嚴,在冰之下呢,有七寶具足的地成就。由無量寶所莊嚴,每一寶當中具備了無量光,每一光當中具備了無量壽。普放大光明,莊嚴極樂世界。這種地上呢,在虛空之中有這樣那樣的樓角寶幢,這些樂器、花、寶蓋等等一切的莊嚴,把地觀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如果我們把這個觀想心裏念之再之。天天觀想,當你熟悉了之後,這種相狀就在我們睜眼閉眼之間都能看得到,照著《觀無量壽經》上的方法一觀就能起來。而我們現在的衆生不容易觀起來,我們就要一個一個地觀。看到水,我們把水的相狀先想起來。一個一個地觀。把水觀成冰,結了冰就是透明的。冰轉成琉璃寶地,透明,平坦,衆寶具足。你把種種的相狀觀起來之後呢,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把前面的觀想種種想成功,就要用自己的想象力。每一個人都有想象力,要把你的想象力運用起來。想成功之後一一觀之,要一個一個地觀察得非常清楚。不要這個相狀還沒觀成,你就觀第二個相。一個一個地觀。要把它觀得清楚明了。要使它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閉目開目,不令散失。自己閉著眼睛所看到的,觀想的相清楚,睜開眼睛之後,這種相還是清楚。有一個過程。開始你閉著眼睛一看能看得見,你睜開眼睛就看不見了。這時如果你內在的觀想不是很強烈的話是對執不了的。你內心的觀想要非常強烈,你要閉上眼睛多觀,不斷地鍛煉,慢慢地你睜開眼睛就能看見了。所以說這種閉目開目,不要讓你所觀想的境相跑一邊去了。當你老念老想阿彌陀佛,你沒有念的時候耳朵裏也清楚,明白。觀想也是這樣。你天天想,閉著眼睛想,想得非常強烈,你睜開眼睛一看好象他就在外面一樣。達到這樣,我們的思想就非常集中了,這是鍛煉我們自己的定心。所以說要想什麼東西呢?就象你的寶貝東西丟了,你天天想。常能念茲在茲,心慢慢就專一了,不要讓我們的心離開觀想的境界,要把觀想的相狀觀察得非常清楚明白。不管是自己睜開眼睛還是閉上眼睛,觀想的環境都要讓它非常清楚。
在睡的時候你可以不用這麼清楚。你閉上眼睛心裏有這個念頭,你就非常容易入睡了。所以在睡覺的時候呢,要讓那種相慢慢地放輕,淡化,不再刻意去求相狀的清楚。除了睡覺的時候,其他的時候要常回憶起我們所觀想的事情,要把它觀想成功。所以如此如此想者,名爲粗見極樂國地。你把琉璃寶地觀成了,就象我們親自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土地一樣莊嚴。在平時修行過程當中,大家見不了佛,見不了菩薩,見不了西方極樂世界,原因只在我們的心被現實的東西所約束了。當你沒有被現實的東西約束了,我們的心緣于修法的環境是能成功的,原因是我們這些衆生爲自心顯現,不知道外在的環境是由于我們自心而顯現的。同時我們說這種現象叫認賊作父,認假爲真。我們在六塵上去分別,這是真的,那是真的,而我們的心卻忘到一邊去了,這叫本末倒置。今天如果你覺悟了,我們平時所說,“若人欲了知,叁世一切佛,應觀法界心,一切唯心造”。外面的一切環境都是我們自心顯現的。山河大地也好,苦樂參半也好,這些都是我們自心顯現的。如果你能明了這種道理,那麼就能背塵合覺。
我們的心不再去觀察外面的環境,不再執著外面的六塵境界。背離六塵,你要時時刻刻向著六塵而奔。向塵奔走的時候就是流浪生死,執著煩惱就會生起來。我們學佛的人就要背著六塵,要與覺心相合。我們要有覺悟的心。念佛就成佛,想佛就成佛。阿彌陀佛是法界藏心,你要常觀想阿彌陀佛,常念阿彌陀佛,是心作佛,是心想佛,是心就是佛。決心要站在一起,時時刻刻要讓念佛的心非常清楚明白。我們念佛的人修行成功就只憑這個方法,沒有別的竅門。把這種方法教給了你之後你要老老實實地修,你修了之後用不了多久就能顯現出這樣的相狀,修行還是非常容易的。不是那麼艱難的。佛是教你懂道理,要讓你知道道理,你不懂道理去修就非常容易出偏差。法門常是先講道理,讓你把道理明白之後,知道學佛是怎麼回事,怎麼去學,就不至于搞迷信。這些人道理講得越多,越清楚,他的信心就越不容易建立起來。有的人是從信心開始入手的,有的人是從理心開始入手的,分別心重的人是從道理上入手的。一般的人你給他講道理他總有這種懷疑,那種懷疑,要實實在在教他觀修。
淨土十五觀對我們今天的修行有非常好的幫助作用。道理少講,就給你講觀修方法。你一觀他就起來。你要觀不起來你就先看水,把水的相狀看得清楚明了,你閉上眼睛看心裏有沒有水的相狀。如果沒有你再睜開眼睛看,看清楚再觀想。久之,我們內心就把水的相狀觀察得清楚了。我們再來觀冰,在內心裏再來看有沒有冰的相。你看到孩子的照片,心裏就有這種印象。也是這樣透明,這個時候流利寶地你見到沒有,初顯極樂國地,從最初的觀想一直到見到流利寶地,看到的這種寶地的現狀還不是非常清晰明了。就象我們今天觀想阿彌陀佛一樣。想一個大概,阿彌陀佛就是這樣的。但是其間眉毛眼睛鼻子嘴巴還不是非常清楚。在內心裏有一個大概相狀。那叫初見極樂國地。
若得叁昧,見彼國地,了了分明,如果你照此觀想,再進一步修持,不要轉境地。你已經初見極樂國地了,沿著這個方向不斷地在觀察思想,當你的心用到極處了,心就能達到一心不亂。那就是叁昧,就是定。把定一生起來之後,我們見到西方極樂世界的流利寶地就了了分明了。所以修行的決竅就是自心于一處。念茲在茲,不輕易地變換自己所修的法門。長此以往,一直堅持,久而久之自然見到西方國土的土地非常清楚明白。有兩種力量,一個是自己觀想的力量,二是諸佛菩薩加倍的力量。所以說照這種觀想一直能觀到叁昧境界一心不亂的時候,這種西方極樂世界琉璃寶地的相狀就了了分明了,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地呈現在我們自己面前。琉璃寶地非常莊嚴美妙。不可具說,是爲地想,名第叁觀。琉璃寶地觀要觀起來,就是沿著水觀、冰觀觀起來的。不斷讓我們自心深入境界,和第二觀是不相分的。所以這個地方呢,強調自己觀法的時候,要一一觀察,每一個觀察當中都要觀得清楚明了,然後才進行下一步。不要這個還沒觀成就跑掉了。我們今天讀一部經,一部還沒讀完又去讀另一部經。總是漂在面上,這樣的修行就是老不見效果。這是第叁觀地觀,它的觀法就是這樣。這種觀法有什麼利益呢?
佛告阿難:汝持佛語,爲未來世一切大衆,欲脫苦者,說是觀地法。若觀是地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舍身他世,必生淨國,心得無疑。作是觀者,名爲正觀。若他觀者,名爲邪觀。
講地觀的功德成就,觀成功之後能除掉八十億劫生死重罪。讓自己身心清靜下來。如果說舍身它世之後,我們的壽命到了。身體住在世間,不可常保,要往生它世的時候,我們所觀察的流利寶地相就會顯在我們面前。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必定的。所以說,觀察的功德利益是這樣的殊勝。所以這種好處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無量劫重罪。五十一劫生死重罪都是根據每個人觀察的力量強弱而言。諸佛所說都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不是我們凡夫的心量可以測量的。所以這兩種觀察利益呢,我們自己要看看,這一輩子的修行就是要除掉生死重罪。除掉業障。除去了我們這一輩子身心就清淨了,你在世間上辦任何事情都非常順利。災難你就很少遇上。經常身邊常有善知識出現。學法非常具備善緣。除掉生死重罪沒有障礙就非常清淨了。我們現在爲什麼煩惱、?爲什麼愛講是非?爲什麼愛睡覺?我們內心的煩惱不清淨,內心的業障沒有除去。我們今天修行好好禮佛,拜佛,業障越來越輕,我們的生活就越來越如意。要清淨自心。明了因果。
佛告阿難:汝持佛語,我們先講功德利益。佛告訴阿難,你一定要牢記我釋迦牟尼佛講的這些話,爲未來世一切衆生來宣說這種觀法。他們想要脫離這種苦惱的要給他們說,這是脫苦之法。所以觀地能讓我們脫掉這些一切苦法,能讓我們除去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必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它的功德利益。如果我們今天僅能把地觀觀成了,我們就能得這種功德利益。後面還有很多,每一種觀法不是很難。把這樣的次地,步驟也非常容易生起來。這是地觀的功德利益,我們在修行的時候就是要依照《觀無量壽經》教我們的方法去觀。不要想其他的,不要觀其他的,你要觀察其他的就是邪觀。我們現在都處于邪觀當中,讓你觀察水你觀不起來。讓你觀你恨的人非常清楚明白,就是邪觀。琉璃寶地你觀不起來,你觀你喜歡的人非常清楚,是不是邪觀?就是邪觀,叫你想西方極樂世界你想不起來。你想什麼?想你那些麻將,想那些賭博的東西你能想得起來,那就是邪觀。
那種邪爲什麼成就了呢?那是我們平時習慣成自然了。今天就要把…
《觀無量壽經第五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