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觀無量壽經第一講▪P3

  ..續本文上一頁術,令此惡王多日不死。即執利劍,欲害其母。然後又罵僧人。說你們也是惡人。所以讓國王這麼久還沒死掉。他就把寶劍拿出來想殺害自己的母親。這個時候有一個大臣,名叫月光,這個人非常有智慧。

  

   時有一臣,名曰月光,聰明多智,及與耆婆,爲王作禮。白言:大王,臣聞《毗陀論經》說,劫初以來,有諸惡王,貪國位故,殺害其父一萬八千,未曾聞有無道害母。王今爲此殺逆之事,汙刹利種,臣不忍聞。是旃陀羅,我等不宜複住于此。時二大臣說此語竟,以手按劍,卻行而退。時,驚怖惶懼,告耆婆言:汝不爲我耶?

   這兩個大臣給國王進谏說我們從論典上來看,從無始劫以來,這些人爲了貪國王的位置來殺害他們的父親這樣的人有許多。《毗陀論經》相當于我們國家的《史記》。惡王有很多,但是從來沒有看見哪個害自己的母親。而你今天還超過那一萬八千個惡王,不僅要殺害自己父親還要殺害自己的母親。大逆不道,汙刹利種非常高貴的種性,你汙染了,你不配做國王了,我們不忍看到這樣的事情。是下賤的人,我們想住在這裏都不行。跟你這個下賤的人在一起,我們就是汙了自己。這兩個大臣是國家的頂梁柱。把這樣的話說完之後,用手按劍,一個是怕太子殺害他的母親,二是用自己的怒氣勸這個王,邊退邊走。當時阿阇世王非常恐懼。爲什麼呢?這種情形非常緊張。一個是兩個大臣拿著劍,兩個大臣走了怎麼治理國家呢。

  

   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

  王聞此語,忏悔求救,即便舍劍,止不害母。敕語內官,閉置深宮,不令複出。

   所以他就問耆婆,你們不幫我了嗎?耆婆就給他說了,你不要殺害母親,你把母親一殺掉了你大逆不道,全國人都會反你。這個阿阇世王就慚悔。王聞此語,忏悔求救,即便舍劍,止不害母。敕語內官,閉置深宮,不令複出。就停止殺害母親的行爲。雖然不殺害了。但是叫人把母親關起來了。

  

   時韋提希,被幽閉已,愁憂憔悴。遙向耆阇崛山,爲佛作禮,而作是言:如來世尊,在昔之時,恒遣阿難,來慰問我。我今愁憂,世尊威重,無由得見。願遣目連、尊者阿難,與我相見。作是語已,悲泣雨淚,遙向佛禮。未舉頭頃,爾時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韋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連,及以阿難,從空而來。佛從耆阇崛山沒,于王宮出。

   這個夫人就非常憂心,就向著靈山頂禮佛。我以前有困難有煩惱的時候,你老人家有他心通,經常派阿難尊者來問我。我今天因爲這樣的事情墮在煩惱當中了,憂愁王將要被害。世尊你老人家來救度我啊。但是釋迦牟尼佛你老人家那麼高貴,我想請你來要求過份,你只要派目犍尊者和阿難尊者與我相見,我就心滿意足了。正當說這種話的時候,他自己心裏面非常悲傷,哭得眼淚象雨一樣。釋迦牟尼佛有神通的,你在頂禮的時候佛就知道了。所以佛叁明六通十八神變。你在世間上做什麼佛都知道,所以佛常在我們身邊出現你就是不知道。業障障礙了我們自己身心。佛來救度我們的時候,我們自己並不知道。佛的叁明六通十八神變你能隱瞞嗎?就是破了初品無明的菩薩都能看見你,不要說那些釋迦牟尼佛了。小乘聲聞弟子也有神通看見你做惡事,我們做任何事情人家都能看到。這個時候呢,這個韋提希夫人頂禮,還沒有擡頭,這麼一會兒功夫。釋迦牟尼佛在靈山知韋提希心知所念。他心裏有他心通,就知道了,韋提希夫人在祈禱,就叫連目犍連和阿難尊者,佛也在王宮當中顯現了。所以說他們叁人在空中出現了。

  

   時韋提希,禮已舉頭,見世尊釋迦牟尼佛,身紫金色,坐百寶蓮華,目連侍左,阿難侍右。釋、梵、護世諸天,在虛空中,普雨天華,持用供養。時韋提希,見佛世尊,自絕璎珞,舉身投地,號泣向佛。白言:世尊,我宿何罪,生此惡子?世尊複有何等因緣,與提婆達多共爲眷屬?唯願世尊,爲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忏悔。唯願佛日,教我觀于清淨業處。

   使韋提希擡起頭來看見釋迦牟尼佛身子金色,非常莊嚴,放大光明。他自己坐的是百寶蓮花,各種寶貝形成的蓮花。目犍尊者站在佛的左面,阿難尊者站在佛的右面,還有很多護法,天龍八部,在空中散花,就象下雨一樣來供養釋迦牟尼佛。佛見了佛,韋提希夫人見了世尊之後,自絕璎珞。見了佛之後要取下來。這些經典都是這樣說的,貴夫人的手飾,用具很多,一進寺廟就要取下來,是對佛的恭敬。把自己的身子鋪在地下頂禮釋迦牟尼佛,見了佛悲喜交加。喜的是佛有大慈悲心,悲的是我今天遇上這樣的災難。一看到釋迦牟尼佛就像受苦受難的兒子見到自己的父母。大聲地在那裏哭,向佛說了,我過去究竟造了什麼業啊,生此惡子。釋迦牟尼佛你老人家有什麼因緣。我這個兒子是受了提婆達多的教唆,釋迦牟尼佛你都是佛了,你爲什麼要和他共爲眷屬呢?你釋迦牟尼佛這麼圓滿的人,居然還有人來篡位。我生的兒子這麼五孽不孝,他心裏把自己的念頭說出來了,就只想要往生一個沒有煩惱的清淨地方了。遇上這種惡事情她是萬念俱灰,我當往生,對于五濁惡世再也不留戀了,發了強烈的出離心了。釋迦牟尼佛給韋提希夫人講,叁福十六觀具體的修行法門。平時沒有遇上這樣的惡事,國太夫人自己覺得很幸福。今天遇上惡事了才發了出離心。釋迦牟尼佛給他講說,在五濁惡世當中,叁途地獄惡鬼畜牲都充滿五濁惡世當中。五濁惡世更多的是這些不善之人聚集在一起。《無量壽經》上說的五惡五痛五燒輾轉無窮。發願要往生諸佛清淨國土。一個是出離心,一個是願往生心。所以在釋迦牟尼佛面前哀求,現在只希望佛陀老人家用大智慧教我修行,教我清淨業處。你要讓我能往生能修行。所以這個觀包含了很多。一個是看見,所以這個觀有一種看見的意思。還有一種是思想的意思,你要教我把內心裏的安身立命的修行之道,怎麼樣才能往生。一個是觀修,一個是思維。所有的這些清淨業處,沒有染汙沒有惡業,。就是極樂的地方。業是行爲,處是由這樣的行爲所感得的地方。人家連因帶果在請問,不像我們今天,關于清淨業就是修行。叁福業修行善法,那叫清淨業,那叫修行。依這樣的清淨業而往生的地方,清淨處。是什麼地方?極樂世界,依于叁福十六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裏是韋提希夫人請求釋迦牟尼佛給他講說這樣的方法,讓他能成就。要修行這樣的清淨業,要往生這樣的清淨處。

  

《觀無量壽經第一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