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97經 大那若尼經▪P2

  ..續本文上一頁者,哪一個比較好?」

  「舍利弗先生!因爲客人而成爲非法行者、離正行者比較不好,因爲客人而成爲法行者、正行者比較好,舍利弗先生!法行者、正行者比非法行者、離正行者好。」

  「大那若尼!有其它如法的職業,依之而能夠對客人盡義務,而且能不作惡業,以及能走向福德道迹。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因爲祖先而成爲非法行者、離正行者,或因爲祖先而成爲法行者、正行者,哪一個比較好?」

  「舍利弗先生!因爲祖先而成爲非法行者、離正行者比較不好,因爲祖先而成爲法行者、正行者比較好,舍利弗先生!法行者、正行者比非法行者、離正行者好。」

  「大那若尼!有其它如法的職業,依之而能夠對祖先盡義務,而且能不作惡業,以及能走向福德道迹。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因爲神祇而成爲非法行者、離正行者,或因爲神祇而成爲法行者、正行者,哪一個比較好?」

  「舍利弗先生!因爲神祇而成爲非法行者、離正行者比較不好,因爲神祇而成爲法行者、正行者比較好,舍利弗先生!法行者、正行者比非法行者、離正行者好。」

  「大那若尼!有其它如法的職業,依之而能夠對神祇盡義務,而且能不作惡業,以及能走向福德道迹。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因爲國王而成爲非法行者、離正行者,或因爲國王而成爲法行者、正行者,哪一個比較好?」

  「舍利弗先生!因爲國王而成爲非法行者、離正行者比較不好,因爲國王而成爲法行者、正行者比較好,舍利弗先生!法行者、正行者比非法行者、離正行者好。」

  「大那若尼!有其它如法的職業,依之而能夠對國王盡義務,而且能不作惡業,以及能走向福德道迹。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因爲身體的滿足、該增益而成爲非法行者、離正行者,或因爲身體的滿足、該增益而成爲法行者、正行者,哪一個比較好?」

  「舍利弗先生!因爲身體的滿足、該增益而成爲非法行者、離正行者比較不好,因爲身體的滿足、該增益而成爲法行者、正行者比較好,舍利弗先生!法行者、正行者比非法行者、離正行者好。」

  「大那若尼!有其它如法的職業,依之而能夠有身體的滿足、該增益,而且能不作惡業,以及能走向福德道迹。」

  那時,大那若尼婆羅門歡喜、隨喜尊者舍利弗所說後,起座離開。

  那時,大那若尼婆羅門過些時候生病、痛苦、重病。那時,大那若尼婆羅門召喚某位男子:

  「喂!男子!來!去見世尊。抵達後,請你以我的名義以頭禮拜世尊的足:『大德!大那若尼婆羅門生病、痛苦、重病,他以頭禮拜世尊的足。』然後去見尊者舍利弗。抵達後,請你以我的名義以頭禮拜尊者舍利弗的足:『大德!大那若尼婆羅門生病、痛苦、重病,他以頭禮拜尊者舍利弗的足。』並且請你這麼說:『大德!請尊者舍利弗出自憐愍,去大那若尼婆羅門的住處,那就好了!』」

  「是的。」那位男子回答大那若尼婆羅門後,就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位男子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大那若尼婆羅門生病、痛苦、重病,他以頭禮拜世尊的足。」然後去見尊者舍利弗。抵達後,向尊者舍利弗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那位男子對尊者舍利弗這麼說:

  「大德!大那若尼婆羅門生病、痛苦、重病,他以頭禮拜尊者舍利弗的足,他這麼說:『大德!請尊者舍利弗出自憐愍,去大那若尼婆羅門的住處,那就好了!』」

  尊者舍利弗以沈默同意了。

  那時,尊者舍利弗穿好衣服後,取缽與僧衣,去大那若尼婆羅門的住處。抵達後,在設置好的座位坐下。坐好後,尊者舍利弗對大那若尼婆羅門這麼說:

  「屋主!你是否能忍受?是否能維持?是否苦的感受減退而沒增加,其減退而沒增加被了知?」

  「舍利弗先生!我不能忍受,不能維持,我強烈苦的感受增加而沒減退,其增加而沒減退被了知,舍利弗先生!猶如力士以銳利的刀刃劈開頭。同樣的,舍利弗先生!在[我的]頭裏有激烈的風切割。

  舍利弗先生!我不能忍受,不能維持,我強烈苦的感受增加而沒減退,其增加而沒減退被了知,舍利弗先生!猶如力士以堅固的皮繩綁在頭上的頭箍。同樣的,舍利弗先生!在[我的]頭裏有激烈的頭痛。

  舍利弗先生!我不能忍受,不能維持,我強烈苦的感受增加而沒減退,其增加而沒減退被了知,舍利弗先生!猶如熟練的屠牛夫或屠牛夫的徒弟,以銳利的牛刀切開腹部。同樣的,舍利弗先生!在[我的]腹部中有激烈的風切割。

  舍利弗先生!我不能忍受,不能維持,我強烈苦的感受增加而沒減退,其增加而沒減退被了知,舍利弗先生!猶如兩位有力氣的男子各捉住較弱男子一邊手臂後,在火坑上燒、烤。同樣的,舍利弗先生!在[我的]身體裏有激烈的熱病。

  舍利弗先生!我不能忍受,不能維持,我強烈苦的感受增加而沒減退,其增加而沒減退被了知。」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哪一個比較好,地獄或畜生界?」

  「舍利弗先生!畜生界比地獄好。」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哪一個比較好,畜生界或餓鬼界?」

  「舍利弗先生!餓鬼界比畜生界好。」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哪一個比較好,餓鬼界或人間?」

  「舍利弗先生!人間比餓鬼界好。」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哪一個比較好,人間或四大王天?」

  「舍利弗先生!四大王天比人間好。」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哪一個比較好,叁十叁天或四大王天?」

  「舍利弗先生!叁十叁天比四大王天好。」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哪一個比較好,夜摩天或叁十叁天?」

  「舍利弗先生!夜摩天比叁十叁天好。」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哪一個比較好,夜摩天或兜率天?」

  「舍利弗先生!兜率天比夜摩天好。」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哪一個比較好,化樂天或兜率天?」

  「舍利弗先生!化樂天比兜率天好。」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哪一個比較好,他化自在天或化樂天?」

  「舍利弗先生!他化自在天比化樂天好。」

  「大那若尼!你怎麼想:哪一個比較好,梵天世界或他化自在天?」

  「舍利弗尊師說了:『梵天世界。』舍利弗尊師說了:『梵天世界。』」

  那時,尊者舍利弗心想:

  「這位婆羅門是志向梵天世界者,讓我教導大那若尼婆羅門與梵天共住之道。」

  「大那若尼!我教導你與梵天共住之道,你要聽!你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先生!」大那若尼婆羅門回答尊者舍利弗。

  尊者舍利弗這麼說:

  「大那若尼!什麼是與梵天共住之道呢?大那若尼!這裏,比丘以與慈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叁方,像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以與慈俱行之心,以廣大、以出衆、以無量、以無怨恨、以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大那若尼!這是與梵天共住之道。

  再者,大那若尼!比丘以與悲俱行之心……(中略)以與喜悅俱行之心……(中略)以與平靜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叁方,像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以與平靜俱行之心,以廣大、以出衆、以無量、以無怨恨、以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大那若尼!這是與梵天共住之道。」

  「那樣的話,舍利弗先生!請你以我的名義以頭禮拜世尊的足:『大德!大那若尼婆羅門生病、痛苦、重病,他以頭禮拜世尊的足。』」

  那時,尊者舍利弗使大那若尼婆羅門在下劣的梵天世界建立後,起座離開,留下更應該作的事。

  那時,在尊者舍利弗離開不久,大那若尼婆羅門死了,並且往生梵天世界。

  那時,世尊召喚比丘們:

  「比丘們!舍利弗使那位大那若尼婆羅門在下劣的梵天世界建立後,起座離開,留下更應該作的事。」

  那時,尊者舍利弗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舍利弗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大那若尼婆羅門生病、痛苦、重病,他以頭禮拜世尊的足。」

  「但,舍利弗!爲何你使大那若尼婆羅門在下劣的梵天世界建立後,起座離開,留下更應該作的事呢?」

  「大德!我這麼想:『這位婆羅門是志向梵天世界者,讓我教導大那若尼婆羅門與梵天共住之道。』」

  「但,舍利弗!大那若尼婆羅門已死了,他已往生梵天世界了。」

  大那若尼經第七終了。

  「僧團」(saṅgha, saṃgha),另譯爲「僧伽;和合衆」,或簡略爲「僧,衆」。「弟子僧團」(sāvakasaṅgha),另譯爲「聲聞僧伽」。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如法如業(MA.27)」,南傳作「如法的職業」(hetukā dhammikā kammant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有益與符合法的工作」(work, profitable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hamma)。

  「另娶一位無信家庭的無信妻子」(aññāssa bhariyā assaddhā assaddhakulā ānīt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他娶另一位來自沒有信仰氏族的沒有信仰女人爲妻」(has taken another wife, a woman without faith who comes from a clan without faith)。

  「該增益」(brūhetabbo),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給予營養」(nourished)。

  「留下更應該作的事」(sati uttarikaraṇīye),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然而仍有更多要做的」(while there was still more to be done),並解說,這是指尊者舍利弗沒教他「出世間」(supramundane)之道,成爲以正覺爲堅定目的(become fixed in destination for enlightenment),相對之下,往生梵天稱成爲「下劣的」(hīna),佛陀也以此對尊者舍利弗有「柔性責備」(gentle reproach)。

  「吃過早餐後,下午」(pacchābhattaṃ bhuttapātarāso,逐字直譯爲「在供養食後(下午)-已食(已受用)+早餐),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他吃過他的早餐後」(after he had eaten his morning meal)。

  「大家」(主人, ayiraka, ayya),參看《中阿含135經》比對。

  

《中部97經 大那若尼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