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十疑論講記之叁▪P3

  ..續本文上一頁趣,越念越自在。不管哪一種煩惱來了,阿彌陀佛,誰要贊歎我阿彌陀佛,不管你什麼,我就是阿彌陀佛。哪一個煩惱出來了,就是一個阿彌陀佛。淫欲心現前了,阿彌陀佛,憑阿彌陀佛的大智慧力,大慈悲力來對治淫欲,這種嗔恨心起來了,我們就趕緊念阿彌陀佛。怎麼能起嗔恨心呢?趕緊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句阿彌陀佛把煩惱都能對治。以這種萬德名號的加被來扭轉世間上一切煩惱的執著。你念佛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能克服萬緣,單有一念往生之心。你不要想到你家裏的財産,沒有。西方極樂世界的財産比你那裏多得多,不要想你家裏的東西,那點算什麼。所以我們要有信心有願力了,越念煩惱越輕,煩惱越不起。世間上的閑念頭,不能把你的心抓走。這個世間就能修行念佛叁昧,一心不亂地念佛。

   厭離叁界,我們發出離之心。身體開始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修福,隨緣來度化衆生,那些東西趕緊布施供養。錢財趕緊拿出來當一個善才童子。你留在那裏幹什麼,天天都在想。今天拿出來救苦救難,你拿出錢財來修行,修行了又回想于西方極樂世界,要修這個布施度。把你所有的東西都拿出來布施修行,成就自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不要在這些東西上去貪心。你什麼時間能出離呢?要下決斷心,障礙我們修行的趕緊丟掉。

   一個修禅的人什麼都放下了,就有一人缽放不下,結果無常鬼就把他抓住了。他進入禅定人家看不到他了,他能轉欲界的色身爲色界無色界的身體來進入四禅八定,人家看不到他的身體了,已經非常厲害了。但他還舍不得他的缽,你只要一敲他的缽,他就跑出來了。結果就因爲這個缽放不下,黑白無常鬼就把他抓住了,他還沒了生脫死呢,艱難啊。抓住了他一看就因爲不舍之心就被無常大鬼抓住了,所以痛下絕斷把缽摔碎了,然後再也找不到他了。有什麼東西障礙你,太多了。金錢,兒女,夫妻,家庭,房子,車子,股票,你的金銀財寶,這些東西是不是障礙?而這些東西有什麼用?所以現在修布施度最艱難了。你能不能修起來,說布施我們就要布施。你不布施就說明你沒有辦法,是斷念了,說持戒自己就要修行,不修行沒有辦法。以布施持戒要發回向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願力即得往生。經教當中這樣教我們,你聽不聽,你要聽了之後,我們要依靠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力,要修布施持戒忍辱,我們照這樣做了就感應阿彌陀佛願力授受,我們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往生想什麼有什麼,根本不缺,所以你現在娑婆世界的東西你要舍掉,免得障礙自己修行。

   是故《十住婆沙論》雲:“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種:一者難行道,二者易行道。”難行者,在于五濁惡世,于無量佛時求阿鞞跋致,甚難可得。

   《十住婆娑論》裏給我們說修行一個是難行道,一個是易行道。有容易的修行,就是大樹下好乘涼,不離于叁寶。祈求叁寶加被,祈求佛的加被。這種艱難的修行就是憑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如蝸牛爬行那麼艱難。世自在王佛勸他,這個事情你最清楚,你能選擇。但他就是死死抓住世自在王佛,他說這個道理太高深了,我要仰仗佛的力量,迅速成辦。所以有難行道有易行道,我們親近無量佛,好多佛我們都親近,要求不退轉。要證到這樣的第七住不退住很艱難,像這樣難行道爲什麼難呢?原因有很多種,這裏只給我們說一點點這種道理了。

   “此難無數塵沙說不可盡,略述叁五。一者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二者無賴惡人,破他勝德。叁者顛倒善果,能壞梵行。四者聲聞自利,障於大慈。五者唯有自力,無他力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過數裏,極大辛苦,謂自力也。

  

   在這個世間上,其他的人不信佛法,往往會障礙我們修行。那些行惡法的衆生,不信善信惡,他障礙我們修行。還有一種是行善積德的,他不知道真正的善法,什麼才叫善法呢?什麼叫究竟的善法,心外求法,那叫外道。外道相善,表面上看起來是善法,實質上不是善法。就是佛法上所說的,相似善法。今天多啊,你看*輪功,他能殺掉衆生行善,那叫什麼善法呢?他有沒有能力讓你生天呢?外道相善也打著佛法的名,他也講佛法,也把佛法的名目也拿出來。佛教是最先批判*輪功的,把佛教的名目給弄混了,跟佛教的善法不沾邊,比釋迦牟尼佛還要厲害。釋迦牟尼佛都不行,他比釋迦牟尼佛還更厲害,這是破壞佛法。用相似佛法來亂了人們對佛法的信心,世間上那些他也說行善,但是不是善法呢?就很艱難,他不知道真正的善法。

   佛教有一本經叫《十善業道經》,要從根本上來,利益的根本是什麼?是我們自心,要修福報,布施持戒,起心動念,心爲根本。你有錢了是不是就幸福了?不是,有很多有錢了,反而造業,內心沒有調整好。所以說,這個外道心外求法,相似善法,來亂菩薩法,用佛法混亂了。菩薩叁輪體空,修布施持戒波羅蜜,世間上越修越煩惱,越修越執著。一個宗教起來之後成爲一個宗教的執著,佛法是連佛法也不要執著。佛法一執著還是毛病,所以到最後連智慧的概念你都要放下。你有一點執著不放下你就會因爲這執著而受累,說這種法只是一種方便,能度化衆生。把衆生度化過來了,連法也不要執著。其他的宗教就不是這樣了。其他的宗教一旦形成了,這個就是唯一。所以我們今天你不要說你對法門一執著,到最後不知道要斷除自己的煩惱,了結自己的生死。執著生起來之後自己還沒修行,那就不是信佛了。曆來的高僧大德都能把自己放下。

   一個外道跟大德辯,把外道辯輸了。人家不服氣,他晚上拿著刀把大德殺死了。大德還成就他讓他快走吧,我的弟子看到你就跑不掉了,你殺我是不值得的。這是改掉我們自己對衆人的形象,你這才是真正的度化衆生。如果我們聽不得別人的批評意見,我們自己又大做惡法,用自己的身體行爲來誹謗佛法,你做了還不讓人家說,這是什麼邏輯?我們自己身口意叁業不如理不如法,你做出來了,人家不信佛法的來誹謗你,你怎麼能把人家的嘴封上。我們要斷惡修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修行才能讓衆生發生正面的信仰。所以外道相善要壞亂菩薩法,世間上很多,你要是沒有智慧你就上當了。在這個世間上修行最不容易辨別哪一種是了生脫死的方法,要能分得清楚。因爲智慧不夠分不清楚,跟著人家跑了一輩子,最後發現走錯了。你說你修行走這些冤曲路走得多,是外道相善,相似善。

   第二是無賴惡人見了修行人不會贊歎,要去誹謗。他說你和尚不吃肉,你還吃什麼飯,飯也是有生命的。要壞人的修行,他見不得你修行,所以要破壞別人的功德。見了這些修行的人他不能成人之美,反而用各種是非來誹謗別人。我們很可能遇上這些無恥的人,被他破壞這些善行。佛門當中現在都有,有很多進來之後不是請佛法,是跟師父拉家常。豬肉給你拿來,拉你下水,這是罪過無邊的事情。把這些衆生拉下來之後,我們自己造業,要注意這些人!不要被他破壞了我們的修行!

   由于富貴的弊病,破壞我們的善行,沒有發出離心,沒有發無我心。有染汙心來修行,這種修行是了脫不了煩惱的。因爲了脫不了煩惱,你這一輩子修行善法,沒有結果,他能增加煩惱,增加執著。這一輩子修善法,下一輩子結福報,再做惡事,第叁生就開始墮落——叁世佛冤。就是顛倒善行,有我的心、煩惱的心,有染汙的來修行。人天這些善果不是無漏善,能得到暫時的好處,還是遭于墮落之中。享受完了之後,又落于輪回之中。這叫顛倒。

   第四種呢,沒有大慈悲心,聲聞緣覺他們也發出離心,斷掉自己的煩惱,也修慈悲喜舍。老法師在的時間給大家講過,也修行慈悲之心。衆生得不到他究竟的慈悲作用,只能他自己得到。他修慈悲心,他修喜舍心。他自己能把心安住于非常平穩的地步,但衆生得不到他的慈悲的利用。所以這些小乘的聲聞自利,把大乘佛法的大慈悲心障礙了。慈能予樂,悲能拔苦。二乘人呢,修行慈悲觀對治我們的嗔恨心。

   從修行的次第,總的次第先給自己關系好的人修慈心,最後再修冤家對頭。因爲關系好的,最容易生起利益之心。關系不好的就有思想上的障礙了,所以首先從關系好的人來修。具體的呢,就是

   第一種,上品親,給自己關系最好的,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生我養我的恩德無邊。所以我們知母報母之心,修菩提心的時候就是采取的這種方法,來修行這種利益衆生的心。我們怎麼樣來報恩。這是第一種環境。

   第二種是中品親。就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比父母的關系要次一點。

   第叁品行叫下品親,就是自己的朋友,知士,這些人。

   第四種叫中人,不是自己的冤家對頭也不是親戚朋友,關系一般。前面行慈悲心能行起來了,對這些不相關的人也能行起來了。

   第五種叫下品冤,雖然跟自己有過節,但過節非常輕。

   第六種叫中品冤,就是跟自己有過結還比較大,對他行慈悲心就不太容易。如果你前面的都修行起來了,後面也能修起來。

   第七種叫上品冤,就是曾經殺害過自己父母師長的。面對這種人我們都還能修慈悲之心,那你的慈悲心就圓滿了。衆生得不到這種利益,菩薩修行慈悲他就能讓衆生得到這種利益。

   第五種呢只靠自己的力量,沒有叁寶的力量加被,就好象跛子,一天只能走幾裏路非常辛苦。沒有叁寶的加被,我們修行是非常不具足的。前幾天我給大家說,不管你今天到了什麼地步了,要不離于十方叁世佛的加被,不離善知識的加被。慢慢地一直傳到今天,多少的善知識一起要觀修起來,能得十方叁世諸佛的加被,修行就比較具足了。我們現在你從你祖父,父親叁代人都是讀書的,或許你能造就一個很好的讀書材料。一般老百姓非常艱難,要講根基,不離于十方諸佛的加被,這是我們修行的訣竅,想非常迅速地修行正果,我們自己要不離叁寶的修學。你要學觀世音菩薩把阿彌陀佛頂在頭頂上,時時刻刻不離。我們現在自己頂上沒有,你恭敬的是錢。要學諸佛菩薩,他們是怎麼修行的,難行道就是這樣的。自我修行爲什麼難以成就呢,就有這五個方面的原因。

  

  

《淨土十疑論講記之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