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知道阿弥陀佛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有缘份。这个法开始灭亡了,释迦佛特别要把《无量寿经》多住百年。因为这部经救度众生的力量特别具足,这个法门与西方极乐世界特别相关。与我们娑婆世界的这些众生救度我们是很好的一个法门,特别有缘。所以说这一部经,《无量寿经》要专门留住在世间,超过其他经典百年住世。这里就可以知道,阿弥陀佛与我们娑婆世界五浊恶世的众生非常有缘。其余诸佛一切净土,虽一经两经,略劝往生,但那些经典都是一经两经,略劝往生,非常简略。阿弥陀佛这个极乐世界呢,你在三藏十二部经典当中都可以看到劝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非常普遍。所以释迦牟尼佛再三劝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释迦牟尼佛的话。要修净土法门,我们今天你修行的人不听,这里面呢,有无量无边的深奥道理在。我们这些众生是不太能想得明白的,想不明白不要去想,我们要仰信释迦牟尼佛就对了。三岁的娃娃要想父母亲怎么要拿衣服给我们穿,你想得通吗?给你一条道路你好好地去走就行了,这是对于我们教主的信任之心。听从教主的劝化,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第四种疑问。
第五疑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
这个疑问就是修行断烦恼而成就净土,这是特别法门。我们平时所说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成就的国土。我们说有几种国土呢,净土有几种呢。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四种。往往有凡夫有圣贤就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人高低不等,千差万别。你今天住在这样的世界里,如果我们断了见思惑,你要往生净土,就相当于净土。你没有把烦恼断尽,你断除一部分见惑思惑,证到阿罗汉果了,进入须陀洹果。没有其他的大恶众生,那叫方便有余土。成就你的修行,你断了烦恼了,到了这个境界了,你就能够在这个清静世界里,相当于我们今天如果考入一所学校,我们在这个学校当中就能具足这种力量,没考进来的就享受不了这样的待遇,要方便有余土。要断烦恼,至少要断掉见惑思惑,我们就能住在净土世界里。他好像得到了究竟涅槃没有,还是在三界之中,他有这种力量,那叫方便有余土。还有实报庄严土,见惑思惑、尘沙惑断掉,断了无明了,根本的执着要断除就能往生实报庄严土,到最后究竟的圆满净土是常寂光净土。无明分分断,把无明断尽,菩提智慧圆满才能够往生常寂光净土。平常修行,像释迦牟尼佛通途佛法,就讲这四种往生境界。
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时间不用你断烦恼,你只需要一心念佛,能对治自己的虚妄心,让我们现前的烦恼不再生起来,不要造出新的业障。我们念佛随缘消旧业,这时候呢,可以带业往生。过去无量劫以来的业,种子还没断,如果说业报还没有显现,通常的道理我们还要受业报,但那些果报让它暂时不能显现。我们一样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四土,一生成办。所以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四种果报非常迅速地就成就了,和其他的通土法门的方法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平时我们凭自己的力量断烦恼正菩提,是凭自利,而西方极乐世界是自利和他利的结合。
我们有自己修行的力量,有阿弥陀佛和十方诸佛的加被力量,所以自利他利完全结合起来。所以一般的同修就不明白这个道理。用自利断烦恼,证菩提求净土的道理来怀疑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贪心嗔恨心愚痴心所有种种的烦恼和我们错误的见解,见思二惑这两种根本烦恼就像绳索一样把我们捆绑起来。具备这种执着无明,业障还没去除的恶业非常深重。我们一切的烦恼一点都没断,见惑没断掉, 思惑更不用说了。而西方极乐世界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我们平常所说要跳出三界必须要断见思惑,不在欲界色界当中受生。而你现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你自己烦恼一点都没断。西方极乐世界不属三界当中,能往生吗?他就问,还有这种烦恼没断掉的,怎么样能往生不在三界当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呢,用通常的常识来怀疑。
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
这是从自力修行,怎么样才能得往生净土,要达到什么果位才能往生净土呢?回答里给我们说了有两种因缘条件。第一种是自利修行断烦恼成就净土,往生净土。第二种是用他利来成就往生。先说的自利,如果单凭自利修行,在世间当中修行佛道,那是很难有这种办法往生净土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璎珞经》上就把往生修行的境界告诉了我们,从具缚凡夫开始,今天发了菩提心了,有烦恼,往往在世间上有很多还不知道三宝的名字,这叫未识三宝。根本不知道有三宝的名目,也不知道善恶因果。你给他说行善得善报,他会笑,他不相信这样的道理。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善恶因果道理,人家不信,这就是世间上的众生。我们从布施三宝的名目,到最初发菩提心。要怎么样才能发菩提心呢?今天如果善根具足了,能发菩提心,有觉悟,智慧心,我们能求智慧,求觉悟。初发菩提心,最初发了菩提心要修行。
信为道源功德母,以信为本,首先要修行信心。我们是信位的菩萨,就是专门来修行这种信心。最初十位,叫十八位,听佛的教诲慢慢地培养信心。要修信心,专修十信位,信心要修行。我们信心、念心、精进心、护法回想心,这是专门修行信心的十种方法。十信位要信这些,这十个法门当中包含了无量无边的法门。信心要成就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要成就这种信心要修多少的法你才能成就这样的信心呢。今天好多没有修行这样的信心,你怎么能说你真实具备了呢。你想皈依佛法,信心不具备是没有护法的。
以戒为本,我们有信心,知道善恶因果了,再不敢去犯因果,这时间就要守戒了。戒就是善恶因果上升到我们自觉自愿断恶修善。平时因果一旦明了,这样的恶业导致这样的结果,我发愿不做这样的恶事。看了这种善法,修种种的善法,能得到这么多利益,自己就开始发愿,我从现在一直到尽未来际一定要修行这样的善法,得到这种功德利益。这种为善的心也成为法,我自己发心要修一切善,没有一善不修。上升到这种自觉自愿的境界,戒就是因果的强化,把因果道理领会了。自己坚决要度众生,把自己的坚固誓愿心结合起来,以戒为本。接受菩萨戒,断一切恶,无有一恶不断。修一切善,没有一善不修。度一切众生,无有一众生不度。我自己受了这样的戒法了,要坚持这样清净的戒,不犯戒不破戒。不仅是这一辈子受戒了,尽未来际都要发心来守持于这样的戒法。这样的修行要修到三戒以后你才能到达初发心,你才能到达十住位的发心住。你的信心才圆满,信心才算成就,前面这种十信,你的作用才显发出来,你发心住才能正到这种别教的发心住。
所以说,要达到这种发心住,就是不容易的。修到三个以后,你才能到达这种发心住。这还是精进修行,不能懒惰放欲。精进修行的人如理如法地修行的人,要经过三劫以后才能正到初住位的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种,十波罗蜜呢?就是把最后的般若度中开出方便、愿、力、智。在智慧当中要开示方便,愿力、究竟的智慧,慧方愿力,开出来就成了十度波罗蜜。无量的行愿要相续不间地修行,你才能正到十住位的第六住,那叫正心住,还没有到达不退转,一直要到第一住才是不退住。所以你看要修这么长时间你才能到达正心住,正心住的菩萨,你才能正到不退转位。按照正常的修行,相续不间断的修行,人寿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岁减一年,这样一增一减为一个小节。这是多少年?修行到一万零三个大劫。三不退转位,你要修这么长时间。我们今天坐在那里念了一上午佛,我修行好了不得啊。有多少时间?弹指一挥间啊。所以要证到三不退转非常长的时间,修行非常艰难,这是针对自利修行来说的。到了第七住还没有往生净土,凭自力修行,到第七住了还没往生净土。这是凭自力修行就是这样。
如果凭他力修行呢?
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身。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
这是他力成就往生,他力成就呢,这就容易多了。我们他力只要是信仰阿弥陀佛,大慈悲的四十八大愿力,我们把四十八大愿能够学清楚,能仰信佛的智慧,仰信阿弥陀佛的大慈大悲,摄受念佛众生。只要我们有这种信心,这时间就能发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不是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福而是去成就自己的智慧,迅速成办这样的道业。发了这样的菩提心,就能够行念佛三昧,四摄六根相续,开始念佛,信心愿心,念念不间断。你的心发起来了,你念佛不间断,为什么呢?平常的修行要多么艰难,还要修这么长时间还往生不了净土,得不了三不退转。我们今天凭一辈子的能力,十念的愿力,这节省了多少的时间啊?捷径当中的捷径,我们今天来念佛你还能停下来吗?你说我等到下一辈子念,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心是否发起来。我们今天念佛念着就停了,念不下去。信心愿心不具备,基础不牢。所以要把这种基础打牢,不再怀疑,一愿之后没有二愿。
我们就只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心心念念就只有念佛,这个时候念佛呢,越念越有兴…
《净土十疑论讲记之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