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十疑論講記之四

   第五種懷疑主要是針對沒有斷煩惱,怎麼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要通過自力修行,必須要了斷煩惱之後,這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往生其他淨土呢,還要很長遠的時間。到第六正行住,一直到第七不退住,他們都還沒有往生淨土,這個時間難度是非常大的。如果說用易行道來修行就不一樣了。

   易行道者,謂信佛語,教念佛叁昧,願生淨土。乘彌陀佛願力攝持,決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須臾即至千裏,謂他力也。譬如劣夫從轉輪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轉輪王力也。

   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淨土者,亦可有漏凡夫應不得見佛身。然念佛叁昧,並無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隨分得見佛身粗相也;菩薩見微細相。

  

   這是我們修易行道的,借他力修行。相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是真實不虛,相信阿彌陀佛因地當中所發的四十八大願真實不虛。由信佛的力量,加上自信的力量,我們念佛就一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佛的語言,佛教我們都攝六根。我們一心念佛可以修成念佛叁昧,憑念佛叁昧的能力,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自己念佛叁昧的定力,一心不亂,攝持自己六根,還有我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願力,再結合阿彌陀佛的願力、智慧力的攝持,決定往生。易行道是靠佛的力量加被,我們能往生。

   下面比喻,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須臾即至千裏,謂他力也。自己沒有動,船在動。借船的力量,我們很快就能走很遠。借水的力量,借船的力量,這個世間上我們要善于借力。以前有一古文說,我們自己站在山上不是因爲自己長得很高,是因爲你站得高所以見得就遠,這都是借力的緣故。我們今天會學習的人站在前人之上,別人已經走過了,我們借鑒別人的經驗,借別人的智慧力。所以說憑借他力,能得到其他人,其他事,其他物這種幫助。有智慧的人呢,能夠把這些其他的人、事、物力能巧借其力,而爲自己修行所用。

   譬如劣夫從轉輪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轉輪王力也。我們一個老百姓跟著國王沾光,那不是他的力量,是國王的力量。轉輪王比國王還要厲害,他有輪寶。他走到哪裏,哪裏自然就有這種福德,我們跟著這些福報好的人能沾光。不是自己的力量,這也是借轉輪王的力量。

   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淨土者,亦可有漏凡夫應不得見佛身。所以說我們今天要巧借諸佛的力量,巧借阿彌陀佛的力量,佛的力量是不可思議。在過去,在《如來叁昧海經》裏面,佛爲父王說法。釋迦如來曾經于《觀佛叁昧海經》之中,爲其父親淨飯王說:昔日有四位出家比丘,毀犯戒律而心中引以爲恥,即將離于僧團無所依怙。忽然聽聞空中有聲音曰:“你們所犯的戒律,如果認爲無可救拔者,其實不然也。空王如來,雖然已經涅槃了,而其形像尚在世間,你們可以入于佛塔,一同觀看佛陀寶像眉間的白毫相好。”比丘等隨即哭泣流淚曰:“觀見佛像的功德尚且如此,更何況是見到佛陀的真實容貌呢?”于是舉身投地至心忏悔,如同大山之崩倒于佛前。我們今天頂禮,害怕自己手上沾了灰塵了。我們能做到這種忏悔嗎?所以這四個破戒比丘因爲修持的力量,忏悔的力量,積因成果,各成佛道,如今此四位比丘于四方世界,皆已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即今東方阿 佛、南方寶相佛、西方無量壽佛、北方微妙聲佛,即是過去的四位破戒比丘也。這四尊佛在因地當中就因爲破戒,犯了這種戒律了。

   我們今天差不多,破犯了這樣的戒律方法,自己能生起羞恥心,能生起大忏悔心,依于諸佛好好忏悔,照樣能成佛。就說佛的力量,僅是佛像的力量,真佛更不得了。我們今天說阿彌陀佛是佛像嗎?不是,已現在說法,是真佛,佛像真有這種力量。我們在佛像前忏悔,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借佛的力量,凡夫修行不要離開這些佛陀,佛陀是過來人。我們今天是小孩,還是愚癡者,要借老師的力量。 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淨土者,亦可有漏凡夫應不得見佛身。其他人他們認爲有煩惱的有漏凡夫不能往生淨土,這種有煩惱的凡夫也應該見不到佛陀。你犯罪能好好忏悔,或者在夢中,或者在白天見佛也不是很難的事。這是大家可以應驗的,這功夫並不深奧。只要大家有虔誠心,恭敬心能見到諸佛。所以不是不可以見到諸佛。這樣的念佛的叁昧是隨著我們自心煩惱的逐漸減少,我們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自己菩提心,這樣就能成就利益衆生的無漏善根。因我們念佛而對治煩惱,能引發這種念佛叁昧,這種定力就能引發出來。所以說今天雖然說還沒有斷煩惱,但我們可以慢慢地讓這些煩惱不再現行。雖說種子沒斷,但現行上我們就不讓生起來。很多說我是凡夫,我煩惱啊,自己把自己局限在凡夫中。哪個不是凡夫,從凡夫當中走過來,你不要把凡夫根性抓住不放。你是可以不煩惱的!但你就僅僅抓住凡夫不放。那就沒有辦法了。所以今天主要的是讓我們能放下凡夫的執著,你不要把凡夫抓住不放,所以我們自己是可以改變的。只要你不執著,那一切的境界改變起來都很容易,問題是你不想改變。我就是凡夫,我就這樣,往往有辦法你也不去做,錯在自己啊。

   所以隨著我們自己的修行程度,我們可以慢慢見到自己平時修行的功夫。今天念經能念,今天念佛一上午都不打妄想。在平時的生活過程當中,自己的修行是可以掌握的,逐漸地對治煩惱。我們的心慢慢就清淨下來了,有時也能見到佛的相貌。只是凡夫見到的佛是非常粗略的,朦胧的。菩薩的修行境界非常好,見到的佛就是非常清晰的。見什麼佛呢?不是說修得好才能見佛。有段時間非常煩惱,自己幾乎要放棄了,像這樣你還想成佛?那是悲觀消極。正當自己心裏萬分郁悶的時候,我晚上見佛了。以前自己專心修行的時候還見不到佛,往往對罪惡之人沒有多少修行都能見到佛,諸佛對罪惡之人用現相來鼓勵他們。所以我們不要放棄,對極惡的人諸佛都能顯相。你自心不清淨,業不清淨,實際上佛就在身邊你也認識不了。佛是時時刻刻不離于我們的,不要懷疑我不能見佛,往生淨土也是這樣。

   淨土亦爾,雖是無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發無上菩提心,求生淨土,常念佛故,伏滅煩惱,得生淨土,隨分得見粗相;菩薩見微妙相。此何所疑?

   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這樣,因爲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無漏善根所成就的。我們這些有煩惱的衆生還沒有斷掉煩惱,我們發了心求生淨土經常念佛就能把現行的煩惱伏住,念到一心不亂了還能斷除。這種力量呢,實際上是無漏善根所起。我們發了菩提心,出離心就是無漏善根,要出離六道的生死輪回。要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就究竟大菩提。由這些信心和願心,實際上也是無漏的善根所發起的。雖然說我們煩惱還沒有斷,就因爲這種發心求往西方極樂世界,因爲常常念佛,逐漸伏住我們的現行煩惱。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隨行得見阿彌陀佛的相貌,隨著你自己修行境界不同,你所見到的阿彌陀佛就有差別,隨著境界的不同而現行(對于這個,古來的大善知識有分別)。阿彌陀佛來接迎我們,你平時修的阿彌陀佛怎麼樣,到臨終你修得怎麼樣,就有什麼樣的佛來接你,那是與自己修行境界相同的。如果煩惱沒有斷盡,還是凡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所見到的不同。你斷了煩惱了見到的又不同,隨其心淨,你見到的煩惱自然不同。一個是阿彌陀佛的感應,這種感應往往是隨著我們自己的心情而顯現,這沒什麼懷疑的。

   故華嚴經說:“一切諸佛刹,平等普嚴淨,衆生業行異,所見各不同。”即其義也。

   十方叁世諸佛的淨土都是一樣的,刹就是諸佛的淨土。他們所成就的國土世間,都是平等的,莊嚴清淨,都是一樣的。衆生業行異,由于衆生修行的行爲差別不同,所以說我們所見到的就各有不同,這裏把這個道理給你講清楚了。這是《華嚴經》給我們所說的,沒有斷煩惱一樣可以往生,這是巧借他力。你坐了車你就跟著車就走了,你坐飛機不是你非要會開飛機,這個道理非常明白。我們今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是自己一定要斷盡煩惱,是憑借阿彌陀佛的幫助。就像你身邊的小孩一樣,他不一定能走到聖水寺,你抱他,他就能來,這是憑借你的力量。衆生與衆生之間要相互幫助,能得到聖賢菩薩的幫助,甚至你還可能得到鬼神的幫助。一切人只要你能把關系搞好了都能得到幫助,只要能感得鬼神,衆生佛菩薩的幫助,我們修行就快了。所以我們今天爲什麼要強調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不要舍離于衆生。盡虛空遍法界,這些衆生都是我們的父母親。我們要爲這些人勤奮修行,發菩提心來念佛,爲救度衆生而念佛。這個心當你發了這種心的時候就能得到來自于衆生的幫助,所以我們幫助衆生實際上就是幫助我們自己。

   如果你不能溝通你還損傷衆生,衆生也會傷你。他不但不幫你,反過來還損傷你,這就從我們自己的因果上來。你看你能不能溝通,我們念佛也要廣修衆善,廣結衆緣。對于鬼神冤家我們不要嗔恨,看得見的鬼神,看不見的鬼神都能回向于他們,讓他們能離苦得樂,能皈依佛門,能往生淨土,這種心是實實在在的。我們放大蒙山,就是要把自己聽經聞法念佛得的功德來回向于他們,成就他們,自然他就成就你了。所以要能學習這種與衆生溝通的技巧,所以這些都是給大家教的人際、鬼神、佛菩薩的溝通。你要能溝通你就能得到幫助作用,要不你對他們有嗔恨心,這時來自于衆生的損傷,所以我們周邊的關系是因自己的修行而顯現,有人整你害你,有人誹謗你,跟我們以前和今世的所作所爲有關。所以用正確的方法來改善人際之間的關系。

   這是第五種疑問,雖然我們還沒有斷煩惱,但可以巧記諸佛菩薩的力量而修行,是非常殊勝的外緣。我們皈依佛就…

《淨土十疑論講記之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