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十疑論講記之五

   第八疑問:衆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複作一切罪業,無惡不造。雲何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過叁界?結業之事,雲何可通?  

   答:衆生無始以來,善惡業種多少、強弱,並不得知。但能臨終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業強。始得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若惡業多者,善知識尚不可逢,何可論十念成就?

   這給我們說衆生從無始劫以來,到底是善業多還是惡業多呢,哪一個多,哪一個少,哪一個強,哪一個弱,實際上憑我們凡夫來說很難知道,非常艱難,這是不容易明白的。但就在衆生臨命終的時候能遇上這樣的善知識,能給他講說十念成就法,是宿善業強,善業的力量非常強大,所以今天才能遇上這樣的善知識,才能在臨終的時候修行十念往生,以前的善業非常強大才有這樣的福緣。如果我們過去的惡業非常衆多,善知識遇不到,又怎麼樣能聽到十念成就的法呢?所以我們今天能遇上淨土法門,是實際上多生累世還是善業力非常強大。但我們現在自己感應不出來了,常常是妄自誹薄。淨土叁經給我們說今天能遇上淨土法門,能遇上十念成就的法,已經是修了很多劫的善事了。結了多少殊勝的因緣所以今天才能聽到十念成就的法,才能遇上淨土的大善知識。

   又汝以無始以來惡業爲重,臨終十念爲輕者。今以道理叁種較量,輕重不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

   你從無始劫以來所造的惡業無量無邊,你惡業深重,再把我們臨終十念認爲比這個還輕,這是不合道理的。爲什麼不合道理呢?下面要從道理上來給大家分辨,爲什麼不成立?從叁個方面給我們比較哪一個重,哪一個輕。並不是說你時間久就一定重,時間少就一定輕,不是這樣的。

   雲何爲叁?一者在心,二者在緣,叁者在決定。

   造業的輕重要從叁個方面去分別:一個是起心動念,你起心是猛烈還是不猛烈。你是以什麼起心,起心動念看你行善行惡的心力了。有的無始劫以來都在做惡事,但心不一定很強烈。另一個是緣,專門成就善惡業的條件,有哪些條件。第叁個是決定,什麼叫決定呢?就是我們的心在造這種惡業的時候,是有間隔的心還是沒有間隔,有沒有相續心。你造罪的時候是不是決定的,造罪的心是不是猛烈的。從這叁個方面來說。首先就從心上來說,

   在心者。造罪之時,從自虛妄顛倒生。念佛者,從善知識,聞說阿彌陀佛真實功德名號生。一虛一實,豈得相比?譬如萬年闇室,日光暫至,而闇頓滅。豈以久來之闇,不肯滅耶?

   我們親近善知識,從善知識邊緣聽說阿彌陀佛真實的願力功德。以及我們阿彌陀佛多生累世修行成就的,這種萬德名號所出生的真實菩提心。念佛實際上就是依真心,依阿彌陀佛萬劫所修行成就的這種真心,真實菩提心而發念佛之心。所以說一個是真實,一個是虛假。這兩者不可同日而語,哪一個厲害呢?真實的力量很大。下面從比喻當中來給我們說。比喻地下室有一萬年的黑暗,你點燈進去也能照亮。從無始劫以來,我們心中的黑暗,由阿彌陀佛的無量光在我們心中點燃,一時就能照破黑暗。這是講造罪的心是虛妄的,念佛的心是真實的,所以念佛的真實菩提心功德非常大。造罪的虛妄心,力量相比而言就少了。你念佛的時候,是從善知識邊緣聽聞阿彌陀佛的真實功德。這個真實功德比我們住于世間五欲的虛妄成份要殊勝得多,所以說這兩者不能同日而語。第二種是在緣。

  在緣者。造罪之時,從虛妄癡闇心,緣虛妄境界顛倒生。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一真一僞,豈得相比?

  

   從內因外緣上比較都不一樣。凡夫造罪的時候是從虛妄心當中,愚癡心當中所生出來的,這是內因。外緣呢?六塵境界是虛妄境界,這種罪業是從顛倒而生。從內心是虛妄的愚癡心,外緣是虛妄的境界,不是真有,這種罪是從顛倒而生。念佛的心呢?是從聽聞阿彌陀佛這種清淨的真實功德名號,這是外緣所遇上的阿彌陀佛的清淨的真實的功德名號,所遇上的是這種無上菩提心。阿彌陀佛從因地當中發願,發了無上菩提心了。四十八大願,願願成就菩提心。多生累劫修行成就了這樣的真實菩提心。所以我們所緣的是阿彌陀佛的真實菩提心。內因呢,我們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成就究竟度化衆生的真實智慧。所以說這種善根,內在的善根也是從無漏善根當中薰發出來的。是離開煩惱的,要對治煩惱,這是無漏,世間上是有漏有煩惱。內因外緣都是一真一假,怎麼相比呢?下面又有比喻。

   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慘,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鼓,即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慘,而不肯出也?

   我們被毒箭射中了,毒慢慢地開始深入到我們身體裏面去了,傷害了我們的肌肉,進入了我們自己骨頭裏面。這種力量已經達到這樣了,深入骨髓。但有一種藥,有一種鼓,這種藥鼓專門是除這種毒藥的。我們一聽到這種滅除藥鼓,聽到這種聲音,身體上的箭就出來了,深入骨髓裏的毒都能全部清除。哪裏能因爲這種箭射得深,毒深入骨髓就不出來了?這種藥的力量非常厲害。比喻阿彌陀佛的功德名號,包治萬病的。這種藥非常厲害,是阿彌陀佛多生累劫修行成辦的。力量就有這麼厲害,實際上依據的是阿彌陀佛的智慧力量。就是阿彌陀佛的智慧,就是阿彌陀佛的功德,就是阿彌陀佛的神通。

   一旦成了佛了,他這種力量就不可思議。他要除掉我們衆生的虛妄分別心,就有這種具足的力量。我們一聽阿彌陀佛的名號,一稱念這種功德名號來發無上菩提心。我們多生累劫的煩惱之毒,可以說是深入骨髓,哪裏才是傷了我們的肌呢?我們今天的煩惱不僅是傷肌破骨,更多是深入到我們的內心。內心的思維習慣都已經中毒了,這種思維習慣都已經染上了這種毒素了。雖然說你的煩惱深入到我們潛意識裏,甚至第八阿賴耶識裏有很多罪惡的種子識。但我們從發菩提心,稱念阿彌陀佛萬德名號就可以解除,就相當于這種除滅毒素的藥鼓一樣。一聽到鼓的聲音這種箭自然就出來了,深入骨髓裏的毒自然清除幹淨。所遇上的因緣不一樣。

   造罪所遇上的是什麼緣呢?虛妄之緣。今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遇上的是阿彌陀佛的叁明六通十八神變,不可思議的神通功德能力。所以這個比喻呢,你可以想一想。就像世間上遇上一個凡夫,什麼力量沒有,要錢沒錢,要官位沒官位。你遇上這樣的惡人,你造罪很迅速。你要遇上一個大德善知識,要名有名,要位有位,要人際關系有,要智慧有智慧。遇上這樣的朋友,他對你惡業的對治就非常迅速。我們今天遇上非常殊勝的緣分了。

   在決定者。造罪之時,以有間心、有後心也。念佛之時,以無間心、無後心,遂即舍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圍之索,千夫不製。童子揮劍,須臾兩分。又如千年積柴,以一豆火焚,少時即盡。

   我們造罪的時候,一般的凡夫造罪心不是相續不間斷的。很多害人之後就後悔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心造罪的時候還是有羞恥心的。再惡的人,做這種惡事情的時候,他的心是間斷的,不是相續不間斷的。還有這種有後心,我們造罪往往是留有余地的。念佛的人就不一樣了。有間心,後心就是留在後面。你這種間斷的心,善惡雜成,不是純惡的。誰能做惡事達到不間斷呢?我們念佛的人常刻一個死字在自己腦門上。我這一輩子念佛不再受生死,不再受輪回。所以生死事大,痛念無常,這個心不一樣,所以這種是無間心。

   還有無後心。我們現在念佛就希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再希望以後再輪回。此心和造罪的心不一樣。所以我們念佛之後舍棄我們這一生這一世的,以勇猛心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斷除一切的生死,這種造罪的時候往往還沒有勇猛的心。所以臨終十念,就是將近要舍命時,把這十念念起來,我下面就要往生了。很多人都知道,我今天還沒死,明天還沒死,我今天造罪了,我以後來忏悔。大多數造罪的同修就是這樣的後心,留以後的余地自己再來。這種時候造罪的心往往就是有間斷,留有余地,是給自己留有造罪的余地。很多說我還年輕,我現在可以造罪,我以後來忏悔。跟臨終十念猛烈念佛舍命不一樣了,臨終十念能念佛的心還是非常猛烈的。我們以善心來猛烈念佛,所以能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用比喻來給我們說明。

   譬如十圍之索千夫不製,童子揮劍須臾兩分。又如千年積柴,以一豆火焚,少時即盡。

  

   一根非常粗的繩子,一千個人也沒辦法拉斷。但如果一個小娃娃拿著一把鋒利的劍,再粗的繩子也會斷,因爲劍的力量非常厲害。我們把柴積累到那裏要用一千年的時間,但是我們只要以一點火苗給他點燃,瞬時就可以燒盡,這樣火的力量就非常大。我們臨命終的時候還能念佛,這就是非常決定的心,非常猛烈的心。臨命終的時候一般人所留念的是非常深重的,很多人念佛念了一輩子到病重的時候都不知道念佛了。所以臨命終的時候是非常痛苦的,比你平時生病的時候還要厲害。你平時都不能念佛,臨終就很艱難。臨終能念佛的人的心就非常具足,猛烈。臨命終只有這個選擇,他的力量非常具足。

  又如有人一生已來,修十善業應得生天。臨終之時起一念決定邪見,即墮阿鼻地獄。惡業虛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業令墮惡道。豈況臨終猛心念佛真實,無間善業不能排無始惡業,得生淨土,無有是處。

   進一步說假如有一個人,一生都在修十善業,按照他這種修行可以生天,臨命終的時候他起了非常猛烈的邪見,他馬上就會墮落阿鼻地獄。這種邪見雖然是虛妄的,但也非常猛烈。衆生的嗔心,無始劫以來的嗔心煩惱,他習慣了。命終的時候非常容易痛苦,就相當我們要脫離身體了,就像蛇脫皮那麼…

《淨土十疑論講記之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