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法僧叁寶的恭敬心要生起來,那是不離于佛法僧。
你皈依佛法僧,叁皈依咒非常重要。在諸佛菩薩的加被當中,你有什麼問題你可以向叁寶說。什麼事我不會做了,求于叁寶,請你非常明白告訴我該怎麼做,叁寶會加被你。對你的加持,這種力量非常不可思議。我們求佛供養佛的過程中就能得到佛的加被,所有的好處都顯現出來了,我們的功德心一天一天增長,我們的智慧心一天天增長。所以說世間上你看很多他受不了的事情,學佛人能忍受下來,很不可思議。這種加被是不是你學來的?往往是叁寶的加被而來,不知不覺就增長。他也許沒有文化,但他比有文化的人還修得好。人家八、九十歲頭腦還清晰明白,佛法那麼深入,這來源于叁寶的加被。有這種加被了,現在世間上那些鹹菜,稀飯他能受得了,所以有叁寶的加被這個力量不可思議。我們今天初發心你要知道叁寶是我們的老師。盡虛空遍法界佛法僧叁寶都存在,在加被保護當中修行。有佛法的幫助,天災人禍就不會遇上。這種學佛的能力不斷地增加,有無生忍的力量了,成就之後天災人禍打不跨他,他有這種能力進入叁惡道去救度衆生。所以智者大師首先開章明義,要我們對叁寶的皈依心要成就,這一段強調的是在皈依當中修學,在叁寶的加被當中修學。當我們的力量具備的時候,我們要仰仗于這些佛菩薩,大德善知識。
故《智度論》雲:具縛凡夫,有大悲心,願生惡世,救苦衆生者,無有是處。何以故?惡世界,煩惱強。自無忍力,心隨境轉。聲色所縛,自墮叁途,焉能救衆生?
我們自己以爲自己很自由,我們往往不自由。往往就是被這些煩惱所控製了。現在的衆生爲什麼要發火,是他內心的煩惱忍不住了。在發火的過程當中,傷害衆生的過程當中,對他的傷害比傷害別人更嚴重。傷害自己比傷害別人還要厲害,他爲什麼還要做。因爲他不懂事,不明白,他自己不能做主。嗔恨心拿著一把刀逼著他,他沒有能力擺脫嗔恨心。誰願意發嗔恨心呢?對自我的損傷那麼多。衆生不由自主,被嗔恨心捆綁起來,所以這種人很可憐。我們現在就是這樣的衆生,沒有一個我,當你心如是運作的時候,就有如是影像顯現。我們是被貪心捆綁起來的人,你不要痛恨衆生,你要痛恨煩惱。你不要厭惡衆生,你要厭惡煩惱。被捆綁起來的凡夫呢,他們就算有發心,發了大慈悲心了,願意處于這種惡世界當中,五濁惡世過程當中來發心救度衆生,但是有用嗎?從發心上來說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我們要求今天要發這樣的大菩提心。但是經上所說你度不了,沒有什麼作用。雖然你發了這樣的心,但你的好心能當什麼用呢?不能當幹飯吃,不能當金錢使用,你對衆生沒有實際的救度效果。
我們今天來說發心很可貴,但要有實際作用,很多同修說我發了心了。我發心愛他,我說你不懂怎麼樣愛,你把別人傷害了,你還說你在愛。你的愛心從什麼地方體現呢?沒有智慧的愛,所以發了這樣的心沒有什麼用處。對自我修行有作用,對衆生沒有作用。因爲五濁惡世裏煩惱的力量太強了,嗔恨心有多強,煩惱心愚癡心有多強。在學習佛法過程中你利益他就利益他,不要起嗔恨心,往往愛之越深,恨得越深。你對他要求就特別高,人家達不到這個要求,你的失望就越重。我們的心隨環境而轉,自己沒有忍耐力。自心不是自己的主人,環境是我們的主人,被外在的環境所約束了,有什麼樣的環境成就什麼樣的人。世間上的唯物哲學,沒有力量戰勝不了,就只能做物欲的奴隸了。物質決定意識,有沒有道理,在一定條件下有它的道理。等到你的忍力成就,你能心轉境,用自心來轉環境,你內心的力量就加強了。那時我們說成就自心,你有什麼樣的發心能成就什麼樣的環境。隨其發心而顯現外在的環境。能改變現在的物質環境,唯什麼呢?都不能偏向于一個極端,看你的實際力量。我們現在還沒有這種力量,我們世間上的這些聲色就被外在的環境所纏起來自己不得自由。自己還沒有度化衆生,我們自己就墮于叁惡道了。我們自己一學有什麼能力來救度衆生呢?這是對發了大悲心的而不具備這樣的能力的人來說的。
假令得生人中,聖道難得。或因施戒修福,得生人中,得作國王、大臣,富貴自在,縱遇善知識,不肯信用。貪迷放逸,廣造衆罪,乘此惡業,一入叁途,經無量劫。從地獄出,受貧賤身,若不逢善知識,還墮地獄。如此輪回,至于今日,人人皆如是。此名難行道也。
我們發了大悲心了,自己沒有這種智慧力量,在五濁惡世當中還是沒有能力度衆生,就算不墮落在惡道當中,生而爲人,佛法你也很難有這樣的機會來聽聞。或許說由于過去你曾經修行,曾經布施,曾經持戒,曾經修行一切福德,有這樣的智慧,所以這一輩子得人中,來做國王,高官,過上自由自在的日子了。我們在這樣的日子裏,縱然遇上大善知識給我們講經說法,我們自己的信心也很難建立了。現在富貴的人你給他講說佛法,他不聽,他說我很幸福。世間上高官一做,名利地位一享受,他現在智慧就很難生起來。遇上這些善知識,他不肯信仰,對福報呢,成爲迷惑他的東西。他自己迷惑于以前所修出來的福報。
貪迷放逸,廣造衆罪。廣造衆罪,乘此惡業,一入叁塗,經無量劫。因爲造就了這些罪業,所以最後墮落到地獄,惡鬼,畜牲叁惡道當中。要經過無量劫的時間之後才能從地獄裏出來投生爲人。他又因爲自己在生的時候不知道布施,將來就是貧窮果報。有地位的人不知道用自己的地位來幫助老百姓,用地位來造罪欺負老百姓,以後他就會成爲下賤之人。有地位的人你不知道怎麼用,將來你要受下賤之身。自己墮落到貧賤之身,還遇不上善知識,他就要墮落到地獄當中去了。這樣的輪回一直到今天,人人都如是。今天我們修行當中都有叁世佛願。這一輩子發心修行,你能聽經聞法,你能持戒,能布施,能忍辱,但是你不發出離之心,不發往生之心,不發成佛之心,一切的修行就僅僅爲你保佑我將來能當大官,掙大錢,來追求世間上的好處。他有作用,因爲你修,能夠得到。但你得到又怎麼樣?得到了你不修行,這種富貴果報對你長久的幸福之道沒有什麼幫助。你這一輩子下一輩子得到好處,你下一輩子沒有智慧,把自己智慧喪失了,下一輩子再墮落。
修行沒有發究竟的出離之心,僅僅念世間上的好處,一旦有這樣的好處之後,你的智慧被自己遮了。要想再回轉到這樣的人生就很艱難了。他現在在修,但你沒修究竟出離的菩提之心,僅是追求世間上的好處。古人所講的山裏沒有修行人,朝中就沒有做大官的人。一般在山裏面修行,你打坐參禅持戒,沒有發究竟出離的心,你能得到這種好處,你不能出離輪回。輪回非常可怕,我們今天所說的人世間生死是大事。你沒有把生死當作大事就很艱難了。所以從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想修行,想出離叁界是難行道。脫離這種輪回,憑自己的力量很難。
故《維摩經》雲:“自疾不能救,而能救諸疾人?”又《智度論》雲:譬如二人,各有親眷爲水所溺。一人情急,直入水救,爲無方便力故,彼此俱沒。一人有方便,往取船筏,乘之救接,悉皆得脫水溺之難。新發意菩薩,亦複如是。如是未得忍力,不能救衆生。爲此常須近佛,得無生忍已,方能救衆生,如得船者。
就像一個人都掉進去裏了,他情急之下就跳進水裏了,自己也不會遊泳,就兩個一起淹死了。而另一個人呢,他不會遊泳,他就去找船,結果親屬也救了。一切的衆生都是我們的親屬,我們沒有救度衆生的能力,你很難有這種能力去救度衆生的。往往會遊泳的衆生跳進河裏還不一定能救出來,不會水的衆生他一把把你抱住,你想遊起來你都遊不起來。所以很多會水的去救,往往不得法的話,你要被拖死掉。有智慧的要從後面去推他,不能正面去抱他。發了菩提心要看你的智慧能不能讓衆生接受,你有沒有這個方便。有很多老師他自己修行很管用,但要叫他教學生他就不行了。跟這些學生不能建立起好的聯系,教育往往是失敗。人與人之間你要度化他,不僅是講道理,要說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四攝法和衆生建立起良好關系。在這裏來救度,有很多人不知道道理,還去責備別人。盡管你說的道理沒錯,但是衆生就不會親近你,看到你就開始躲。這個時候你能教他什麼呢?就很艱難。
所以我們今天度化衆生不僅是講道理,還要有忍力。你要能忍受來自于衆生對你的汙辱,要有這種能力你才能救度衆生。要常親近于佛,要請求有能力的來救度啊。把諸佛菩薩的大願船劃來救衆生,比你跳下去救要厲害。我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師長的太太,這個師長的太太信佛,整天修,她皈依了金山活佛。她丈夫是師長不信仰佛法。她在屋裏建起佛堂,她的丈夫把佛菩薩給她摔了。她要念經她丈夫把書給撕了。她就煩惱得很,她就給金山活佛說了。金山活佛你就念觀世音菩薩,拜觀世音菩薩。表面上沒有度化他,慢慢地觀世音菩薩就給軍官托夢。晚上軍官就睡不著,老是做惡夢,連續失眠。他就問太太,聽說你師父很厲害,能不能讓你師父幫我把惡夢失掉。他師父說你叫他皈依,好好念佛,拜佛。他就皈依了。他說好,這樣好好睡覺了。以後他不念又要做惡夢。這個軍官就只能不停地念佛拜佛,所以要憑諸佛菩薩的力量來救度衆生。等到我們正到無生法忍之後,我們自己才有能力去救度衆生。利用船去救度衆生,這個比喻非常形象。
又《論》雲:譬如嬰兒,不得離母。若也離母,或墮坑井,渴乳而死。又如鳥子,翅羽未成,只得依樹傳枝,不能遠去。翅翮成就,方能飛空,自在無礙。
像嬰兒不能離開母親。離開母親的照顧,說不定就掉到坑裏去了,井裏去了,很沒有安全感。娃娃什麼也不知道,離開母親得不到營養成份,沒有乳飲自己死掉了。就像沒有長成的小鳥,它在樹上不敢飛下來,它的翅膀還沒有長成。大麻雀教小麻雀,在樹上,小鳥就是不敢飛,因爲它的翅膀沒有成就。一天天鍛煉,翅膀長硬了才能飛出去。
凡夫無力,唯得專念阿彌陀佛,使成叁昧。以業成故,臨終斂念得生,決定不疑。見彌陀佛,證無生忍已,還來叁界,乘無生忍船,救苦衆生。廣施佛事,任意自在。
我們現在是凡夫菩薩,修行沒有力量,對治煩惱沒有力量。我們今天專念阿彌陀佛來成就念佛叁昧,成就這個叁昧的力量,定力成就了得生決定不已。定力成就了,我們自己能一心一意,能收斂自己的妄念,不起虛妄分別。得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能決定不矣,沒有什麼懷疑的。所以見到阿彌陀佛之後聽法,開悟無生法忍。等到你開悟了,無生法忍的智慧成就了,我們再來叁界度化衆生,成就無生法忍的船來救度衆生。所以我們今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目標是明確的,要成就自己的無生法忍。把這種無生法忍成就了,你的能力才能救度衆生。要學會成就度化衆生的本事。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再來度化衆生就容易多了。我們要成就無生法忍,今天沒有經過西方極樂世界的洗禮,無生法忍沒有成就,智慧沒有成就怎麼救衆生。你哭得過來嗎?像世間上的父母親想把兒女教好,面對不聽話的兒女你沒有辦法。你怎麼教他嘛?沒有辦法。
故《論》雲:遊戲地獄行者,生彼國得無生忍已,還入生死國,教化地獄受苦衆生。
這也是《大智度論》上的話。修行者在地獄當中就像出兒戲一樣,像演戲一樣,給別人看的,他就不得受苦了。雖然他也在地獄當中,但他不是因爲業力去受苦,在地獄當中的衆生他是去演戲,遊戲地獄,不受地獄的苦難了。所以地藏菩薩在地獄當中,如處西方極樂世界,不會受苦。要我們這些衆生,你到地獄裏去能不能自在?那時間沒有自在,將你下油鍋上刀山。有很多在說,師父你講這個好像在威脅我們,不是恐懼你,這些境界我們現在不知道,你也不要不相信。像孔子這麼有智慧,他自己都會說一句話,不知生怎麼知死。他不說這些,爲什麼?自己還沒有說到那個地方。我們在生的事情是好好修行,有因就有果,因果對應。你今天不修行將來就要墮這樣的果,修行的人能夠得到無生法忍,然後再到畜牲,地獄、惡道叁界的生死輪回。于生死的境界,他有能力了。他在地獄當中教化衆生,救度衆生,他就有力量了。
比喻,今天在內江的一個人,他沒有當官,一個平頭老百姓,說話沒有人聽的。他想改變這個地方,你說憑他一個平頭老百姓沒有力量。他跑出去了,回來做了大官再回到內江,這個時候他有這能力能改變這個地方。如果沒有這個智慧,沒有考出去,沒有掙得名利,官位,權力。你拿什麼來改變呢?這就是方便。你發心能做得了多少事情呢?你要發心讀書,你的權力能成就,你要改變內江就容易了。你證無生法忍了,你開悟了,能破除煩惱了,你在萬法當中自由自在了。將來你就有這樣的能力你再回到煩惱世界來救度衆生,自己能保證自己不爲煩惱所動,能度化衆生,這時候就有力量了。
我們用這樣的道理條件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一種修行,一種寶藏。成就自己斷煩惱,證菩提的能力。這種往生法門跟自己的修行是一樣的。只是現在自己沒有能力,有諸佛保護地來成就的。現在的衆生有很多不信諸佛能救度我們。我們要有信心智慧力量,用諸佛的力量,這樣對救度我們自己是很好的力量。我們在世間上你也要知道,我們人是相互不能離開的,大家要相互貢獻,這是要借衆人的力量來成就我們自己。我們在現實生活過程當中,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相互幫助這樣一種因緣世界裏面,所以我們要把彼此的關系理順,不能相互障礙,諸佛也是這樣的。在修行過程中,時時刻刻不能離開諸佛的加被。要離開諸佛的加被,這一輩子修行就很不具足。你發心發不起來,修行修不起來。依靠諸佛,多恭敬禮拜佛菩薩。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來增加自己的恭敬心,虔誠心。把皈依心修起來了,我們就成就了。
《淨土十疑論講記之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