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65經 跋大哩經▪P2

  ..續本文上一頁那就好了!』跋大哩!這樣,比丘們對那位比丘像這樣、像那樣考察,使這诤訟不急速地平息。

  又,跋大哩!這裏,某位比丘是慣犯、常犯戒者,當那位比丘被說時,他不以其它回避,不向外談論,不顯露憤怒、瞋恚、不滿,他正確地轉變,順從,贖罪,說:『我要依僧團滿意的去做。』在那裏,比丘們這麼想:『學友們!這位比丘是慣犯、常犯戒者,當那位比丘被說時,他不以其它回避,不向外談論,不顯露憤怒、瞋恚、不滿,他正確地轉變,順從,贖罪,說:「我要依僧團滿意的去做。」請尊者們對這位比丘像這樣、像那樣考察,使這诤訟急速地平息,那就好了!』跋大哩!這樣,比丘們對那位比丘像這樣、像那樣考察,使這诤訟急速地平息。

  「跋大哩!這裏,某位比丘是初犯、非常犯戒者,當那位比丘被說時,他以其它回避,向外談論,顯露憤怒、瞋恚、不滿,他不正確地轉變,不順從,不贖罪,不說:『我要依僧團滿意的去做。』在那裏,比丘們這麼想:『學友們!這位比丘是初犯、非常犯戒者,當那位比丘被說時,他以其它回避,向外談論,顯露憤怒、瞋恚、不滿,他不正確地轉變,不順從,不贖罪,不說:「我要依僧團滿意的去做。」請尊者們對這位比丘像這樣、像那樣考察,使這诤訟不急速地平息,那就好了!』跋大哩!這樣,比丘們對那位比丘像這樣、像那樣考察,使這诤訟不急速地平息。

  

  又,跋大哩!這裏,某位比丘是初犯、非常犯戒者,當那位比丘被說時,他不以其它回避,不向外談論,不顯露憤怒、瞋恚、不滿,他正確地轉變,順從,贖罪,說:『我要依僧團滿意的去做。』在那裏,比丘們這麼想:『學友們!這位比丘是初犯、非常犯戒者,當那位比丘被說時,他不以其它回避,不向外談論,不顯露憤怒、瞋恚、不滿,他正確地轉變,順從,贖罪,說:「我要依僧團滿意的去做。」請尊者們對這位比丘像這樣、像那樣考察,使這诤訟急速地平息,那就好了!』跋大哩!這樣,比丘們對那位比丘像這樣、像那樣考察,使這诤訟急速地平息。

  跋大哩!這裏,某位比丘以信的量、情愛的量而住,跋大哩!在那裏,比丘們這麼想:『學友們!這位比丘以信的量、情愛的量而住,如果我們對這位比丘一再強製懲治,不要因爲那樣而損減那信的量、情愛的量。』跋大哩!猶如對一只眼睛的男子,其朋友、同僚、親族、親屬會守護那一只眼睛[而心想]:『不要因爲那樣而損減那一只眼睛。』同樣的,跋大哩!這裏,某位比丘以信的量、情愛的量而住,跋大哩!在那裏,比丘們這麼想:『學友們!這位比丘以信的量、情愛的量而住,如果我們對這位比丘一再強製懲治,不要因爲那樣而損減那信的量、情愛的量。』跋大哩!這裏,這是因、這是緣,依此而他們一再強製懲治某位比丘,又,跋大哩!這裏,這是因、這是緣,依此而他們不像那樣一再強製懲罰某位比丘。」

  「大德!什麼因、什麼緣因而以前有較少的學處,但較多的比丘在完全智上確立呢?又,大德!什麼因、什麼緣因而現在有較多的學處,但較少的比丘在完全智上確立呢?」

  「跋大哩!這是這樣的:當衆生在減少中、正法在消失中時,有較多的學處,但較少的比丘在完全智上確立,跋大哩!這裏,只要某些能被煩惱住立的法不出現在僧團中,大師就不爲弟子安立學處,但,跋大哩!當某些能被煩惱住立的法出現在僧團中時,那時,大師就爲了那些能被煩惱住立的法之防衛而爲弟子安立學處。跋大哩!只要僧團不達到偉大的,這裏,某些能被煩惱住立的法就不出現在僧團中,但,跋大哩!當僧團達到偉大的時,那時,這裏,某些能被煩惱住立的法就出現在僧團中,那時,大師就爲了那些能被煩惱住立的法之防衛而爲弟子安立學處。跋大哩!只要僧團不達到最高利養……不達到最高名聲……不達到博識……不達到經驗豐富,這裏,某些能被煩惱住立的法就不出現在僧團中,但,跋大哩!當僧團達到經驗豐富時,那時,這裏,某些能被煩惱住立的法就出現在僧團中,那時,大師就爲了那些能被煩惱住立的法之防衛而爲弟子安立學處。

  跋大哩!我教導過你們這幼駿馬譬喻法門,那時,你們[人數]還很少,跋大哩!你還記得嗎?」

  「不,大德!」

  「跋大哩!在那裏,緣于什麼原因呢?」

  「大德!因爲,我在大師教誡的學中長時間不是全分行者。」

  「跋大哩!那不是唯一的因,那不是唯一的緣,而是,跋大哩!長時間以心熟知心後,你被我發現:『當法被我教導時,這位愚鈍男子不作爲核心作意、全心注意後傾耳聽法。』但,跋大哩!我仍將教導你這幼駿馬譬喻法門,你要聽!你要好好作意!我要說了。」

  「是的,大德!」尊者跋大哩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跋大哩!猶如熟練的馴馬師得到賢駿馬後,首先令它作馬銜上的磨練,當它作馬銜上的磨練,作以前未做的磨練時,有些性急、煩躁、掙紮。經由重複地懲治、次第地懲治,它在該處完成。跋大哩!當經由重複地懲治、次第地懲治,賢駿馬在該處被善調練時,那時,馴馬師更進一步作套轭上的磨練,當它作套轭上的磨練,作以前未做的磨練時,有些性急、煩躁、掙紮。經由重複地懲治、次第地懲治,它在該處完成。跋大哩!當經由重複地懲治、次第地懲治,賢駿馬在該處被善調練時,那時,馴馬師更進一步作勒止、繞圈、慢跑、奔馳、轉向、王的威德、王的傳統、最高速度、最高速力、最高和順上的磨練,當它作勒止、繞圈、慢跑、奔馳、轉向、王的威德、王的傳統、最高速度、最高速力、最高和順上的磨練,作以前未做的磨練時,有些性急、煩躁、掙紮。經由重複地懲治、次第地懲治,它在該處完成。跋大哩!當經由重複地懲治、次第地懲治,賢駿馬在該處被善調練時,那時,馴馬師更進一步給與美容與撫慰。跋大哩!具備這十項的賢駿馬是值得爲國王的、適合被國王使用的,就名爲國王的一部分。

  同樣的,跋大哩!具備這十項的比丘是應該被奉獻、應該被供奉、應該被供養、應該被合掌,爲世間的無上福田,哪十項呢?跋大哩!這裏,比丘具備無學者的正見、無學者的正志、無學者的正語、無學者的正業、無學者的正命、無學者的正精進、無學者的正念、無學者的正定、無學者的正智、無學者的正解脫,跋大哩!具備這十項的比丘是應該被奉獻、應該被供奉、應該被供養、應該被合掌,爲世間的無上福田。」

  這就是世尊所說,悅意的尊者跋大哩歡喜世尊所說。

  跋大哩經第五終了。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尋命終」一節,參看《中阿含192經》。

  「信解脫、見到、身證」,參看《中阿含195經》。

  「有愛(MA.194)」,南傳作「(以)情愛的量」(pemamattaken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愛的量」(a measure of love)。

  「或會異議地扭身」(aññena vā kāyaṃ sannāmeyya),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或他會另外處置他的身體」(or would he dispose his body otherwise)。

  「順從」(lomaṃ pāteti,直譯爲「倒毛」),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順從」(comply)。

  「能被煩惱住立的法」(āsavaṭṭhānīyā dhammā),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成爲汙點基礎的事」(things that are the basis for taints)。

  「完成」(parinibbāyati,另譯爲「般涅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成爲平和的」(becomes peaceful)。

  「一坐食;一坐而食」(日中一食),參看《中阿含193經》比對。

  

《中部65經 跋大哩經》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