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講法第叁十四講▪P2

  ..續本文上一頁,非常殊勝。如二乘、聲聞、緣覺他們解脫煩惱,斷掉見思惑,不在叁界當中受生,他已經解脫叁界生死輪回。二乘爲緣覺他們能得到。大圓鏡智不是這些聲聞緣覺他們能得到的。不是他們所擁有的,叫無等,沒有辦法達到這種。前面的這種成所做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他們能修行得道,大圓滿鏡智呢,唯有佛一個人圓滿證得。菩薩、聲聞、緣覺比不上諸佛。這種智慧能超過不思議智。度化衆生這種智慧非常寬廣無邊。總結起來就叫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他們就能證到大圓鏡智,本體清淨,能離開一切有漏煩惱,雜染之法,能從衆生善惡的業報來顯現出諸佛萬德之境界。所以諸佛證到了大圓鏡智,能對自我身心的第八阿賴耶識都能圓照無疑,能度化一切衆生,是沒有懷疑的,這些都是從一些方便的地方。這裏有叁寶功德經,佛有叁明六通十八神變,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種種的都是他的功德。

  我們現在幾乎對于佛法僧叁寶沒什麼了解,還很欠缺,事相上的信佛,從道理上還欠缺。根本不喜歡學習佛法,不喜歡聽經聞法,所以我們平時智慧很少,對佛的教育之理不清楚。這種執著是怎麼生起來的,有什麼過患,怎麼化除煩惱,這些道理我們都不是很清楚,修行起來就有很大的距離,他的心始終還是在世間上的。所以這種事情在世間上人家說是迷信,不懂道理而信,這是自己的智慧還沒開啓。佛教不是迷信,是智慧的信仰。要用智慧來信,要一點一點地破除自己的迷,破除自己的執著煩惱,這時你的信心才能有所作用。念佛爲什麼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道理我們自己要信得過。你聽都沒聽,想都沒想你就信不出來。隨其心淨則國土淨,淨土是我們自心顯現,我們修得幹淨一生,這個世界就能清淨,自心清淨外在的環境就清淨。隨著我們智慧的建立,外在的煩惱就滅掉了。要求自在我,在內心裏面,要知道自心迷惑就是衆生的生死輪回境界。衆生清淨了,就是諸佛圓滿境界,我們今天念佛要懂這個道理。

   一句阿彌陀佛就是萬德名號。在我們稱念這種萬德名號的時候,我們身心世界仍在做惡,我們要改變這種狀況。要讓我們身心生起智慧,我們念佛要達到心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讓煩惱不再生起來。一天二十四小時,不讓他生起來,你能辦到嗎?要一心一意地念佛,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如果不能達到這種的境界,念佛就不能一心,往生的時候障礙就很多,這些道理你要通過現實當中來多想一想。念佛要身口意叁業和合,真真實實念佛。對治自己的煩惱。當你煩惱的時候,你就念佛,一念佛其他煩惱都沒有了。所以我們現在念佛是總持的智慧,當我們心裏煩惱了,我們就念佛,自心就隨著清淨下來了。當我們憤怒的時候就念佛,我的心也跟著慈悲了。佛號有這種功用,當我們睡覺懶惰的時候,我起來念佛,讓佛的智慧光明充實于我的內心,對治于我的瞌睡煩惱,現前念佛的同修要用這種智慧來對治于這種煩惱。有這種智慧的時候修行就非常容易成就。

   我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懂了這個道理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阿彌陀佛正是因爲這樣修行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今天也來念佛,當我們領納了,我們內在的信心信得過這樣的道理,再與外緣,內因外緣一結合,往生的時候就很舒服。這個時候很多同修不理解,要多聽聞,聽聞了還是不理解怎麼辦呢?對佛的信心,就像我們小的時候對父母親的信心一樣。你小的時候知道什麼呢?父母給你吃你就吃,在父母的呵護下自己慢慢長大了。我們今天在成佛道路上,我們也像胞胎中的娃娃,再給你講也煩了,我們只要用信心來仰慕阿彌陀佛的智慧。他有這種大圓鏡智,他把第八阿賴耶識善惡業種圓滿了,所以他成就了大圓鏡智。能把第七識的執著轉化過來,所以度化一切衆生平等無高下,成就了平等性智。形成妙觀察智,沒有一切邪見妄念,能住于如理分別,對于世間上的真理不多一分,不少,恰如其分,能如實觀察衆生。能轉化五根,能成爲諸佛的妙用。轉化五塵,成爲諸佛的妙用,所以整個世界就是這樣。

   阿彌陀佛的萬德名號,阿彌陀佛的眼耳鼻舌身意,我們一觀想的時候都能得到加被。你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音聲,我們自心靜嗎?西方極樂世界的水種種的妙處,我們一接觸就自然生起智慧。有五根五塵,風聲水聲都在念佛,一切的飯食、衣服都能讓我們生起法樂,增長智慧開悟。五根五塵都可以作爲佛身,成所作智,對于這些智慧我們能明了,不要去鑽牛角尖。我們這個人在世間上就像一顆微塵一樣,太多我們搞不懂的事情。所以孔子都教育我們,不知爲不知,知之爲知之,要如實。當我們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要輕易去否定,也不要輕易肯定,要謙虛啊,要客觀。我們現在衆生也是這樣,你不要什麼都知道,結果你什麼也不知道。所以于此諸智,疑惑不信。衆生對這些智慧有疑惑心,他能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能轉惡修善,還能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他所往生的西方極樂世界呢,一去了之報是五百歲蓮花不開,不見佛,不聞聲法,這是胎生境界。若有衆生明性佛智,你要有智慧你就能明了,能知道。二是自己不明,但是能信,信得過整個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功德名號。西方極樂世界依報世界山河大地,都是智慧成就,不可思議的智慧成就,只要我們信得過這一點,乃至信心回向。

   此諸衆生,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須臾之頃,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那是自然化身,這個時候要明道理,不要懷疑。在念佛過程當中,對佛不要懷疑。老是懷疑,西方極樂世界裝得了多少人啊?阿彌陀佛有這種能力嗎?我們念這一句名號就能成就嗎?他就有很多種懷疑。所以懷疑心不斷,念佛修行是一大障礙,所以要把這些懷疑心要去掉。究竟我們對淨土的懷疑在哪些方面,怎麼來對治。智者大師有一本書,專門講西方極樂世界衆生的懷疑,他總結了十個。看這些懷疑從哪些地方産生的,怎麼來對治它。如果你對阿彌陀佛有懷疑,你對自己就有懷疑。事理智他都有懷疑你的因就成問題,果也成問題。所以六信法門要把我們內心當中的懷疑心要去除,這個功夫是非常細致的,需要大家觀察我們自己內心。你有什麼懷疑,你看他與哪一種懷疑想對應,對應了之後用什麼方法來對治他。你就去學,所以淨土法門的理不多,給我們講的理不多,但是非常深奧。大家專心念佛增長自己清淨信心,在淨土的理上,實際上還有距離,我們講得多一點。以後咱們就不多講了,專修淨土法門,叁個月念佛,專修淨土法門,就可以修般若叁昧了。看我們能不能先把信心願心修學起來,先把這些理論上雖然說不多,你要搞清楚,能把理路摸清楚。明了道理了,再來修法門就成就了,這是往生的方法。今天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衆生罪深業重。我經常在講大家爲什麼沒有得到利益,是沒有恭敬心。他聽經聞法跑到一邊去開小差,你怎麼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呢?你以爲我看不見你就可以這樣?你是爲我修行嗎?大衆都是有眼睛看到的,你更應該有眼睛看到,依佛法爲眼睛,要懂這些道理。

   複次慈氏,他方諸大菩薩,發心欲見無量壽佛,恭敬供養,及諸菩薩、聲聞聖衆。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其胎生者,皆無智慧,于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衆。無由供養于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這是相對于化身的殊勝來明了胎生。告訴諸佛菩薩,內心發了願了,恭敬供養,要有恭敬心,供養心。身體上恭敬,我們端身正坐來禮拜,口頭上的恭敬,我們清淨自己的口業,來稱念阿彌陀佛的萬德名號。我們不起煩惱,能正心端意。能把自己的虔誠求救供養之心,能從身口意叁業中能如知如量的起這種心態。所以及諸菩薩、聲聞聖衆,彼菩薩等,命終得生無量壽國,于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得到化身的結果。這種化身有什麼殊勝呢?彌勒當知,彼化生者,智慧勝故。見佛聞法,能頓開無聲法忍。這種智慧非常殊勝,這是講蓮花化身的殊勝。

   下面對比講胎生的下劣,其胎生者,皆無智慧,因懷疑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五百世不見佛聞法,自己善法也增長不起來。這個胎生沒有智慧,于五百歲中,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諸聲聞衆。無由供養于佛,不知菩薩法式,不得修習功德,一切善法他在那裏生不起來,但疑惑的業力沒有了結。所以當知此人,宿世之時,無有智慧,疑惑所致。他這種智慧是生前沒有智慧,老是懷疑沒有清淨的信心,所以到胎生的境界。這是對比化身的殊勝,講胎生的下劣。

   佛告彌勒:譬如轉輪聖王,有七寶牢獄,種種莊嚴,張設床帳,懸諸缯蓋。若有諸小王子,得罪于王,辄內彼獄中,系以金鎖。供養飯食、衣服、床蓐、華香、伎樂,如轉輪王,無所乏少。于意雲何,此諸王子,甯樂彼處否?對曰:不也。但種種方便,求諸大力,欲自勉出。這是比喻,胎生相比化身就太不快樂了。對于叁界之中而言你有快樂嗎?對比化身世界就太不圓滿了。打個比方,轉輪聖王,兩個國家,很多個國家這種大國王。好象聯合國一樣,有七寶牢獄種種莊嚴。他那種監獄都是用各種寶貝裝飾起來的,有許多莊嚴品,如果說那些小王子得罪于王就把他投進監獄之中。一般人還不能進監獄,就連鎖你的都是金鎖。把你鎖起來之後供養飯食、衣服、床褥、華香、伎樂,如轉輪王,無所乏少,但就是不讓你出來。你們看張學良將軍被蔣介石軟禁就是這樣的境界,把你關在一個地方不讓你出來。你要什麼給什麼,就是不給自由。于意雲何,此諸王子,甯樂彼處否?這些王子在這個監獄當中非常安樂,但他不喜歡這個地方。他要用種種的方法,想脫離這種監獄。這…

《安居講法第叁十四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