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譯經文中部25經/餌經(譬喻品[3])(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衛城祇樹林給孤獨園。
在那裏,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獵人不對鹿群布下餌而想:『願吃我這布下餌的鹿群長壽、美麗,活得長久。』比丘們!獵人對鹿群這麼布下餌而想:『鹿群侵入我這布下的餌後,將迷糊地吃食物。當侵入後迷糊地吃食物時,將來到陶醉;當已陶醉時,將來到放逸;當放逸時,將在這餌中被爲所欲爲。』
比丘們!在那裏,第一群鹿侵入那獵人布下的餌後,迷糊地吃食物,在那裏,當它們侵入後迷糊地吃食物時,來到陶醉;當已陶醉時,來到放逸;當放逸時,在那獵人的餌中被爲所欲爲。比丘們!這樣,那第一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
比丘們!在那裏,第二群鹿這麼商量:『那第一群鹿侵入那獵人布下的餌後,迷糊地吃食物,在那裏,當它們侵入後迷糊地吃食物時,來到陶醉;當已陶醉時,來到放逸;當放逸時,在獵人的餌中被爲所欲爲,這樣,那第一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讓我們避開全部的餌食,避開恐怖的受用,進入林野處後讓我們住下來。』它們避開全部的餌食,避開恐怖的受用,進入林野處後它們住下來。在夏天的最後一個月,當草與水滅盡時,身體成爲極度消瘦。當身體成爲極度消瘦時,力氣與活力衰退了。當力氣與活力已衰退時,它們返回那獵人的布下的餌中,它們侵入那裏後迷糊地吃食物。當它們侵入那裏後迷糊地吃食物時,來到陶醉;當已陶醉時,來到放逸;當放逸時,在那獵人的餌中被爲所欲爲。比丘們!這樣,那第二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
比丘們!在那裏,第叁群鹿這麼商量:『那第一群鹿侵入那獵人布下的餌後,……(中略)這樣,那第一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第二群鹿這麼商量:「那第一群鹿侵入那獵人布下的餌後,……(中略)這樣,那第一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讓我們避開全部的餌食,避開恐怖的受用,進入林野處後讓我們住下來。」它們避開全部的餌食,避開恐怖的受用,進入林野處後它們住下來。在夏天的最後一個月,當草與水滅盡時,身體成爲極度消瘦。當身體成爲極度消瘦時,力氣與活力衰退了。當力氣與活力已衰退時,它們返回那獵人的布下的餌中,它們侵入那裏後迷糊地吃食物。當它們侵入那裏後迷糊地吃食物時,來到陶醉;當已陶醉時,來到放逸;當放逸時,在那獵人的餌中被爲所欲爲。這樣,那第二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讓我們依止那獵人布下的餌做棲息處,在那裏做棲息處後,不侵入那獵人布下的餌,我們將不迷糊地吃食物。當不侵入、不迷糊地吃食物時,我們將不來到陶醉;當不陶醉時,我們將不來到放逸;當不放逸時,我們將不在那獵人的餌中被爲所欲爲。』它們依止那獵人布下的餌做棲息處,在那裏做棲息處後,它們不侵入那獵人布下的餌、不迷糊地吃食物。當不侵入那裏、不迷糊地吃食物時,它們不來到陶醉;當不陶醉時,它們不來到放逸;當不放逸時,它們不在那獵人的餌中被爲所欲爲。
比丘們!在那裏,獵人與獵人的隨衆這麼想:『這第叁群鹿是狡猾、欺騙者,這第叁群鹿是有神通、魔力者,它們吃這布下的餌,我們不知道它們的來處或去處,讓我們以大杖網圍繞這布下餌的全部地方,或許我們會看見第叁群鹿的棲息處,它們會走向藏匿之處。』他們以大杖網圍繞那布下餌的全部地方,比丘們!獵人與獵人的隨衆看見第叁群鹿的棲息處,它們走向藏匿之處。比丘們!這樣,那第叁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
比丘們!在那裏,第四群鹿這麼商量:『那第一群鹿……(中略)這樣,那第一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第二群鹿這麼商量:「那第一群鹿……(中略)這樣,那第一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讓我們避開全部的餌食,避開恐怖的受用,進入林野處後讓我們住下來。」它們避開全部的餌食;……(中略)這樣,那第二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第叁群鹿這麼商量:「那第一群鹿……(中略)這樣,那第一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那第二群鹿這麼商量:『那第一群鹿……(中略)這樣,那第一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中略)讓我們避開全部的餌食,避開恐怖的受用,進入林野處後讓我們住下來。』它們避開全部的餌食;……(中略)這樣,那第二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讓我們依止那獵人布下的餌做棲息處,在那裏做棲息處後,不侵入那獵人布下的餌,我們將不迷糊地吃食物。當不侵入那裏、不迷糊地吃食物時,我們將不來到陶醉;當不陶醉時,我們將不來到放逸;當不放逸時,我們將不在那獵人的餌中被爲所欲爲。」它們依止那獵人布下的餌做棲息處,在那裏做棲息處後,它們不侵入那獵人布下的餌、不迷糊地吃食物。當不侵入那裏、不迷糊地吃食物時,它們不來到陶醉;當不陶醉時,它們不來到放逸;當不放逸時,它們不在那獵人的餌中被爲所欲爲。在那裏,獵人與獵人的隨衆這麼想:「這第叁群鹿是狡猾、欺騙者,這第叁群鹿是有神通、魔力者,它們吃這布下的餌,我們不知道它們的來處或去處,讓我們以大杖網圍繞這布下餌的全部地方,或許我們會看見第叁群鹿的棲息處,它們會走向藏匿之處。」他們以大杖網圍繞那布下餌的全部地方,獵人與獵人的隨衆看見第叁群鹿的棲息處,它們走向藏匿之處。這樣,那第叁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讓我們在獵人與獵人的隨衆沒路可到處做棲息處,在那裏作棲息處後,不侵入那獵人布下的餌、不迷糊地吃食物。當不侵入那裏、不迷糊地吃食物時,我們不來到陶醉;當不陶醉時,我們不來到放逸;當不放逸時,我們不在那獵人的餌中被爲所欲爲。』它們在獵人與獵人的隨衆沒路可到處做棲息處,在那裏作棲息處後,不侵入那獵人布下的餌、不迷糊地吃食物。當不侵入那裏、不迷糊地吃食物時,它們不來到陶醉;當不陶醉時,它們不來到放逸;當不放逸時,它們不在那獵人的餌中被爲所欲爲。
比丘們!在那裏,獵人與獵人的隨衆這麼想:『這第四群鹿是狡猾、欺騙者,這第四群鹿是有神通、魔力者,它們吃這布下的餌,我們不知道它們的來處或去處,讓我們以大杖網圍繞這布下餌的全部地方,或許我們會看見第四群鹿的棲息處,它們會走向藏匿之處。』他們以大杖網圍繞那布下餌的全部地方。比丘們!獵人與獵人的隨衆看不見第四群鹿的棲息處,它們走向藏匿之處。比丘們!在那裏,獵人與獵人的隨衆這麼想:『如果我們驚擾第四群鹿,被驚擾的它們將驚擾其它的,那些被驚擾的[又]將驚擾其它的,這樣,全部鹿群將完全逃離這布下的餌,讓我們不理會第四群鹿。』比丘們!那時,獵人與獵人的隨衆對第四群鹿不理會。比丘們!這樣,那第四群鹿在獵人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自由。
比丘們!我的這個譬喻是爲了作義理的教授。這個義理是:比丘們!『餌』,這是對于五種欲的同義語;比丘們!『獵人』,這是對于魔波旬的同義語;比丘們!『獵人的隨衆』,這是對于魔的隨衆的同義語;比丘們!『鹿群』,這是對于沙門、婆羅門的同義語。
比丘們!第一群沙門、婆羅門侵入那魔布下的餌與世間物質後,迷糊地吃食物,在那裏,當他們侵入後迷糊地吃食物時,來到陶醉;當已陶醉時,來到放逸;當放逸時,在那魔的餌與那世間物質中被爲所欲爲。比丘們!這樣,那第一群沙門、婆羅門在魔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比丘們!我說這第一群沙門、婆羅門猶如譬喻中的第一群鹿那樣。
比丘們!第二群沙門、婆羅門這麼商量:『那第一群沙門、婆羅門侵入那魔布下的餌與世間物質後,迷糊地吃食物,在那裏,當他們侵入後迷糊地吃食物時,來到陶醉;當已陶醉時,來到放逸;當放逸時,在那魔布下的餌與世間物質中被爲所欲爲,這樣,那第一群沙門、婆羅門在魔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讓我們避開全部的餌食與世間物質,避開恐怖的受用,進入林野處後讓我們住下來。』他們避開全部的餌食與世間物質,避開恐怖的受用,進入林野處後他們會住下來。他們避開全部的餌食與世間物質,避開恐怖的受用,進入林野處後他們住下來了。在那裏,他們是吃野菜者、吃小米者、吃野生米者、吃大度勒米者、吃藓苔者、吃米糠者、吃浮渣棄飯者、吃芝麻粉者、吃草者、吃牛糞者,以森林中草木的根與果實食物維生,以落下的果實爲食者。在夏天的最後一個月,當草與水滅盡時,身體成爲極度消瘦。當身體成爲極度消瘦時,力氣與活力衰退了。當力氣與活力已衰退時,解脫心衰退了;當解脫心衰退時,他們返回魔布下的餌與那世間物質中,他們侵入那裏後迷糊地吃食物。當他們侵入那裏後迷糊地吃食物時,來到陶醉;當已陶醉時,來到放逸;當放逸時,在那魔的餌與那世間物質中被爲所欲爲。比丘們!這樣,那第二群沙門、婆羅門在魔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比丘們!我說這第二群沙門、婆羅門猶如譬喻中的第二群鹿那樣。
比丘們!在那裏,第叁群沙門、婆羅門這麼商量:『那第一群沙門、婆羅門侵入那魔布下的餌與世間物質後,……(中略)這樣,那第一群沙門、婆羅門在魔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第二群沙門、婆羅門這麼商量:「那第一群沙門、婆羅門侵入那魔布下的餌與世間物質後,……(中略)這樣,那第一群沙門、婆羅門在魔的神通與勢力下變得不自由。讓我們避開全部的餌食與世間物質,避開恐怖的受用,進入林野處後讓我們住下來。」他們避開全部的餌食與世間物質,避開恐怖的受用,進…
《中部25經 餌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