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部10經 念住大經▪P2

  ..續本文上一頁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惡意。』當沒有自己的惡意時,他了知:『我沒有自己的惡意。』他如其未生起惡意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惡意之舍斷而了知,如其已舍斷惡意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當有自己的惛沈睡眠時,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惛沈睡眠。』當沒有自己的惛沈睡眠時,他了知:『我沒有自己的惛沈睡眠。』他如其未生起惛沈睡眠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惛沈睡眠之舍斷而了知,如其已舍斷惛沈睡眠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當有自己的掉舉後悔時,他了知:『我有自己的掉舉後悔。』當沒有自己的掉舉後悔時,他了知:『我沒有自己的掉舉後悔。』他如其未生起掉舉後悔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掉舉後悔之舍斷而了知,如其已舍斷掉舉後悔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當有自己的疑惑時,他了知:『我有自己的疑惑。』當沒有自己的疑惑時,他了知:『我沒有自己的疑惑。』他如其未生起疑惑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疑惑之舍斷而了知,如其已舍斷疑惑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像這樣,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隨觀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于在自己的與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于在法上隨觀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隨觀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現起,直到爲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住于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于對五蓋在法上隨觀法。

  蓋節終了。

  隨觀法‧蘊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對五取蘊住于在法上隨觀法。而,比丘們!比丘怎樣對五取蘊住于在法上隨觀法呢?這裏,比丘[了知]:『像這樣是色,像這樣是色的集起,像這樣是色的滅沒;像這樣是受,像這樣是受的集起,像這樣是受的滅沒;像這樣是想,像這樣是想的集起,像這樣是想的滅沒;像這樣是行,像這樣是行的集起,像這樣是行的滅沒;像這樣是識,像這樣是識的集起,像這樣是識的滅沒。』像這樣,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隨觀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于在自己的與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于在法上隨觀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隨觀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現起,直到爲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住于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于對五取蘊在法上隨觀法。

  蘊節終了。

  隨觀法‧處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對六內外處住于在法上隨觀法。而,比丘們!比丘怎樣對六內外處住于在法上隨觀法呢?這裏,比丘了知眼,了知色,了知緣于這兩者生起的結縛,如其未生起結縛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結縛之舍斷而了知,如其已舍斷結縛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了知耳,了知聲,了知緣于這兩者生起的結縛,如其未生起結縛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結縛之舍斷而了知,如其已舍斷結縛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了知鼻,了知氣味,了知緣于這兩者生起的結縛,如其未生起結縛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結縛之舍斷而了知,如其已舍斷結縛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了知舌,了知味道,了知緣于這兩者生起的結縛,如其未生起結縛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結縛之舍斷而了知,如其已舍斷結縛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了知身,了知所觸,了知緣于這兩者生起的結縛,如其未生起結縛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結縛之舍斷而了知,如其已舍斷結縛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了知意,了知法,了知緣于這兩者生起的結縛,如其未生起結縛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結縛之舍斷而了知,如其已舍斷結縛之未來不生起而了知。像這樣,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隨觀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于在自己的與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于在法上隨觀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隨觀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現起,直到爲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住于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于對六內外處在法上隨觀法。

  處節終了。

  隨觀法‧覺支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對七覺支住于在法上隨觀法。而,比丘們!比丘怎樣對七覺支住于在法上隨觀法呢?這裏,比丘當自己有念覺支時,了知:『我有念覺支。』當自己沒有念覺支時,了知:『我沒有念覺支。』如其未生起念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念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當自己有擇法覺支時,了知:『我有擇法覺支。』當自己沒有擇法覺支時,了知:『我沒有擇法覺支。』如其未生起擇法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擇法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當自己有活力覺支時,了知:『我有活力覺支。』當自己沒有活力覺支時,了知:『我沒有活力覺支。』如其未生起活力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活力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當自己有喜覺支時,了知:『我有喜覺支。』當自己沒有喜覺支時,了知:『我沒有喜覺支。』如其未生起喜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喜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當自己有甯靜覺支時,了知:『我有甯靜覺支。』當自己沒有甯靜覺支時,了知:『我沒有甯靜覺支。』如其未生起甯靜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甯靜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當自己有定覺支時,了知:『我有定覺支。』當自己沒有定覺支時,了知:『我沒有定覺支。』如其未生起定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定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當自己有平靜覺支時,了知:『我有平靜覺支。』當自己沒有平靜覺支時,了知:『我沒有平靜覺支。』如其未生起平靜覺支之生起而了知,如其已生起平靜覺支之圓滿修習而了知。像這樣,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隨觀法,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于在自己的與外部的法上隨觀法,或住于在法上隨觀集法,或住于在法上隨觀消散法,或住于在法上隨觀集法與消散法,或『有法』的念已現起,直到爲了智與憶念的程度而住于無依止,他在世間中不執取任何事物。比丘們!比丘這樣住于對七覺支在法上隨觀法。

  覺支節終了。

  隨觀法‧谛節

  再者,比丘們!比丘對四聖谛住于在法上隨觀法。而,比丘們!比丘怎樣對四聖谛住于在法上隨觀法呢?這裏,比丘如實了知:『這是苦。』如實了知:『這是苦集。』如實了知:『這是苦滅。』如實了知:『這是導向苦滅道迹。』

  初誦品終了。

  苦谛的說明

  比丘們!什麼是苦聖谛呢?生是苦,老也是苦,死也是苦,愁、悲、苦、憂、絕望也是苦,與不愛的結合是苦,與所愛的別離是苦,所求不得也是苦,總括之,五取蘊是苦。

  而,比丘們!什麼是生呢?在種種衆生類中,種種衆生的生、出生、入[胎]、生起、再生、諸蘊顯現、得諸處,比丘們!這被稱爲生。

  而,比丘們!什麼是老?在種種衆生類中,種種衆生的老、老衰、齒落、發白、皮皺、壽命的衰退、諸根的退化,這被稱爲老。

  而,比丘們!什麼是死?在種種衆生類中,種種衆生的過世、滅亡、崩解、消失、死亡、壽終、諸蘊的崩解、屍體的舍棄,命根斷絕,比丘們!這被稱爲死。

  而,比丘們!什麼是愁?比丘們!凡具備(遭遇)一些不幸、接觸一些苦法者會有愁、悲傷、憂愁、內部的愁、內部的悲哀,比丘們!這被稱爲愁。

  而,比丘們!什麼是悲?比丘們!凡具備(遭遇)一些不幸、接觸一些苦法者有悲歎、悲泣、悲歎著、悲泣著、悲歎的狀態、悲泣的狀態,比丘們!這被稱爲悲。

  而,比丘們!什麼是苦?比丘們!凡身體的苦、身體的不合意,身觸所生的苦與不合意感受,比丘們!這被稱爲苦。

  而,比丘們!什麼是憂?比丘們!凡心的苦、心的不合意,意觸所生的苦與不合意感受,比丘們!這被稱爲憂。

  而,比丘們!什麼是絕望?比丘們!凡具備(遭遇)某些不幸、接觸某些苦法者的悲傷、絕望、悲傷的狀態、絕望的狀態,比丘們!這被稱爲絕望。

  而,比丘們!什麼是與不愛的結合是苦?這裏,凡那些是不喜好的、不想要的、不合意的色、聲、氣味、味道、所觸、法,或凡那些是對他樂于無利益、不利、不安樂、不離轭安穩者,與那些一起會合、集合、結合、合一,比丘們!這被稱爲與不愛的結合是苦。

  而,比丘們!什麼是與所愛的別離是苦?這裏,凡那些是喜好的、想要的、合意的色、聲、氣味、味道、所觸、法,或凡那些是對他樂于利益、有益、安樂、離轭安穩的母親、父親、兄弟、姊妹、朋友、同事、親族、血親者,與那些一起不會合、不集合、不結合、不合一,比丘們!這被稱爲與所愛的別離是苦。

  而,比丘們!什麼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們!生法的衆生生起這樣的欲求:『啊!願我們沒有生法!願我們的生不來!』但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們!老法的衆生生起這樣的欲求:『啊!願我們沒有老法!願我們的老不來!』但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們!病法的衆生生起這樣的欲求:『啊!願我們沒有病法!願我們的病不來!』但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們!死法的衆生生起這樣的欲求:『啊!願我們沒有死法!願我們的死不來!』但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這是所求不得是苦。比丘們!愁、悲、苦、憂、絕望法的衆生生起這樣的欲求:『啊!願我們沒有愁、悲、苦、憂、絕望法!願我們的愁、悲、苦、憂、絕望不來!』但這不以欲求而能得到,這是所求不得是苦。

  而,比丘們!什麼是總括之,五取蘊是苦?即: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比丘們!這被稱爲總括之,五取蘊是苦。

  比丘們!這被稱爲苦聖谛。

  集谛的說明

  而,比丘們!什麼是苦集聖谛?是這導致再生、伴隨歡喜與貪、到處歡喜的渴愛,即:欲的渴愛、有的渴愛、虛無的渴愛。

  而,比丘們!這渴愛當生起時,在哪裏…

《中部10經 念住大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