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利得者。』而,學友!這是可能的:其他比丘會是勝妙之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的利得者,非那位比丘會是勝妙之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的利得者。『其他比丘是勝妙之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的利得者,非我是勝妙之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的利得者。』像這樣,他被激怒、不滿。學友!凡憤怒與不滿,這兩者都是汙穢。
學友!汙穢,這是這些惡不善欲行的同義語。
學友!凡比丘的任何這些惡不善欲行境未舍斷被看見、被聽聞,則即使他是住林野者、住邊地者、食施食者、次第乞食者、穿糞掃衣者、穿粗衣者,同梵行者仍不恭敬、不尊重、不尊敬、不崇敬他,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爲,那位尊者的那些惡不善欲行境未舍斷被看見、被聽聞。學友,猶如幹淨、皎潔的銅缽被從店裏或鍛工家帶來,如果主人以它裝死蛇或死狗或死人後,蓋上另一個銅缽,走到市場,人們看見他後會說:『先生!這被[你]攜帶,如珍寶的是什麼呢?』他會站起來,打開檢視,一看,會起不可意性,會起厭逆性,會起嫌惡性,饑餓者也會沒食欲,何況吃飽者。同樣的,學友!凡比丘的任何這些惡不善欲行境未舍斷被看見、被聽聞,則即使他是住林野者、住邊地者、食施食者、次第乞食者、穿糞掃衣者、穿粗衣者,同梵行者仍不恭敬、不尊重、不尊敬、不崇敬他,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爲,那位尊者的那些惡不善欲行境未舍斷被看見、被聽聞。
學友!凡比丘的任何這些惡不善欲行已舍斷被看見、被聽聞,則即使他是住村落邊界者、受請食者、穿屋主給的衣服者,同梵行者仍恭敬、尊重、尊敬、崇敬他,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爲,那位尊者的那些惡不善欲行已舍斷被看見、被聽聞。學友,猶如幹淨、皎潔的銅缽被從店裏或鍛工家帶來,如果主人以它裝粳米飯、黑粒已除去的白米飯、各種湯、各種咖哩飯菜後,蓋上另一個銅缽,走到市場,人們看見他後會說:『先生!這被[你]攜帶,如珍寶的是什麼呢?』他會站起來,打開檢視,一看,會起可意性,會起不厭逆性,會起不嫌惡性,吃飽者也會有食欲,何況饑餓者。同樣的,學友!凡比丘的任何這些惡不善欲行已舍斷被看見、被聽聞,則即使他是住村落邊界者、受請食者、穿屋主給的衣服者,同梵行者仍恭敬、尊重、尊敬、崇敬他,那是什麼原因呢?因爲,那位尊者的那些惡不善欲行已舍斷被看見、被聽聞。」
當這麼說時,尊者大目犍連對尊者舍利弗這麼說:
「舍利弗學友!有個譬喻出現在我的心中。」
「目犍連學友!請你說出來。」
「學友!有一次,我住在王舍城的山圍域。學友!那時,我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缽與僧衣,爲了托缽進入王舍城。當時,造車師之子瑟密低在刨車辋,而邪命外道玻度之子,前造車師之子站在他旁邊。邪命外道玻度之子,前造車師之子心中生起了這樣的深思:『啊!這位造車師之子瑟密低會在這車辋刨這個彎、這個曲、這個缺點,這樣,這個辋會離彎、離曲、離缺點,純住立于心材。』學友!造車師之子瑟密低就如邪命外道玻度之子,前造車師之子心的深思那樣在那車辋刨這個彎、這個曲、這個缺點。學友!那時,悅意的邪命外道玻度之子,前造車師之子說悅意之語:『我想,他以心知[我]心地刨。』
同樣的,學友!那些無信、爲了生活而不是由于信,從在家出家,成爲非家生活、狡詐、僞善、毛躁、自大、輕浮、饒舌、言語散亂、不守護根門、飲食不知適量、不專修清醒、不珍惜沙門身分、不強烈地尊重所學、奢侈、散漫而率先墮落、輕忽獨居的責任、懈怠、缺乏活力、念已忘失、不正知、不得定、心散亂、劣慧、愚蠢的人,我想,尊者舍利弗以心知[我]心地以這法門刨他們。
但,那些由于信,從在家出家,成爲非家生活、不狡詐、不僞善、不毛躁、不自大、不輕浮、不饒舌、言語不散亂、守護根門、飲食知適量、已專修清醒、珍惜沙門身分、強烈地尊重所學、不奢侈、不散漫而率先墮落、不輕忽獨居的責任、活力已被發動、自我努力、念已現前、正知、得定而心一境、有慧、不愚蠢的善男子,他們聽聞尊者舍利弗的這法門後,我想,以語與意喝飲、吃食:『確實好!先生!他使同梵行者從不善中出來,建立于善中。』學友!猶如年輕而喜歡裝飾的女子或男子,頭已洗,得到青蓮花環、大茉莉花環、善思花環,以兩手領受後,會戴在頭頂上。同樣的,學友!那些由于信,從在家出家,成爲非家生活、不狡詐、不僞善、不毛躁、不自大、不輕浮、不饒舌、言語不散亂、守護根門、飲食知適量、已專修清醒、珍惜沙門身分、強烈地尊重所學、不奢侈、不散漫而率先墮落、不輕忽獨居的責任、活力已被發動、自我努力、念已現前、正知、得定而心一境、有慧、不愚蠢的善男子,他們聽聞尊者舍利弗的這法門後,我想,以語與意喝飲、吃食:『確實好!先生!他使同梵行者從不善中出來,建立于善中。』」
像這樣,那兩大龍互相善說、感到喜悅。
無穢經第五終了。
漢巴經文比對(莊春江作):
「饒塵處(MA.87)」,南傳作「于塵埃角落」(rajāpathe,逐字直譯爲「在塵道處」),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塵埃角落」(dusty corner)。
「過失」(āpattiñca,另譯爲「罪;罪過;犯戒」),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犯罪」(an offence)。
「屏處」,南傳作「私下」(anuraho,另譯爲「秘密地;暗中」),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私下」(in private)。
「欲行的」(icchāvacarānaṃ;另譯爲「欲求行境;欲求界地」),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願望」(wishes)。
「珍寶」(jaññajaññaṃ,逐字直譯爲「高貴的+高貴的;美的+美的」),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珍寶」(a treasure)。
「善思花環」(atimuttakamālaṃ),菩提比丘長老英譯爲「玫瑰花環」(a garland of roses)。按:「善思花」(atimuttaka),另作「風車藤」,植物名或花名。
《中部5經 無穢經》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