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講法第二十九講▪P3

  ..續本文上一頁就什麼都沒有了,他相信這個,而不相信死後有神靈更生。他不害怕這種真理,只害怕法律。他能逃得過法律的監督懲罰他就好,鑽法律的空當。只要你法律沒有抓住我,那你就拿我沒辦法,他無所畏懼。我說我們這裏老居士他們還比你共産黨員更先進,掉在地上的錢她不會去撿。我說先進文化具體的表現就是要表現在這裏,表裏如一,自覺自願的素質。所以說他要相信這種死後神靈更生。我們過去現在未來,昨天今天明天這些就是叁世因果。我們是怎麼樣從昨天到達今天,我們怎麼樣從昨天過度到明天的,叁世因果就清楚了。所以不信這樣的道理,往往在世間是胡作非爲。他喝了酒沒有智慧,他不信這四種真理,所以沒有善根。

   欲殺真人,鬥亂衆僧。欲害父母、兄弟、眷屬。這時就因爲不信叁寶,不信善惡因果,不信六道輪回,所以說他就敢于欲殺真人,就,是阿羅漢。爲什麼阿羅漢叫真人呢?真是真理,能證到真理的人叫阿羅漢。全部開悟了,能斷見思惑,能把所有的煩惱全部不生起來。能覺性所講法,能忍可,即無生法忍,能成就一切出世間功德,能爲世間上的福田。所以說阿羅漢有叁種含義,都是講悟真理之後他所帶來的好處。我們面對這些阿羅漢的時候,本來應該生起無上的恭敬之心,但是喝醉酒了有嗔恨心,想殺害這些阿羅漢,破壞和合僧。(大衆和合一起,修道學習佛法和合團結地住在一處。)如果我們以種種手段離間叁寶弟子,讓這些人變得不和合了,這個叫破和合僧,叫鬥亂衆僧,是無間重罪之一,將來墮落無間地獄的。連自己的父母親都要殺害,這是由于喝酒了,沒有信心而增長嗔恨心,所以六親眷屬就討厭這些人。

   六親憎惡,願令其死。一個家庭裏欲哭無淚。所以常常家裏的人都在咒他,大家都很憎惡于他,願令其死。所以說到最後連自己最親的人都背離于自己了。所以飲酒就得到這樣的果報,這是現世的惡。因爲喝酒來增長貪心嗔恨心愚癡心。所以說因爲喝酒了,增長自己所貪心,嗔恨心愚癡心,在世間上造惡多端。

   下面是因爲飲酒之痛引起的現世的現報。如是世人,心意俱然。愚癡蒙昧,而自以智慧。像這樣的人都是這樣沒有智慧,起貪心嗔恨心愚癡心,沒有正確的智慧,不信因果,世間真理無所曉知。像在心底不開竅,但這些人還以爲有智慧,自以爲是,這就是愚癡到極點的表現,越愚癡的人他還覺得自己很有智慧。

   不知生所從來,死所趣向。因爲不知道這種叁世因果,所以不信叁世因果。我們這一輩子從哪兒來呢?他從來也不關心。世間上的人是不是不關心這種事情呢?不關心。我們現在離開叁寶弟子,你進入一個村莊有多少人相信這些關心這些事情。你去作一下社會調查有多少人知道這些事情?一個村莊一個縣一個省沒有多少人過問這種事情,所以這是愚癡,沒有遠見。因爲不明因果,也不能夠發起利他之心,只能夠自己利益自己,一心一意只是自私自利,所以他在待人接物的過程當中,沒有人心,不能順于人情,他跟外面的就是鬥爭,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

   不仁不順,不順人情,處處和人家鬥爭,就因爲自私自利心,沒有仁慈之心。“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把天下的老人都當成自己的老人,把天下的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所以胸中有五湖四海,能爲人民大衆著想,那叫仁慈之心。愛人利物,這叫仁。所以說你自己不想得到的,你自己厭惡的這些痛苦,衆生也厭惡。所以我們現在自己知道生死因果,能發大慈悲心,這跟仁慈心是相聯系的,不僅是爲自己,願法界一切衆生都能得到這種利益。沒有智慧的人就要成就自私自利心。所以說就是不仁。順是和順,我們說順于人心,方便善巧,能度化衆生。有很多人不明白這句話,和衆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你才能把佛法弘揚到他內心裏面去,讓他自覺自願,能善巧地把現在的導引到佛法當中來,那叫順乎于人心,善巧引導衆生。這些他是完全辦不到了。只能一心一意地爲自己著想,哪裏想到去照顧衆生呢。

   惡逆天地。而于其中,希望僥幸。欲求長生,會當歸死。自己逆天地而動,天地之間有善因善果,惡因惡果,他偏偏不信善惡因果,那叫惡逆天地。而于其中,悕望僥幸。欲求長生,會當歸死。在這裏面,他做了這樣的惡事,他還饒幸希望得到長生不老,世間上一切的好處都要歸我,這就是一種妄想。沒有基礎,以虛妄之心來求這些果報求不到。所以往往這種人是不會得到這些的,最後免不了生死病死,在叁道中受生死的果報。

   慈心教誨,令其念善,開示生死善惡之趣,自然有是,而不肯信之。遇上那些善知識用慈悲心來教誨于他,令他能修行善法,給他開示生死六道輪回,開示因果之道。但是他不相信,他總有種種懷疑。猶豫不決,你去世間上講經說法,有多少人能信。他說我是半信半疑,他並不明白佛法的道理是什麼。他說我還是行善,你給他講善惡因果,世間上自然的道理他不肯相信。表面上說相信,但是內心不接受。往往與真理不理解,有距離而說相信,那是哄自己,也哄別人,他所說的信佛僅是表面現象。

   苦心與語,無益其人。不管你苦口婆心給他講說,沒有多少意義。他當耳邊風,他對佛法沒有信心,你給他講他也聽不進去。方便善巧引導,沒有根基的,你給他講他聽不進去,對他就沒有利益。往往對于這種人很不容易,原因是什麼?

   心中閉塞,意不開解。他心裏不信,有種種煩惱,無明執著,心裏也包括了。他相信未來,心中有成見,自然關閉其心。把自己的開悟之道堵塞了,所以自己內心不能開悟明了,這就是現世的報應,這就是愚癡。遇上善知識給他講他也聽不懂。爲惡呢自然有世間上的果報,由于飲酒而引起的現世的痛,下面是燒。

   大命將終,悔懼交至。不預修善,臨窮方悔,悔之于後,將何及乎?一輩子不行善,等到我們將要死的時候,恐懼,後悔都來了。但是沒有預先修善業,自己才感覺到貧窮後悔,還有什麼用呢?來不及了。

   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六道輪回。與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牲,叁惡道,一般阿修羅分布于這五道當中,不單獨例出來就是五道。所以天地之間衆生六道輪回,善惡因果這是分明的,非常清楚,這生死輪回的境界。動物有多少,畜牲每天要出生多少,每天要被宰殺多少。所以在五道生死輪回過程中,生死的境界是非常大的,表明生死輪回之道黑暗。衆生被殺了,我們並不知道他的痛苦。老人死掉了,我們也不知道他去哪裏,往往都是你不知道我,我不知道你,像這樣的生死境界非常大。

   恢廓窈冥,浩浩茫茫。生死沒有邊際,什麼時間我們能超出呢,你不信善法,生死就像大海無邊無盡,生死很難超脫的。雖然這些生死境界我不知道我,我不知道你,其間有一個根本的因果規律貫穿于其中,那就是:

   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這些生死有誰能代替我們呢?只能自己承受。一旦做下了這種惡業,業開始顯報了,好象命運當中早就安排了。你只能按照這種道路走。

   數之自然,應期所行。殃咎追命,無得從舍。這些罪過如影隨行,我們逃脫不了。

   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善人行善能善善無盡,依善而得樂報。自己不執著,把自己的快樂福報拿來作善,一旦進入良性循環了,以小樂感大樂,以大樂感無樂,究竟之樂。以小的智慧來生出大的智慧,以大的智慧生出根本的智慧,那就叫良性循環,所以做善的人就能達到良性循環 。

   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信惡的人也能進入循環,惡性循環。因爲煩惱又造惡事,將來受更大的苦。冥是幽冥,我們現在沒有智慧是黑暗的,因爲這些黑暗,我們做了這些惡事更沒有智慧了,所以那叫從冥入冥,惡性循環。

   誰能知者?獨佛知耳。只有佛知道這些。沒有多少人開示這種道理。

   教語開示,信用者少。佛要開示衆生入佛的智慧,但是世間上有信心能夠相信佛法,能用佛法修行的人是極少。生死不休,惡道不絕。所以這些衆生不追求智慧,不皈依叁寶,就無法超脫生死。

   生死不休。惡道不絕。所以我們現在沒有智慧,跳不出生死輪回,不能改惡從善了。

   如是世人,難可具盡。像世間上這種飲酒作樂,耽誤自己,增長自己貪嗔癡慢疑的心,這樣的人言語是表達不盡的。

   故有自然叁途,無量苦惱。將來他們墮落于地獄惡鬼畜牲,無量苦報的時候,自然的果報。

   展轉其中,世世累劫,在這種惡道中展轉,痛不可言,因爲飲酒增長貪心,增長癡心,增長嗔恨心,造惡多端,將來受到的報應就在生死輪回過程中。

   難以解脫,受苦無窮。 無有出期,難得解脫,痛不可言。是爲五大惡五痛五燒,勤苦如是。這就是從飲酒所做的惡事和受到的現報,將來還要墮落叁惡道。這種心情奔于痛苦生死境界。輪回世間就是這樣。

   譬如大火,焚燒人身。苦啊。

   人能于中一心製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誠,所語如語,心口不轉,獨作諸善,不爲衆惡,身獨度脫,獲其福德度世上天泥洹之道,是爲五大善也。最後一段專門教我們要改惡從善,我們在飲酒的過程當中,我們自己要能覺悟自心,要製服自己飲酒作樂,增長貪嗔癡的心。要端身正念,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不要口不應心,要以至誠懇切的心來利益衆生。不要打妄語,心口要相應,不要搞虛僞,哪怕是天下的人都不修行善法,我自己也要好好地修行善法。只有把我們自己能超脫出這些煩惱無明生死冤家對頭,將來我們才有能力度化衆生。所以我們現生來做事情可以得以解脫,到達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佛聞法,究竟成佛。這是第五種大善了。

   給大家說這五痛五燒,要讓大家生起出離心。西方極樂世界清淨不離自心,心淨則國土淨。修行的人要向往西方極樂世界,實際上就是向往自己的清淨心,增長善根。隨其心淨則國土淨,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自己修出來的,所以說雖然說阿彌陀佛功德無量,我們自己不修就很難到達。所以我們要以信願行叁資糧來淨化自己的煩惱,我們往生就能快些。娑婆五濁惡世非常痛苦,煩惱種種,這些是由于我們自心不清淨引起的。由于行五惡,而召至的現世果報。我們現在修行的人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把自心不幹淨的煩惱五惡要對治掉。修淨土法門的人要守持五戒,否則能不能往生還成問題。所以修行的人要發菩提心,孝敬父母,恭敬師長。一心念佛,發願往生,成就菩提,所以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自心造就的,娑婆五濁惡世之苦也是我們自心造就的,都不離于自心。所以念佛就是念心,念經就是念心,講經就是講心。我們講《無量壽經》,講的是我們自心起心動念在幹什麼,能有什麼結果,而這些結果是不是我們願意追求的?如果我們不喜歡這樣的果報就要反思我們的方法、行爲對不對。沒有對時,就要發出離心,悔改之心。

  

《安居講法第二十九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