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酒的人不会那样,他越说越有道理。他不知道是非道理了,无端的计较,随自己的意识,放纵自己,喝了酒的人就是这样。
放恣游散。放荡,听之任之,游乐散漫。自己放荡自己。
串数唐得,用自赈给。我们在世间上就只想不劳而获。让世间上都能满足自己自私自利。这种人是非常自私的,不想劳动,想拥有一切。一旦有一种东西,就只顾自己。
耽酒嗜美,饮食无度。好酒贪杯。非常喜欢吃美味的东西,这种人口味非常高。喝酒了还要有下酒菜,菜越好他喝得越多,在饮食当中没有节制,所以这是说因为饮酒来的过患就这么一些。
下面是因为饮酒而造作的恶法。
肆心荡逸,鲁扈抵突。自心非常放肆。在放欲过程当中,鲁扈抵突。听任自心,放欲游荡,没有知识见解。无知者无畏,因为没有知识所以无所畏惧,世间上他一点都不怕。抵突,就像羊打架一样,角顶着角,相互打架,随时要发生冲突。正因为你自己没有知识见解,在世间上自然跟别人发生冲突的就太多太多。在家庭里那些儿女其实他也有孝顺心,但不知道怎么孝顺。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话就没有一个好脸色,他跟外人说话还不至于那样,为什么?就是没有知识见解。所以说知识文化修养也要有善根,没有这些善根很艰难。今天吃饭的时候还在重复老和尚所说的,没有见识,没建过寺庙,没有能力没有本事。自己没有修行,少见识,这种人没有办法。他还不害怕,世间上什么事情他都敢做。人家不敢说的话他敢说,所以常与人发生冲突。
不识人情。因为自己没有见过这些世面,不知道怎么样认识人心。所以说一味的就呈现出来的只是自己的一种意识而不顾他人,那叫不识人情。
强欲抑制,世间上为我是老大,你们都不行,你们就听我说。所以说自己非常好强,常常要去出风头,你看喝了酒的人,要以他为主宰。没有边际的,你今天不听就不行。你要遇上这样的酒疯子就只有让他,喝醉了酒这些人情世故就忘记了,一味地把自己表现出来。
见人有善,妒嫉恶之。见了别人有这种长处了,有这种好处了,他往往就要产生嫉妒心,厌恶别人。喝酒之后就这样愚痴,妒嫉心非常强。
无义无礼,就是世间上这种事物过程当中存在的本身的道理,你要把这种道理要觉悟了,自然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能恰到好处,如果不知道道理就难了。儒家讲得好,要度化世间上一切人,这时要先把你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最高的目标是让天下的人都能觉悟。你要让天下的人都能觉悟,要把你所在的国家治理好,就要把你小家要整好。你小家没整好,你怎么治国家?要想把家里做好的话,你自己以身作则才是非常重要的。自己要做得很好,所以要修身,身怎么修呢?要有见识,要有学习。事物内在的道理我们自己要明白,不懂道理就很艰难。没有学习,没有见识,对于世间上这些道理自己不清楚。往往对于这种事物内在的道理我们没觉悟,做事情就不能做得很好了。我们现在要觉悟,觉悟世间的真理。觉悟万事万物之间内在的道理,恰如其分的做事情。理就是要知道这种人情,万事万物过程当中,自然有一种礼节。人要讲礼节。
夏天当中,天空当中的大雁,他在飞行的时候都是有礼节的,一个团队精神。礼节表现在相互尊重,要顺人心,所以说决断是非,要能知道这件事情怎么做,这叫义。要知道规矩礼节,老和尚回来了,按道理是全寺庙所有弟子钟鼓齐响,迎接。你没有得到通知消息,下来之后,大家都要去给老和尚顶礼,这都是一种规矩礼节。不懂这些规矩礼节,一个寺庙里就缺礼仪,那就修不好。人与人之间你不尊重我,我不尊重你,连基本的礼节都没有,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说什么话,那是非常艰难的。丛林当中非常讲究礼节的。方丈和尚要出门要给客堂告假的,客堂要组织众弟子给方丈和尚送行,方丈和尚回来了要接驾。我们现在不知道这些礼节了,也要在这个过程中来修行。所以说大家要注意,你不要说是顶礼老和尚,就是外面来一个客人,各方面都要做得到位,所以修行就体现在这些地方。
一个丛林当中,佛教做得怎么样,就要看表现的形式礼节是不是具足,然后才说看你内心。很多我们现在的修行人就是落于顽空当中。所以大家要知道,在这些规矩礼节当中要来学习,不能没有礼节。每一个礼节当中都有内在的道理,培养的是我们警觉之心,培养人与人之间相互恭敬的心,顺乎人情的心。所以我们就不能像喝酒的人无义无理,违背了尊卑大小的礼节,那就是无义无理,没有道理没有礼节。
无所顾难。自己还以为正确,别人劝他还听不进去。喝了酒的人只有他说的,你再怎么劝他也没用。
自用识当,不可谏晓。要到达这种地步就越来越愚痴了。现在人与人之间你劝我,我劝你,这是相互之间的帮助。在佛门当中有一种老话,骂不退,打不退是佛门的宝贝。我们修行往往是不能忍辱,别人的重话不敢说两句。一说他的脾气比你还大,那就艰难了,修行就要从这些地方修。你做错了事情老师就要批评,要是你能知道这事我做错了,人家批评我是对的。在批评当中就学会了,就进步了,不管他骂我打我,我总是能欢喜地从中学到东西。所以骂不退打不退是佛门的真宝贝,修行要吃这样的苦,忍这样的辱。要靠你自己的悟性很难悟到,需要他山之石来帮助我们。我们的心要时时听得别人的骂,能忍辱负重,古来的大善知识都是这样。你要是受不得这种气,你就成不了大善知识。要受不了这种辱也不能成大器,你现在要是受不了苦,谁能够传你什么东西呢。
世间上那些学手艺的,师父都要故意来锻炼弟子,要磨练他。要增加你的能力,让你不具备的素质要具备,让你没有的能力能成就。所以在这些事情过程中,世间上的苦不是白吃的,要白吃了苦就可惜了。要能明了道理,要能学习这些东西,你才能有所成就。喝了酒的人愚痴,不听人劝,那就不是修行人的心态。往往是面对众生侮辱诽谤,言语是非长短忍受不了。如果这样,在世间上你就不能得到众生的加持,从哪里来成就?往往就是在相互之间的磨力当中来成就你。要以感恩的心生活,感恩那些破坏我的人,他成就我的忍辱能力,感激算计我的人,让我知道人心险恶,常常心存感恩,以众生为敬,这时自己才能进步得越来越快。
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这些喝酒的人,父母六亲眷属,家里吃喝这些东西需要,但他一点都不担心 。不喝酒的人他还想得到有一个家庭,常常挂念。喝酒了呢,对于家庭的吃喝拉撒他一点都不忧心。这些家庭维持生活,有没有都不顾,一点都不忧心了。
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对于父母的恩德自己无动于衷。没有这些恩义存在于内心,不知恩报恩,也不知礼仪。对于事物之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帮。喝酒之后就是这样的。
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行恶,曾无一善。由于整天在迷迷糊糊的醉相当中,心里常想的就是恶念头,口里说出来的就是伤害人的话,做这些恶业。自己身体上常常作这些杀生偷盗邪淫,所以身口意一点善法都没有了。
不信先圣诸佛经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后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由于没有智慧没有善根,他的信心就没有。信心是信哪些呢?首先是佛法僧三宝。诸佛是佛宝,经法是法宝,贤圣是僧宝。所以说不信三宝,佛法僧是真的是假的?他不相信。由于愚痴不信三宝,不信能超脱出成住坏空。那叫度世,能把这些有漏的,无常的世界能超脱,能解脱开来,所以行道的目的是这样。由于这些无常,那就是一种苦恼,从我们心念,虚妄心念当中生起来的。不信修道可得度世,说修道能超脱于生死境界。给我们说我们的烦恼引起了我们的生死境界,把自身的烦恼对治了就是修道,生死就能解脱。所以不信修道可得度世,就是不信苦集灭道四谛法。
第三种不信呢,不信死后神灵更生,不信三世因果,不信六道轮回。死后神灵更生就是六道轮回。我们现在身心世界变来变去。从一岁到一百岁,身体从小到大,从年轻到衰老有一个成住坏空的变化。从小时候看到过你,你长到三十岁人家就不认识你了。形象上虽然有所变化,中间有一个不变的,谁知道呢,你知道。所以你从娘的怀抱里,一直到今天六七十岁,你一直记得我三岁的时候怎么样。你怎么知道这种东西呢,所以从这种变来变去的东西有一种不变的自然为我们所有,就是神灵。要知道这个东西变来变去他不因为你变老而变老,有这种真心的时候,哪怕你睡着了,这种功能叫自性佛宝,当下具足。你痛苦的时候,他在,他不随你痛苦而痛苦,你痛苦的上虚妄心。能有这种觉悟,里面有神灵,所以说你这一辈子哪怕你从小到大,这种神灵之心是常在的,乃至你将来一口气不来了,这种神灵照样存在。那叫神灵,现在世间上的人不相信有这种东西。
我们现《无量寿经》就要讲完了。大家可以读一下《楞严经》,里面有一段就叫神灵的。读《楞严经》能明心见性。用这种心来念佛,《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就讲这个。我们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是可以证明的。《楞严经》有各种问答。让你能认识自己,明心见性,能依真心而修行。正当修行的时候,我们不用真心修就很艰难,所以要明了自心。世间上的人呢,往往就是不相信生死轮回果报。
不信作善得善,为恶得恶。那就是善恶因果报应,他这种信心建立不起来。不知道我们受苦的道理,欢乐的道理,他实际上就是盲目的,对于我们现身世界不是很明了,不能认识自己真心,不信善恶因果。如果不信善恶因果他在世间上就是为所欲为,不相信有生死六道轮回。今天国家改革开放,贪污受贿,腐败为什么这么多?我们人这一辈子死后…
《安居讲法第二十九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