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酒的人不會那樣,他越說越有道理。他不知道是非道理了,無端的計較,隨自己的意識,放縱自己,喝了酒的人就是這樣。
放恣遊散。放蕩,聽之任之,遊樂散漫。自己放蕩自己。
串數唐得,用自赈給。我們在世間上就只想不勞而獲。讓世間上都能滿足自己自私自利。這種人是非常自私的,不想勞動,想擁有一切。一旦有一種東西,就只顧自己。
耽酒嗜美,飲食無度。好酒貪杯。非常喜歡吃美味的東西,這種人口味非常高。喝酒了還要有下酒菜,菜越好他喝得越多,在飲食當中沒有節製,所以這是說因爲飲酒來的過患就這麼一些。
下面是因爲飲酒而造作的惡法。
肆心蕩逸,魯扈抵突。自心非常放肆。在放欲過程當中,魯扈抵突。聽任自心,放欲遊蕩,沒有知識見解。無知者無畏,因爲沒有知識所以無所畏懼,世間上他一點都不怕。抵突,就像羊打架一樣,角頂著角,相互打架,隨時要發生沖突。正因爲你自己沒有知識見解,在世間上自然跟別人發生沖突的就太多太多。在家庭裏那些兒女其實他也有孝順心,但不知道怎麼孝順。一家人聚在一起說話就沒有一個好臉色,他跟外人說話還不至于那樣,爲什麼?就是沒有知識見解。所以說知識文化修養也要有善根,沒有這些善根很艱難。今天吃飯的時候還在重複老和尚所說的,沒有見識,沒建過寺廟,沒有能力沒有本事。自己沒有修行,少見識,這種人沒有辦法。他還不害怕,世間上什麼事情他都敢做。人家不敢說的話他敢說,所以常與人發生沖突。
不識人情。因爲自己沒有見過這些世面,不知道怎麼樣認識人心。所以說一味的就呈現出來的只是自己的一種意識而不顧他人,那叫不識人情。
強欲抑製,世間上爲我是老大,你們都不行,你們就聽我說。所以說自己非常好強,常常要去出風頭,你看喝了酒的人,要以他爲主宰。沒有邊際的,你今天不聽就不行。你要遇上這樣的酒瘋子就只有讓他,喝醉了酒這些人情世故就忘記了,一味地把自己表現出來。
見人有善,妒嫉惡之。見了別人有這種長處了,有這種好處了,他往往就要産生嫉妒心,厭惡別人。喝酒之後就這樣愚癡,妒嫉心非常強。
無義無禮,就是世間上這種事物過程當中存在的本身的道理,你要把這種道理要覺悟了,自然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能恰到好處,如果不知道道理就難了。儒家講得好,要度化世間上一切人,這時要先把你自己的國家要治理好,最高的目標是讓天下的人都能覺悟。你要讓天下的人都能覺悟,要把你所在的國家治理好,就要把你小家要整好。你小家沒整好,你怎麼治國家?要想把家裏做好的話,你自己以身作則才是非常重要的。自己要做得很好,所以要修身,身怎麼修呢?要有見識,要有學習。事物內在的道理我們自己要明白,不懂道理就很艱難。沒有學習,沒有見識,對于世間上這些道理自己不清楚。往往對于這種事物內在的道理我們沒覺悟,做事情就不能做得很好了。我們現在要覺悟,覺悟世間的真理。覺悟萬事萬物之間內在的道理,恰如其分的做事情。理就是要知道這種人情,萬事萬物過程當中,自然有一種禮節。人要講禮節。
夏天當中,天空當中的大雁,他在飛行的時候都是有禮節的,一個團隊精神。禮節表現在相互尊重,要順人心,所以說決斷是非,要能知道這件事情怎麼做,這叫義。要知道規矩禮節,老和尚回來了,按道理是全寺廟所有弟子鍾鼓齊響,迎接。你沒有得到通知消息,下來之後,大家都要去給老和尚頂禮,這都是一種規矩禮節。不懂這些規矩禮節,一個寺廟裏就缺禮儀,那就修不好。人與人之間你不尊重我,我不尊重你,連基本的禮節都沒有,不知道該做什麼事情說什麼話,那是非常艱難的。叢林當中非常講究禮節的。方丈和尚要出門要給客堂告假的,客堂要組織衆弟子給方丈和尚送行,方丈和尚回來了要接駕。我們現在不知道這些禮節了,也要在這個過程中來修行。所以說大家要注意,你不要說是頂禮老和尚,就是外面來一個客人,各方面都要做得到位,所以修行就體現在這些地方。
一個叢林當中,佛教做得怎麼樣,就要看表現的形式禮節是不是具足,然後才說看你內心。很多我們現在的修行人就是落于頑空當中。所以大家要知道,在這些規矩禮節當中要來學習,不能沒有禮節。每一個禮節當中都有內在的道理,培養的是我們警覺之心,培養人與人之間相互恭敬的心,順乎人情的心。所以我們就不能像喝酒的人無義無理,違背了尊卑大小的禮節,那就是無義無理,沒有道理沒有禮節。
無所顧難。自己還以爲正確,別人勸他還聽不進去。喝了酒的人只有他說的,你再怎麼勸他也沒用。
自用識當,不可谏曉。要到達這種地步就越來越愚癡了。現在人與人之間你勸我,我勸你,這是相互之間的幫助。在佛門當中有一種老話,罵不退,打不退是佛門的寶貝。我們修行往往是不能忍辱,別人的重話不敢說兩句。一說他的脾氣比你還大,那就艱難了,修行就要從這些地方修。你做錯了事情老師就要批評,要是你能知道這事我做錯了,人家批評我是對的。在批評當中就學會了,就進步了,不管他罵我打我,我總是能歡喜地從中學到東西。所以罵不退打不退是佛門的真寶貝,修行要吃這樣的苦,忍這樣的辱。要靠你自己的悟性很難悟到,需要他山之石來幫助我們。我們的心要時時聽得別人的罵,能忍辱負重,古來的大善知識都是這樣。你要是受不得這種氣,你就成不了大善知識。要受不了這種辱也不能成大器,你現在要是受不了苦,誰能夠傳你什麼東西呢。
世間上那些學手藝的,師父都要故意來鍛煉弟子,要磨練他。要增加你的能力,讓你不具備的素質要具備,讓你沒有的能力能成就。所以在這些事情過程中,世間上的苦不是白吃的,要白吃了苦就可惜了。要能明了道理,要能學習這些東西,你才能有所成就。喝了酒的人愚癡,不聽人勸,那就不是修行人的心態。往往是面對衆生侮辱誹謗,言語是非長短忍受不了。如果這樣,在世間上你就不能得到衆生的加持,從哪裏來成就?往往就是在相互之間的磨力當中來成就你。要以感恩的心生活,感恩那些破壞我的人,他成就我的忍辱能力,感激算計我的人,讓我知道人心險惡,常常心存感恩,以衆生爲敬,這時自己才能進步得越來越快。
六親眷屬,所資有無,不能憂念。這些喝酒的人,父母六親眷屬,家裏吃喝這些東西需要,但他一點都不擔心 。不喝酒的人他還想得到有一個家庭,常常挂念。喝酒了呢,對于家庭的吃喝拉撒他一點都不憂心。這些家庭維持生活,有沒有都不顧,一點都不憂心了。
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師友之義。對于父母的恩德自己無動于衷。沒有這些恩義存在于內心,不知恩報恩,也不知禮儀。對于事物之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幫。喝酒之後就是這樣的。
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由于整天在迷迷糊糊的醉相當中,心裏常想的就是惡念頭,口裏說出來的就是傷害人的話,做這些惡業。自己身體上常常作這些殺生偷盜邪淫,所以身口意一點善法都沒有了。
不信先聖諸佛經法,不信行道可得度世,不信死後神明更生。不信作善得善,爲惡得惡。由于沒有智慧沒有善根,他的信心就沒有。信心是信哪些呢?首先是佛法僧叁寶。諸佛是佛寶,經法是法寶,賢聖是僧寶。所以說不信叁寶,佛法僧是真的是假的?他不相信。由于愚癡不信叁寶,不信能超脫出成住壞空。那叫度世,能把這些有漏的,無常的世界能超脫,能解脫開來,所以行道的目的是這樣。由于這些無常,那就是一種苦惱,從我們心念,虛妄心念當中生起來的。不信修道可得度世,說修道能超脫于生死境界。給我們說我們的煩惱引起了我們的生死境界,把自身的煩惱對治了就是修道,生死就能解脫。所以不信修道可得度世,就是不信苦集滅道四谛法。
第叁種不信呢,不信死後神靈更生,不信叁世因果,不信六道輪回。死後神靈更生就是六道輪回。我們現在身心世界變來變去。從一歲到一百歲,身體從小到大,從年輕到衰老有一個成住壞空的變化。從小時候看到過你,你長到叁十歲人家就不認識你了。形象上雖然有所變化,中間有一個不變的,誰知道呢,你知道。所以你從娘的懷抱裏,一直到今天六七十歲,你一直記得我叁歲的時候怎麼樣。你怎麼知道這種東西呢,所以從這種變來變去的東西有一種不變的自然爲我們所有,就是神靈。要知道這個東西變來變去他不因爲你變老而變老,有這種真心的時候,哪怕你睡著了,這種功能叫自性佛寶,當下具足。你痛苦的時候,他在,他不隨你痛苦而痛苦,你痛苦的上虛妄心。能有這種覺悟,裏面有神靈,所以說你這一輩子哪怕你從小到大,這種神靈之心是常在的,乃至你將來一口氣不來了,這種神靈照樣存在。那叫神靈,現在世間上的人不相信有這種東西。
我們現《無量壽經》就要講完了。大家可以讀一下《楞嚴經》,裏面有一段就叫神靈的。讀《楞嚴經》能明心見性。用這種心來念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就講這個。我們現在很多人不知道,是可以證明的。《楞嚴經》有各種問答。讓你能認識自己,明心見性,能依真心而修行。正當修行的時候,我們不用真心修就很艱難,所以要明了自心。世間上的人呢,往往就是不相信生死輪回果報。
不信作善得善,爲惡得惡。那就是善惡因果報應,他這種信心建立不起來。不知道我們受苦的道理,歡樂的道理,他實際上就是盲目的,對于我們現身世界不是很明了,不能認識自己真心,不信善惡因果。如果不信善惡因果他在世間上就是爲所欲爲,不相信有生死六道輪回。今天國家改革開放,貪汙受賄,腐敗爲什麼這麼多?我們人這一輩子死後…
《安居講法第二十九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