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代。我們遇上一尊佛出世要多久啊?經過很久的時間,才有一尊佛出現在世間,演說叁藏十二部經典,化度衆生。
斷諸疑網。拔愛欲之本。杜衆惡之源。遊步叁界無所拘閡。不要去增加人家的煩憂,不要引人家犯罪,不要讓人家起不高興心。以佛法叁皈依法拔愛欲之根本,不要有懷疑之心,否則佛法的利益你就得不到。教衆生拔愛欲心,我們情愛欲望是輪回的根本,愛是貪愛,欲是欲望。由于有懷疑心叫無明,這是煩惱。以往拔愛欲之根本,讓衆生離開貪嗔癡,度衆惡之緣,一切惡法的根源,那就是無明,是貪嗔癡叁毒。所以說讓我們離開無明,離開惡業。願衆生離開苦惱之因,就是貪嗔癡,你能度絕一切無明煩惱惡業,懷疑,都能斷除掉,拔掉,所以說惡業這是六道的根本。我們要斷除,把惡業斷了,遊步叁界無所拘閡。這一句說釋迦牟尼佛在叁界中教化衆生自由自在,一點障礙都沒有。你現在想上天障礙大,你想看地獄障礙太大了,要神通你沒有,要業力,你要去了就回不來了,艱難不艱難?所以我們現在不能遊步叁界。釋迦牟尼佛教化衆生身業自由自在,所以無所挂礙。
典攬智慧,衆道之要。能夠把佛法的精華開示出來。能講經說法直接對治煩惱,善巧地解釋經典,能把經典的道理宣布給衆生。讓衆生一聽就能抓住,所以說善知佛法的根本。衆道之要,學習佛法的過程當中要掌握這種要領,你學習就很快。身體沒有障礙,圓滿智慧衆道之要。
執持綱維。昭然分明。開示五趣。度未度者。用語言教化衆生,講經說法是有標准的,不是亂說的。因果非常分明,所以這種真理,不是像我們說的信口開河,那是亂講。我們說釋迦牟尼佛教化衆生,叁世諸佛教化衆生能成就四無礙辯才。能善巧用語言來講說佛法,能善巧地讓衆生聽懂,沒有障礙,四無礙辯才。對于因果,正邪能非常分明清楚地給衆生宣講。天人鬼畜牲,這種輪回中的衆生都能給他開示,能讓這些衆生能出離于生死煩惱之道,度化衆生能得到涅磐,這種利益。
彌勒當知,汝從無數劫來,修菩薩行,欲度衆生,其已久遠。這是贊歎佛。釋迦牟尼佛贊歎彌勒佛。你從無數界來修行布施持戒,精進度化衆生。從汝得道至于泥洹。不可稱數。我們世間的衆生都能像彌勒佛學習,學他這樣修行,你們要向他學習。彌勒菩薩從無數劫來修道,這些都是表明彌勒佛從初發心已經經過很長時間,還沒有得道的時候,就像我們現在的諸天人民,輾轉于輪回五道當中吃盡了苦頭,有憂心有恐懼心。爲了脫離這些受苦受難的境界,受了無窮盡的苦處。在凡夫當中勤苦修行,得道的時間也非常長久。
乃至今世,生死不絕。與佛相值,聽受經法,又複得聞無量壽佛,快哉甚善,吾助爾喜!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宜自決斷。端身正行。益作諸善。修己潔體。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裏相應。今天能夠聽聞無量壽佛這個名字,都是多生累計的因果,善根因緣而成就的。在生死道中能聽經聞法,能聽聞到無量壽佛的名字這是多麼快樂的事情啊。贊歎彌勒菩薩,我要隨喜你的功德。釋迦牟尼佛隨喜彌勒佛的功德,勸彌勒佛要厭離生老病死。有什麼值得貪戀的?要知道世間上都是痛苦。所以一直決斷,應該知道發起決定斷離心,出離心,不要再猶豫了。要端正自己的身心,修正自己的行爲。依佛法而起心動念,斷惡修善。能斷除染汙心,執著心,洗除心垢,能把這些心裏的汙垢洗幹淨。我們自己怎麼樣做就怎麼樣說,不要做的和說的不一樣,表裏相應,內心和行動一定要相應。人能自度。轉相拯濟。我們自己能度化自己的煩惱,我們才能幫助衆生。
精明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佛國。快樂無極。我們自己要發願心,化度衆生,積累善業。所以我們自己要發善願,要修善業。同時,也要發願修善來拯濟衆生我們這一輩子能發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享福無窮。這是非常值得的。
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根本。我們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證叁不退,身心世界善法與道德一起在,只能修行。所以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能達到這種永拔生死根本。再也沒有這些貪心、嗔恨心、愚癡心。所有的後患都沒有了。你想活多長有多長,一切世出世間的好處都能得到。等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快樂都能超出叁界生死輪回了。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好處給我們表示出來。
汝等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惑中悔。自爲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宮殿。五百歲中受諸厄也。修到中間他後悔了,你懷疑心自己障礙自己了。有懷疑心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只是往生邊地。雖然是蓮花化身,五百歲中蓮花不開,就像十月懷胎出不來一樣,那叫包胎。因爲懷疑心而引起的,五百歲蓮花不開也見不到釋迦佛,不能見佛就不能聞法,五百歲時間非常長久。勸我們不能以懷疑心來修行。用懷疑心來修,以後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是包胎,蓮花不開,你願不願意這樣?當然不願意了。
彌勒白佛。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彌勒佛聽了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前面已經教誨他了,這裏再重複教導于他,由于這樣一次又一次地教誨他,顯出釋迦佛的殷重的心。只能專心一一地持佛名號,如教奉行,不敢有懷疑。
《安居講法第二十五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