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多次揭示這樣的道理。他看見一群螞蟻在那裏,釋迦牟尼佛笑了。他們問佛爲什麼笑,他說在迦葉佛的時候他們就是螞蟻,現在還是螞蟻,很難超脫啊。所以輾轉其中,他的時間有多長啊?太長了。釋迦牟尼佛痛不可言,我們就是在貪嗔癡慢疑中,釋迦牟尼佛哀憐我們這些衆生,讓我們生起厭離心。總結一句就是貪嗔癡叁毒的過患。無量壽經是講淨土法門的,要求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和我們平常講的菩提心的道理是不是一樣?他講無常,讓我們覺悟無常,讓你對那些惡事能出離。以自己的出離來幫助衆生父母出離是報恩心。要在自己的生死覺悟過程中來,淨土中把這些道理講得沒什麼區別。如果你無常心,因果心,出離心,報恩心,菩提心不具備,你念佛怎麼成就呢?念佛也不離這些基礎的修行,知不知道人生是無常的?當你知道人生是無常的,你念佛就很精進。當人有因果心,你就深信不疑。當你有出離心,很快就能趨向于西方極樂世界。當你有出離心,就像上了膛的子彈,有動力。有報恩心的人念佛不僅是爲自己,爲天下的衆生而念佛。由菩提心念佛,念念間來對治自己的煩惱,沒有菩提心,你念佛不能落實到對治煩惱上。雖然不斷煩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對治都不能,你說你念佛能達到功效嗎?所以這一輩子在念佛的過程中還在增長貪心,嗔心。所以要發菩提心你念佛才容易,當你念佛不發菩提心念佛就很艱難。所以這是釋迦牟尼佛給我們總結上面的貪心嗔恨心愚癡心的過患,下面要勸人修行了。要舍去這種貪心嗔心愚癡心,要求你舍離這些錯誤。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我今語汝。世間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當熟思計。遠離衆惡。擇其善者。勤而行之。愛欲榮華。不可常保。皆當別離。無可樂者。曼佛在世。當勤精進。其有至願。生安樂國者。可得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傥有疑意。不解經者。可具問佛。當爲說之。釋迦牟尼佛勸人,世間上的榮華富貴,情愛是不能滿足的,沒有究竟可言的。我們要珍惜這種機會,皈依叁寶,精進修行。今天在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釋迦牟尼佛講這種經法也特別不容易,爲難信法門,所以我們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旦能精進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能積累功德,圓滿一切殊勝的功德。所以教育我們不得隨心所欲,不能對不起自己,不能在人家後面修行,要爭取修行在人家前面去。如果你有什麼懷疑,對經書有有什麼不理解,趕緊問佛。所以說這是第一段,正勸修者。佛告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是未來佛,將來還要度化衆生呢。釋迦牟尼佛就叫住彌勒菩薩來告訴他。前面是對阿難這些聲聞衆來講,要求你出離心,修起來就成就了聲聞的果位,你看,針對他的這種根基,釋迦牟尼佛是對誰講經說法都有含義。
佛叫彌勒菩薩和諸天人等,釋迦牟尼佛說我現在告訴你們,世間之事,貪心愛心,欲望之心,嗔恨之心,爲這些事情呢,人就是因爲這些不能得到修行。勸化我們要把這樣的事情好好地考慮,好好地思維。給你講了一遍又一遍,要深入內心,要能思維這些道理。要決斷要發出離心,要出離一切惡事情,擇善而行。那些講攀緣的,一定要選擇善法,精進地修行,你不要在那裏等。要從自己發心當中來求這些善法,我們自心就是如意寶。你要求之于內心,沒有善念你可以發心啊。所在修行的時候,你們聽得最多的就是發心,要主動去追求。所以一個方面要斷惡,一個方面勤行善法,這兩個方面都要修行起來。你不要僅僅說我這一輩子沒做惡事就行了。
你父母親生你不痛苦嗎?那種非常痛苦,你不報恩就是犯錯。佛性在你身上本質具足,你現在不發揮自己的佛性,你對不起佛性就是犯罪,這兩個方面都要修行起來。世間上的情愛欲望,還有榮華富貴是保持不了的,當你一口氣不來的時候,前面這種愛欲等等一切的事情終有別離的時候,有分散的時候。所以我們現在要看透,要爲別離准備好。如果沒有准備好就艱難,沒有什麼快樂可言了。
禅宗中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師父很喜歡他的一個古董,非常愛護。有一天他要出門了,他就交待這個徒弟,不要把我的花瓶打爛了。結果越小心越要出差錯,古董就打爛了。他非常恐懼,他就給師父說我把你的花瓶打爛了。他想師父肯定會生氣。沒想到師父沒有生氣,爛就爛了,丟出去吧。師父說再貴的東西終有一天會破壞,出家人心裏早就准備好了。假如你夫妻倆非常恩愛,當你准備好了,他離你而去時,你心裏很平靜,你受得了打擊。當你准備好的時候,你就可以應對這些事情。我們現在就要有無常的觀念,隨時隨地要預備好怎麼面對無常。禅宗當中就講,年要過完了,你准備怎麼樣。我們現在還健康,以後呢?你的智慧要達到那個地步,要隨時隨地爲這些做准備。要知道世間上沒有什麼快樂可言,要知道我們今天能遇到佛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應當精進地來修行善法。前面是勸我們要生起心,精進修學佛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有至願。生安樂國者。可得智慧明達。功德殊勝。勿得隨心所欲。虧負經戒在人後也。你要不按佛法所說的去做,你就虧負經戒了,如果你還有不懂的,對經上的道理還有不理解的可向佛問。佛勸化世間上的人。
《安居講法第二十四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