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要考察,你要不考察,往往我們就只知道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世間上人不懂人死更生,生死輪回無盡的道理。所以在世間上做惡事無所顧及,只要你能做得非常隱蔽,好象就能逃脫,所以不相信人死之後還有生命,這是一種斷滅相。世間上是真實有的,我先講道理,人死之後還有生命。在佛法上講,生死只是輪回的一種顯現而已。你拿一個大的轉盤,你能看多少東西啊。我拿一個碗在你面前轉你站的角度不同,你所看到碗也不同。你站在前面的就只看到前面這一塊兒,站在左面的就只能看到左面,所以都不能看見全體。當這個碗轉到他那裏他能看見,所以在輪回當中顯現就是這種生死境界。
什麼叫生呢?從無到有稱爲生。原來沒有,現在突然有了,你說怎麼生出來的?往往無會産生有,世間上就是這樣。所以說我們自己心裏面原來沒有煩惱,突然你的煩惱生起來,怎麼生的呢?都是如是心的分辨,如是因緣條件的成就,對于這種成就之前的各種因緣條件你不知道,成就了之後你才知道,所以你只認識生,不知道生的條件。死後照樣就像輪轉一樣轉過去了,原來看不見的東西今天看得見了,我們認爲他死掉了,其實在啊,從這裏死過去,從那裏活過來了,你不能永遠活在今天。所以從這個道理上來講,昨天今天明天就代替了衆生的過去現在未來。我們現在的心大多數都在想明天我要做什麼,你總相信有一個將來,所以說方生方死,一口氣不來你就死掉了,隨時隨地像我們現在的身體不斷地在生死過程中。
科學家觀察我們的身體,每7天我們的細胞血液要徹底換一次,相當于死掉了。我們這些衆生並不知道。在這種過程當中你能永遠保持這一口氣不進不出嗎?始終在無常,進氣出氣,這就是生生滅滅。所以前一口氣過去了,我後一口氣跟著吸進來,這種生死的過程,就相當于我們現實生活過程中的呼吸一樣,你能說沒有將來嗎?你能說沒有過去嗎?不是這樣的。從道理上大家都能理解,從現實上來說呢,這就有障礙了。因爲我們這一輩子死過之後誰知道呢?沒人知道你死到哪裏去了,你也不知道你死之後還活著呢。世界上有專門體驗瀕臨死亡的,這個時候好象有靈魂出竅的感覺,他能看到自己飄在空中,看到他的身體還在那兒,人家把他搬來搬去,但他沒有感覺。他看他的身體就像看別人一樣。因爲搶救他又活過來了,很多面臨這種生死境界的人能說出相似的情境。明明我們看他的身體出了車禍,心跳已經沒有了,呼吸也沒有了,拿我們現在的觀點來說就死掉了。經過半天一天他又活過來了。他死過一回了,他再來報告他死的情形大多都差不多。在死之前,感到自己慢慢飄出去了,看到自己的身體躺在那裏就象看別人一樣沒有感覺,一看到周圍的親戚,朋友哭來哭去,他感覺到沒什麼啊,你們哭什麼呢?這很奇妙。在我們寶光寺收藏著一對牛角。說是清朝末年寶光寺有一個監院,收了別人的錢做佛事,因爲忙呢,這個錢就掉在地板裏忘了。後來到他快往生時,一個小沙彌親眼見他出來到牛圈裏,母牛生了一個小牛,再回去一看這個監院就斷氣了。慢慢看到小牛長大了,它背上有字。這個牛就用角去把地板下的金子弄出來了。這就是因爲貪財的因果,墮落爲牛。所以這些人把這牛養起來了,等他死了把牛角放在那裏警醒後人,你能說他死後就什麼也沒有了嗎。
有一對老夫婦,他們的女兒長到五歲,突然不認他們的父母了。她說她的父母在攀枝花鋼鐵廠,還說住在哪裏,有一個哥哥。這個生在重慶的小孩,怎麼知道攀枝花,這個事情太神妙了。曆史上記載這種事情的太多。人死後投生,轉胎變牛變馬,這些事情多呢,不能說人死後就沒有。我們現在爲什麼不知道呢?人死後有隔世之迷,人死後要過奈何橋要喝孟婆湯,你前一輩子什麼事情你都記不起來。也有記得起來的。我看外國有一個心理學的臨床報告,說一個小鎮的人集體投生到離這個小鎮不遠的地方。因爲催眠把這個村子的人全部催睡著了,他們知道他們前生生在不遠處的地方,他們都回去看前一輩子你住哪裏,我住哪裏。所以心理學的實驗裏可以驗證這些事情。
有些衆生天生就認爲人死後就沒有了,所以到人世間來他就是尋歡作樂,所以說這是不相信人死之後更有生命這回事情。自己有錢之後就是不知道做善事,因爲他不相信做善有善報,不相信佛法的道理,不相信布施能得大富貴報,不相信善惡因果。所以說我們今天說到的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對老夫婦,靠討飯過日子,夫妻倆只有一套衣服穿,這個穿了那個就沒有,窮到這個地步。他們住在山洞裏,你出去討飯的時候你就穿著去,另一個就光在身子在洞裏,非常貧窮。那天剛好遇到佛陀的弟子,給他講法。他聽說布施能得大富貴報,夫妻倆就商量,我們今天這麼貧窮就是由于前輩子悭貪不舍,所以說沒有福報,這一輩子連衣服都沒有穿,吃了上頓還要愁下頓。他們就商量怎麼布施,說就有這一套衣服。但如果沒有這一套衣服怎麼討飯呢?那不是要餓死嗎?但這夫妻倆還是下了決心,就把佛陀的弟子叫到山洞前,說我們現在准備布施,我們布施的就是我們僅存的衣服,我們憑這個衣服活命,如果布施了我們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不布施也是死,還不如布施,能種善因死掉好。佛弟子把這套髒衣服拿回去給釋迦牟尼佛報告。其它人一看,說怎麼拿這麼髒的東西回來啊,國王一看也這麼說。釋迦牟尼佛說不要小看這一套髒衣服,這夫妻拿生命作代價,布施功德大不大啊?國王夫妻一聽,有這樣的人冒生命危險布施。他就要去看,這國王很感動。所以說這個國王及王後把自己穿的好衣服脫下來給這夫妻倆穿。這是曆史上的一種故事。
講我們做生意,爲什麼要講做生意呢?會做的人就是要替別人著想,布施自己的智慧。你看別人有什麼需求他滿足不了,你想法爲他滿足,原來的商人就是幹這種事情。看我們內江沒有什麼他就去外地買回來,他用自己的智慧來做生意,什麼叫生意啊?生財之道。你的生意從哪裏來?內心要爲大家著想,你就有市場,你這種智慧就可以轉化成這種利益。人家做生意的人就是這樣,人家有什麼需求,你有這種本事,你能給他辦到,這種利益就來了嘛。所以你能布施爲人民服務,爲衆生的需求自然就福貴了。在平時的生活中,我都有體驗,比如說今天說要放生,我只有十塊錢,你就放在你包裏。人家把生放了,功德做了,你這十塊錢放了一個月兩個月還是十塊錢。拿去放生,布施以後,一會兒人家來了,說師父這錢給你,自己又有了錢,雖然只是十塊,但又不僅是十塊錢。我說布施真的有好處,不布施你的錢始終只有這麼一點,布施了之後你的錢會越來越多。世間上不僅是錢是這樣,你在世間上,在危難之中你去幫助別人,在這種過程當中,你自己的危難事情自然解決了。你如果不幫助別人,只管自己,那你的苦難老是解決不了。你要是不相信,你可以去體驗,在現實生活中你去體驗。只要你留心之後你會發現生活中常出現這樣的事情,所以說你布施,你把自己的智慧能力乃至自己的錢財衣服布施出來。一是對治自己悭貪不舍的心。二是我們常能做好事,做好事就有善報。所以布施持戒忍辱這些好處是馬上就能得到的,不是你要等到多少世之後你才能得到。你做了惡法就有惡事來顯現。你整人害人,你的好心被昧了,你把好心良心喪失了,是自己的最大的痛失。自己越來越惡,在現實生活過程中,往往遇到這種事情層出不窮就是鬥爭,不順利。所以在佛法當中所說的布施一個是自己富裕,哪怕我是一分錢,我布施了我也是最富裕的人。你很富有,但是你又很貧窮,你悭貪不舍,你就是貧窮的。在衆生面前你是貧窮的,你雖然有千百萬億,人家需求你的時候你不能布施一分錢,你就很貧窮。所以這個道理在現實過程中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自己去體驗。這個是世間上人就有這麼愚癡,打開不了心胸,沒有見識,什麼都不知道,不相信因果就是愚癡。是生死的根本。所以說這也是表明世間上的人,有這些愚癡的人。
先人祖父素不爲善不識道德。身愚神闇心塞意閉。死生之趣善惡之道。自不能見無有語者。我看過去我們村裏老一輩人也信菩薩,信土地菩薩,逢年過節他們就要去燒香,對于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聽都沒聽過。祖輩教的是怎麼樣讀書,你把書讀出來了,將來當官了什麼都有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祖輩就是這麼教育的。還有什麼教育呢?怎麼樣占小便宜,生産隊的東西不拿白不拿,大家都在拿你怎麼不拿呢?家裏還要故意教小孩,地方上的這些東西就是這樣。你看我們現在,城市裏每一個家庭裏教什麼,要自己照顧自己,不要受別人的欺負,他打你的時候你要打回來,要不他下次還要欺負你,讓他知道你很厲害再也不敢打你了。家庭裏教的是什麼?所以你看經書上說,更相瞻視先後同然。祖輩都是這樣過來的。那個父親在我臨出家的時候就是這樣吼我,你讀書讀到牛角尖裏。整天吃了睡,睡了吃,祖輩都是這樣過來的,你怎麼不能這樣呢?你還求什麼嘛。你的家庭裏,你父親祖父怎麼樣,兒子就怎麼樣。多少個年代過去了,我們再回到那些農村裏,家庭裏,一看這個娃是哪家的就知道,很難變化,一代又一代去了。老年人閑談的時候,說古到今,把這個村子裏一家一家的閑談。有學問的說這家人,他爺爺就是這樣,他父親也是這樣,今天到他身上還是這樣。一代又一代過去了,農村好像沒有變化。時代變了,人變了,但是人的素質並沒有變,還是祖輩那種,心裏非常納悶。你看那些家庭裏是不是這樣的情形,不管農村,城市,後面的看前面的,這是地方上的一種風俗。
內江髒亂差,城市裏髒得不得了。進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小屋,裏面打掃得很幹淨,公共的過道髒得不得了,到處都是垃圾。整個地方上的民風就是這樣。只要沒把我…
《安居講法第二十叁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