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講講到由于愚癡不知道無常,所以當生死無常到來的時候,有的是父哭子,有的是子哭父。乃至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不知道生死無常的道理。兄弟之間也有這種情形,夫婦之間或夫哭婦,或婦哭夫,種種的情形。由于不知道無常,在人與人之間的情愛放不下,所引起的一種過患。
如此之人。曚冥抵突。不信經法。心無遠慮。各欲快意。癡惑于愛欲。不達于道德。迷沒于瞋怒。貪狼于財色。坐之不得道。當更惡趣苦。生死無窮已。哀哉甚可傷。這一段說我們由于愚癡的緣故造惡受苦,以及我們造惡受苦的情形。
如此之人。這在給我們說明由于愚癡夫婦,父子相互貪戀,把時間耽誤了。由于愚癡的緣故來造惡來受苦,在生死當中,這種恩愛不把這一關過了,往往把心沈溺于我們現在在世間上的情欲恩愛上。現有的很多年輕人學佛,很想出家, 心裏有出家的念頭,但是放不下。第一是父母親放不下;第二是夫妻恩愛放不下;第叁是子女放不下;第四是世間的五欲享受放不下,出不了家啊!父母放不下,結婚了你想跑出去出家,心裏非常可憐對方。其實世間上誰都能離開誰,所以生死只是早晚的事情。由于世間的父子、夫婦、兒女之間的關系,修行的時間非常少,要跳出這幾關還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剛出家就只有父母,父母都是千阻攔萬阻攔,他們心裏很想不通,我們養兒防老,你走了我靠誰。我就給他們講道理,我在家裏給父母添加的煩惱還更多,由于不懂事,經常還跟父母鬧別扭。你真正能幫父母什麼呢?你還是幫不了。父母親生病了,你在床前能代替他嗎?你在他跟前他就會好一點嗎?好不了多少。這一點他們想通了。可他們又想,世間上人看你出家了,他們認爲丟人,世間上的人會怎麼說你呢?我說隨便他們怎麼說,你不出家他們照樣說。生活在世間你叫人家不說怎麼能辦得到呢,我們生活要看自己心安理得,理得就心安。有很多人聽到這句話說,師父是不是出家了,我們家庭就不要了?要看你出家成熟沒有,情愛關要過了,下面要看你自己了。像上面這種愚癡的人,貪愛放不下的,情愛放不下的這些人,會怎麼樣?
曚冥抵突。這種愚癡的人,有眼睛但是是肉眼,沒有慧眼,見不了佛法的道理。不知道善惡因果,所以在人與人之間就只能起沖突毛病鬥爭,那叫抵觸。只是自私自利,在人與人之間你自私我自私就要打架。由于有眼不能見,暗昧無知,對于佛經對于佛法不能相信。信心就是一種善根,而今天我們信心沒有,沒有信心的善根,對于佛經,自己從來不看,對于佛法,自己從來不聽。一說到佛法的時候就認爲是迷信,落後的東西,你問他什麼叫佛法他不知道,你不知道怎麼知道是迷信呢?世間上教育就這麼說的“佛教迷信,道教迷信,宗教都是鴉片。”這些人根本不理解。所以不信經法,心無遠慮。我們的心只是看見眼前的一些利益,不能夠看到將來。我們現在大多數的國民看到的是什麼?有沒有官當,有沒有錢掙,有沒有好處,有沒有好吃的,有沒有花前月下的快樂。只是追求目前的快樂,沒有一種高的立足點,眼光看得不長遠,對于未來的沒有很好的規劃,也不知道未來是掌握在自己手裏的。所以大多數是過一天算一天,沒有明天。在今天也是,心無遠慮,不知道有後事這種事情。說到後事的時候,普遍的老百姓都說下一輩子的事情太遙遠。究竟有沒有我們還不知道呢。信都不相信,你叫他爲下一輩子做打算他有沒有?沒有。只顧目前的享樂,所以無所不用其及,心無遠慮。人人都想順從自己的意願來求現在的快樂,這是第一種。由于愚癡的緣故,不信經法的緣故,用凡夫的意識,大快自己的心腸,與智慧相違背。沒有法律的保障的自由是非常危險的,你可以殺我我也可以殺你。你說這種自由有保障嗎?所以要知道一種整體的意識,要站在整體的角度,不能只發展個人和自己,那樣就沒有一種規律節製,就麻煩了。所以現在寺廟裏每個居士不注意寺廟裏的規矩,寺廟裏就會亂。所以這是第一種意思。希望能知道我們自己的自私自利心,不信經法,所帶來的造惡。
各欲快意。癡惑愛欲。不達于道德,迷沒于瞋怒,貪狼于財色,坐之不得道。自己讓自己的心被世間上的欲望包了,現前我們沒有智慧,原因就在于我們世間上的情欲太重,愚癡太重,所以這一輩子沒有這種智慧。好多居士問,怎麼樣開啓智慧?放下這種愚癡和疑惑。對于世間上的情愛欲望我們放不下,智慧我們顯現不出來。你的愚癡和懷疑心不掉,你怎麼能認識善惡道理呢?所以不達于道德就是由于這些愚癡疑惑情愛欲望。更進一步是常把自己喪失在嗔恨心當中,丟在憤怒心當中。只要沒有我執,世間上對你的損傷就小了。現在你以爲踩著他了,他有智慧,把自己空掉了,都無實體,就沒有嗔恨心了。世間上有我的執著,你踩著他了,他就要發嗔恨心,把自己的道德給埋沒了。一念嗔心火,燒盡功德林。我們內心的嗔恨心就像一把火,嗔心一發起來不得了,見什麼燒什麼,平時再好的朋友,你去勸架,他也不認你了,父母親去勸他,他也不認,他在氣頭上沒辦法。
把自己自心放于這些嗔恨心之間,來迷失自我,貪婪于財色。一方面是在嗔恨心當中受到傷害了,發怒,發嗔心,燒盡功德林。貪狼于財色。在這種順境的時,我們的貪心沒有厭足的時候,就像餓狼一樣,所以那種貪心就像狼一樣的殘酷。很多人不明白爲什麼貪心殘酷。當一個男人喜歡一個女人,大家愛上了就要占有對方,從心上要占有,從身上還要占有。熱天你看,兩夫婦牽著手在路上走,男的看旁邊這個女人還漂亮,女人就不幹了,不准亂看,他要占有別人心。我們的心在順緣間長養貪心,在逆緣當中長養嗔心,只有造業。你因爲嗔恨心要罵人,要殺人,要懲罰人,嗔恨心能幹什麼好事呢?不能。傷害自己同時傷害別人,你在貪心當中又能幹什麼好事呢?由于占有,自私自私貪心發起來。只是對別人的傷害,所以說愛是一種奉獻,是一種無我。要能這樣親近關心衆生,這種慈悲心就能生化這種愛心。所以出家人不說愛是不是就沒有愛呢?出家人的愛是大愛,是清淨的愛。一般就不說愛,就只說慈悲。慈能予樂,悲能撥苦。真實關心對方怎麼樣能離苦得樂,那是一種奉獻,不是一種占有。所以要有清淨慈悲心,不要有染汙的貪愛心。由于愚癡,迷沒于瞋怒。貪狼于財色。過患就大了。由于愚癡不懂道理,我們在人世之間只能找沖突矛盾。根本不明了道理,到處去搞鬥爭,只圖自己舒服,不管以後的因果。這是第一種愚癡的過患。第二種是迷惑于自己的情愛與欲望。無知。把自己的心遮住了。第叁種過患,由于愚癡來長仰貪心和嗔恨之心,都是煩惱之心。
由于前面這叁種原因。因爲愚癡只能搞鬥爭 ,搞不和協。由于愚癡長養自己的嗔恨心,所以說我們今天修行根本不能得道,得不到修行的善法。我們得不到這種佛法,得不到修行的利益,在現實的世間上我們就要受苦了。修行就是離苦得樂,安祥,我們修行得了這種利益,痛苦不能解脫,還因爲這些嗔恨心長起來了,煩惱心長養起來了,將來還要更加去遭受苦難,所以還要再來受罪。我們今天聽聞佛法我們還希望自己遭受輪回的苦嗎?不希望了。不要再受惡趣之苦,由于愚癡沒人給他講說,無明,所以他將來還要受惡趣苦,將來還有更厲害的苦在等著他,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輪回無窮,沒有停止的時間。我們這一輩子已經受夠了,你不要說世間其他有什麼痛苦,我們在世間經曆的痛苦太少,但足可以讓我們驚心動魄。世間上人比我們受苦的還多,世間上人人的苦如果加在我一個人身上你能受得下來嗎?我們自己稍微受一點苦都不得了了。現在是受苦了罪,不受苦很難消業。你睡覺出汗,功德法沒增長,你上殿出汗功德法增長了。所以要能分析這種道理,在生死無窮的叁界裏,我們不知道還要受多少苦難。現在生死無窮的痛苦我們能接受下來嗎?很艱難。釋迦牟尼佛替我們傷感,你們不知道痛苦傷感嗎?不知道出離嗎?當更惡趣苦。生死無窮已。哀哉甚可傷。所以釋迦佛在看到衆生受苦來傷歎,叫我們要發厭離心,出離心。把世間上的無明,愚癡,貪心嗔恨心都要放下,要學習這些。這是第二段。
或時室家父子,兄弟夫婦,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疊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教語道德,心不開明。思想恩好,不離情欲。昏蒙闇塞,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計,心自端正,專精行道,決斷世事。便旋至竟,年壽終盡,不能得道,無可奈何。這一段給我們說由于愚癡愛欲所以自己貪戀。沒有時間去聽經聞法,在情欲牽扯中你障礙我,我障礙你。自己不能下決心,等你在世間的情欲牽扯中過了五六十歲,一瞬間我們的人壽也就盡了,一轉眼間人生就老了,年壽終盡,年壽已高,壽命快要沒有了,道業還沒修成,無可奈何,你有什麼辦法呢?因爲我們在生的時候不知道把這些愛欲放下,小的時候我們迷戀父母,我們稍大一點迷戀于朋友之間,把時間荒費了。再大一點要成家立業,一結婚你要照顧我,我要照顧你,還生個小孩,又爲下一代忙,下一代長大了,又爲下一代的下一代想。
恩愛思慕。憂念結縛。心意痛著。疊相顧戀。窮日卒歲。無有解已。教語道德。心不開明。由于愚癡,親戚之間你回憶我,我回憶你。到這個時間有的是一家人,父子之間,父親過世了,兒子在痛苦之中,隨時隨地想父親在世的時候又怎麼樣。今天父親走了,我就一個人,人際關系人家都不認了。兄弟夫婦之間也是這樣,一個在生,一個在死,人一死之後還能管嗎?想起生前的種種好處,面對現在人過境遷,更加哀傷,想一回哭一回,在生時候的恩愛到現在生離死別,成爲相互間的思念愛慕,怎麼樣怎麼痛苦。想起在生時候的恩愛,心裏一想起來…
《安居講法第二十四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