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爲心走使,無有安時。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複共憂之。重思累息,憂念愁怖。橫爲非常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焚漂劫奪,消散磨滅。憂毒忪忪,無有解時。結憤心中,不離憂惱。心堅意固,適無縱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終,棄捐之去,莫誰隨者。尊貴豪富,亦有斯患。憂懼萬端,勤苦若此,結衆寒熱,與痛共居。貧窮下劣,困乏常無。無田亦憂欲有田,無宅亦憂欲有宅。無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亦憂欲有之。適有一,複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齊等。適欲具有,便複糜散。如是憂苦,當複求索。不能時得,思想無益。身心俱勞,坐起不安。憂念相隨,勤苦若此,亦結衆寒熱,與痛共居。或時坐之終身夭命。不肯爲善,行道進德,壽終身死,當獨遠去,有所趣向。善惡之道,莫能知者。
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家室,中外親屬,當相敬愛,無相憎嫉。有無相通,無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或時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後世轉劇,至成大怨。所以者何?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即時應急相破,然含毒畜怒,結憤精神,自然克識,不得相離。皆當對生,更相報複。
這兩段講說娑婆世界人們沒有厭離心,沒有出離心,顛倒黑白。對世間上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起貪心、嗔恨心、愚癡心,在世間上競爭鬥爭,不能停止。這一段總的給我們說現在世間上的人沈淪于世俗上的事情,不能夠更好地思維自己,沒有深層次的需求。僅僅是爲一些感觀的事情,感觀地享受,爲世間上那些俗事去忙去鬥爭,顛倒輕重,不知道這一輩子究竟要幹什麼。
我們說學佛的人要知道人生難得,無常迅速,一口氣不來的時候到什麼地方去了呢?隨時要有生死遠慮,思考我們這一輩子人生價值何在,我們得到人身之後,並沒有去思維人生的難得,沒有思維我們這一輩子人死後會怎麼樣呢?我們的心始終還沒有達到這種層面,沈淪在世俗過程當中,世間上的感觀享受,起貪心嗔恨心、愚癡心。由于自己貪世間上的名利,貪世間上的享受,所以憂苦萬端,長時間不能發這種出離心。我們人生在世要知道自己的根本事情是做什麼。《四書》裏的《大學》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就是要知道我們根本的事情是什麼,要能夠分得清楚輕重,做事情要能夠分得清楚先後。
以前有一個故事,說一個教授在上課時,他就帶了一個大的容器,裝了一瓶石頭,沙子,一瓶水拿到教室裏。他先裝了一裝石頭,表面上看滿了,他還可以裝很細的沙子進去,這樣看上去滿了,他又可以裝很多水進去。這有很多喻意。你先裝水,就不能再放石頭了,再放石頭水就會溢出來。所以要知道做事情有一個先後,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所以說古來的大善知識給我們舉例,你從一個地方到了另一個陌生的地方,先要把住處找好,今天晚上住哪裏,把這個地方找到了,然後自己再出去做事情,到了天黑了,自己也有投宿的地方。這比喻我們這一輩子人生先要把人生的大事要確定下來。你的大目標,你這一輩子要成就什麼?這一個很重要。我們這一輩子來一般都是帶著目的來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在現實生活過程中從小到大,你自己所奔的目的時時刻刻在提醒你。
今天有一個同修說,一個居士老做夢,夢見他到了一個寺廟,要進去,門口有兩個像神似鬼的攔住他不讓進。他就時時做這個夢。有一次夢到要進去還是給阻攔下來,他就非常惱火,他就硬要進去。這時候這兩個人也同意放他進去,拿一把大刀給他。他進去看到的是受苦受難的惡鬼,當惡鬼要撲向他的時候,門口拿給他的刀就開始放光,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就是自己的目標在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你這一輩子是幹什麼來了。我前幾天給大家說,你在世間上不管做什麼,做這樣不安心,那樣不安心,總是在追求在尋找,有一天你突然走對了,你的心就安定下來了。我說這個出家人,人家說是和尚命,在世間上不管幹什麼,心就是安定不下來,一下跨進佛門了心就安定下來了。你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總是不適合于你做,就在生活過程中不斷地顯現,這裏不對,那裏不對,就是這樣。總有陰差陽錯,然後一個又一個的偶然,當你走到佛門當中來,一進來的時候心安了,走到自己的路上來了,就對了。
所以先要把根本目標要確定下來。如果說人生先不把大志立下來,往往走一天算一天就是很盲目的。世間上的人呢,偏偏不知道這些事情,往往去憂心。今天吃飽了沒事,打牌沒人,逛街不好玩,沒有目標,耽誤了自己的時間。多少時間浪費在沒有目標的散慢的匆忙當中,這是非常可惜的。《無量壽經》上釋迦牟尼佛就在感歎,爲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投入其中,耽誤了自己一生,還不知道有更重要的事情自己要做。這種比喻告訴我們,我們今天修行的人要找到自己的歸宿,你這一生這一世的生命歸宿在哪兒?要把自己安身立命的處所要找到。在世間上做任何事情都要知道自己在什麼地方停留。所以到天黑了,我們說生死無常到來了,一口氣不來了就像天黑,大年叁十來了你怎麼辦?先要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處所,這一輩子修行要到達這樣的目標,要找到投宿的地方,那就是蓮花化身,不再輪回于叁惡趣。先要把這種事情要解決,如果你不能解決,你爲世間的事情憂心忡忡,不知道哪個更重要,這就是說我們世間上的人是顛倒的。
下面首先就是把叁毒的煩惱揭示出來,因爲貪心嗔恨心愚癡心而造下種種的過錯。那就是我們今天的真實寫造,把這樣的現實情況給我們揭示出來。爲什麼要揭示出來呢?叫我們知苦斷集,要舍掉這些不如法的行爲,不如法的行爲在因地裏就是貪嗔癡叁毒。因爲叁毒,自己造下了無盡的過錯,那些惡法就在我們身口意叁業當中開始滋生。由于這些惡法,將來所受的果報就是無窮無盡。叁界中沒有平安的地方,就像火宅,叁界當中就是這樣,沒有一個時候是安全的。所以說我們要看到這些事情,舍掉煩惱,舍掉五惡五濁五燒,達到究竟的安住。
下面從這幾個方面來給我們解說,首先解說叁毒煩惱的過患。
于此劇惡極苦之中,勤身營務,以自給濟。無尊無卑,無貧無富,少長男女,共憂錢財。有無同然,憂思適等。屏營愁苦,累念積慮。爲心走使,無有安時。有田憂田,有宅憂宅。牛馬六畜、奴婢、錢財、衣食、什物,複共憂之。
這裏都是說我們的貪欲。因爲這種貪欲來求財求名求利,由于這種貪欲而來的痛苦。所以于此劇惡極苦之中,指五惡世間。我們娑婆世界因爲這些貪嗔癡慢疑,殺盜淫妄酒引起了我們現在生活不如意,將來墮落到惡道中,從現在到將來沒有一個安。現生我們做大惡事,將來我們墮落于很苦的叁惡道輪回之中,這叫劇惡極苦之中。說我們現在的娑婆世界,造殺盜淫妄酒,今天造了這樣的惡業,將來必定感受惡果。五痛五燒就要具體分析,像火燒身一樣。我們現要想追求幸福得不到幸福,我們想追求和諧得不到和諧,什麼原因呢?就是我們做了這些惡事情,所以將來所受到的結果要想一想了。隨時思維我這一輩子所作所爲的結果是什麼?要懂這層因果。所以叁界之中五濁惡世沒有一個停的時候,在生的時候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惡,由于這些罪惡將來受苦受難,所以叫劇惡極苦之中。
這把我們生存的現狀揭示出來了,我們現在起心動念要想一個好的念頭非常不容易。心裏因爲貪心,嗔恨心,欲望心,不清淨心,這些壞念頭很容易起來,要發心做一件善事總是那麼艱難,一輩子造下的惡業太多太多。劇就是劇烈,我們做惡事的時候發心非常猛烈,非常厲害,我們整人害人的時候心咬牙切齒,我們罵人的時候咬牙切齒,所以說這種心無所不用其極。在這些惡法當中,煩惱當中我們的心就非常猛烈。當你在上早晚殿時,你沒有聲音,他一下來聲音就大了,要吃飯的時候聲音就大了。他有聲音,聲音用在什麼地方?他正在幹正事的時候沒有聲音,下來吵架的時候聲音很大。所以我們就可以分辨出來,我們這一輩子做惡事的時候聲音很猛烈。貪汙受賄的時候,他的心無所不用其極。你要是把這種心拿來修善,就如孔子所說這世間上的人好善好道德不如好色,指出我們現在人做惡法最容易,做善法相當不容易。做惡法起的心非常凶猛,好不容易發起一點善心都是非常微弱的。所以從這裏就可以分辨出,我們過去是在無量劫以來的惡法當中已經習慣了。不僅是這一世要做惡法,他過去世就習慣了,這樣的習慣一直要維持到將來,很難讓他不做惡事。
這種劇惡的結果是什麼?想做什麼事情,什麼事情做不起來,想要成就自己的一些善良願望,但是成就不了,在世間上總有這些坎坷磨難。因爲我們從過去世到今天,乃至盡未來際我們行善積德的心並不圓滿。由于我們自心不圓滿,所以我們這一輩子的生活也是遭遇了坎坷。所以今天在娑婆世界能發善心修行的人實在不容易,善心都非常脆弱,對于現在能發心行善的同修要贊歎要保護,不要去打擊。好不容易人家發一點善心,你還要去打擊人家就是罪過,這種罪過非常大。所以說我們現在要看到世間上人做善事很不容易,我們要贊歎隨喜鼓勵,我們來保護他,讓他的善心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間斷到永恒。我們起心動念無非是過無非是罪,因爲過去無量劫以來習慣了,所以我們現在加緊忏悔,忏悔我們過去世的惡業。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們現在的善心並不是很堅固,所以遭的挫折還非常多,我們要發起勇猛心來改變現實。看了這樣非常厲害的魔我們要發心,來成就自己的功德心覺悟心,要改惡要修善,如果不能改…
《安居講法第二十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