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安居讲法第二十讲

  然世人薄俗,共诤不急之事。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重思累息,忧念愁怖。横为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忧毒忪忪,无有解时。结愤心中,不离忧恼。心坚意固,适无纵舍。或坐摧碎,身亡命终,弃捐之去,莫谁随者。尊贵豪富,亦有斯患。忧惧万端,勤苦若此,结众寒热,与痛共居。贫穷下劣,困乏常无。无田亦忧欲有田,无宅亦忧欲有宅。无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亦忧欲有之。适有一,复少一,有是少是,思有齐等。适欲具有,便复糜散。如是忧苦,当复求索。不能时得,思想无益。身心俱劳,坐起不安。忧念相随,勤苦若此,亦结众寒热,与痛共居。或时坐之终身夭命。不肯为善,行道进德,寿终身死,当独远去,有所趣向。善恶之道,莫能知者。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今世恨意,微相憎嫉,后世转剧,至成大怨。所以者何?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即时应急相破,然含毒畜怒,结愤精神,自然克识,不得相离。皆当对生,更相报复。

   这两段讲说娑婆世界人们没有厌离心,没有出离心,颠倒黑白。对世间上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起贪心、嗔恨心、愚痴心,在世间上竞争斗争,不能停止。这一段总的给我们说现在世间上的人沉沦于世俗上的事情,不能够更好地思维自己,没有深层次的需求。仅仅是为一些感观的事情,感观地享受,为世间上那些俗事去忙去斗争,颠倒轻重,不知道这一辈子究竟要干什么。

   我们说学佛的人要知道人生难得,无常迅速,一口气不来的时候到什么地方去了呢?随时要有生死远虑,思考我们这一辈子人生价值何在,我们得到人身之后,并没有去思维人生的难得,没有思维我们这一辈子人死后会怎么样呢?我们的心始终还没有达到这种层面,沉沦在世俗过程当中,世间上的感观享受,起贪心嗔恨心、愚痴心。由于自己贪世间上的名利,贪世间上的享受,所以忧苦万端,长时间不能发这种出离心。我们人生在世要知道自己的根本事情是做什么。《四书》里的《大学》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就是要知道我们根本的事情是什么,要能够分得清楚轻重,做事情要能够分得清楚先后。

   以前有一个故事,说一个教授在上课时,他就带了一个大的容器,装了一瓶石头,沙子,一瓶水拿到教室里。他先装了一装石头,表面上看满了,他还可以装很细的沙子进去,这样看上去满了,他又可以装很多水进去。这有很多喻意。你先装水,就不能再放石头了,再放石头水就会溢出来。所以要知道做事情有一个先后,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所以说古来的大善知识给我们举例,你从一个地方到了另一个陌生的地方,先要把住处找好,今天晚上住哪里,把这个地方找到了,然后自己再出去做事情,到了天黑了,自己也有投宿的地方。这比喻我们这一辈子人生先要把人生的大事要确定下来。你的大目标,你这一辈子要成就什么?这一个很重要。我们这一辈子来一般都是带着目的来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在现实生活过程中从小到大,你自己所奔的目的时时刻刻在提醒你。

   今天有一个同修说,一个居士老做梦,梦见他到了一个寺庙,要进去,门口有两个像神似鬼的拦住他不让进。他就时时做这个梦。有一次梦到要进去还是给阻拦下来,他就非常恼火,他就硬要进去。这时候这两个人也同意放他进去,拿一把大刀给他。他进去看到的是受苦受难的恶鬼,当恶鬼要扑向他的时候,门口拿给他的刀就开始放光,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自己的目标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你这一辈子是干什么来了。我前几天给大家说,你在世间上不管做什么,做这样不安心,那样不安心,总是在追求在寻找,有一天你突然走对了,你的心就安定下来了。我说这个出家人,人家说是和尚命,在世间上不管干什么,心就是安定不下来,一下跨进佛门了心就安定下来了。你在做其他事情的时候总是不适合于你做,就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显现,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就是这样。总有阴差阳错,然后一个又一个的偶然,当你走到佛门当中来,一进来的时候心安了,走到自己的路上来了,就对了。

   所以先要把根本目标要确定下来。如果说人生先不把大志立下来,往往走一天算一天就是很盲目的。世间上的人呢,偏偏不知道这些事情,往往去忧心。今天吃饱了没事,打牌没人,逛街不好玩,没有目标,耽误了自己的时间。多少时间浪费在没有目标的散慢的匆忙当中,这是非常可惜的。《无量寿经》上释迦牟尼佛就在感叹,为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投入其中,耽误了自己一生,还不知道有更重要的事情自己要做。这种比喻告诉我们,我们今天修行的人要找到自己的归宿,你这一生这一世的生命归宿在哪儿?要把自己安身立命的处所要找到。在世间上做任何事情都要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停留。所以到天黑了,我们说生死无常到来了,一口气不来了就像天黑,大年三十来了你怎么办?先要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处所,这一辈子修行要到达这样的目标,要找到投宿的地方,那就是莲花化身,不再轮回于三恶趣。先要把这种事情要解决,如果你不能解决,你为世间的事情忧心忡忡,不知道哪个更重要,这就是说我们世间上的人是颠倒的。

   下面首先就是把三毒的烦恼揭示出来,因为贪心嗔恨心愚痴心而造下种种的过错。那就是我们今天的真实写造,把这样的现实情况给我们揭示出来。为什么要揭示出来呢?叫我们知苦断集,要舍掉这些不如法的行为,不如法的行为在因地里就是贪嗔痴三毒。因为三毒,自己造下了无尽的过错,那些恶法就在我们身口意三业当中开始滋生。由于这些恶法,将来所受的果报就是无穷无尽。三界中没有平安的地方,就像火宅,三界当中就是这样,没有一个时候是安全的。所以说我们要看到这些事情,舍掉烦恼,舍掉五恶五浊五烧,达到究竟的安住。

   下面从这几个方面来给我们解说,首先解说三毒烦恼的过患。

   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无尊无卑,无贫无富,少长男女,共忧钱财。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屏营愁苦,累念积虑。为心走使,无有安时。有田忧田,有宅忧宅。牛马六畜、奴婢、钱财、衣食、什物,复共忧之。

   这里都是说我们的贪欲。因为这种贪欲来求财求名求利,由于这种贪欲而来的痛苦。所以于此剧恶极苦之中,指五恶世间。我们娑婆世界因为这些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妄酒引起了我们现在生活不如意,将来堕落到恶道中,从现在到将来没有一个安。现生我们做大恶事,将来我们堕落于很苦的三恶道轮回之中,这叫剧恶极苦之中。说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造杀盗淫妄酒,今天造了这样的恶业,将来必定感受恶果。五痛五烧就要具体分析,像火烧身一样。我们现要想追求幸福得不到幸福,我们想追求和谐得不到和谐,什么原因呢?就是我们做了这些恶事情,所以将来所受到的结果要想一想了。随时思维我这一辈子所作所为的结果是什么?要懂这层因果。所以三界之中五浊恶世没有一个停的时候,在生的时候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恶,由于这些罪恶将来受苦受难,所以叫剧恶极苦之中。

   这把我们生存的现状揭示出来了,我们现在起心动念要想一个好的念头非常不容易。心里因为贪心,嗔恨心,欲望心,不清净心,这些坏念头很容易起来,要发心做一件善事总是那么艰难,一辈子造下的恶业太多太多。剧就是剧烈,我们做恶事的时候发心非常猛烈,非常厉害,我们整人害人的时候心咬牙切齿,我们骂人的时候咬牙切齿,所以说这种心无所不用其极。在这些恶法当中,烦恼当中我们的心就非常猛烈。当你在上早晚殿时,你没有声音,他一下来声音就大了,要吃饭的时候声音就大了。他有声音,声音用在什么地方?他正在干正事的时候没有声音,下来吵架的时候声音很大。所以我们就可以分辨出来,我们这一辈子做恶事的时候声音很猛烈。贪污受贿的时候,他的心无所不用其极。你要是把这种心拿来修善,就如孔子所说这世间上的人好善好道德不如好色,指出我们现在人做恶法最容易,做善法相当不容易。做恶法起的心非常凶猛,好不容易发起一点善心都是非常微弱的。所以从这里就可以分辨出,我们过去是在无量劫以来的恶法当中已经习惯了。不仅是这一世要做恶法,他过去世就习惯了,这样的习惯一直要维持到将来,很难让他不做恶事。

   这种剧恶的结果是什么?想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做不起来,想要成就自己的一些善良愿望,但是成就不了,在世间上总有这些坎坷磨难。因为我们从过去世到今天,乃至尽未来际我们行善积德的心并不圆满。由于我们自心不圆满,所以我们这一辈子的生活也是遭遇了坎坷。所以今天在娑婆世界能发善心修行的人实在不容易,善心都非常脆弱,对于现在能发心行善的同修要赞叹要保护,不要去打击。好不容易人家发一点善心,你还要去打击人家就是罪过,这种罪过非常大。所以说我们现在要看到世间上人做善事很不容易,我们要赞叹随喜鼓励,我们来保护他,让他的善心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间断到永恒。我们起心动念无非是过无非是罪,因为过去无量劫以来习惯了,所以我们现在加紧忏悔,忏悔我们过去世的恶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们现在的善心并不是很坚固,所以遭的挫折还非常多,我们要发起勇猛心来改变现实。看了这样非常厉害的魔我们要发心,来成就自己的功德心觉悟心,要改恶要修善,如果不能改…

《安居讲法第二十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