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恭敬供養無量諸佛。常爲諸佛所共稱歎。究竟菩薩諸波羅蜜,修空無相無願叁昧,不生不滅諸叁昧門。遠離聲聞緣覺之地。阿難,彼諸菩薩,成就如是無量功德,我但爲汝略言之耳。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贊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同修他們自身成就功德殊勝,具足莊嚴。恭敬供養無量諸佛,常爲諸佛所共稱贊。十方叁世一切諸佛都共同贊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所有同修,究竟圓滿菩薩諸波羅蜜,修空、無相、無願叁昧,不生不滅諸叁昧門。表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同修把菩薩所修的法門,在西方極樂世界都能夠具足修、究竟修、圓滿修。
諸德總歎顯勝。于中有四,一自德殊勝,二爲佛共歎,叁究竟大乘,四超出小乘。四門來總的贊歎,下面就是總結。
阿難,彼諸菩薩,成就如是無量功德,我但爲汝略言之耳。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上面贊歎了這麼多,釋迦牟尼佛最後說,他還是非常簡略地贊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功德無量,詳細說百千萬劫不能窮盡。所以說,用上面所說的這些功德來會通于無量無邊不能窮盡的功德。只有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身才能窮盡這些功德,再給你說得多也說不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利益無窮。所以我們來看最初贊歎西方極樂世界,自證功德具足。
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恭敬供養無量諸佛,常爲諸佛所共稱贊。表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些同修無量無邊的功德相好莊嚴和阿彌陀佛都是一樣的。身色相好,功德辯才,他們自己修行所具足的功德乃至辯才講經說法來具足功德、辯才、相好莊嚴,這一個具足就把前面的許多都包含了。由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無邊的功德辯才來莊嚴自心,所以西方極樂世界這些同修的功德莊嚴,辯才莊嚴,身色相好的莊嚴。整個西方極樂世界都是無與倫比的莊嚴,怎麼看怎麼舒服。無與等者,就是再也找不到比西方極樂世界更好的世界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是能夠恭敬諸佛,供養諸佛。我們在恭敬當中修道,在供養當中修,在親近善知識當中修道。善知識當中以佛爲第一,我們親近諸佛是第一大善知識。我們能供養這些第一大善知識,這樣的第一大善知識無量無邊,那就能得到多少的好處呢?大家就可想而知。我們今天親近一個釋迦牟尼佛,聽到這麼多經法。我們都能聽到,我們現在修行,功德也是無量無邊。將來的利益呢,更是無量無邊,這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人人有份。這些功德呢,我們也人人有份。
常爲諸佛所供稱贊。我們現在的人很希望別人贊歎我們,別人一贊歎就象臉上打了粉一樣很漂亮,很過瘾。人家一拍馬屁的時候你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是不是這樣?衆生就是這樣,世間上遇到越是有能力有智慧的人贊歎你,這些贊歎才值錢呢。世間上那些惡人贊歎你就成問題了。所以說,這些諸佛菩薩來贊歎的時候,這個贊歎我們聽著更舒服,聽到你的老師,你的師父贊歎你,你心裏很高興。我們現在恭敬佛法僧叁寶,叁寶來贊歎我們心裏更舒服。這樣的贊歎可以鼓勵我們,增加我們自己的信心。
在《彌陀經》當中是什麼?東方有佛,西方有佛,南方有佛,北方有佛。都有佛在贊歎,贊歎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功德無量。你要是沒有定力暈頭轉向,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加被,定力具足,諸佛贊歎你更有定力,更有信心。我們現在呢,也要學習諸佛的贊歎法門。見了衆生如實贊歎,對于衆生是一種鼓勵,聽了這種鼓勵就很好,所以我們要學會稱贊法門。這些衆生是,你要常贊歎他,你今天聽經聞法很好。你現在身體很健康,能行諸功德,能買生放生,你贊歎他,他就能常這樣做。衆生喜歡贊歎,我們就如實贊歎他,讓他能長久修持這種功德法門,贊歎也是一種善的法門。你對一朵花,有的人用非常欣賞的眼光來呵護它,給它澆水,整天給它說話,假如同樣一朵花,我們整天批評它,你的花朵太小,你的葉子太難看。你經常批評它,花也有感覺,那花就長得不好看,何況這個人呢?人也是這樣,你經常贊歎它的時候,它就喜笑顔開。你要經常批評他就是苦瓜臉,所以學會稱贊法門。你現在很不容易稱贊人,大家都學這種稱揚贊歎。
第叁門是究竟菩薩諸波羅蜜,修空、無相、無願叁昧,不生不滅諸叁昧門。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都能修行起來。我們在現在的世間你能修行多少的法門呢?布施修行沒有?持戒、禅定、忍辱修行了沒有?要常落實在六波羅蜜的修正過程當中。所以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能圓滿修行諸波羅蜜。在我們娑婆世界呢,很多同修修行非常艱難的。我昨天說了布施度是最容易修的,在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身上布施度很艱難,修不起來。不要說無畏布施法布施,更平凡一點的財布施我們自己都不能很好地修行。更不要說持戒了,布施相對持戒來說就容易一些。布施修不好,你很難把持戒修好,持戒波羅蜜要在布施波羅蜜的基礎上很好地修。你要常把我們自心的財寶、智慧能布施出來利益衆生,當我們能布施出來利益衆生的時候,我們對衆生慢慢地就形成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再去損傷衆生。當我們不再損傷衆生的時候,我們就具備了守戒的基本素質。要利益衆生,把戒要守好,你忍辱才能修行起來。布施修好了,持戒波羅蜜就能修行起來,持戒波羅蜜修好了忍辱也非常好。我們爲什麼不能忍辱,往往就要求別人來利益自己,不是要求我們自己利益別人。我們只知道損傷衆生成就自己的利益。所以別人對我一點小的冒犯我自己忍不下來。如果我們轉移一個視角,我們把自己奉獻出來利益衆生,這個時候別人對我有一點冒犯也不算什麼。所以忍辱就能忍下去了。當你忍得好的時候,你精進就能修起來了。你要忍受不了這些對你的誘惑,就沒有辦法。培養自己對于那些違怨要能有能力去戰勝它。當你有能力了,精進于佛法,基礎你就具備了。當你能精進修行了,你的心就能達到一心不亂了,就能達到禅定功夫了。我們之所以不能修到禅定境界就是我們的散亂心。修行善法當中總是很散慢放逸,那你什麼時候能達到禅定功夫呢?所以你精進修好了,禅定功夫自然顯現。當你能夠一心不亂了,開智慧是早晚的事情。
所以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是有次第的。我們修行就是我們自己容易做到的開始修,這樣容易培養自己的信心。讓自己在容易塑造的佛法當中一點一點地增加自己的功夫,當你做到了自信很容易建立,對佛法的歡喜非常容易建立。我們修行人要知道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努力修行,那些高深的佛法我們沒有辦法,是不是所有的佛法都沒有辦法呢?從我自己最容易修的我先修起來。我最容易對治的煩惱我先對治下去,這是修行的決巧。你分辨自己的煩惱,看哪些煩惱稍微用一點力我就對治了。在這種時候,他就很具足。
弘一大師教我們持戒,就說比如比丘受了二百五十條戒,拿來檢查哪些戒條我最容易做到,把這些戒條調出來放到一邊,這裏我堅決要持守,你輕而易舉就不犯了,你已經能夠做到了。隨時隨地這些戒律我都沒有犯,功德無量來贊歎自己鼓勵自己。每一天都給自己感覺,這樣自信心就通過生起來了。把難一點的戒律,稍微努力一點這戒就能守好了,這是第二類。在這種過程中,自己隨時提高自己的注意力,警覺性,那你就不會犯這些戒律。第叁個,你在這一生這一世過程中,通過學習,能克服這些煩惱。還有最難守的戒律,實在沒有能力的戒怎麼辦呢?弘一大師教大家,不舍掉這種戒體,我放一放,諸佛菩薩加被,你們鼓勵我,我有能力我一定守好,希望諸佛慈悲開示。分成這四大類你修行戒律就比較好了,你修行的時候也是這樣。你日常生活過程中哪一點修行最容易啊?實在不能做的,高深的禅法密法,這些不是我不學,我一定要學,現在沒有能力。我先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這樣的能力我再來修行這些高深的法。依念佛法門總持一切法門,不要發願不學。你發願要學,將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沒有障礙了。要發善願,所以說,要能夠具足這些波羅蜜,修行過程中有這種決巧要掌握到。
空叁昧,能空了能對治這些煩惱,經常修這些空叁昧。我們現在開始修學佛法,所以說內空外空,十八種空,二十四種空,這些都是修空叁昧。能對治煩惱,修空就是學會放下。空不是說什麼都沒有,而是把我們內心放不下的放下,這叫空,要舍棄我自身的執著。什麼叫無相叁昧呢,安住于實相,以實相來應萬相。就能破除世間上一切虛妄的相狀。我們見了男相、女相、煩惱相都以實相。修實相無相叁昧,內心不執著于一切相,所以這叫無相叁昧。
無願叁昧呢?我們能安住于真心而怡樂。我們從實相上開始修行,回歸到理上。所以只要如實認識自性就是一切功德寶藏,所以你還有什麼妄想呢?要知道我們自性過程當中就具備了這些功德。能把這所有的功德能還歸于我們自性,自性本質具足。所以修這種空叁昧,無相叁昧,無願叁昧,在我們現在的佛法當中叫叁解脫門。一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叁門打開,看你修哪一道門,這些都是我們來選擇來修行。把一切的空總結成十八種空:
第一是內空,內在的法,我們要舍棄這種執著。眼耳鼻舌身意這叫六根,六根本自具足。我們在六根當中來學習無眼無耳無鼻無舌無身無意,來修行這種般若,那叫內空。你能修行嗎?以前有一個故事,老和尚給小和尚講:說到無眼耳鼻舌身意。小和尚整天在念,有一天就相應了,他就問師父,你說沒有眼耳鼻舌身意,我這是什麼?他捏著自己的鼻子說這是什麼?師父回答不出來,說你出去參學回來告訴我。整天說是非煩惱深重。老居士就說你…
《安居講法第十九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