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障礙了,在家人就不行了。一個人隨便走到哪裏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但你要成家立業就不行了。你能把一個家庭拿著到處亂跑嗎?要買房子定居,離開這裏不熟悉,人生地不熟你就沒辦法了。出家人不是這樣,走到哪裏都有。衆生都是平等的,跟他出來的人都一樣。我是雅安的,我到內江,內江就是我的家。我到北京一住,北京就像我的家,我也住習慣了。走到哪一個寺廟哪一個寺廟就是家,要養成這樣的習慣才行,所以要像這些遊禽一樣。
無所藏積。你跑不掉。生個兒育個女,你再跑?釋迦牟尼佛要出家,他父王爲拴住他,給他娶了叁個女人,生了一個兒女。所以你現在出家就有很多障礙,你生兒育女,你兒女一打電話你心就軟了,我還是回去。你有藏積嘛,那就把你拴死了。所以我們要有出離心,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衆生就像這些遊禽一樣,沒有挂念。西方極樂世界到處是美麗的家園想什麼有什麼,哪裏會感到生疏呢。菩薩他現在來化度我們,就跟我們非常熟悉。走到哪兒安住到哪兒,你要有這種心。我們這些菩薩也要學習這種心,我們現在也要有這種心胸。不管哪一個同修來接觸我,我都非常熱情關愛他。
猶如牛王,無能勝故。牛王打架厲害,我們現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菩薩也像牛王一樣,能戰勝一切煩惱。修行的人就是與煩惱作鬥爭,象牛王一樣具備無上的力量。
猶如象王,善調伏故。象有多大的力氣,他的脾氣能調柔下來。 能爲衆生服務,自心非常調柔。如果你不能有這樣的調柔內心你很難爲人民服務,善巧地調幅自己內心要能把自己爲衆生服務。
如獅子王,無所畏故。如獅子王,就像森林當中一走,我們現在在世間上一走,就讓那些爲非作歹的人恐懼你,這些不好的習氣你見了會批評他。你要有威德,你走到世間上說一句話他就能聽。
曠若虛空,大慈等故。你的大慈悲心平等心如虛空一樣,對衆生要包容。虛空就包容所有的衆生,你是男人也包容你,你是女人他也包容你。我們現在就生活在虛空當中,你內部也是虛空,無處不在,對一切人都是那麼大的包容量。我們要學習這種包容量,來形成自己的大慈悲,大平等心。
摧滅嫉心,不忌勝故。專樂求法,心無厭足。常欲廣說,志無疲倦。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癡闇。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進,心不退弱。爲世燈明,最勝福田。常爲師導,等無憎愛。唯樂正道,無余欣戚。拔諸欲刺,以安群生。功慧殊勝,莫不尊敬。滅叁垢障,遊諸神通。
這一段就是從修行上來說,從內心上來說他們還具備無量無邊的功德。我們現在你看人家長得漂亮你忌妒別人,你看人家做功德,你忌妒,人家有智慧你沒有智慧你也忌妒別人。有這種忌妒心的人,他的心胸非常狹窄。沒有這種忌妒心的人他會隨喜功德。人家做了這個好事就像他自己做了一樣。忌妒心的人一見人家做好事,他沒錢他就煩惱。他忍耐不了別人做功德,看人家修行說人家假正經。忌妒心障礙了自己修行,同時也障礙別人修行,所以摧滅嫉心,不忌勝故。要把內心的忌妒煩惱摧滅。如果自己內心有忌妒心修行就很不容易。我們修行就是要把擴大自己的心胸,把自己鍛煉成法器。要是裝不下衆生你就很難修行。要利益他人,首先我們的忌妒心你要去掉。所以我們要除滅忌妒心。
專樂求法,心無厭足。自己修行你要有這樣的方便,滅除忌妒心。要能隨喜別人的功德,開闊自己的心胸,你沒有這樣的心怎麼利益別人呢?你要去和別人比較就很難利益別人。所以這種時候把小心量要解除,才是利益衆生的方便。專樂求法,心無厭足,這是利益自己的方便。如果你不追求佛法,你不專心專意地追求佛法,你就沒有善法欲。能夠喜歡專心一意在求法過程中生起自己的善法欲,那叫專樂求法。心裏沒有感到滿足的時候,沒有感到厭煩的時候才是學法的精進心。今天說你學得怎麼樣?我學得夠多了,當你有這種滿足心了不知道怎麼學。謙受益,滿招損。要善于求法,專心求法,樂于求法,那無量法門誓願學,這就是自己利益自己的方便。我們現在呢,我們每一個人的煩惱非常多,你要有不同的方便來對治自己的煩惱。悭貪用布施供養來對治,少于知足來對治悭貪心,你對衆生的毀犯用持戒來對治,你的嗔恨心用忍辱心來對治,要能忍辱,要能忍得下去,你忍不下去很難對治嗔恨心。修學什麼方法,改正什麼缺點,能對治自己哪一種煩惱你要知道這些。你要不知道修行就很盲目了,要自己利益自己的方便,求法求真理。
常欲廣說,志無疲倦。我們發心給衆生講經說法,要常講,廣說叁藏十二部經典,盡量講得細致些。衆生的根基不一樣。所以要針對大家的根基,要常欲廣說。我們內心說法沒有疲倦,要非常歡喜地做這件事情。所以說講經說法是爲人服務,要常發心講說,內心沒有疲倦,說法的心非常猛烈,殊勝。所以要發心爲大家解說。有不認識字的,還有認識了字,但不懂佛法專業術語的含義的。所以要發不疲倦的心。
擊法鼓,建法幢,就像我們軍號一響你要向前沖了。古時候這種鼓就是讓人沖鋒的。就是所說的法非常殊勝,能讓衆生用佛法對治自己的煩惱,堅固的執著,虛妄的煩惱。所以說一種比喻,講經說法來驚醒衆生,讓衆生聽了佛法之後能發起對治煩惱的心。
曜慧日,除癡暗。比喻聞慧,聽聞佛法的智慧,能夠生起衆生聽聞佛法的智慧,什麼叫聞慧?一聽了之後就能對治煩惱,改正錯誤,聽了之後無動于衷的就是聞而無慧。所以說,用講經說法喚醒衆生對治自己的煩惱比喻成擊法鼓。我們講經說法驚醒衆生,讓衆生如理思維法,那叫建法幢。我們在思維佛法的時候,先立一個鍾,諸法無常,我今天就圍繞無常來思維。我們自己在內心建法幢的時候,今天就圍繞諸法無常來思維。所有的道理圍繞諸法無常來思維,在我們內心建立一個法幢,圍繞這個核心去思維。每天打坐的時候我都能思維。我瞌睡多,我要把瞌睡控製到什麼程度。要思維怎樣減少對自己的損傷,怎麼樣利益自己,最佳的精力來修學佛法。一旦自己思維清楚之後,就有消除煩惱的方法了。否則老虎養大了,今天煩惱,這只老虎反過來影響我們,要吃掉我們。你今天想戰勝它就很艱難了。但是只要自己常常不退,越戰越勇,只要我有命在,沒有把我打死,我就要和你作戰,哪怕每次撲上去都被打倒,但是自己從來不退縮。這樣的過程戰過兩叁年,你雖然沒打贏你已經總結出來了,怎樣戰勝煩惱。要與煩惱作戰,要在戰勝煩惱過程中一點一點地總結經驗,當你把經驗總結出來了,就可以控製,所以一點一點就立穩腳了,就要這樣。所以生命不息,戰鬥不止,死而不已。修行的人死掉了就不算了。我下一輩子還要和你煩惱作鬥爭,修行人就是這樣。把自己這種智慧,我們修佛法,我們自己修行佛法的智慧要能開示給衆生。衆生怎麼修,中間要遇上什麼艱難困苦不知道,你能把修行的經驗總結出來,對治煩惱的路能找出來,你就知道怎麼修容易修起來,修到哪裏有什麼坎坷,你就知道了。這叫修慧佛法。要所修行佛法的智慧開示給衆生。要除掉衆生愚癡黑暗,要知道依戒定慧而修行。所以這種慧就象太陽一樣。要把智慧的光茫顯現給衆生,比喻聞思修的智慧,比喻聞慧,來建法場比喻思慧。
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進,心不退弱。大家一起修行,身體要和合,口裏也要和合,不要你罵我,我罵你,口裏面不和合。要相互贊歎,相互隨喜功德。意合,我們內心裏面要相信有緣才能聚在一起。大家要相互恭敬,要知道我們今天能在一個寺廟裏一起修行是千百年修來的緣份非常不容易,在身口意叁個方面要和合。我們所受的都是佛戒,我們依戒而同修,要求得一致。我們都是修行佛法的,見解要和合。我們自己有點利益好處大家一起分享,要修六種合敬。大家和合共住,要團結,不利于團結的想法不要去想,所以修六合敬。 常行法施,就是用佛法來布施。我們自己如法修行叫法供養。也叫法布施。我們給別人講經說法,印經,都是法布施,法布施的範疇非常多。我們心要勇敢,在修行過程中遇到障礙要勇敢,要把障礙去除掉。不要一見煩惱就退掉了。念佛瞌睡來了我回去睡覺了,一遇上感冒這些啊,就跑了。所以我們在安居裏跑了幾個人。這兩叁個出家人爲什麼跑掉了?就是煩惱來了。你再怎麼勸他也沒辦法,那你就走嘛。我們的心遇上這些的時候要勇敢不要退弱。布施衆生,我們自勇精進。
爲世燈明,最勝福田。給世間上種福田。我們自己要修行,要斷煩惱,給人做明燈,榜樣。我們用佛法點燃自己的身口意叁業,衆生一看到就有榜樣了。當我們能依戒定慧而修行,衆生恭敬我們,別人恭敬我們,我們就可以作爲別人的福田,所以利益衆生。你要是沒有福報你怎麼給衆生種福田呢?你要有福報別人親近你才能得到好處。如果你沒有福報別人親近你就沒有辦法,所以當師父要有福報,當父母的也要有福報。如果你沒有福報你當父母,兒女跟著你都受苦。所以要成就自己的福報來利益衆生。阿彌陀佛就是利益衆生,所以說要引導衆生,照亮衆生,給衆生作一種福田。
常爲師導,等無憎愛。常給衆生作老師。你做得好人家自然會贊歎你,人家自願來親近你,你才能導引他。所以佛法尊貴,一切衆生能住在這裏我們都歡喜他。我們自己只是喜歡修行佛法,對別的東西我沒有什麼更高興。我高興是因爲修道而修行,我悲是因爲修道而悲切,要把自己的欣喜悲哀都要建立在這上。
唯樂正道,無余欣戚。拔諸欲刺,以安群生。就是要把一切貪欲,能損傷衆生種種的欲望要拔除出來。你沒有這種心的時候,我們才能讓衆生得到平安。要不我們本身就是損傷衆生的。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貪心嗔恨心拔除,要斷除自己的煩惱。
功慧殊勝,莫不尊敬。十方世界一切衆生見了他們都非常尊敬。所以他們要度化衆生都非常容易。衆生恭敬他嘛,能把貪嗔癡這叁種障礙能滅掉。六種神通都是自由自在,能有這樣的功德,他想利益衆生的時候就很厲害了。這一段專門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同修的功德,你往生了也有這樣的功德。今天爲什麼要給你講這些呢,引起大家往生的心,修淨土法門給你講這些修行佛法不是等我們往生了才修,而是今天就要開始修起來。
《安居講法第十七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