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講法第十八講

  滅叁垢障,遊諸神通。因力,緣力,意力,願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聞之力。施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之力。正念止觀,諸通明力。如法調伏諸衆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

   這是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從最初修行到中間,到修行成正果,這裏面初、中、後、修行都是非常具足的。因力、緣力、意力、願力、方便之力。常力、善力、定力、慧力、多聞之力。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之力。

   正念止觀,諸通明力。如法調伏諸衆生力。如是等力,一切具足。這一段專門給我們解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各種菩薩的力量都是具足的。我們今天辦任何事情沒有力量就辦不成,有信心沒有力量,信心就不是真的信心。我們現在做人沒有力量,做什麼事情都做不成,在這個世界上這個人就像死人一樣。所以不管做什麼,要具足力量,沒有力量是不行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他們是什麼力量都具足。不管是自己修行的力量,還是教化他人的力量,都具足。佛教在修行過程當中呢,在自修和利益他人之間,就這兩種自利利人,要能夠圓滿自己的覺悟以及圓滿衆生的覺悟。這就是我們佛教的修行,所以這裏面這麼多力,總結起來呢,有七個方面的:自力具足,化他的力量具足,這兩大能力,分出七大塊。所以說因力、緣力就是我們修行所依據的。

   什麼叫因力呢?就是過去時候我們曾經修行一切善法,過去時候有這種善根,有這種善因。今天呢,能夠生起現行的善法,能夠皈依叁寶,能聽聞經法,能值遇淨土法門。這都是無量劫中修出來的善根,因爲這種善根,我們今天才會遇上佛,得到人生,修行淨土法門,這叫因力。對于我們今天的修行呢,是內在的善根原因。如果以前沒有這種善因的力量,今天想遇上佛法沒有辦法,沒有根基。

  

   所以說在世間上任何事物的現行都是有原因的,我們今天現有的這些善法就要追溯到過去,過去時候沒有修行沒有結法緣,那就很艱難。所以從這裏呢,我們就要發心從現在開始,平時所講的這些修行的原理。也許你現在還沒有信心,與你所講的佛法你還沒有辦法修行起來,但是沒有關系,只要你好好聽,自己能做到什麼地步,對于以後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我現在做不到我就不學?不學你永遠也做不到。所以從現在開始,凡是一切美好的修行素質我們要盡量歡喜去學,去思維鍛煉,哪怕我只是做到一點,這對將來都有好處的。對將來修行佛法的時候會出現一種內因,沒有這種內因是不行的。

   我剛出家的時候,我自己以爲是我對世間上厭倦了,但人家問你爲什麼對世間上厭倦?從小就有一種憂郁的氣質。人家不以爲苦的你以爲是苦,人家不以爲是煩惱你認爲是煩惱,爲什麼你有這種素質呢?最後深入學習,知道人在業力當中是不由自主的。以前你修了什麼學了什麼,這種力量在指揮著你。人人都是這樣,你在人世間不管你幹什麼,人家做生意能安身立命,你就做得煩躁。爲什麼人家做那些行你做就不行?爲什麼你就有你特別的道路呢?我們今天這一輩子僅僅是無量的因果鏈當中的一環,所以說要把這一環要走好,對于我們將來還有影響力。

   對于這種因力幫助的力量叫緣力。緣力是外緣,世間上人過去是曾經修習這種大乘佛法,今天見了佛見了菩薩,贊歎佛法的甚深偉大,他能發這種菩提之心,這種菩提之心從這些佛菩薩大善知識當中來。以前沒有因緣今天遇不到善知識,他發不了菩提心。所以人在修行的過程當中總是相互幫忙的,光憑自己的修行還不夠。周圍的同修、老師這種緣分還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善法的朋友、老師,沒有佛和菩薩,那我們的內因不會遇緣。在外面沒有緣分,就象一顆豆子,種豆得豆,但種子種到土裏沒有水、陽光、溫度,那種子就是種子,不遇緣,外部的因緣條件不具備,就不能成就。所以說我們自己修行也要注意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

   在平時的時候,我們說只要把人際關系處好了,一切工作都好處。人際關系搞不好什麼工作都做不好,你的工作就在人際關系中完成的。你沒有善巧的爲人處事的方法,周圍的人都不支持你,和你過不去,就有惡緣。這種惡緣從自己的態度當中來,你待人接物不行,從你的爲人處事當中回報給你的,你不能搞好這種人際關系。現實當中人家本來應該幫助你的,不幫助你了,那是我們自己把因緣壞掉了。沒有善緣只有惡緣,這種情況自己在修行工作生活學習過程中就非常欠缺。所以說,我們這一輩子修行,這種因力和緣力是修行的依靠,要依靠這種因緣。沒有這種因緣辦不成事情,修行修不成。我們現在聽經聞法你是什麼心態,對你將來聽經聞法有一種影響。假如你現在聽經聞法是厭煩的心態,將來再遇到講經說法你心裏自然就會逃避不高興,因爲以前你起心動念不對,斷掉善緣的內因,所以因緣是相輔相成的。

   你要遇到善知識你要有心理准備。我最初出家我就想觀世音菩薩這麼慈悲我爲什麼見不到呢?我們想求釋迦牟尼佛現身,求觀世音菩薩現身。爲什麼不行?因緣不具足,你的內心還沒有准備好。觀世音菩薩給別人顯現就不給你顯現,爲什麼?你心裏還沒准備好。看你內心的心態准備好了沒有,當你准備好了,相應的善知識就會出現。所以這叫因緣,我們內因要修好。所以我們求善知識修學佛法,首先要把我們內心修好,外緣自然就來了,這叫感應。你把內在修好了,外在你不求它,它自然會來,所以求人不如求自己。自己沒有修好的時候,原來的善緣都要跑掉。修好了你不去求它,自然就會來,所以內因外緣是我們修行的根本,修行的基礎。內因是過去時候曾經發過緣,曾經修學佛法,曾經有這樣的善根種子。今天遇上這些佛菩薩,大善知識講說佛法,善根就顯現在世間,自己修行和別人幫助我們修行,隨時隨地我們要准備。

   唐•玄奘到西方取經的時候,看到滿山的雪,就那一塊地沒有雪。他想一定有修行人在此,就去找。找到一個修行人在那裏入定,怎麼喊也喊不答應,就用引謦把他敲醒了。問他在那裏幹啥,他說在等釋迦牟尼佛出世呢。釋迦牟尼佛都滅度一千多年了,他還在那裏等,他說他在迦葉佛的時候就在等,等了多久?等的時候就長了。所以說等到今天釋迦牟尼佛成佛了,在世間上住世八十年,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都入了涅槃了,他還不知道。玄奘大師就給他說釋迦牟尼佛已經成佛了,涅槃了,你在等誰呢?哦,他說我等彌勒佛出世,他又要入定。玄奘大師趕緊叫住他,他說你不要入定了,你再錯過了怎麼辦?他說你說怎麼辦呢?唐玄奘大師說我現在到西天去取經,你現在有這麼好的功夫,你來幫助我弘法好不好?我們共同發願去見彌勒菩薩。唐玄奘就給他指出,你從這裏到大唐國,你要到皇宮中去投生,我回來找你。給他講了皇宮是什麼樣。唐玄奘繼續去取經。這個修行人就到唐朝去找,他只知道金碧輝煌的地方,他就降生了,走錯門道了。等到玄奘大師到皇宮裏去恭喜皇帝,說皇帝得了兒子。皇帝說沒有。到處找,原來是跑到將軍家裏去了。再去的時候,他已經不認識玄奘大師了,就有隔世之迷。叫他出家他不幹了,他要留在世間上,說世間上好。玄奘大師就要求皇帝,皇帝要他出家,他就答應出家了,但提出叁個要求:一車黃金,一車美女,一車好吃的(修行這麼厲害的還提出這叁種條件)。玄奘大師說好,允許你帶。讓他帶到佛門當中,一給他剃度,講經,他過去時候的善根一開發,原來我是修行人,我是來扶助玄奘大師講經說法,他一下開悟了。好美女也不要了,好吃的也不要了,從此誠心出家,幫助玄奘大師弘揚唯實佛法。(叁車法師——窺基法師)

   這樣的修行人定力這麼好再來投生,如果沒有玄奘大師的幫忙,他還是投生到紅塵世間去流浪生死了。他沒有善知識能行嗎?要有外緣。所以我們現在要把人際關系處好,人緣好,法緣就好。人緣不好,法緣就難說了。所以自己修行還要注意廣結善緣,親近大善知識,聽聞正法,這就是我們修行的助緣,沒有這種助緣就不行。我們現在皈依了,出了家了,你也要注意哪兒有善知識自己要發心去親近。適當的時候聽到哪裏有大修行人,我們要去親近,不去親近不行。要自己閉關自守,整天坐在你的房裏,經書看不進,打坐也不清淨,外面的善知識自己也不去親近,修行很艱難。

   善根童子就是親近五十叁位善知識,所以華嚴經裏講這五十叁參就是結人緣,這是修行的助緣。所以說因力和緣力,這是我們修行的依靠,在我們自己內心要不斷地培植善根,培植信仰佛法的善根,守戒的善根,念佛的善根,恭敬叁寶的善根,聽聞佛法,親近善知識的善根。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認識到這些好處,把這個善的行爲紮根在我們內心。如果沒有在自己內心紮根,將來沒有善根種子你的佛法就顯現不出來了。今天聽聞善法的善根種在八識田中,不斷的告誡自己聽聞佛法非常重要,一直到盡未來際,投入到有講說佛法的地方,不管再艱難,再遙遠,哪裏有講經說法,你要發願要去聽聞。你把善根種子種在內心的時候,再遠你都會跑來。由于我們有這樣的善根,這樣的習慣,不管哪有講經說法的時候,不會不去親近善知識,聽聞佛法,如果沒有善根就顯現不了。

   恭敬叁寶。今天你皈依叁寶了,你恭敬叁寶,你告誡自己一直到盡未來際我要不舍離叁寶,哪裏有叁寶我心屬叁寶在內心裏紮根。我們現在起心動念,開言吐語,待人接物,你種下這樣的因力,如果你不種這樣的善因你將來修行就很艱難。

   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往生幹啥呢?發菩提心而往生,要成就衆生,度化衆生。爲救度一切衆生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大善知識,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親近蓮池海會諸佛菩薩來修學…

《安居講法第十八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