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障碍了,在家人就不行了。一个人随便走到哪里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但你要成家立业就不行了。你能把一个家庭拿着到处乱跑吗?要买房子定居,离开这里不熟悉,人生地不熟你就没办法了。出家人不是这样,走到哪里都有。众生都是平等的,跟他出来的人都一样。我是雅安的,我到内江,内江就是我的家。我到北京一住,北京就像我的家,我也住习惯了。走到哪一个寺庙哪一个寺庙就是家,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行,所以要像这些游禽一样。
无所藏积。你跑不掉。生个儿育个女,你再跑?释迦牟尼佛要出家,他父王为拴住他,给他娶了三个女人,生了一个儿女。所以你现在出家就有很多障碍,你生儿育女,你儿女一打电话你心就软了,我还是回去。你有藏积嘛,那就把你拴死了。所以我们要有出离心,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众生就像这些游禽一样,没有挂念。西方极乐世界到处是美丽的家园想什么有什么,哪里会感到生疏呢。菩萨他现在来化度我们,就跟我们非常熟悉。走到哪儿安住到哪儿,你要有这种心。我们这些菩萨也要学习这种心,我们现在也要有这种心胸。不管哪一个同修来接触我,我都非常热情关爱他。
犹如牛王,无能胜故。牛王打架厉害,我们现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也像牛王一样,能战胜一切烦恼。修行的人就是与烦恼作斗争,象牛王一样具备无上的力量。
犹如象王,善调伏故。象有多大的力气,他的脾气能调柔下来。 能为众生服务,自心非常调柔。如果你不能有这样的调柔内心你很难为人民服务,善巧地调幅自己内心要能把自己为众生服务。
如狮子王,无所畏故。如狮子王,就像森林当中一走,我们现在在世间上一走,就让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恐惧你,这些不好的习气你见了会批评他。你要有威德,你走到世间上说一句话他就能听。
旷若虚空,大慈等故。你的大慈悲心平等心如虚空一样,对众生要包容。虚空就包容所有的众生,你是男人也包容你,你是女人他也包容你。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虚空当中,你内部也是虚空,无处不在,对一切人都是那么大的包容量。我们要学习这种包容量,来形成自己的大慈悲,大平等心。
摧灭嫉心,不忌胜故。专乐求法,心无厌足。常欲广说,志无疲倦。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痴闇。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进,心不退弱。为世灯明,最胜福田。常为师导,等无憎爱。唯乐正道,无余欣戚。拔诸欲刺,以安群生。功慧殊胜,莫不尊敬。灭三垢障,游诸神通。
这一段就是从修行上来说,从内心上来说他们还具备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现在你看人家长得漂亮你忌妒别人,你看人家做功德,你忌妒,人家有智慧你没有智慧你也忌妒别人。有这种忌妒心的人,他的心胸非常狭窄。没有这种忌妒心的人他会随喜功德。人家做了这个好事就像他自己做了一样。忌妒心的人一见人家做好事,他没钱他就烦恼。他忍耐不了别人做功德,看人家修行说人家假正经。忌妒心障碍了自己修行,同时也障碍别人修行,所以摧灭嫉心,不忌胜故。要把内心的忌妒烦恼摧灭。如果自己内心有忌妒心修行就很不容易。我们修行就是要把扩大自己的心胸,把自己锻炼成法器。要是装不下众生你就很难修行。要利益他人,首先我们的忌妒心你要去掉。所以我们要除灭忌妒心。
专乐求法,心无厌足。自己修行你要有这样的方便,灭除忌妒心。要能随喜别人的功德,开阔自己的心胸,你没有这样的心怎么利益别人呢?你要去和别人比较就很难利益别人。所以这种时候把小心量要解除,才是利益众生的方便。专乐求法,心无厌足,这是利益自己的方便。如果你不追求佛法,你不专心专意地追求佛法,你就没有善法欲。能够喜欢专心一意在求法过程中生起自己的善法欲,那叫专乐求法。心里没有感到满足的时候,没有感到厌烦的时候才是学法的精进心。今天说你学得怎么样?我学得够多了,当你有这种满足心了不知道怎么学。谦受益,满招损。要善于求法,专心求法,乐于求法,那无量法门誓愿学,这就是自己利益自己的方便。我们现在呢,我们每一个人的烦恼非常多,你要有不同的方便来对治自己的烦恼。悭贪用布施供养来对治,少于知足来对治悭贪心,你对众生的毁犯用持戒来对治,你的嗔恨心用忍辱心来对治,要能忍辱,要能忍得下去,你忍不下去很难对治嗔恨心。修学什么方法,改正什么缺点,能对治自己哪一种烦恼你要知道这些。你要不知道修行就很盲目了,要自己利益自己的方便,求法求真理。
常欲广说,志无疲倦。我们发心给众生讲经说法,要常讲,广说三藏十二部经典,尽量讲得细致些。众生的根基不一样。所以要针对大家的根基,要常欲广说。我们内心说法没有疲倦,要非常欢喜地做这件事情。所以说讲经说法是为人服务,要常发心讲说,内心没有疲倦,说法的心非常猛烈,殊胜。所以要发心为大家解说。有不认识字的,还有认识了字,但不懂佛法专业术语的含义的。所以要发不疲倦的心。
击法鼓,建法幢,就像我们军号一响你要向前冲了。古时候这种鼓就是让人冲锋的。就是所说的法非常殊胜,能让众生用佛法对治自己的烦恼,坚固的执着,虚妄的烦恼。所以说一种比喻,讲经说法来惊醒众生,让众生听了佛法之后能发起对治烦恼的心。
曜慧日,除痴暗。比喻闻慧,听闻佛法的智慧,能够生起众生听闻佛法的智慧,什么叫闻慧?一听了之后就能对治烦恼,改正错误,听了之后无动于衷的就是闻而无慧。所以说,用讲经说法唤醒众生对治自己的烦恼比喻成击法鼓。我们讲经说法惊醒众生,让众生如理思维法,那叫建法幢。我们在思维佛法的时候,先立一个钟,诸法无常,我今天就围绕无常来思维。我们自己在内心建法幢的时候,今天就围绕诸法无常来思维。所有的道理围绕诸法无常来思维,在我们内心建立一个法幢,围绕这个核心去思维。每天打坐的时候我都能思维。我瞌睡多,我要把瞌睡控制到什么程度。要思维怎样减少对自己的损伤,怎么样利益自己,最佳的精力来修学佛法。一旦自己思维清楚之后,就有消除烦恼的方法了。否则老虎养大了,今天烦恼,这只老虎反过来影响我们,要吃掉我们。你今天想战胜它就很艰难了。但是只要自己常常不退,越战越勇,只要我有命在,没有把我打死,我就要和你作战,哪怕每次扑上去都被打倒,但是自己从来不退缩。这样的过程战过两三年,你虽然没打赢你已经总结出来了,怎样战胜烦恼。要与烦恼作战,要在战胜烦恼过程中一点一点地总结经验,当你把经验总结出来了,就可以控制,所以一点一点就立稳脚了,就要这样。所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死而不已。修行的人死掉了就不算了。我下一辈子还要和你烦恼作斗争,修行人就是这样。把自己这种智慧,我们修佛法,我们自己修行佛法的智慧要能开示给众生。众生怎么修,中间要遇上什么艰难困苦不知道,你能把修行的经验总结出来,对治烦恼的路能找出来,你就知道怎么修容易修起来,修到哪里有什么坎坷,你就知道了。这叫修慧佛法。要所修行佛法的智慧开示给众生。要除掉众生愚痴黑暗,要知道依戒定慧而修行。所以这种慧就象太阳一样。要把智慧的光茫显现给众生,比喻闻思修的智慧,比喻闻慧,来建法场比喻思慧。
修六和敬,常行法施。志勇精进,心不退弱。大家一起修行,身体要和合,口里也要和合,不要你骂我,我骂你,口里面不和合。要相互赞叹,相互随喜功德。意合,我们内心里面要相信有缘才能聚在一起。大家要相互恭敬,要知道我们今天能在一个寺庙里一起修行是千百年修来的缘份非常不容易,在身口意三个方面要和合。我们所受的都是佛戒,我们依戒而同修,要求得一致。我们都是修行佛法的,见解要和合。我们自己有点利益好处大家一起分享,要修六种合敬。大家和合共住,要团结,不利于团结的想法不要去想,所以修六合敬。 常行法施,就是用佛法来布施。我们自己如法修行叫法供养。也叫法布施。我们给别人讲经说法,印经,都是法布施,法布施的范畴非常多。我们心要勇敢,在修行过程中遇到障碍要勇敢,要把障碍去除掉。不要一见烦恼就退掉了。念佛瞌睡来了我回去睡觉了,一遇上感冒这些啊,就跑了。所以我们在安居里跑了几个人。这两三个出家人为什么跑掉了?就是烦恼来了。你再怎么劝他也没办法,那你就走嘛。我们的心遇上这些的时候要勇敢不要退弱。布施众生,我们自勇精进。
为世灯明,最胜福田。给世间上种福田。我们自己要修行,要断烦恼,给人做明灯,榜样。我们用佛法点燃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众生一看到就有榜样了。当我们能依戒定慧而修行,众生恭敬我们,别人恭敬我们,我们就可以作为别人的福田,所以利益众生。你要是没有福报你怎么给众生种福田呢?你要有福报别人亲近你才能得到好处。如果你没有福报别人亲近你就没有办法,所以当师父要有福报,当父母的也要有福报。如果你没有福报你当父母,儿女跟着你都受苦。所以要成就自己的福报来利益众生。阿弥陀佛就是利益众生,所以说要引导众生,照亮众生,给众生作一种福田。
常为师导,等无憎爱。常给众生作老师。你做得好人家自然会赞叹你,人家自愿来亲近你,你才能导引他。所以佛法尊贵,一切众生能住在这里我们都欢喜他。我们自己只是喜欢修行佛法,对别的东西我没有什么更高兴。我高兴是因为修道而修行,我悲是因为修道而悲切,要把自己的欣喜悲哀都要建立在这上。
唯乐正道,无余欣戚。拔诸欲刺,以安群生。就是要把一切贪欲,能损伤众生种种的欲望要拔除出来。你没有这种心的时候,我们才能让众生得到平安。要不我们本身就是损伤众生的。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的贪心嗔恨心拔除,要断除自己的烦恼。
功慧殊胜,莫不尊敬。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见了他们都非常尊敬。所以他们要度化众生都非常容易。众生恭敬他嘛,能把贪嗔痴这三种障碍能灭掉。六种神通都是自由自在,能有这样的功德,他想利益众生的时候就很厉害了。这一段专门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同修的功德,你往生了也有这样的功德。今天为什么要给你讲这些呢,引起大家往生的心,修净土法门给你讲这些修行佛法不是等我们往生了才修,而是今天就要开始修起来。
《安居讲法第十七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