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講法第十叁講▪P3

  ..續本文上一頁你完全能用起來,般若智慧能完全用起來,這就是法布施。你布施了那是人家的,有居士他供養我這個饅頭,他說師父你要吃啊,不能給別人的。所以說我們布施這種東西,不管是什麼,你布施出來了,就不要再挂在心上了,你不要說這種東西還是我的。你都布施了就不是你的了。情無所系,不要染著這是我布施的。你隨時在那裏指點就不好了。所以要進行這樣的布施,要進行清淨布施,沒有染著心來對執自己的悭貪。你能布施就很好了,一直到內心的,法上的布施。修財供養的時候要把法供養修起來。我們對世間上的染汙心,悭貪不舍心,執著心要對執。所以這種無染著心就是讓我們自己內心裏離開這種貪染心,對于萬事萬物沒有我所心。經書裏每一個文句都非常深奧,無染著心是要離開無明執著,離開這種貪愛。世間上萬事萬物沒有我,既然沒有我,我所也沒有。我們認爲萬事萬法當中有我,乃至有我所,是見解上的錯誤,是邪見,是導致我們流落于生死煩惱中的根本煩惱。所以說習性論當中給我們講,從無明一直到生死輪回受苦的因緣果報。他給你講清楚了。當你內心隨無明而動的時候,有能見就有所見的境界,能見爲我,所見爲我所,于是叁種開始出現了。能見相,所以我所心就出現了,就象我剛才所說,只要你有所喜歡,這種環境是誰造成的?是你能愛的心造成的。當你不愛了就沒有這種境界了,所以我們放下之後,愛這種東西對我們就不形成障礙了。當你叁習都沒有了,染著心就沒有了。貪心慢慢能對執了。你要能舍掉我所的執著,就沒有挂礙了,對于人我當中能冤親平等,能無所適莫,無人無我。有的人口頭上這種語言爭強好勝,要討還一個公道,這是言語上的不清淨,由于你有我所心,染汙心,貪著心你就有人有我。人家損傷你了你就爭強好勝,口頭上的爭執就來了。前面是離開內心的過錯,我所染汙。這是離開口業上的過錯,我們口業上不要跟人家爭強好勝,不要在口頭上占上風,不要跟人家搞鬥爭。于諸衆生得大慈悲饒益之心,柔軟調伏無忿恨心。由于我們內心離開了這些,爭高下,討還公道,語言上也沒有了。內心在所有的衆生面前都能夠得到一種大慈悲之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種慈悲心就成就了。由于饒益衆生的心常常存在,由于大慈悲之心常常存在,不離衆生。所以大慈悲講穿了就是要拔除衆生的苦難,給予衆生真正的快樂,讓所有的衆生都能離苦得樂。我們現在很難生起這種心。你看人家穿得漂亮了,他心裏忌妒,就要損傷別人。一看人家出功德大了,他說我有能力的時候我比你出得還大,因爲我現在沒有這種能力。這是損傷衆生的心,沒有饒益衆生的心。所以有這種慈悲心,饒益衆生的心,我們的菩提心就真實落實了。柔軟調伏無忿恨心。你不接觸就算了,接觸他之後,他的習氣就冒出來了。這種內心不柔軟。自己還沒有調伏自己的煩惱。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檢查自己,你發脾氣別人就調伏了嗎?沒有,只會更加不平衡,並不能調伏。所以我們發脾氣的當下要反醒自己。

   離蓋清淨。當我們自己調伏自己之後就沒有這種忿恨心了。貪嗔癡慢疑的煩惱就沒有了,當煩惱一離開,我們的清淨心馬上就開始出現了,離開這些貪欲的心,離開忿恨心。大慈悲是對執嗔恨心的,所以說能夠對執忿恨不平,我們內心的清淨心就能起來。無厭怠心。就是精進修佛法。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些衆生能夠離開這些嗔恨心,能夠離開貪嗔癡慢疑,有平等心。我們現在還有分別,淨土法門最殊勝,我只學淨土,不學其他。法門無量誓願學。但我們只能選擇一門深入,修學淨土,盡快地能證到叁不退轉,那時一切佛法我都要修學。沒有不平等心。等心勝心,就是非常殊勝的心。如果我們的勝心還沒有生起來,你今天發心修學往往不能轉業了,那就是殊勝的心沒有發起來。所以很多人在聽經聞法時說我爲什麼要打瞌睡?強烈的意願沒有發起來。你怎麼能把瞌睡心扭轉過來呢?就要有強烈的意願。我們學佛出離生死,你也要有一種強烈的意願心。否則你的殊勝心很難體現。深心定心,就是要護法心,你深入不了法性,萬法皆空。你的心不能深入法性,就得不了。現在很多人在燒香拜佛,在做好事,但他對佛法不了解。定心這是一種智慧。欲界的衆生欲望很重,老是在散漫中修行。所以你要修四禅八定,欲界的衆生要舍棄欲界的欲望。能慢慢把色界的執著舍棄,那我們的善根能更進一步。要有這種定心。散亂心修行對自己的,所以今天念佛的人要把定心吃下來。

   要有愛法樂法喜法之心。到西方極樂世界有愛法樂法心。什麼叫愛法呢?是我們趨向于佛法。喜法之心呢?那叫聞思修。我們法喜充滿,喜法這心。聞思修叁種都在愛法樂法,西方極樂世界的衆生修行的時候就能成就種種的功德智慧。有些人掙了大錢不學好,花天酒地,現在每天被人追債,到處躲。他說師父我悔當初亂七八糟的朋友我都結交,都是圖我的錢我就給他們錢。結果有錢了之後怎麼辦?人家就邀約你去打牌,賭博,花天酒地。一方面在掙錢,一方面用錢的地方太多。我們說開源節流。你把你的錢善巧地保護好,不是存銀行,是要做功德善事,要進入良性循環。否則有漏洞了錢就流出去了。我們修行如果開了一個大缺口就把自己正到的功德全部漏掉了。貪嗔癡慢疑我們來度。以忍辱來對執嗔,把這些煩惱要滅掉。嗔恨心重做十惡業將來墮落到地獄道中去。凡是菩薩所修的行都能修得起來,能究竟圓滿。聽經聞法有這樣的一些好處。總結一下,離開煩惱心,離開對一切東西的染汙心,等心勝心。深心定心,這些修行法的時候愛法樂法喜法之心。當我們在這種修學過程當中就成就了。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修行是因上來修,有這種修行在果位上呢,能成就無量無邊的衆生,具足成就無量功德。得深禅定諸通明慧。遊志七覺修心佛法。肉眼清徹靡不分了。天眼通達無量無限。法眼觀察究竟諸道。慧眼見真能度彼岸。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爲人演說。這就是成就的功德。得深禅定有智慧。他能修行起來,具足法性。五眼具足。超出多少倍。肉眼都能看得清楚,還不要說天眼,用法眼慧眼。用佛眼,無礙的。還要能爲人演說。

  

《安居講法第十叁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