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安居講法第八講

  各位同修,翻開第七十五頁。世尊說重頌,前面是長行。下面是偈頌,再一次把前面長行所說的意義重複一遍。爲什麼要重說一遍呢?需要強調所說內容非常重要。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東方諸佛國,其數如恒沙,彼土菩薩衆,往觐無量覺。

  南西北四維,上下亦複然,彼土菩薩衆,往觐無量覺。

  一切諸菩薩,各赍天妙華,寶香無價衣,供養無量覺。

  鹹然奏天樂,暢發和雅音,歌歎最勝尊,供養無量覺。

  究達神通慧,遊入深法門,具足功德藏,妙智無等倫。

  慧日朗世間,消除生死雲,恭敬繞叁匝,稽首無上尊。

  見彼嚴淨土,微妙難思議,因發無量心,願我國亦然。

  應時無量尊,動容發欣笑,口出無數光,遍照十方國。

  回光圍繞身,叁匝從頂入,一切天人衆,踴躍皆歡喜。

  大士觀世音,整服稽首問,白佛何緣笑,唯然願說意。

  梵聲猶雷震,八音暢妙響:當授菩薩記,今說仁谛聽。

  十方來正士,吾悉知彼願,志求嚴淨土,受決當作佛。

  覺了一切法,猶如夢幻響,滿足諸妙願,必成如是刹。

  知法如電影,究竟菩薩道,具諸功德本,受決當作佛。

  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刹。

  諸佛告菩薩,令觐安養佛:聞法樂受行,疾得清淨處。

  至彼嚴淨土,便速得神通,必于無量尊,受記成等覺。

  其佛本願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

  菩薩興至願,願己國無異,普念度一切,名顯滿十方。

  奉事億如來,飛化遍諸刹,恭敬歡喜去,還到安養國。

  若人無善心,不得聞此經,清淨有戒者,乃獲聞正法。

  曾更見世尊,則能信此事,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

  驕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宿世見諸佛,樂聽如是教。

  聲聞或菩薩,莫能究聖心,譬如從生盲,欲行開導人。

  如來智慧海,深廣無涯底,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

  假使一切人,具足皆得道,淨慧知本空,億劫思佛智。

  窮力極講說,盡壽猶不知,佛慧無邊際,如是致清淨。

  壽命甚難得,佛世亦難值,人有信慧難,若聞精進求。

  聞法能不忘,見敬得大慶,則我善親友,是故當發意。

  設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會當成佛道,廣度生死流。

  把前面所講過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種種的莊嚴,有種種的利益重新宣說一遍。用這種偈語給我們講便于我們背誦。所以你聽了之後,長行不好記,這些句子你能背誦就最好了。有什麼好處呢?你能以依聞句而思維,那叫如理思維。那是我們修行信願之心這種善法欲生起來所要觀修的一種法。你要記下,就對自己就有好處。一切經的語句非常精練、優美這時我們要加深印象,爭取在內心能記憶下來。要經常思考這些文句的含義,那就是修法,如理思維,那就很好。你要心裏沒有記憶什麼都不知道,叫你修法你怎麼修呢?所以說,年輕的時候,在健康的時候,在最初出家信心好的時候,我們自己要多背誦這些經典。特別是沙彌,剛出家的,要多背誦。經常背這些經典,人的善根也在增長。平時沒有事,你幹什麼,就來背誦經典。所以說,要以這些文句來鍛煉我們的記憶能力。要不鍛煉的話,過幾年你的記憶就不好了,叫你記一點東西不容易記住。記憶也要常常鍛煉。

  這叁十個偈頌:前面有十五個偈頌——專門贊頌前面所說的:後面有五個偈頌——講上面說的諸佛共同贊歎阿彌陀佛。意思非常明了,你一看就能明白。

  最初有兩個偈頌,四句爲一節,兩個偈頌就有八句,專門贊頌前面十方諸大菩薩,一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東方佛國其數如是,菩薩衆往生無量界,南西北上下亦然。菩薩衆往生無量界。東方這個佛國無數無量,像恒河的沙子那麼多。這些諸大佛土的菩薩衆,每一個都是大菩薩,他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無數佛,能迅速成就佛道。他方國土的諸大菩薩,他們修行已經有相當成就,爲了迅速成就佛道,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憑阿彌陀佛的大願力加持,他能夠迅速地趣辦佛道。所以無量壽佛所發的四十八大願,他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迅速要讓自己成佛。現在你修禅宗,各種的法門,你曾經修習過更好。你修習的基礎上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加被迅速成佛。有你原來修行的基礎,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成佛更快。他已經到了其他佛國,他照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迅速成就佛道。南西北四維上下,也像前面這些菩薩大衆一樣,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求見阿彌陀佛。

  無量覺,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叫無量壽、無量光、無量覺、無量福德智慧。一切善法都達到無限極,叫無量,這叫稱性功德。把心性,我們的功德是名心見性,修一切善法都是爲明心見性、開發智慧。當你明心見性之後,如實知心。把自心明了之後,知心無量無邊,覺悟無量無邊,功德無量無邊。相好莊嚴,都是從你心性當中顯現出來的無量功德善法,無量的神通智慧,這是我們人人本具的。所以說,我們這顆心小,可也小到極限,小而無漏。他大而無外,沒有什麼比他大的。莊子裏講逍遙,能忘我,他能逍遙。大有大的,小有小的。心就是這樣,只要你能安住于當下,不管現在感受怎麼樣,只要你能安住于當下,對生命來說都是一種快樂。

  正當我們受苦時,一樣可以修行。痛苦的是誰?觀察受痛苦的。爲什麼要這樣受苦,苦是怎麼生起來的?很多同修說我沒有時間修行,我現在要上班,要帶小孩,沒有關系,世初世間一切都不妨礙我們修行,修行是如實知自心。你在做一切事情的時候,都是如實知自心。你在煩惱的時候,你能如實知煩惱者是誰,煩惱的心怎麼起來的,他怎麼由小煩惱到大煩惱。當你有覺照之心的時候修行就體現出來了,所以說這裏顯發出來了。我們念佛——無量壽佛,譯成無量覺,是有內在的含義的,修行就是覺照。

  以前有個公案講:有個小偷來找老和尚,說我要出家。老和尚說好嘛,你要出家我收你。其他的弟子不同意,說師父他是小偷。老和尚說,我們佛教度化一切衆生,一切的惡人我們也不能抛棄在外。菩薩發心廣大,要尊重他的佛性,人人內在都有佛性,這些惡人他也有佛性。他是小偷,他要求出家。他說你們做和尚要修行,我也要修行。師父說修行很簡單,你有修行的思路相當于點燃一盞明燈。黑暗裏點燃了燈,你就能看到所有的一切。原來這燈沒點的時候,你是不能覺照呢?所以走路的時候把手伸出去摸一摸,這是木頭,爲什麼?他看不見他怕撞頭。覺照——當你把這種電燈一打開,廳堂裏有這個光明的時候還用得著你去摸嗎?除非你是瞎子。(我們人當中的修行也是如此:在我們內心點燃一種智慧的明燈現實當中的一切,我爲什麼起心動念,我爲什麼起煩惱呢?我的法是清還是濁?如實觀照,這就是修行,是學這一份關照。)他不改怎麼辦?想偷你就偷吧,當你的修行方法要用起來。他說怎麼用?(老和尚告之)當你在偷的時候你要知道你是在偷。這個小偷說,這簡單,被人抓住要挨打的。他以前偷東西並沒有這種覺照,他只想把東西拿走不要讓人接受,要是被別的抓住的時候也麻煩。當有這種覺照之心的時候,他會覺得慚愧。他說我一覺照我就心裏慚愧,不好意思。以前從來沒有這種意識,現在有這種覺照之心。 我們現在有這份覺照,你早上不上殿,你要能帶著覺照心而睡覺的話,那你能睡得著嗎?這就是修行。你現在還在煩惱當中,你發脾氣沒有關系,你想發就發,但是帶著一份覺照來發脾氣,你的脾氣就像遊戲,不再像當初那樣傷害你。你沒有覺照而發脾氣會傷害你,傷害別人。當你有覺照心,人家一看你的脾氣就是遊戲了。所以今天那些同修,我修行就是這樣,佛法要觀照煩惱。他們現在面臨很多壓力,競爭。所以他來問怎樣來面對煩惱。你願不願意煩惱。當你選擇不願煩惱,誰還能讓你煩惱呢?當你煩惱的時候,你覺照自己,你不願,你爲什麼還要煩惱呢?當你有一分覺照他就會保護你自己。修行人就要有覺照心。世間上的人爲什麼沒有,第二次,第叁次,你這種心越來越麻木。你送他一萬塊錢照樣接受,貪汙受賄就是麻木不仁的心。大家都是這樣,不拿白不拿。失去覺照之心。帶著覺照之心來關照自己,當你有覺照之心你的習氣毛病就慢慢克服了。修行像打仗一樣,我們與煩惱鬥。當你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對方,打起來就很困難。我們修行煩惱在暗處,你沒有辦法修,所以要有覺照之心,煩惱生起來你如是觀察煩惱。所以有這一份覺照之心就是修行!

  我們修學的四念處就是什麼啊?就是覺照我們身體生起的種種狀態。這種覺照是苦是樂?你起了什麼樣的心,動了什麼樣的念頭。當你覺照這種煩惱,無中生有,由小到大。原來沒有對你形成傷害,慢慢對你形成傷害。這樣的過程你都能清楚明白觀察無誤,這時你就能觀察自己煩惱的動態,怎樣讓煩惱不起來——這就叫修行。阿彌陀佛、無量諸佛,無量覺照之,所以南西北上下亦然。顯現佛法共通的本質,有這種覺照之心。如實知道世初世間的一切,這是佛法的本質。顯現出的大作,自性的佛寶。

  我們皈依佛法僧首先要皈依自性佛寶,常常供起來,常常把這種觀察能夠修正起來。一面就一念佛,無念界就是無量佛。要這樣,所以自己要覺照自己田漢你在調皮的時候你要覺知到自己。你沒有覺照就是麻木的。那就就艱難。所以前面兩個寄語除了事項上說的是東南西北,菩薩大衆都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殊勝果報。爲什麼其他國就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給我們做示範。因爲西方極樂世界能迅速成就我們圓滿智慧。他有智慧你學什麼不成就呢?都要成就。所以你現在畢業了,要找工作找不到啊,你還沒有覺。所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幫助我們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迅速成佛,迅速圓滿自己的功德能力,這一點你願意嗎?你要願意就要迅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向諸佛國土的諸大菩薩學習。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學阿彌陀佛。能迅速成辦自己究竟圓滿的利益。

  這是前面兩個偈語,…

《安居講法第八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安居講法第九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