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世間的大利益。這個回向在許多的佛經當中都有解釋。回向是什麼,是把自己的善法功德來回轉有所趨向。修行是有目標的,在回向于自己所希望的目標。回向是什麼,就是把自己的功德回轉布施給衆生。自己有功德,你要和衆生分享,不自私自利。我與衆生一體,不自私保守。現在世間上的人一聽,就因爲我有別人沒有我才找錢,我的都拿出來和大家共同擁有了,我還掙什麼錢呢。你不知道在錢中成就了自私自利將來會吃苦。你找錢來就希望離苦得樂,所以有錢還要知道怎麼花錢。在你追求到的錢財要布施,布施則得大富貴報。你布施了你的錢財將來會越來越多,往往悭貪不舍的人他的錢是越來越少,越大方也越有。所以說要把自己的功德回轉布施給衆生。讓這些功德加倍衆生都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此來見無量壽佛,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回向衆生往生極樂世界,我們今天的佛教徒很多沒有這種回向發願心。他皈依了,他不教化周圍的人,他只知道自己皈依,他只知道自己修行,不知道勸周圍的人修行。于是他的麻煩就來了。在家裏他皈依了,他要吃素,要修行。其他的人要吃肉,不修行。周圍的衆生就要給你製造問題就是你有好處你不與他分享,他也忌妒,他要給你提難題問題,他是爲了提醒你不要忘了我。對執的方法就是要發大菩提心,你要讓他也修行。你要發大菩提心,不僅是自己皈依,也要讓周圍的同修皈依,不僅是自己修行,也要讓周圍的人修行,大家一起共修,要建立這樣的共識。我們就說,天主教,基督教,一個人皈依,一個要發展二十個教徒。你看人家現在發展得很迅速,人家有這種使命。我們今天佛教徒沒有這種使命感,往往是在等待緣份。什麼叫有緣,什麼叫沒緣,這不是由你結定的。有緣無緣都是緣,只要你發心,一發大心有內因就會有外緣。所以你一發心就有緣份。你有功德人家就來找你,你度脫不了他,他來找你幹什麼。這個時候有衆生來求救的時候,要求你度他的時候,這種是好事,你不要把他往外面推。我們現在很多居士就恐懼。你要念佛來度化他,不要恐懼要有回向心。你讓他一起念佛一起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不是更好嗎?這是往生論教我們的回向,共建阿彌陀國。小止觀上也給我們說回向。衆生沒有善法我以善法來布施他。我們把善法布施給衆生,希望衆生以此來修行菩提大法,修行覺悟智慧。所以這個回向就是大利益回向。什麼叫大回向呢,把成佛的大利益回向給衆生。沒有善法把善法回向給你,沒有能力把能力回向給你,你所有的財富太多了。自己發心就是因緣。不發心乃至自己斷絕自己的緣份。一個同修打電話說:師父,我們的緣份是不是今天就完了。你認爲的問題在現實中並不存在,是你自己在想,自己害自己。不要把這種和叁寶聯系的緣份切斷。我們要主動地來追求這種緣份。以自己的善心來布施給衆生。這也叫回向。
在我們今天這種回向心,有叁種內涵。第一個就是至誠懇切心,第二是深心,第叁是回向發願心。在你起心動念,待人接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叁心具足就是淨土法門的回向心。還給我們列了兩種回向。一種是往相回向,以己之功德回施一切衆生願同往生阿彌陀如來之安樂世界也,也就是用自己的功德回轉布施給一切衆生,願一切衆生和我都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把我們所有的人都度化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有一種叫還相回向,生彼土已,成就一切功德,願回來生死稠林而教化一切衆生使向淨土也。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是爲了度化衆生,自己現在這樣發願回向,面對彼佛阿彌陀,乘願再來度化衆生。你還要回到生死輪回的世界來度化衆生,這是大願力了。好多人以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就不回來了,大菩薩佛在好的境地裏還能發心救度衆生。你自己解脫了,還有無量無邊的衆生沒有解脫。你要讓所有的衆生都要成佛。利益衆生,叫乘願再來,這叫還相回向。修行淨土法門我們就要有這種回向心。回因向果,回自向它。就是在因地裏所有的修行就是爲成佛。要追求大菩提果。你出家做的事情爲什麼?好多人沒有爲大菩提心,是爲得到師父的肯定。師父表揚你一下有什麼意思。將來阿彌陀佛表揚你,到最後究竟成佛,十方諸佛表揚你才是最圓滿的。所以要把這種心擴大,不要僅僅是爲師父表揚你,我們要求諸佛表揚。所以說要回因向果。我們掃地都要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成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成佛,要有這種回向。哪怕你吃一頓飯,乃至你走路都是爲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叫一念,沒有第二個念頭。回因向果,念佛念心,修行修心,所以說佛是自心之佛,佛即是心,回向到這樣的理性上。你修行修的是什麼?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就是念心。回已向他,把自己念的每一句佛號回向給普天下所有一切衆生。你這種一念念佛的功德就不僅是你一個人在念了。所以說你聞法不要只是一個人在那裏聽。你要觀想右肩擔父,左肩擔母,前面是你的六親著屬,左後邊是冤家,右後邊是仇家,所有的衆生都和我一起,來聽經聞法的這種場面。由這一盞燈觀想十盞燈,觀想盡虛空遍法界的燈。咱們都要有這種觀想。你要觀想這一盞燈形成無量盞燈,盡虛空遍法界都是,這光明普照法界。來源于什麼修法?你現在聽經聞法,法界衆生都和你在一塊兒修行。一念即具大千世界,這叫回向法門,這叫回向心。有這種回向心來念佛,這種念佛心也非常深刻熱烈。所以在〈彌陀疏〉裏面,一個是信心,憶佛念佛的心,信心,還有兩個字是口裏面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內心裏面恭敬心。心口如一。所以信、憶、稱、敬這四個字要學會。我們今天作憶的授戒持,皈依供養,我們要有這樣的心。我們今天念佛,最重要的是把信心願心培養起來。念佛的名字,諸佛就能救度我們保護我們。我們心裏常憶佛念佛,常恭敬禮拜,不管是我們一早一晚,我們的心來鼓勵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修行當中要掌握這種回向心,用這種回向往生,就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說這裏告訴大家了,往生之後還能得到許多的利益,住不退轉這個利益很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修行就不再退轉了。我們現在修行怕的就是退轉。信心好一點,什麼時間能成就呢?進兩步退叁步,一味地向前進修行才容易成功。自然而然在修道,睡覺當中都在修道,每時每刻都在修道,這樣的修行就很快了。住不退轉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好的保證。你信心不退,修行不退,位置當然不退了。一生承辦佛果,非常迅速,這裏要注意,雖說給你講了修行的方法,乃至五種心都給你說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得到這種種好處,不退轉,一生成辦佛道,這樣的好處,除了你誹謗正法不能往生。誹謗正法,對衆生這種法身慧命是障礙。你殺害一個人還沒有這種誹謗正法的罪過大。你要誹謗正法呢,衆生的法身慧命建立不起來了,就艱難。五業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五種最重的過錯,父母親對我們的恩德多大?我們不孝順恭敬,相反我們還殺害自己的父母親,這種罪過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障礙最大。阿羅漢是破除煩惱的人,聖賢之人,他不再是凡夫,你殺凡夫,他的法身慧命沒有開發出來,對世間上的幫助還不是很大。但是這個阿羅漢他開大智慧了,對世間上衆生的救護的力量就非常大。你把他殺了要耽誤多少衆生的修行。第四種是破和合僧。這種僧團和合共住,都是非常和合地在一起。你要在僧團當中搞分裂,你把和合僧團破壞了,這種罪過太大了。你要殺阿羅漢是一個人的力量,你要破和合僧呢?如果不是依靠大家的力量怎樣弘揚佛法,所以弘揚佛法最重要的是建立和合僧團。沒有和合僧團僅僅是個別人對于弘揚佛法沒有多大力量,沒有多少功用,所以我們強調一種和合的僧團。其間有些人來搞分裂,罪過很大。第五是出佛身血,我們現在不可能和釋迦牟尼佛同在一起,但你打壞寺廟、燒經書,相似于這種就是出佛身血。這種罪過障礙自己修行。以這種五業重罪誹謗正法。我們現在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相應不過來。西方極樂世界,自己在那裏說西方極樂世界唯心所造。你心裏想就有,心裏不想就沒有。往往這種片面的見解,對于障礙我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力量最大。但在〈觀經〉上說,五業重罪也可以往生。那是因爲人有兩種,一種是很久以前就發了大乘的人,造了五業重罪了。有一個國王跟別人聯合起來,把父母關起來,想早一點當國王。這也是無間罪,但是他也發心修行,今天遇到緣,造了這樣的五業重罪了,有慚悔的心。所以最後國王知道自己錯誤之後,在佛面前忏悔,佛允許他忏悔。他能夠發心求出離,能有至誠懇切的心來忏悔這樣的罪,你沒有這樣的心造了無間重罪就要墮地獄。第二種人自己也不能發心慚悔。乃至能發心忏悔呢,忏悔的心抵不過造罪的心,障礙我們不能往生。所以〈觀無量壽經〉是對前面一種人來說的,能夠滅除罪過,最後還是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經〉就是根據懇切心忏悔你有多少作用。以前給大家講過一個公案。一個小孩愛發脾氣,以後他父親叫他發一次脾氣就釘一顆釘子在門上。慢慢鍛煉以後他就不發脾氣了。他父親就叫他把大釘子抽出來,釘子抽出來了以後門上還是留下了許多洞。所以你現在要能把這種大洞要彌補上的話,就像民間有一句話,破鏡重圓都有疤痕,不犯錯誤是最好的。但娑婆世界的衆生不犯錯誤又很難辦到,忏悔心要抵過犯錯誤的心才能改過來。佛教中說命是由自心造就的,也是由自心改過的。你造命的心非常猛烈,殺淫偷盜妄語你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心是多猛烈,你現在忏悔的時候並不能發這樣猛烈的心,你的心力抵不過業力你的命就改不過來。一般人的命是可以算到的,但對于大奸惡的人,對發大菩提心的人這種命他就算不到了。他發的心力非常大,所以改命要發一種非常大的力量。如果不發大的…
《安居講法第四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