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年輕的修行人一聽是啊,這個火燒不了我,水淹不了我,還要我做什麼?一下子開悟了。別以爲只有身體才是生命,除了身體之外,還有別的東西,就像一盞明燈一樣照亮了千年黑暗。他就不再找我了。我們修行的人太執著就成爲自己開悟的障礙。一旦你有這種執著,我們現在在聽聞佛法的時候,來反省自己。所以十方叁世諸佛就爲救度你而來,你要有這種心,要有虔誠懇切的心。有個居士來時念佛念得很不錯哦,到往生的時候大家給他做助念,都念到有的同修可以看到阿彌陀佛了,這個人卻執著說阿彌陀佛不是來接我,是來接他們的。一會兒阿彌陀佛走了。念到諸佛都出現了,我們自己卻失之交臂,可惜啊。我們現在聽經聞法,過錯全部推到別人身上。諸佛不是對我講是對你,就在那兒爭,你不敢承擔,你與佛法就失之交臂。聞思修叁慧,怎樣才能聽聞佛法,要檢查自己,你光知道這個名字不知道意思就不行。我們大家要把聞慧要學會。改正自己,那叫聞慧。四念住叫思慧。觀察自己身受心法。觀察自身,四大五蘊觀察自身長流不淨之物,觀察自身無有是我,不要執著。聽經聽得很舒服,不要停繼續就這樣。你比如說,時機成熟的時候能見到阿彌陀佛,但是不要執著。有的人一夢見阿彌陀佛,他就說師父我夢見阿彌陀佛,逢人就講,這時他就念不起佛了。對這種情形不要執著,佛是在激勵我們。我們就老實地念佛,有一顆平常心。我還是經常念,與諸佛在一起。這種善法的功德,你起心動念,念佛的念頭,不能放松一刻。有的時間只能是一念得到。再也不能保留。輪回等等,你是不是又造業了,所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當你心不作佛的時候,地獄,所以我們是什麼?造成了我們虛妄的身體。爲什麼我們有這種念頭呢,進一步觀察到我們內心的法念處。你起心動念圍繞這個觀在起作用。什麼叫本性難移?我們自心裏的法念,像一個鬼道一樣。你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不是佛教的人生觀。我們現在要把不如理不如法的抛棄掉。在這樣的過程中深信這樣的因果道理。圍繞因果而建立起。起心動念就變了,這叫思慧。不修四念住我們很難對照起來。因爲釋迦牟尼佛只宣說真理。真理是他說也在,不說也在。不是發明而是本身就是。是真理的發現。我們每個人都能發現真理。有如是因、有如是緣、有如是果報。釋迦牟尼成佛了,釋迦牟尼佛怎麼修我們也怎麼修,這是可重複性。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能成就西方極樂世界,這是可以體驗的。修行思惑,心慧,當你對佛法建立了正知正見,建立了正確的信仰心,恭敬之心。我們的修行就慢慢上道了。那時候才真正叫修慧。所以修觀啊,你要是關門來修,咱們寺廟可以不關門了。但是很多居士是不具備關門這種條件的。所以要親近大善知識,親近叁寶,聽聞佛法,當你聽了思維了,具備資糧了,才敢說閉關修行。那個時候你已經把修行的路掌握好了。你怎麼修行嘛。沒有聞思基礎的叫盲修瞎練,希望大家能親近善知識,皈依叁寶,能受戒學戒,要不離叁寶,時刻得到叁寶的加被。你上廟來護法,培福培慧也好,不是替別人幹,都是在自己份內做的事情。是我們自己對自己的生死煩惱來修行。所以有這種聞思修的基礎,你的修慧才能顯現。諸法本空,慢慢他就能懂了。他精進修行永不退轉,如果不空的人很難精進。有執著有煩惱,有習氣毛病自己空不下來,改正不下來,不見諸法空進的道理很難精進修學的。邪定聚的衆生,沒有善心,沒有善的語言行爲,怎麼叫他善趣衆生呢。很多衆生就說我的心是好的,你不要看我的嘴很惡。我的心是好的,心好從哪裏見呢,見不到你做一件好事,你怎麼說你的心是好的呢。有好的發心就要見好的行爲,身口意叁業要內外如一。你心裏想的跟你行爲上的不一樣,哪個是真的,很難說清楚。所以說大乘法當中,邪聚就多一點了。你不修行善法是邪定聚的衆生。乃至修行善法了,但是自己不能決定修行善法,又在做善又在做惡,有進有退叫什麼,叫不定聚的衆生。我們現在就是這樣。一個老和尚走到八十歲了,他還俗了。乃至你這一輩子能守住出家人,守住居士的身份,下一輩子你還能守住嗎,不一定。這叫不定聚的衆生。要到什麼地方稱爲正定呢。大乘的菩提心。我們嘴裏也能學習菩提善法。 行爲上也能修正成就自己的菩提真心。這種菩提真心形成一種任運而爲的,自覺不自覺地喜歡朝這方面修行。所以習種性。大家要去翻字典解釋的就專業。我把專業通俗化一點,簡單化一點修行佛法,你要有這種習慣。出家人搞成習慣以後非常歡喜。所有的叁寶弟子爲了成就菩提,一聽經聞法自己非常踴躍歡喜,修行善法一見善法就很喜歡習慣。不管你是大乘小乘一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正定聚的衆生。一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成了永不退轉的修行人。名相也很多,修行道路當中,你出阿僧祗劫你修什麼?講這個時候就講得煩了。我們現在念佛的衆生化複雜爲簡單。好多居士同修,我們就把複雜的教理簡單化,一定能成佛。彼佛國中不定聚,一旦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不定聚的衆生。就這麼一句話,你今天晚上好好思維。
《安居講法第二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