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菩薩戒的精神 講記 六▪P5

  ..續本文上一頁念佛,突然一刀,腦袋跑了,你還能念啥佛呢?念佛都沒念成功,腦袋就被別人砍掉了。多艱難!所以說,你看看,將心比己。假如說這種結果落實在你修行的人生道路上了,非常慘的。對不對?

  第二個,一度殺生,你要遭受多病、短命這種果報,這種等流果。你今天在念佛過程當中,一會兒身體病了,一會兒又短命了,修行還沒成功,你怎麼能繼續修行呢?怎麼能夠往生呢?那很艱難了。更不要說它的異熟果,墮落餓鬼、地獄、畜牲那就更不是你受得下來的了。八寒八熱的地獄之苦,哪一樣苦你能受得下來?受不下來。而我們今天所遭受到的,一切的天災人禍,幾乎都是從犯戒的因緣當中來的;我們今天一切不如意的果報,都是從犯戒犯因果的法當中而來的。我們自己願意脫離現實的一切苦法,那你願不願意所有的衆生父母,也脫離這一切苦法呢?所以說,我們感受到今天的天災人禍、生老病死,都是因爲我們以往犯了菩薩戒,犯了因果法而引起這些的。于是我從現在開始發心,一直到盡未來際,願所有的衆生父母和我一樣,不要再遭受這些天災人禍乃至生老病死,乃至六道的生死輪回一切痛苦。然後把這樣的願心落實在哪裏?落實在持戒過程當中。這就是我們持守不殺生戒,你能夠這樣去發願,在十重四十八輕當中你都可以運用這種方法,那就可以了。

  如果說大家沒有其他的,比如說我在給大家推薦,藕益大師有對菩薩戒的解釋,香港有一位聖一法師,他也有菩薩戒的解釋。這種很多,你要找參考書來學習,不找參考書不深入是不行的。你受了戒不學戒,怎麼能持戒呢?受了戒,要去學戒。今天我就不再給你們展開講了,只要有機緣,我們今天不是講精神嘛。什麼叫精神?少而精,少而精,少而光精精。給你講一點點就可以了。因爲啥呢?因爲我只懂這一點,其他我就不懂了。給你講一點,能夠讓你起歡喜心,起了歡喜心你自然能夠去找資料,去學習,去追求。你要不起歡喜心,我再給你講得很細你也沒聽進去。聽不進去,沒有歡喜心你怎麼聽得進去嘛?只要你起了歡喜心了,我就是不給你講,你都會去找的。

  所以說,你看看有沒有歡喜心。他說:“我歡喜啊!” 我說你歡喜爲什麼不去學習呢?“我找不到啊!” 沒有你找不到的。你說你肚子餓了,“我這兒沒飯吃。” 這兒沒飯吃你肯定會找到飯吃的。你真正地餓了,那是難不住你的,就怕你沒餓,非得要別人給你端上門來,這就很艱難了。真正餓了,它成爲你真正的問題了,你一定能夠發起主動尋求的心。

  你看那個善知識,我在學他們,善知識總是能夠吊人胃口,給你說一句話,“哎喲,這句話很精彩!老師再繼續說!” “沒了。” 是不是真的沒了?他有,就是吊你胃口。你說:“你這個人討厭,幹嘛吊胃口呢?一下說完不就得了。” 不行,不善巧。他怎麼善巧呢?動物園裏面學善巧,像那個猴子,你不能把東西放在它最容易找到的地方,那樣吃起來沒有滋味,你要放在它找不到的地方。它餓了,就會去找,找出來的東西吃起來很香,它能大開胃口。它在找的過程當中,又能鍛煉身體。于是,飯又找到吃了,身體又得到鍛煉了,猴子在動物園裏面也能健健康康。假如說你把吃的東西給它放在面前:“祖宗、先人,這是吃的東西!”它就坐在那兒不動:“啊,我吃。” 養成了這一只肥猴。坐著不動,各種各樣的病症就出來了。喂養動物的他很知道這種善巧,祖師大德也很知道善巧。你覺得精彩嗎?那就求吧!去尋覓吧!費盡艱辛,當你得來的時候,真的很珍視它呀!

  今天你不費盡艱辛,給你說了,“你說這個很神秘嗎?很殊勝嗎?是訣竅嗎?我怎麼沒有感覺呢?” 那完了,做好不見好,顛轉遭狗咬!完了,不善巧。要利益衆生也是這樣,你要學會這樣的善巧,學會吊胃口,但是不要故弄玄虛。這種善巧可以,但是不要故弄玄虛,要學會這種方法。我經常都會吊自己的胃口,一碗面端到面前來,不要馬上吃,我挑過去,挑過來,當口水一口一口地吞的時候,诶!就很舒服了。當你再吃的時候,很容易消化。端起來你就吃,什麼味道?“哎呀,我剛才吞得太快了,不知道!” 啥味道你也不知道,你咋能消化它嘛?佛法也是這樣,要准備好了。“我們再來,沒有准備好。” 就很艱難了。

  他說:“師父,你講這麼多,我也願意受菩薩戒,但是我就是做不到,我經常犯菩薩戒,怎麼辦?” 那天我在給一個同修貢獻,我說大乘的菩薩戒裏面,有兩句話 “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凡夫。” 這不是鼓勵你去犯戒,而是說你不要怕犯戒。你現在受了戒了,你是凡夫,你離菩薩的要求肯定有距離,不是說一下子你就是菩薩了。菩薩戒,菩薩戒,既然是菩薩的行爲,而你現在正在學習做菩薩,肯定是有距離的。能夠精進地去學,去做,你就少犯一些;稍微懶惰一些,你就有很大的距離。但是,我們正是在距離當中去學習,在差距當總去找動力。如果說,你害怕犯戒而不受戒,你不受戒根本就無戒可犯。當你永遠都是無戒可犯的時候,你就始終是一個凡夫,所以說無犯名凡夫。當你受了戒了,也許你有做不到,但是你能夠認識自己的差距在哪裏,能夠尋找到自己的動力,不斷地去追尋。哪怕是我跌一千跤,摔了一千回、一萬回,只要沒摔死,我就還能夠爬起來,在失敗當中總結經驗。

  這就是菩薩戒給我們的啓示。在這種生活過程當中,修行過程當中給你設置很多作業。在做作業的過程當中,你做對了固然可喜,你做錯了那也沒有什麼,諸佛菩薩再可以教你。該來的果報,來就來嘛。沒有做作業老師要打兩下,打就打嘛,歡喜地接受它,你把我打得學會了那不就得了嘛。是可以的。

  所以說,受戒它總是和忏悔結合在一起。做錯了,就忏悔,真誠地忏悔,一次又一次真誠地忏悔。慢慢地你會發現,我不犯戒了。這就是熏習,這就是能力地增長。不要假忏悔,說:“師父,我也忏悔了,還犯,我今天忏悔了,我明天還做。” 沒有真誠心的就是假忏悔,“師父,我給你忏悔了哦,原諒了哦,明天我還犯,我還來忏悔哦。” 你早就准備好再犯了,那不叫真正地忏悔。真正地忏悔就是說,我以前犯了,我今天發誓以後再不犯這種東西了,痛下決斷之心。雖然說你痛下決斷之心,但是無可奈何地你又犯了,那我又再痛下決斷,在佛菩薩面前抽自己的耳光,痛哭流涕,拿鞭子打自己,總要讓自己下決斷之心。一次又一次這樣,人是逼出來的。你自己要逼迫自己的時候,你就會發現,慢慢地你在一步一步遠離犯戒心。真誠地忏悔,就會帶來這種。當你沒有真誠的心,“師父,我忏悔了。” 這樣子忏悔,他說我明天還犯,我還來忏悔。沒有真誠心,沒有決斷心,你肯定會沒有這種警覺嘛。

  沒有警覺的人,他是准備好了去犯戒,對于犯戒根本沒有恐懼之心。你說你不犯戒,誰犯戒呢?往往就是在這種習慣的心理過程當中,養成了那種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叁年,佛就跑到爪哇國去了,一點影子都沒有了。你就變成法的遊子了,老油條。再把你丟進油鍋裏面,油都炸不進去了。今天再把你丟進佛法裏面,所有的佛法已經熏習不進去了。爲啥呢?你都已經成爲法的遊子了。我們不能形成這種法的遊子。在每一次的忏悔當中,我們都要真誠地去忏悔;在每一個生活過程當中,把自己的一切功德,全部回向給衆生。以所有的修學,來守持戒律;以守持戒律,來忏悔自己的罪業;以自己一切忏悔的罪業,方方面面我們都回向利益衆生。你的一切見聞覺知,沒有一點不是爲了這個的,不要光是爲了自己哦。所以,在這種學習過程當中,我們就能很好地去增長歡喜心,把這種歡喜心增長起來了,那就好了。

  所以,我們今天講的是精神。啥叫精神呢?精神總是它的核心,總是裏面的一些訣竅,就是增長它的歡喜心。你要認識到這種功德、殊勝勝義以後,認識到這種訣竅以後,也許你聽這麼叁天,你能夠生歡喜,稍微有點認識上的轉變,那也是我們很歡喜的事情。但是,要想具體地怎麼樣去進步,多向大安法師學習,多向大安法師求教,多向傳印法師學習。他們都是我的老師。所以說,這麼叁天來,跟大家一起學習了九個鍾頭,這九個鍾頭說的都是口水話。也許有很多說錯了的,希望在座的大德、善知識給予校正;也希望諸位菩薩,給予加持攝受。阿彌陀佛!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爲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爲道侶

  阿彌陀佛!

  

  

《大乘菩薩戒的精神 講記 六》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