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菩萨戒的精神 讲记 六▪P5

  ..续本文上一页念佛,突然一刀,脑袋跑了,你还能念啥佛呢?念佛都没念成功,脑袋就被别人砍掉了。多艰难!所以说,你看看,将心比己。假如说这种结果落实在你修行的人生道路上了,非常惨的。对不对?

  第二个,一度杀生,你要遭受多病、短命这种果报,这种等流果。你今天在念佛过程当中,一会儿身体病了,一会儿又短命了,修行还没成功,你怎么能继续修行呢?怎么能够往生呢?那很艰难了。更不要说它的异熟果,堕落饿鬼、地狱、畜牲那就更不是你受得下来的了。八寒八热的地狱之苦,哪一样苦你能受得下来?受不下来。而我们今天所遭受到的,一切的天灾人祸,几乎都是从犯戒的因缘当中来的;我们今天一切不如意的果报,都是从犯戒犯因果的法当中而来的。我们自己愿意脱离现实的一切苦法,那你愿不愿意所有的众生父母,也脱离这一切苦法呢?所以说,我们感受到今天的天灾人祸、生老病死,都是因为我们以往犯了菩萨戒,犯了因果法而引起这些的。于是我从现在开始发心,一直到尽未来际,愿所有的众生父母和我一样,不要再遭受这些天灾人祸乃至生老病死,乃至六道的生死轮回一切痛苦。然后把这样的愿心落实在哪里?落实在持戒过程当中。这就是我们持守不杀生戒,你能够这样去发愿,在十重四十八轻当中你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那就可以了。

  如果说大家没有其他的,比如说我在给大家推荐,藕益大师有对菩萨戒的解释,香港有一位圣一法师,他也有菩萨戒的解释。这种很多,你要找参考书来学习,不找参考书不深入是不行的。你受了戒不学戒,怎么能持戒呢?受了戒,要去学戒。今天我就不再给你们展开讲了,只要有机缘,我们今天不是讲精神嘛。什么叫精神?少而精,少而精,少而光精精。给你讲一点点就可以了。因为啥呢?因为我只懂这一点,其他我就不懂了。给你讲一点,能够让你起欢喜心,起了欢喜心你自然能够去找资料,去学习,去追求。你要不起欢喜心,我再给你讲得很细你也没听进去。听不进去,没有欢喜心你怎么听得进去嘛?只要你起了欢喜心了,我就是不给你讲,你都会去找的。

  所以说,你看看有没有欢喜心。他说:“我欢喜啊!” 我说你欢喜为什么不去学习呢?“我找不到啊!” 没有你找不到的。你说你肚子饿了,“我这儿没饭吃。” 这儿没饭吃你肯定会找到饭吃的。你真正地饿了,那是难不住你的,就怕你没饿,非得要别人给你端上门来,这就很艰难了。真正饿了,它成为你真正的问题了,你一定能够发起主动寻求的心。

  你看那个善知识,我在学他们,善知识总是能够吊人胃口,给你说一句话,“哎哟,这句话很精彩!老师再继续说!” “没了。” 是不是真的没了?他有,就是吊你胃口。你说:“你这个人讨厌,干嘛吊胃口呢?一下说完不就得了。” 不行,不善巧。他怎么善巧呢?动物园里面学善巧,像那个猴子,你不能把东西放在它最容易找到的地方,那样吃起来没有滋味,你要放在它找不到的地方。它饿了,就会去找,找出来的东西吃起来很香,它能大开胃口。它在找的过程当中,又能锻炼身体。于是,饭又找到吃了,身体又得到锻炼了,猴子在动物园里面也能健健康康。假如说你把吃的东西给它放在面前:“祖宗、先人,这是吃的东西!”它就坐在那儿不动:“啊,我吃。” 养成了这一只肥猴。坐着不动,各种各样的病症就出来了。喂养动物的他很知道这种善巧,祖师大德也很知道善巧。你觉得精彩吗?那就求吧!去寻觅吧!费尽艰辛,当你得来的时候,真的很珍视它呀!

  今天你不费尽艰辛,给你说了,“你说这个很神秘吗?很殊胜吗?是诀窍吗?我怎么没有感觉呢?” 那完了,做好不见好,颠转遭狗咬!完了,不善巧。要利益众生也是这样,你要学会这样的善巧,学会吊胃口,但是不要故弄玄虚。这种善巧可以,但是不要故弄玄虚,要学会这种方法。我经常都会吊自己的胃口,一碗面端到面前来,不要马上吃,我挑过去,挑过来,当口水一口一口地吞的时候,诶!就很舒服了。当你再吃的时候,很容易消化。端起来你就吃,什么味道?“哎呀,我刚才吞得太快了,不知道!” 啥味道你也不知道,你咋能消化它嘛?佛法也是这样,要准备好了。“我们再来,没有准备好。” 就很艰难了。

  他说:“师父,你讲这么多,我也愿意受菩萨戒,但是我就是做不到,我经常犯菩萨戒,怎么办?” 那天我在给一个同修贡献,我说大乘的菩萨戒里面,有两句话 “有犯名菩萨,无犯名凡夫。” 这不是鼓励你去犯戒,而是说你不要怕犯戒。你现在受了戒了,你是凡夫,你离菩萨的要求肯定有距离,不是说一下子你就是菩萨了。菩萨戒,菩萨戒,既然是菩萨的行为,而你现在正在学习做菩萨,肯定是有距离的。能够精进地去学,去做,你就少犯一些;稍微懒惰一些,你就有很大的距离。但是,我们正是在距离当中去学习,在差距当总去找动力。如果说,你害怕犯戒而不受戒,你不受戒根本就无戒可犯。当你永远都是无戒可犯的时候,你就始终是一个凡夫,所以说无犯名凡夫。当你受了戒了,也许你有做不到,但是你能够认识自己的差距在哪里,能够寻找到自己的动力,不断地去追寻。哪怕是我跌一千跤,摔了一千回、一万回,只要没摔死,我就还能够爬起来,在失败当中总结经验。

  这就是菩萨戒给我们的启示。在这种生活过程当中,修行过程当中给你设置很多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当中,你做对了固然可喜,你做错了那也没有什么,诸佛菩萨再可以教你。该来的果报,来就来嘛。没有做作业老师要打两下,打就打嘛,欢喜地接受它,你把我打得学会了那不就得了嘛。是可以的。

  所以说,受戒它总是和忏悔结合在一起。做错了,就忏悔,真诚地忏悔,一次又一次真诚地忏悔。慢慢地你会发现,我不犯戒了。这就是熏习,这就是能力地增长。不要假忏悔,说:“师父,我也忏悔了,还犯,我今天忏悔了,我明天还做。” 没有真诚心的就是假忏悔,“师父,我给你忏悔了哦,原谅了哦,明天我还犯,我还来忏悔哦。” 你早就准备好再犯了,那不叫真正地忏悔。真正地忏悔就是说,我以前犯了,我今天发誓以后再不犯这种东西了,痛下决断之心。虽然说你痛下决断之心,但是无可奈何地你又犯了,那我又再痛下决断,在佛菩萨面前抽自己的耳光,痛哭流涕,拿鞭子打自己,总要让自己下决断之心。一次又一次这样,人是逼出来的。你自己要逼迫自己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慢慢地你在一步一步远离犯戒心。真诚地忏悔,就会带来这种。当你没有真诚的心,“师父,我忏悔了。” 这样子忏悔,他说我明天还犯,我还来忏悔。没有真诚心,没有决断心,你肯定会没有这种警觉嘛。

  没有警觉的人,他是准备好了去犯戒,对于犯戒根本没有恐惧之心。你说你不犯戒,谁犯戒呢?往往就是在这种习惯的心理过程当中,养成了那种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就跑到爪哇国去了,一点影子都没有了。你就变成法的游子了,老油条。再把你丢进油锅里面,油都炸不进去了。今天再把你丢进佛法里面,所有的佛法已经熏习不进去了。为啥呢?你都已经成为法的游子了。我们不能形成这种法的游子。在每一次的忏悔当中,我们都要真诚地去忏悔;在每一个生活过程当中,把自己的一切功德,全部回向给众生。以所有的修学,来守持戒律;以守持戒律,来忏悔自己的罪业;以自己一切忏悔的罪业,方方面面我们都回向利益众生。你的一切见闻觉知,没有一点不是为了这个的,不要光是为了自己哦。所以,在这种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就能很好地去增长欢喜心,把这种欢喜心增长起来了,那就好了。

  所以,我们今天讲的是精神。啥叫精神呢?精神总是它的核心,总是里面的一些诀窍,就是增长它的欢喜心。你要认识到这种功德、殊胜胜义以后,认识到这种诀窍以后,也许你听这么三天,你能够生欢喜,稍微有点认识上的转变,那也是我们很欢喜的事情。但是,要想具体地怎么样去进步,多向大安法师学习,多向大安法师求教,多向传印法师学习。他们都是我的老师。所以说,这么三天来,跟大家一起学习了九个钟头,这九个钟头说的都是口水话。也许有很多说错了的,希望在座的大德、善知识给予校正;也希望诸位菩萨,给予加持摄受。阿弥陀佛!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道侣

  阿弥陀佛!

  

  

《大乘菩萨戒的精神 讲记 六》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