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會笑。叫你哭一哭。你會哭嗎?有人說:“師父呀!我哭不出來了。”其實能哭。哭也由你,笑也由你,善也由你,惡也由你。這個人心就是這麼自在,但是你能夠自在嗎?你能夠自主嗎?而你這一些無非不過是法性當中的遊戲而已。
當你認識到這種神妙不可思議的法性的海洋,心性的海洋。哎呀,你覺得這人生太寶貴了。直到我出家,我從那些煩惱當中苦苦掙紮,叁藏十二部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它看完,關起門來抄過去,抄過來。終于有一天,你發覺你認識到這一種生命奇妙不可思議,你認識這種自心它是自由自在地的,你發現生命之門就和自心不離不別。于是,一切的境界你可以顯現。“哦,都是這個家夥幹的。”于是,自己安心了,自己知道應該怎麼去走這條路了。這個時候你才知道,這個人生其實透過那個煩惱一關,透過那個憂郁這關,透過那個生死那一關,真的很舒服。就很自在。別說那個明心見性,我不知道那個真正的明心見性有多神秘,但是我說我們能做到這種程度。發現人的自尊性、自主性、自由性,我就覺得非常舒暢。每個人能從那種自尊、自主、自由的這種生命價值認識了以後,我們完全可以自主我們自己的生命道路。
于是我們尊重已命,尊重自心。然後安安心心,實心打本。依據這種空性,依據這種因果,你希望什麼,你可以自由造作。我們今天希望菩薩戒,希望像菩薩那樣。于是我們發菩提心,我們就照著佛所說的那種規矩,像菩薩那種叁輪體空,六度四攝。我們就照著去學呀!在布施當中來鍛煉自己舍掉悭貪,在布施當中來成就自己利益衆生的一點點發心。于是,你從一點點利益衆生逐漸地感受到利益衆生是快樂的。于是你那顆心就越來越歡喜去布施,去供養,去利益衆生。你利益衆生,衆生一高興了,好像你沒爲自己的利益去奮鬥。但是隨著衆生的利益實現,你的利益也同步增長。雖然說你不求它,它自然而然地出現。你看這世界就是這麼樣的奇妙。
以往我們專門抓住自己的心,“哎呀!我要爲自己呀!”弄過去弄過來,但是弄了一輩子,乃至弄了無量劫,顛轉地把自己弄到苦海裏面去了,顛轉地把自己弄到煩惱的海中去了,顛轉地把自己弄到執著的海中去了。而這種執著虛妄分別的這種煩惱,徹底的就是一種苦海。無非不是以自己爲核心,而成就的這種苦海。有我就是萬惡之源,有我就是萬苦之海。其實我們今天菩薩戒的一切內涵,就是專爲對治這種我執的,每一條戒它就對我執有所損傷,每一條戒對我執所顯現的虛妄分別有所糾正,每一條戒對待犯戒的這種煩惱有所對治。
把這所有的菩薩戒,完全彙歸到菩薩戒所對治的這種煩惱、虛妄、分別和它的堅固執著。然後,你體會到每一條戒都是那麼善巧,除了諸佛還有誰還能有這樣真理的智慧顯現呢?每一條戒都是諸佛的智慧顯現,真理本身顯現,現量顯現。于是,你覺得這一條高速公路太平穩了,太快了,太自在了!就像開著一個高級轎車,然後在一個路面非常好的高速公路上奔馳一樣。怎麼奔馳怎麼自由,怎麼自由自己感覺越來越舒服。“哎呀,這一條路上開著車真是舒服。”我們今天在修行的路上,你本來也可以奔馳在這種高速公路上,你本來也可以開著一個最摩登的轎車。是什麼?就是自心。修行人駕馭的車,就是自心。對不對
你奔馳在什麼道路上
奔馳在法性的高速公路上,奔馳在空性因果的高速公路上。而一路上萬千美景觸目皆是,頭頭是道。那種感覺一旦上道了,哎呀,真是很舒服。
你看到那些飙車的,白天不過瘾,晚上沒有車了他在高速公路上飙車。越飙越過瘾,越飙那個感覺越舒服。我們這些修行人,你看看,在白天他修行不過瘾,晚上他不睡覺,他坐在那兒,高速奔馳——在念佛,在參禅,在持名。哎呀,真的很舒服呀!忘掉了瞌睡,忘掉了飲食。世間上的苦到那兒去了呢?沒有了。他整個生命呈現著一種智慧之光。所以說,你要體會到這種菩薩戒了以後,你願不願意奔馳在這樣的高速路上呢?願不願意駕馭這樣一種心性的大馬車呢?菩提心的大馬車呢?那太舒服了。
所以說,內心要起皈依之心。回歸這個,依靠這個,享受這個。那很舒服!你以爲睡覺舒服呀?睡覺睡得很艱難。對不對?打呼聲,你覺得很舒服嗎?第二天早上你起來你發現,哎,太痛苦了。睡得周身都疼痛,睡得周身都懶洋洋,睡得周身想提一點正念都提不起來,睡得惡夢連天,睡得那些虛妄分別浮想聯翩,叁千大千世界沒有你不做夢的。但是你醒來以後,雞蛋在那裏?沒有雞蛋。美女在那裏?哦!這僅僅是你的心念。再美好的東西,你一醒來,哎,我還躺在床上。你還希望回到那種夢境裏面,但是夢境是虛幻的,你依靠那種虛幻來滿足自我。能滿足嗎?不能滿足呀。所以說,有的人在生死海中,他就喜歡做夢,一眯上眼睛做白日夢,多舒服。但是一睜開眼睛就非常痛苦。
我們不能幹這種自我欺騙的事情,要做就要把整個生命投入到清清醒醒、明明白白的正覺修持過程當中。來皈依自性佛,發揮自我的一種明覺自性;來皈依法,來認識這種空性與業果的康莊大道;來皈依僧,學習這種聖賢僧的自主之心。學習我們聖賢的自尊、自重、自盡其意。我們的心是可以淨化的,就由于我們每一個起心動念,只要符合于真理,只要安住在明覺自性之中。你發現一個一個的妄念它就遠離自家而去,發現自己沈醉于五欲享受,違背菩薩戒的這些虛妄動作,那就會逐漸地遠離,好像做這些沒有意思。所以說,你自然而然地皈依到淨化自己的身心世界上來。它是從這種自性叁寶的皈依當中,來成就你對菩薩戒的領悟。一旦我們對菩薩戒有所領悟了,那就是安身立命之處,那就是自己的老師,那就是諸佛慈悲切切的一種慈心,那就是阿彌陀佛的無量光明,隨時隨地來攝受我們,保護我們。
如果說能夠從自性發起這種自性叁皈依了,于是在事相上,你見一花一如來,一心一如來,一草一如來。所以說你在萬萬千千的情與無情身上,都能回歸到佛法僧的叁皈依。菩薩戒是佛心,菩薩戒是法的心,菩薩戒是淨化自心的方法。一切菩薩的慈悲,一切菩薩的一種智慧無不顯現在菩薩戒裏面。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由菩薩戒成就,諸佛的五眼六通,十八神通,十地四無所畏都以菩薩戒而成就。阿彌陀佛的依正莊嚴,也是從菩薩戒裏面而成就,乃至十方叁世諸佛都是從這種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而成就。你要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或者建立自心的清淨國土,也無非不是由菩薩戒中成就。你念念念阿彌陀佛的過程當中,能夠把菩薩戒總攝在一句阿彌陀佛名號當中,這一句萬德名號當中就總持一切菩薩戒,法體形相總攝無余。
當你自心安住在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與無盡的清淨願海當中以後,老老實實念佛,自心何曾有過一點犯戒?自心何曾有過一點違背菩薩戒律?所以說,你專專心心地念阿彌陀佛,自心就具足菩薩戒律。如果你能夠從菩薩戒,你說我也願意學習,我也喜歡受戒。可以,從這一些菩薩戒的一種法體形相這種過程當中,學習過程當中,你能夠再一再二的體會到阿彌陀佛無盡的慈悲,清淨的四十八大願,頭頭安立在菩薩戒的每一個戒律當中。能夠以這樣持守菩薩戒,念念不忘阿彌陀佛的萬德名號,形相上又做得極爲到家。而我們自心念念不離阿彌陀佛,以這種具足清淨戒律的心來念佛,往生那個是一日千裏。對世間上不持戒念佛那要什麼時間成就?我就不知道了。
所以說這種戒,就像跟你那個車,改裝一個裝甲車,弄得一個很大的馬力,裝備裝得非常先進,非常和諧。所以說能夠持戒而修佛,成功非常迅速。能夠與阿彌陀佛相應,自然而然對于持受菩薩戒一點也不難。不要說我們做不到,下來有很多同修說我做不到,你爲什麼做都不做你就說做不到呢?今天我就發現我們學佛的人,大多數都是陷在這種自我的漩渦當中。很多師父,寺廟裏的師父,我說你當個知客怎麼樣呀?“哎,不用說,這個免談。”說:“爲什麼免談呢?”“做知客等于下地獄,我不做,我也不是幹知客的,我是修行的。”我說:“你爲什麼不做就把自己的門關上了呢?”“哎,不要說了,我肯定做不到。”他拒人于千裏之外,實際上是拒自己于千裏之外。自己把自己關于自己一種般若之門當中。你把自己關在門外嘛,你不願意有所改變嘛,這就很艱難。什麼叫執著呀?這就叫做執著。你要叫我做知客,我甯願簽單,我也不做。說:“你稍爲承擔一點嘛。“說:“不行,絕對不行,修行人那管這些。”他說。我們的廟上也很奇怪,我叫他打個點子,“哎,不行,我幹不了。”“你幹啥?”“我是修行的,這些東西拿來幹啥。”我說:“好,如果真像這樣的話,其實你不想幹我也不想幹。”“你不想你也別幹。”我說:“好,他也不想幹,他也不想幹他也別幹。”于是我說:“好,從今天開始,我們常住上分鍋而活,大廚房不做飯了。每個人發個鍋,你不是修行嗎?幹嗎你修行我要給你做飯呢?你自個做飯去。你的修行你要我給你做飯成什麼樣子,修行人就該這樣呀。那個廁所沒人掃,你也不願掃他也不願掃,行,自己的大小便自己解決,廁所我們不建了。”哦,這麻煩了。他想想:“這個麻煩了,廁所也不建,廚房也不開夥,這個麻煩了。”他說。
什麼叫修行呀?就是不要偏激嘛。昨天還有人在說:“建阿彌陀佛我只願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腳下的土地我不管。”沒有土地建在什麼地方?他說:“就連阿彌陀佛座下的蓮花座我也不管,不要蓮花座,我只要阿彌陀佛。你可不可以?看那些修行人非常天真呐。我也不要土地,我也不要蓮花座,我也不要電燈,我也不要路,那你那個阿彌陀佛建在什麼地方嘛?這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是阿彌陀佛的顯現,蓮花座也好,光明燈也好,還是通向阿彌陀佛的路也好,它是阿彌陀佛的一個整體。對不對?不分割的嘛。幹嘛你要分割呢?但是我們今天修行的人他…
《大乘菩薩戒的精神 講記 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