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給你說,這個世間上一個不圓滿,二個因果是真實不虛的,叁個方面你要因爲這些現象而修悲憫之心,修大慈悲之心。所以說,你面對這樣的現象的時候,不能夠熟視無睹,不能夠麻木不仁,隨時隨地要因爲這些,而要把相應的心態,相應的修行心態要能夠顯發出來。這對我們就有利。
所以說,這個世間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有道理的,都是幫助我們修行的。你看看能不能夠幫助你呢?如果說你沒有這種智慧,思維心態不正確,那對你就沒有多少幫助。你要學習藥師琉璃光如來第六個大願,它就教你怎麼樣用這種心態。見了這些病苦,我們要發心去救度他,要發菩薩的慈悲心,要救度他。所以說,今天我們所有的佛教徒都能夠這樣去修學的時候,應該說這種佛法就在世間上真正地能夠弘揚開來。
如果你老是讀《藥師經》,讀過去,讀過來,但是最後對于這些世間上的病苦衆生一點悲憫心都沒有。對不起,那你念經就是有口無心,我們就辜負了藥師琉璃光如來,那我們自己要想消災免難,很多時間因爲我們自己內心心態不具備的原因。所以說你內心有那些不慈悲的心,不悲憫衆生的心,麻木不仁的心乃至幸災樂禍的心,往往你正在高興人家遭了災了,馬上下一個災難說不定輪上的就是你了。所以說,你要有悲憫之心。世間上這樣的巧合難道還少了嗎?我們正在笑人跌了筋鬥了,結果下一個跌筋鬥的就是你;我們正在笑別人撞在樹上了,在笑別人的時候自己還在走路,不小心自己就撞上了。世間上,生活中種種的這些巧合,難道沒有給你說明一定的道理嗎?所以說,我們人要從實際的生活過程當中,多多反省。要讓我們這顆心,時時刻刻保持警覺;要讓我們的所見所聞,都對我們自己的修行有益;要讓我們這種悲憫衆生的心,隨時隨地都能夠提得起來。在現實過程當中,見了世間上的不如意,我們去可憐衆生,恻隱衆生,悲憫衆生,而且發心爲他們修行,發心要成就這種度化衆生的智慧,還要成就這種能力。所以說這是第六個大願。
第七個大願,身心康樂願。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衆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衆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這個就是身心康樂願。所以說,藥師佛發願,在修行過程當中你犯了戒的,讓你能夠清淨下來,見了那些受了病苦的,要讓所有受病苦的都能夠健康。身心不健康、不快樂的,要能夠讓你生起健康、內心快樂。你看看,這就是非常實在的。藥師佛發第七個大願,這就給我們說了,他說:“將來我成佛的時候,如果說這所有的衆生,受了衆病的煎逼苦切,同時又沒有人去救治,無所歸托。或者說自己沒有力量去看醫生,沒有錢去買藥,沒有親戚朋友來照顧自己。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兒老小又無依無靠,沒有人來幫助自己,沒有人可以扶持照應。”像這樣的貧窮如洗而又孤苦伶仃,在世間上因爲病的纏縛,受了多少的苦處。這些人,生在人世之間,他遭受到的不幸,那就太不幸了。他自己發願:“將來我成佛的時候,我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一經那些苦難衆生的耳朵,他就能夠重病皆除,身心安樂,而且家庭親屬,資身之具,也都能夠全部具備,豐足起來。而且不僅僅是如此,以聽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的善根因緣,近而能夠修福德智慧,一直要證大無上菩提。”什麼叫無上菩提?最圓滿,最高,最圓滿,最究竟的一種智慧。所以我們今天稱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一切病苦才可以消除,這是平常的事。那麼,我們平時念佛,念觀世音菩薩,那能獲得佛菩薩的加被,病患能夠得以消除,能夠恢複健康。這樣的一種經驗,應該說在我們叁寶弟子當中,實實在在地不在少數。
所以說,藥師琉璃光如來的第七個大願。我們自己要這樣發願的話,讓一切衆生都能健康。你有這個心的時候,我們的身心都很健康,都很安樂。所以說,我們自己的快樂從什麼地方來?就從幫助這些衆生。他身體上有病的,讓他能夠消除病痛。你今天幫助別人消除病症,將來你的身體就很健康。別人有煩惱了,你幫助別人解決煩惱,將來你就很有智慧,你就不再煩惱。別人弱小的時候,你能夠幫助這些弱小的衆生,將來你就很有能力。這叫一報還一報。所以,因果是這樣做的。你自己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今天你讓衆生遭受到一種什麼樣的果報,將來這種果報還得要還到我們內心、身心上。你給予衆生善法,讓衆生很快樂,將來你就很快樂;今天你要讓衆生煩惱,讓他心裏不安,將來你的內心也不安;今天你拿不健康的食品給衆生吃,讓他生病了,將來你的身體也會得病。這叫業力的利器之輪,隨時隨地都能夠回到自己身心上來。利器之輪,它有兩方面。一方面是惡業的力量,一個方面是善業的力量。我們今天如果說不給予衆生惡業,不去損傷衆生,將來我們就不遭受這些惡業的報應,就不會受這些等流果,不會受異熟果。反過來,我們自己在善業當中去成就衆生,將來我們自己也能夠得到衆生的成就。所以說,自利,你要放在利益衆生過程當中去求。我們爲衆生好,那就是真真實實爲自己好;你要去整人害人,偏偏就是整自己,害自己。我們所說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就是這麼回事嘛。今天你有能力,你黑著心肝專門去整人害人,將來你被整的時候就更慘。爲什麼人家要整你呢?一報還一報。所以說,這個世間上的因果那就是分明的。我們今天發願不去損傷衆生,要去解除衆生的身心病苦,要讓這些沒有家庭的,讓他們有家庭;沒有健康的,給他健康;不快樂的,要能給他快樂;沒有智慧的,要給他菩提;不修行的,要讓他修行。將來,我們自己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善知識。所以說,你成就衆生就是成就你。你要修學藥師琉璃光這第七個大願,那就能夠成就這樣的一種修行。
第八個大願,轉女成男願。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爲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這叫轉女成男願。在這個世間上女人苦啊!說觀世音菩薩到了中國,他爲什麼顯現爲女相的菩薩?本來菩薩無所謂男,無所謂女,但是到了中國到處刻的觀音菩薩像都是女身相。爲啥呢?就因爲中國的婦女太苦了。原來在家庭裏面有一個叁從四德,一輩子都不能夠自己做主。沒有嫁人,要聽父母的;嫁了人,要聽丈夫的;丈夫死了,要聽兒女的。一輩子都沒有自己做主的時候,叁從四德。還有一個生理上的,每個月還有生理周期,還有十月懷胎,要生小孩。那個什麼電視臺的,就專門讓這些男同志去體驗體驗女同志的痛苦。你不是說女人不痛苦嘛,給你試驗一下,十月懷胎,懷了個嬰兒,男同志沒有經曆過,今天給你一個西瓜,你也懷懷胎,看看那舒不舒服。那個不舒服的嘛!她要受這麼多痛苦,還要生小孩,還要喂小孩,還要從小帶小孩,還要洗衣服,做飯。你看看,這許許多多的事情女同志就最清楚自己的苦處。是不是?所以說,有一些女人“爲女百惡之所逼惱”,那就是有種種的不如意的事情,逼迫她自己的身心,讓她自己內心非常痛苦,從而對女身發生厭離心,而且願意舍棄這種女身。對于這種人,那麼藥師琉璃光如來說:“假如將來我成等正覺的時候,讓這些人聽到我的名號,他們就能夠“轉女成男”,能夠“具丈夫相”,乃至能夠“證得無上菩提”。”一個方面就是願意轉女成男的,她就可以轉女成男。
所以這個世間上,是不是女人就是女人,男人就是男人?不是這樣。今天你當男人不尊重女人,對不起,下輩子讓你變女人試試。男女是平等的。在佛性上,男女都是平等的。男人可以成佛,女人也可以成佛。但是在身體上來說,它一定有差別;在心理上來說,它也有差別。有的男同志就喜歡大大咧咧,女同志喜歡斤斤計較;男同志要大方一些,女同志內心裏面小肚雞腸的要多一些;男同志喜歡說國家大事,女同志喜歡說感情的小事。這些都是差別。你不能夠說不承認這種差別。還有嫉妒心,男人很放得開,女人嫉妒心很強,感情很執著,嫉妒很強。小肚雞腸,絮絮叨叨,作一種兒女態,纏綿不已。所以說這是女態。佛教當中有一本經,叫做《大愛道經》。《大愛道經》裏面專門講女同志的一些弱點,那你就可以看看,特別是女同志可以去看看。看看我們女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什麼。
當然,今天男人當中也有女人。身體上,雖然說不是女人,但是他的性格上就是一個女態。成天說話女裏女氣,然後男人不做一種男人相,翹個蘭花指,成天嬌滴滴的,這一看讓人就惡心,人家就看不慣。這就是女態。還有一種,沒有一種堅固的心,勇猛的心,沒有一種百折不撓的心,沒有智慧清潔的心,那就不具備丈夫相了。丈夫相是什麼?頂天立地,說一不二,百折不撓,智慧進取。只要你能夠具備這種相,那就是丈夫相。女中也有豪傑,女中也有丈夫,對不對?很多時間,你來看看我們這種心態,你能不能夠具備這種丈夫相。所以說,你要厭惡女身的,她可以轉女成男,而且具備大丈夫相,修行肯定成功。我們今天一看,好多人不具備這種大丈夫相,雖然說你身體是一種男相,但是你的心不具備丈夫相。爲啥呢?一碰到煩惱馬上退縮,一碰到障礙馬上猶豫。修行不能夠堅持,受不得苦,發不得心,在人世之間遭受不得挫折,一遭受挫折馬上調頭轉向。這樣的修行怎麼能夠成功呢?那就很艱難。所以說,希望我們男同志、女同志都要有這種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一種修行的剛強意志,這樣子才能夠很好地趣入佛道。
“乃至證得無上菩提”,將來得到無上的智慧,這個可以。這也就是今天我們還有很多人,他不願意把不圓滿的相狀轉變。今天的男女觀念已經有改變,以前的女人對自己還很厭惡,還希望轉女成男,今天呢?女人好多就…
《藥師經 講記 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