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受菩薩戒,讓叁寶加持我。”你發了這樣的清淨願心以後,诶,你再看看,你自己生活當中好像發生了一種不可思議的變化。臨著要犯戒的時候,诶,周圍就給你顯現這樣不對頭,那樣不對頭。一看你就警醒了:“哎喲!”對不對?還有什麼?很多是由自己的願力所成就的。所以說,我們今天說話要小心,不能夠隨便說話。好像說我們這種話,怎麼說都怎麼有理,但是出口成願。很多時間,這個話就是開玩笑都不能夠隨便開。所以說,你要知道那種願力,那種心的力量非常不可思議。
這個發願,也要好好地發,不要隨便亂發。特別是發一些惡願、邪願。那個不可思議。這個力量,對自己的一種障礙,不可思議。但是,你要發一種善願呢?那就非常舒服。所以說,這種願心,你都要把它掌握好。這個本願,就是菩薩在因地當中,所發的誓願。我們修學佛法的,以發願爲先。你比如說,我們信、願、行,信、願、行。對不對?我們沒有願心,你要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艱難!沒有真切的信心,你要想發起願心也不可能。所以說,要有清淨的信心,你才能夠發願心;要有強烈的願心,你的修行才很具足。有的人他就怕發願,“哎喲,師父,我不敢發大願。如果發了大願,我自己做不到怎麼辦?”因爲你不發願,所以你做不到;如果你發了願,你才做得到。所以,你要有一種高標准,嚴要求來督促自己。
那種善願,成佛的大願,菩提願心,很多人就不敢發,“哎喲,盡未來際修學佛法,這很厲害,我不敢,我不敢。”甚至受叁皈五戒,他一看五戒:“我做不到啊!”做不到,你只需要說你該不該做。如果該做,你做不到,那你沒有能力。沒有能力,爲什麼沒有能力呢?沒有願心。爲什麼沒有願心呢?你沒有信心。爲什麼沒有信心呢?你沒有了解爲什麼要這樣做。所以說,有的人你叫他,開頭吸毒了,你叫他戒毒,“我不戒,我戒不了!”不戒,越不戒越到後面來,越不能戒,越糟糕。就像我們今天的煩惱一樣。說:“你不要煩惱啊!”“師父,我改不掉啊!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啊!”你不願改,你怎麼改得了嘛!
所以說,今天的修行很多人說:“哎呀,師父,我業障太重,我解決不了!”不是解決不了,而是以業障爲借口,爲自己不修行、不聽經、不聞法、不願意改變樹立了一個標牌。“我這個業障啊,你要打,你就打業障,跟我沒有關系。”所以說,修行的人,不管是出家的人,還是在家的人,他最挂在嘴上的口頭禅就是“師父,我業障深啊,我沒有辦法,你將就將就我吧!”上師來了,你也這樣說:“哎呀,上師,我這些習氣毛病非常重,我業障非常重,你將就將就我吧!”佛來,你也要佛將就你;上師來,你要上師將就你。怎麼將就呢?“我要睡覺,你就等我睡覺嘛!我要煩惱,你就等我煩惱嘛!我要吃肉,你就等我吃肉嘛!”所以說,他的生活一點都不要求改變,就只要求上師:“我雖然業障深重,但是你不要抛棄我哦!”上師倒是不抛棄你,叁寶倒是不抛棄你,但是你這種行爲一點都不改變,是你自己抛棄自己了。
所以說,我們今天爲什麼修學佛法表面上說得很好聽,但是我們內心裏面呢?有一種銅牆鐵壁,突不破。那就是修行上的一種殘痕,這個障礙你突不破。那個金剛地獄,你要把那個金剛地獄落實在自己內心裏面,那就是你不願突破它。修行上的爲我,修行上的障礙。你就認爲它就是一種客觀的,不可改變的,你就認爲它是不可逆轉的。那是什麼?那就是修行上的一種我執。你自己執著這種東西,不願去破除它,你認爲它是客觀的,你認爲它是主宰的,它不能夠變化的,這就是一種我執。你認識到沒有?如果說,你沒有認知到這種我執,老實說,你修學的佛法沒有認知這種我執,你根本沒有辦法破除它。像敵人,你要打敵人,你首先要認知敵人在哪裏,他是幹什麼的,他藏什麼武器,他這種武器有多大摧毀能力,我怎麼樣才能有效避開它這種武器,然後我怎麼樣從軟處收拾他。對不對?你才能夠把敵人消滅掉。
今天你要打仗,敵人是誰你不了解,他藏的什麼武器也不知道,他在哪裏你也不清楚,他的軟肋在什麼地方,你怎麼樣才能夠收拾掉他,你也不清楚。一無所知,你打什麼仗?這叫垮杆部隊。就像那些爛牌軍,打敗仗的。你去打仗,保險被敵人打回來。打回來還好些了,絕大多數是戰死在沙場上,自己還死不瞑目。還不知道自己怎麼死掉的,我們今天就是這樣的。所以說,這種修行上的障礙自己不知道。我們知道這種障礙之後,自己要發大願心。要有一種佛慢,什麼叫佛慢?“我是佛啊,我跟佛一樣啊!”一定能夠克服這種煩惱,這種煩惱是虛妄的。我們如如不動的法身智慧,一旦啓用,這些千劫萬劫裏的業障一下就消滅了。你要有這種慢心。把你那種貢高我慢,不要用在人際關系當中。要對待什麼?對待這種煩惱。
那麼,我們自己有這種本來如此的智慧,我們能夠消滅這種執著,消滅這種煩惱。你有沒有這種大無畏的心呢?有沒有這種大勇猛的心呢?如果說你發了大勇猛的心,好了,從氣勢上你已經戰勝敵人了。“兩軍相逢,勇者勝!”如果說氣勢你都戰不贏他,完了,你沒有自信了。兩個人一打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你跨不過去。爲啥呢?跨過去,你就想:“我要送命,我不敢跨過去。”爲啥呢?信心沒有。一個沒有信心的人,沒有勇氣的人,能打贏嗎?不能夠。
所以說,我們這種願心,它來源于我們清淨的信心。清淨的信心,是對我們自信不可思議的力量,要有一種認知。對佛法不可思議的力量,要有認知。你要相信諸佛菩薩,諸佛菩薩一定有這種能力,佛法一定有這種能力,藥師琉璃光如來一定有這種能力。我們要發他的這種十二大願。十二大願的力量不可思議!你要相信,要了解。你不了解的話,信心從哪裏産生呢?信心都沒有,願力怎麼産生呢?所以說,這種本願一個方面是講藥師琉璃光如來,因地當中所發的十二個大願。那叫本願。由于這種本願督促他,他在因地當中多生累劫的修行,終于成佛了。那就是果谛上的功德。叁明六通十八界,十力四無所畏。所有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量無邊的相好莊嚴,乃至四悉檀的能力,都是從他這種本願功德當中産生的,都是從本願當中産生的功德。你說這種本願,它的力量是不是不可思議?
那麼你懂了這種本願的不可思議,今天我們學習藥師琉璃光的十二個大願,你就要照著他這十二個大願去發願。我要學習藥師琉璃光如來,你怎麼發願,我就怎麼發願。你這十二個大願,就是我的十二個大願。然後,我學習怎麼樣發願,我在日常生活過程當中,就按照你這十二個大願去修學。依照他的十二個大願,去修學,這就是學《藥師經》。把他的十二個大願的力量,落實在現實生活過程當中。那就是修行了。他因地當中是那樣修,我今天從最初發心,我也要這樣修。那就行了。所以說,將來我們也能夠得到像藥師如來一樣的功德。所以說,這個藥師琉璃光如來,他的本願功德就是十二個大願。它的功德,就是我們《藥師經》上將要給我們解說的。
所以說,整個《藥師經》,前半部分是講他的十二個大願。它就是講本願了。後面是講,你稱念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字有哪些威德,能夠得到哪些好處,能夠消除什麼災難。然後,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有哪些實實在在的威神。來讓你念藥師咒,它又有什麼好處。後面一切的一切,都是站在本願上來所說他果谛上出現的功德。這就是本願功德。就這樣,本願功德把《藥師經》全部說完了。然後,這個本願和功德來自于什麼地方呢?來自于藥師,自己從小藥師開始做起。然後慢慢練習,練習成一個大藥師。所以,來源于什麼地方?來源于碧琉璃光。那就是法身真理,人人都有,真如藏。每一個人都有。你也有,我也有。
今天就要認識這種碧琉璃光。人人都要把自覺的智慧發生出來,人人都要學習自我對治問題。然後,落實在像藥師佛那樣發十二個大願。把這十二個大願發了之後,真真實實地不違背自己的誓言,能夠按照這種誓言,落實在自己身、口、意叁業。“哎,我發了願的,一定要還願。”對不對?那麼不還願,你發了願不還願,你就糟糕了。今天我的一個老師,學西醫的一個老師——馬老師。他就經常走昭覺寺,他就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他多少年前在昭覺寺發了一個大願,假如說我以後怎麼樣,一定要到昭覺寺去還願。他前幾年非常不順,然後他就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事業上、家庭上、身心煩惱上都很嚴重,但是他就去找一個喇嘛給他看。這個喇嘛一入定一觀察,哎喲,其他的他也不說了,就只說了:“你應該到昭覺寺去還願,你許了願還沒還呢!”他一想:“是這樣啊,我多少年前就許了這個願,昭覺寺沒有還願。哦!”這一切的一切不如意、不吉祥,就是因爲自己許了願,而沒有還願所造成的。沒有,每年他都要到昭覺寺來還願。他一還願,生活也順了,心情也順了,事業也順了。你看看,這個願力不可思議!
看看你許了什麼願,你沒有還願呢?有的人他就許了願了,叁皈依的時候許了願了。好,“歸依佛,不皈依其他的天魔外道。”但是,下來之後他根本不還願,皈依佛他不以佛爲老師,以什麼爲老師呢?哪一個張拜子(瘸子)、李拜子最厲害。他就去皈依張拜子、李拜子去了。完了,你這個皈依邪魔外道,不皈依佛法。你許了願不還願,它肯定有許多災難。佛法是你的老師,但是你違背了自己的老師。我們皈依法的時候,我們說:“皈依法,我們不皈依其他的外道典籍。”但是你偏偏最喜歡學那些外道。什麼奇門遁甲,什麼念點兒咒語就讓人家爬不起來啊,怎麼樣去把人家的錢要挪出來呀,大挪移法能夠把黃金偷出來啊。你那都是邪法,但是你就喜歡去幹這些,你就是不願意老老實實學習佛法。這不是違背自己的誓言嗎?那就很糟糕。
所以說,你生活當中該怎麼努力,它也出不來。你皈依僧衆以後,那就是自己的老師。要恭敬僧團,要護持僧團。但是你走進寺廟裏就只想占寺廟的便宜。今天來找演法大和尚的,“演法大和尚,你給我打個招呼,讓我吃飯不要錢好不好?”“大和尚你給我批個條子,我住居士林我不交錢可不可以?”完了!是叫你來護持僧團的,要你恭敬僧團的,但是你進寺廟就是想占寺廟便宜。不懂因果嘛!所以我們說“只准搬金上廟,不准扯草下山。”這個寺廟上的一點一滴,那就是事關因果,關系重大。但是我們沒有這重觀念,見好就拿。大和尚有點說,“哎呀,你請給我吧!”那有一點加持品,“你全部都給我背回去吧!”什麼都想要,貪心。但是佛法呢?你的恭敬心在哪裏呢?見了師父他也不頂禮,“師父,我來了啊!”這樣,“師父,我來了啊!我們就不客氣了啊!我們都是熟人了啊!”你看看,這貢高我慢表現在現實上。
對每一個僧人你有恭敬心嗎?說老實話,你有的僅僅是看不起心、輕視心。“昭覺寺我經常走了,文殊院我經常走了,寶光寺我經常走了。哎呀,不好說,不好說,不好說。”啥不好說?就是你內心出了偏差。沒有恭敬心,兩眼不觀上座,只觀過錯。完了,完了,完了!內心裏面有是非。所以說,你滿腦子看的都是是非,你就以爲這種僧團不值得恭敬。就因爲你沒有恭敬心,沒有信心,所以說你對這些僧團一點恭敬心都沒有,也不信。進來之後,“師父,我在你的床上坐坐啊!”這個地方坐坐,那個地方坐坐,“吃飯了,你去給我打飯哦!”“沒錢了,我們大家一起用哦!”光想占便宜。說個老實話,今天在我們居士過程當中,這個現象還很嚴重。
你不修學藥師佛的十二個大願,不了願,不還願,非常糟糕!所以說,你在現實生活過程當中,怎麼能夠得到好處呢!也許你連世間上人都不如。世間上人沒有皈依叁寶,他也不占叁寶的便宜。那麼你皈依了,你占叁寶的便宜。這個時間是違背大因果的。在叁寶門當中,做了這些惡事,所以你沒有結果,那功德出現不了。所以說,你今天在因地上學習藥師佛的十二個大願,而且力爭要把這十二個大願落實在自己身、口、意叁業過程當中。要好好地去學,要還願,要了願,不要違背自己的誓言。違背誓言,這就是自己扇自己的耳光,自己對不起自己,自己堵塞了自己行善積德之門。到最後,你所修學的佛法,只要這個地方一差錯了,其他地方也統統都差錯。“差之毫厘,失之千裏。”只要這個方向性的一錯了,以後的都會錯。所以說,你要想有功德,要想成佛,要想今生今世變得更好,那就要照著藥師佛的十二個大願,好好地去修。這個是基礎的修行。是萬世不變的真理。那個“經”是什麼?經就是千古不變的道理。那就是經。
所以說,今天晚上,就把這樣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這個經題的名字給大家說了。就這個經題,就可以把一本經的道理全部給你說完。你看看。
好了,今天的時間到了。阿彌陀佛!
《藥師經 講記 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