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經 講記 二▪P3

  ..續本文上一頁建立。如果不行善斷惡,根本就沒有辦法。所以說,我們今天追求,就要在這樣的因果道理上來追求。我常常開玩笑說,我們這些佛法上下五千年,這個中國文明上下五千年,難道連小康世界都建立不起來啊?五千年了,要達到基本的生存狀態——小康世界,都達到不了?不是那樣的。那只能說明你的方法用錯了。你不在心上求,不在因果福德上求,而在外在的槍杆子裏面求。強權社會,你欺負我,我欺負你;你吃我的肉,我吃你的肉。這個世界怎麼能安甯嘛!它又怎麼能和諧嘛!

  這個世間上,我們不想戰爭。但是你知道這些戰爭的來源是什麼?戰爭的來源就來源于我們餐桌上,你要去吃衆生肉,你要強權弱食,這個時間你說那不是強盜邏輯嗎?凡事你發出這種強盜邏輯了,那就是有悖于真理了。你要違背了真理求和諧,根本求不下來。你要想讓整個世間上不打仗,它是辦不到的。爲啥呢?我們自己就在製造紛爭,與天鬥,與人鬥,其樂無窮。吃豬肉,吃狗肉,慢慢發展到要吃人肉。你說你這樣要想不戰爭,可不可以?誰能夠甘心被你吃呢?你倒是甘心拿給我們吃吃看!把你的手拿個我咬一個指頭,把你的耳朵拿給我咬一只耳朵,你甘不甘心?你現在在世間上,人家欺負你,你要是能夠甘心,那就能夠和諧。如果說你心不甘情不願,那肯定就是不和諧的。哪怕就是一只狗,你要想打它,它能夠心甘情願拿給你打嗎?不幹,它要逃跑了。那些豬,那些牛,那些羊,你要殺它,你看它掙不掙紮?它也要掙紮。

  所以說,我們現世的一種幸福不是來源于殺生,不是來源于吃肉,不是來源于鬥爭,一定要來源于正確的因果關系。要從因果關系當中,來建立這種幸福的指導思想。我們只有能夠斷惡,只有能夠修善才能夠爭取今天世界和諧。我們只有在爲善積德的過程當中,把自己的福德因緣一點一點地增加,那才是建設小康社會的一種根本。如果不然,今天科技是發達了,物質是發達了,但是你看我們今天的受用,有沒有過去的受用好啊?也沒有。吃肉,肉不香;吃菜,菜有農藥;吃飯,飯也有汙染。我們今天所享用的一切,好像給我們帶來的過患越來越深重。手機方便嗎?很方便。但是手機有輻射。長期打手機,耳朵要鳴,聽東西聽不清楚。電腦方不方便呢?也方便。網絡方不方便呢?很方便。但是,我們在電腦跟前看了一會兒之後,眼睛花了,不得行了。現在那些幾歲的娃娃都要戴眼鏡。啥原因呢?它給我們帶來的過患很大。也許,在科技發達的同時,我們以爲享受,但是你沒有注意到,這種享受給我們帶來的無窮過患。

  所以說,我們要讓現在的快樂,要到將來也永遠快樂,沒有副作用。這就只能夠從善業當中來成功。如果說不修行善業,那就不能成功。你去看那個《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經》給你講那個善是怎麼的,首先發心,要是利益別人的;第二個行爲上,你也是利益別人的;第叁結果上,它是利益別人的;第四,今天享受到的結果,它是好的結果;第五將來享受到的結果,它也永永遠遠是好的結果,沒有負面的影響。不是說你今天享受好,明天就變質了,不是這樣。如果是那樣,就不是究竟的善法。究竟的善法一定具備有這幾個方面的素質:發心、過程、結果、今天乃至到將來久遠的這種時間,都要有這種善法的功德利益。所以說,佛法它是界定得非常嚴格的,而且把這些體、相、用給你講得非常非常清楚。

  所以說,我們今天學習《藥師琉璃光如來》這種經,那也就是學習我們今天,怎麼樣能夠在現實當中家庭和諧,怎麼樣才能夠建設小康社會,怎麼樣才能夠建設一個和諧的人間淨土。那就是要依照因果真理去做。你不依照這種因果真理去做,那是辦不到的。

  第二個方面,我們要知道釋迦牟尼佛建設彌陀法門與藥師法門,這個是他的善巧,他的包容。我們對于佛法剛才說了,西方淨土和藥師淨土這兩種方法並行不悖。我們要有包容心,要成就一切衆生的快樂和幸福,不是像我們平時修學。很多平時修學的人他就說:“哎呀,這個善人終于得到快樂了!我爲他高興,你應該得到快樂。”因爲你是行善的人,你平時給我那麼多吃,那麼多穿,你一定是個好人。好人就有好報”但是,另外一個方面它又反應出這個學佛人一種不積極的心態,一個不平衡的心態,而且是一種非常糟糕的心態。是啥?看到那些惡人遭了報應,他跳起腳的高興:“哎呀,活該!活該!終于遭報應了!”這是不是我們學佛人的一種心態?不應該是這樣。因爲啥呢?善惡總在一念之間。對不對?

  佛,他的心胸是要救度所有的一切衆生,而並不是只救度一部分衆生。我們今天學佛的人,也就要形成這樣一種寬廣的心胸。你不要那麼狹隘,不要那麼自私。你信佛教,你就能夠全家昌盛;你不信佛教,你馬上墮落地獄。這種怎麼能行呢!人家一看你,跟那種極端分子那不是一樣了嗎?所以說佛教是最和諧的。對不對?它從來不這樣幹,它學習佛陀的一種包容心。你看我們山門口那個彌勒菩薩,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容你容我,容是容非,啥都容。就要有這種包容的心胸。你不要看今天一下子想把它改善過來,改不轉來怎麼辦呢?改不轉來你就要放長線釣大魚。

  我們今天就要學會放長線釣大魚!你在家裏面,現在的一種家庭教育,它也就是急功近利的。趕緊付出,趕緊考大學,一考上大學就光宗耀祖,如果說你考不上大學,我就不認你這個娃娃了。糟糕!這個娃娃讀書讀不進去,實在沒有辦法,大學也考不上。怎麼辦呢?就只有去跳樓了。媽又不認了,大學又沒考上。怎麼辦呢?所以說,下一代是被逼得沒有辦法。跳樓的跳樓,自殺的自殺。前面那個網絡上還講,有幾個十幾歲的小孩,正在讀初中。十幾歲的小孩讀初中,六七個約起來集體自殺。爲什麼集體自殺呢?最後記者采訪的時候,說:“我們壓力太重,我們太累,我們太苦!”在北京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叁歲的小女孩,她居然說:“哎呀,好苦啊!好累啊!”不理解的就在說:“哎呀,你叁歲的小娃娃,你苦什麼苦!你在那兒無病呻吟嘛!”

  但是,現在整個社會老實說,給人造成的一種無形的壓力就是非常大。幼兒園,幼兒園也不得輕松。要唱歌,要跳舞,不會唱歌,不會跳舞,你就不是個乖娃娃。你看看。所以說,我們現在的一種教育究竟發展到什麼地步了?我們佛教的教育呢,就是教你一種方法。對于衆生,要因應于衆生的一種方便,慢慢地來教導他。能夠教化則教化,不能夠教化那就放長線釣大魚。你們好好地看一看,釋迦牟尼佛也好,彌勒佛也好,還是燃燈古佛也好,還是觀世音菩薩也好,還是藥師佛也好。今天,我們大家都在學佛,你是不是做到百分之百的合格呢?我想我們在座的大多數,都還沒有做到這種百分之百的合格。但是,釋迦牟尼佛抛棄你了沒有?沒有。他挑揀你沒有?他也沒有挑揀你。藥師佛抛棄你沒有?他也不抛棄你。哪怕是你做了很多惡事,他還是在給你說,善惡只在一念間,要能夠改轉惡法,要能夠發善心。哪個時候能夠發善心,哪個時候你就得救了。是不是?隨時隨地他都是微笑地對待你。

  釋迦牟尼佛給你講經說法,你聽他也在那兒笑,你不聽他也在那兒笑。我該講的,我已經講過了,聽與不聽是你自己的事情了。你要是自尊,自重,自信,自救,那你就聽聽佛法。試驗一下,試驗一下總好,對你沒有壞處。你看是不是這樣呢?我記得若幹年以前,八九年或者九零年左右,我就在昭覺寺安居。有非常深刻地一幕,讓我內心裏面非常感動。就在早上我們念經的時候,密宗堂念經的時候,因爲一個念快了,一個念慢了,兩個在那兒爭。爭起來了,在那兒動手。上師在法座上就望著他兩個笑,沒有發火,很包容,很和藹,就在那兒笑。我覺得,當時我這個心裏非常震動,若幹年過去了,我今天還記得。這就給我們提示,真正的修行人他是一種什麼心態?不管你是幹什麼,他內心裏面沒有煩惱。他講法,你聽他也是那樣,你不聽他也是那樣,首先要保證自我的一種安穩。對不對?

  你自己都不能夠保證安穩,我們今天,你要聽我就歡喜,你要不聽我非常煩惱。對不起,這種人沒有資格去弘法。爲啥呢?也許你在弘法的時候,你不知道弘法就是一種修行,你幹什麼事情都是一種修行。講法也好,管理寺廟也好,還是做具體的職事也好,都是一種修行。不僅僅是爲了做事而做事,而是把這一切的事情都拿來修行。怎麼修?讓自己沒有煩惱。不管現世圓滿,圓滿更好;不圓滿,不圓滿就更好嘛。爲什麼圓滿更好呢?圓滿了我們大家好好地修行,這個圓滿的結局來之不易;不圓滿爲什麼又好呢?不圓滿你可以因這個不圓滿而發出離心。你知道這個娑婆世界是不圓滿的,是五濁惡世,你能發出離心。

  所以說,以前我們幾個是兄弟在一起的時候,就有一句口頭禅:“哎呀,都對!都對!”這個裏面有大道理,但你不要以爲光是開玩笑。所以說,這個地方你就要知道,這一切的衆生根基不一樣。是小學生,你就只能夠以小學生的態度對待他;是中學生,你就只能夠以中學生的態度對待他。不要那種拔苗助長,不要超過他的能力。你要超過他的能力,他就沒有辦法辦到。沒有辦法辦到,他自己焦急得沒有辦法,你也煩惱得沒有辦法。對不對?所以說,這就是不如實的一種態度。

  釋迦牟尼佛講經,隨時隨地都是契機契理的。什麼叫契機?就是要相應于衆生的根基。什麼叫契理?要相應于佛法的道理。隨時隨地,既要相應于佛法的道理,又要相應于衆生的根基。你看看。這要恰如其分,不急不過,這兩者要總一總,注意到。所以說,這種把握非常非常不容易。而我們佛呢?他就可以做到這種程度。那麼我們今天的衆生,在學習這種佛經的時候,也應該要努力地學習這一種心態。雖然說我們是衆生,不可能有那麼圓滿的智慧。對吧?不可能隨時隨地都恰如其分。但是,我們至少可以…

《藥師經 講記 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藥師經 講記 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