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經》講記(叁) 智海法師講述
2007年4月24日·四川省成都市昭覺寺大雄寶殿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尊敬的大和尚座前,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昨天,我們已經講到學習《藥師經》幾個方面的一些意義,主要是針對今天現實世界裏面來說。《藥師經》對于我們今天的修行非常有好處。今天,我們就要開始把這個《藥師經》的經題稍微說一下。
一個經題,就像一本經的名字。一般我們從這本經的名字裏面,就能夠知道這部經大概是講什麼的。我們的經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據佛自己說,這本經有那麼叁個名稱:第一個名稱叫做《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第二個名字叫做《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第叁個經名那就是《拔除一切業障》。所以說,我們流通的這本經以第一個名字,就是《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爲經題。因爲“拔除一切業障”,那就是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的力量。藥師如來十二大願,它這種功德也就是希望拔除一切衆生的這種業障。那麼“十二神將饒益有情”,那也只是護持藥師如來的這種功德法,而讓我們有情衆生獲得藥師琉璃如來的這種功德法門。所以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這個名字,就把其余兩個方面都代表了。
這裏面我們先來說一說,這個名字裏面的“藥師”。第一,解釋藥師;第二,解釋琉璃光;第叁,解釋如來;最後,我們來解釋本願功德經。那麼“藥師”,現在一說到這種藥師,一般的人如果說沒有接觸過佛教,那也就僅僅認爲是一個那些配藥的人。像那個中藥房裏面,西藥房裏面那些配藥的人,他叫藥師。但是在古代,他不是這樣。藥師和醫生的這種含義那是一樣的。那麼我們佛法當中,把如來稱爲“藥師”。那說的是什麼?那就跟我們所說,佛就是一個大醫王。能夠讓所有衆生的一種病症都能夠認知,而且治病予藥,能夠恰如其分地給你藥吃。那你吃了這些藥,自然而然就見效,就能夠把我們衆生的一切病症能夠完全清除。
所以說《法華經》上就給我們所說“佛爲大醫王”,他能夠解除衆生的一切病症——身病、心病、煩惱病、執著病、生死大病都可以解決。我們世間上一般的醫師,只能夠治身病。對吧?有些煩惱病,世間上的醫生拿著就沒有辦法。所以說,我們來看看世間上的醫生,各種層次不一樣。你到醫院裏面,中醫、西醫,有的只是治一種病,有的什麼也能治。但是,世間上的醫生,他只能夠治身病。藥醫有緣人,如果說沒有緣的還沒有辦法。所以說這個情形,那個能力就有限。那麼佛,不僅僅是能夠治身病,煩惱病也能治,心病也能治,甚至世間上人家根本沒有辦法的生死大病,這個也能治。
所以說,我們人的病,它有各種層次。你比如說,身體上,我們有生老病死,這種叫大病;心理上,也有幾種病,比如貪、嗔、癡、慢、疑煩惱,這些根本煩惱,那就是心裏面的病。而且,那個心裏的病比身病還要嚴重。有的人只知道身體上有病,而不知道我們內心裏面有病。身體上,這個地方痛,那個地方不舒服了,他可以去找醫生。但是,內心裏面有貪心,有嗔恨心,有愚癡心,有煩惱,有執著,他不知道找醫生。今天非常奇怪的是,心裏面有病了,叫他去看醫生。說:“你有病。” “你才有病呢!我就不去看!”他認爲很正常。明明那些心裏面的病已經非常嚴重了,習慣性地還發作一下,精神病地發作,思想病的發作。我們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煩惱,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壓力,同時我們自己這種思維習慣、心理毛病也給周圍的人帶來了很多不舒服。整個家庭的一種不和諧、不幸福,我們個人的一種不快樂、不自在,乃至整個社會的一種運轉,那都成爲大問題了。
但是我們還是不知道,這就是我們心理上的病所引起的。雖然它不是那麼的一種病,你要叫他去看病,說:“你精神上出病了!”他就從來不願意。所以今天,在我們國家說“犯精神病”,好像我們這個人就不正常了。其實正常得很。一般的衆生,思想上都會出毛病,心理上都會有毛病——執著、虛妄分別、煩惱、貪嗔癡慢疑,等等。這些誰沒有啊?誰都有,但是,我們對于這種病認知還不如生理上的病認知得清楚。身體上,頭昏腦脹,肚子不舒服,哪裏痛了他知道這個是病。但思想上産生病了,他不一定知道。佛陀出現在世間,救濟衆生,那就是要救度這些衆生身心上的各種病患。所以說,我們贊歎佛那就是大醫王、大藥師。所以說,藥師佛,藥師佛,來給我們所說這些諸佛都是大藥師。諸佛,都能夠解決衆生身心上的各種病症,超過于世間上各種各樣的醫生。是這個世間上最好的醫生了。
所以說這個藥師,他是針對于我們自己的病來的。那麼,藥師要知道什麼是病,什麼是藥,什麼藥治什麼病,這個藥師才合格。如果不知道什麼藥來治什麼病,那就糟糕了。這種病,是由于身心不調和所引起的。你比如說,我們身體上地、水、火、風不協調、不平衡了,那就要産生病症。所以說“一大不調,百一病生。”地、水、火、風,隨便讓一大不協調,那就要産生一百零一種病。四大都不協調,那就要産生四百零四種病。所以說,我們身體上的病症都是由于四大不協調而産生的。你要老是喝水,其它的不協調。完了!這個水過于多了,身體上不和諧了,它就會産生病症。你要老是吃辣椒,然後抵抗不了,那個火重了,它也會産生弊病。你看,地大增盛了,其它的不協調,你身體上就會産生昏沈,身體很重這些病症。還有,你說風。風大了,那個不協調了,你看你風濕這些。對不對?身子上進了病了,哎呀!那也會産生各種各樣的病症。
所以說,某一大不協調,某一部分不調和,它就會産生病,它會影響到全身的不調和。我們身體上是這樣,內心裏面是不是這樣呢?其實也是這樣。你比如說,你心裏面有了某種煩惱,它就會牽連到我們整個身心的不安定。你比如說,你心裏面産生嗔恨心了。一旦有嗔恨心了,你看一看你整個手腳,那都非常緊張。一旦嗔恨起來了之後,你看這個手、身體、內心全部都投注到這種煩惱當中去了。當你的嗔恨心一起來的時候,再看你的那張臉,那就變成修羅的臉了。你看,對你有沒有影響?面部肌肉,發生非常緊張;面部表情,變得非常猙獰,變得非常難看。人家一看你,“哦喲!這個面容,這不敢惹。”趕緊躲得遠遠的。那麼,你這種嗔恨心一起來了,還沒有把人家燒住的時候,很多時間就把自己燒壞了。你還沒有恨到人家身上的時候,這種恨已經讓自己身心不舒服了。
我們身體,常常在嗔恨心當中過活的人,嫉妒心當中過活的人,最容易得心髒病。爲啥呢?你嗔恨的時候,那個心髒的負荷非常緊張。那個腎上腺素,就要排出很多腎上腺素。然後,讓整個身心都要開始病發。你的血液的流轉,那就要發生扭轉,這樣來。所以說,你身體上、內心上,都會因爲某一個煩惱而産生相應的這些影響。所以說,你看看,我們今天修行,更多的是針對于內心。你對于這種身心上起煩惱了,你想想是什麼?是不是無關緊要的事情呢?不是無關緊要的事情。要看你想得合理不合理,合法不合法。如果不合理、不合法,那就要相應地給自己帶來相應的病症、煩惱。讓自己整個身心都不協調,它就會産生各種各樣的病患。
所以說,我們從衆生的身心,一直到一個家庭,到一個國家,到整個世界,都是由這種心病引發身病。身心之病,來引起人際關系上的病症。人際關系上的病症,然後影響到家庭,影響到社會,影響到世界。所以說,佛教給我們所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個人,如果不把自己調和好,他就會影響整個世界。這句話不是危言聳聽!所以,佛法當中它給我們打了一個比方,你要是丟一塊石頭到水裏面去,這個水它馬上就會起波紋。你要丟到大海裏面去,那你石頭掉在大海裏面,周圍那個波浪就非常厲害。然後一波起一波,一波起一波。相互之間的影響。談到這種物理學相互影響的觀點,它可以波及到整個世界。近處的,波及得非常明顯,你看得到;遠處的那種相互影響,那就要微小一些,也許我們的眼睛也就不太容易看到了。但是不是因爲你看不到,它就沒有影響。一定能夠影響的。
所以說,我們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你打一個噴嚏,也許整個世界都會受你的影響。所以說,你要起一個煩惱,不僅僅是影響自己,也要影響周圍的人。要影響家庭,要影響社會。爲什麼佛教要強調大乘呢?“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春!”你說你光管自己。好!你修行吧。但是你周圍的人都不修行,那就把你耽誤了。全國民衆的素質沒有提高,你光是少數人的這種素質提高,對于整個國家的影響,你修行的影響就太少了。所以說,我們今天需要是把所有的衆生都安置在佛法當中。诶!這個大菩提心就非常必要。讓所有的衆生都皈依佛、法、僧叁寶,讓所有的衆生都能夠修行,讓所有的衆生都能夠修學佛法。這樣子共同進步的話,他的力量才大。而且水漲船高,我們周圍的這些衆生都修行了,對于我們自己也是一個非常好的促進。
所以說,我們要想成就自己的修行氛圍,你必須得要關心常住,必須得要關心家庭,必須得要關心社會。要有這種大乘菩薩精神。沒有這種大乘菩薩精神,表面上你說我只管自己。但是,你這個人他也是有社會性的,受周圍這些人的影響那就太厲害了。所以說,一個人有病了,他可能引起一個家庭有病;一個家庭有病了,它可以影響一個社會都有病;一個團體中的組織分子不協調,那麼這些團體都有病。再擴大去說,我們政治不上軌道,那就是國家的病症;人類不相協調,這就世界産生病症。所以說,這個有病就有苦!所以說,因應于這些人,貪官、汙吏、政治、文化,相應的它就會産生種種的災難。你思想裏面的煩惱,它會産生相應的病症;一個政治、文化…
《藥師經 講記 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