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利器之輪 講記 叁▪P3

  ..續本文上一頁利人利己,方向始終一致。這樣的善法功德利益,它才能夠永保我們在生活過程當中不出現什麼?不出現生活需求得不到滿足這種結果。所以說,我們現在想穿一件好衣服,穿不著;想買一套高檔家具,買不到;想住一套好房子,住不了;想當個比較大的官,始終就爬不上去;想考一所好的學校,始終就考不起。原因在哪裏?原因就在我們的自私自利。自私自利障礙了我們自己智慧的顯發。往昔時候乃至今生今世,由于這樣的自私自利,我們總希望自己快樂,但是我們自己的快樂往往就建立在損傷別人的基礎之上。這個是非常可怕的。所以說,我們現在要對這個業的利器之輪要覺悟,要自覺地應用這種方法。

  第二十段,當我們不快樂,但是在生活當中又找不出什麼理由,一天到晚郁郁寡歡,精神始終提不起來。人家就問你:“你爲什麼不快樂嘛?”“對啊,我爲什麼不快樂嘛!”一想的時候,好像又沒有什麼理由。雖然說沒有什麼理由,但是那張臉就是一張苦瓜臉,走到哪裏眉頭都皺得很緊。人家說:“你把眉頭皺那麼緊幹什麼嘛!你笑一笑可不可以?”“我笑不起來啊!”“爲什麼笑不起來呢?”“我都不知道什麼原因!”找不出真正地不快樂的理由。我們現在這種人太多了。你看他一個人坐的時候,他坐……

  會笑的,很活潑的,“哎喲,這個人不知道有什麼歡喜事情哦!”找不出原因,我們要怎樣對待這樣的原因呢?所以說,我們現在生活當中常常出現這樣的事情。當我們正當修行的時候,我們內心不是散亂就是昏沈。觀想阿彌陀佛,觀想釋迦牟尼佛,觀想叁寶善知識的時候,始終就觀想不起來。一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就打瞌睡,就開始睡了,眼睛一閉,念珠撥著撥著就撥不動了。一百零八顆還沒撥到一半,手指就停下來了,腦袋就埋下去了,他就睡著了。還以爲自己在念佛。這些正當的修行,修不起來;不聽經的時候,他精神十足;要打麻將的時候,幹,不打通宵不睡覺,要幹;真正要學習的時候,在經堂裏一坐,今天要講經了,好,我就聽。一坐下就打瞌睡,呼噜聲就來了。這種時候有沒有?經常出現。在家裏鼓了十二萬分的勁,我今天要去佛堂念佛,到佛堂裏一坐下,腦袋就耷下去了。修行不起來。我們不看經的時候,我們還想看經,當把經書一捧到手裏的時候,一篇經不知道念到什麼才是個結果。念了幾句,就睡著了。昏沈呐!

  我們在修行生活過程當中,遇到許許多多這樣的障礙。當我們修行的時候,這個善願總是發不起來,惡願非常容易就發起來了。這個是種什麼狀況?這些都是這樣子的。我們賭博的時候,可以兩天兩夜不睡覺;我們修行的時候,有半個小時在保持正念已就很不容易了。爲什麼在生活中往往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利器之輪給我們說,這都是歸咎于我們往昔時候,趨惡避善的潛在傾向。就是說,我們潛在的,潛意識心裏面當我們修法的時候,我們就不高興;當我們做惡事的時候,偏偏內心湧起無上的歡喜。你跳舞,跳兩天兩夜不睡覺,好歡喜,使勁跳。叫你回家抱著經書念的時候:“哎喲,又要念經咯!”他心裏就是這樣的一種趨惡避善。善法欲沒有生起來,惡法欲生起來了。人世之間,這個現象是比較普遍的。

  學好不容易,學壞最容易。你看現在的學生,有幾個學生喜歡到課堂去學習呢?沒幾個。一打上課鈴的時候,很不自願地跑進教室;一打下課鈴的時候,不需要老師招呼,一下子就跑出去了。那些小孩子你看看,放了暑假了,他總是想方設法地玩。說:“你要補課,自己的軟弱之處要補。”一拿到課本的時候,他自己就開始裝模作樣,等你走了,他就跑去上網,打遊戲,搞其它的他就有勁了。爲什麼是這樣?我們自己現在還不懂事,對于學習始終提不起善法欲,對世間上的事,這裏去玩一下,那裏去喝一下,幾個同學朋友跑到外面去玩一下,對這個感興趣。學好不容易,學壞最容易!你不要說學生小孩是這樣,就是我們在座的,七老八十的老人家,修行的時候你看看,也是有這樣的心理。上殿、過堂、聽經、聞法、念佛、修行,雖然說我們表面上在做,但是我們內心裏面那份歡喜沒有生起來。什麼時間你能歡喜呢?幾個人抓著念珠裝模作樣地撥,然後張家媳婦長,李家媳婦短,講那個的時候你最歡喜。

  就由于我們潛意識裏面,趨惡避善的心情你沒有改轉。修行的人,如果說沒有把這個心情改轉,對不起,你的修行終究是表裏不相應。心裏想的是一回事,表面做的又是一回事。在生活當中,如果我們不能做到表裏如一,內外相應,我們的生活往往就是虛假的。我們現在就是非常能夠將就這顆心,所以前幾天在給大家說,《四十二章經》上給我們講的“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得阿羅漢已,方可信汝意。”就是說我們現在凡夫的心情不能將就,真的不能將就。你要將就它,它就想睡瞌睡,就想去打遊戲,就想去擺龍門陣,就想在世間上到處去亂耍。無實際意義地想逃避這個世間。現在我們心裏面就是這樣的,內心裏面真正想修行的心沒有,乃至非常微弱。那個善心的種子,始終還沒有增長起來。這一點點,特別是我們在家的修行人,我們出家的這些法師們,要好好地反省一下。我們內心裏是不是真正地喜歡出家?是不是真正地歡喜修行?所以,叁門一開的時候我就說,那就應該警覺了。寺廟裏這麼寬,他不願意在寺廟裏面待。叁門一開的時候,晚上下殿了,一吃完晚飯了,他就喜歡朝外面溜。爲什麼?也是這個趨惡避善的心理。內心裏趨惡避善。這種心理非常可怕,雖然說是心裏面一個念頭,微不足道,但是自己的善法生得起來生不起來,惡法能不能夠避開,關鍵就取決與你這個心理。

  潛意識裏面,你在修行沒有?潛意識裏面,你是不是趨善避惡的?這個心念非常重要。往往那個大水庫的堤壩一崩裂,它的起因在哪裏?起因就在小螞蟻給你鑽了一個洞。很容易就讓水把大壩沖垮了。我們現在修行的人呢?身口意叁業,意業爲主,內心裏有這樣一種不如法的念頭,對不起,整個學佛的修行毀就毀在這個地方。我們這一生的大事能不能夠承辦,你要找到我們內心裏,是不是歡喜地成就這件大事,是不是時時刻刻都在圍繞我這個歡喜的事情,努力地加固它,不讓它出現一點點的漏洞,不讓我們內心裏面有一點點不舒服的感覺。這才是成就大事的這個人的根基。在內心裏的歡喜。

  所以說,我們以上的這些種種不快樂,找不出真正原因。我們正當要修行的時候,心智昏沈,原因就是內在的意識裏面,趨惡避善的潛在傾向。你看我們現在天氣炎熱了,聽經聞法的他就少了。但是假如說哪裏有高興的事情,你叫他去流汗或者幹什麼,“我願意!”“我舒服!”“我快樂!”你說是不是這樣的?要讓他去幹喜歡的事情的時候,他不怕流淚流汗,天氣再熱他都要幹。現在爲什麼天氣一熱,他就喜歡躲到外面去坐呢?甚至于不來呢?他就給自己找借口:“哎喲,太熱了,我們方便一下嘛!”方便是方便了,但是你就將就你內心裏面那個趨惡的心,躲避善法的心。就沒有把做惡法的快樂,你能夠轉換來做善法。沒有做起來。所以說修行的人,這個念頭特別特別之重要。就因爲這樣的潛在意識力量,歡喜的不一樣,所以說我們現在導致了相互混淆的狀況。還因爲我們過去世在修行佛法的時候,對叁寶的不恭敬,對護法的不恭敬,傷害了佛法。所以說,我們現在聽經聞法,往往無故地你就昏沈,無故地你就散亂,正該要修行的時候,就是打不起精神來。原因在哪裏?過去世傷害了佛法。

  怎樣傷害了佛法呢?因爲我們表面上一套,背後一套,因爲我們在哄叁寶,做給叁寶看,而內在的思想裏面,它並沒想修行。老師教育我們,表面上答應得非常好,但是背過老師之後,又是另外一番心態。就是由于這樣的心情,導致了我們今天體驗到在整個修行過程當中,有諸多的障礙,有諸多的幹擾。我們平白無故地心裏會不高興,平白無故地會皺眉苦臉的。原因在哪裏?原因就在這個地方。所以,當我們認識到這是自私自利所引起的一種結果。當我們意識到了,是我們對叁寶的不恭敬,對護法菩薩的一種冒犯,導致了今天一種互相混淆的狀況。今天我們無需告訴別人,我們只能夠從自己心裏面,發起對善法真正歡喜的心。真正能夠把善法欲培養起來,真正爲了我們想要成就的事情,培養自己的歡喜心,要這樣。所以說,要坦誠面對這種現實,要下定決心,要克服這樣的現象。

  當我們現在,在打瞌睡的時候,我們掐一下自己的眼皮,“诶,往昔多少時候,就是因爲這樣地不在意的心態,引起了今天你還要打瞌睡,你還要睡到什麼時間呢?還要睡到盡未來際嗎?”我們自己策勵自己,自己拿鞭子打自己,“你這個不爭氣的家夥,要叫你學習的時候,你就偷懶;要叫你修行的時候,你就偷懶;要叫你念經念法的時候,你就打妄想。”拿起自我約束的鞭子,狠狠地抽打它。對于這種自私自利的心,我們自己來鞭策自己,下定決心,一定要改變它。要與自己作戰!所以說要發大願,下定決心。

  那麼第二十一段,我們常常覺得心煩意亂,或者說是全然受挫。舉個例子來說,像做人父母的,將子女送入大學裏面,希望他能夠成才,希望他能夠光宗耀祖。但是,做父母的很沮喪。爲什麼呢?這個孩子不喜歡學習,他退學了。好不容易把他送到大學裏去,他不學了,他要回來玩。你怎麼跟他說嘛?好不容易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給孩子找了個好的環境,找了個好的老師。但是,他跟老師就是合不來,就是學不進去。我們想教育子女成人,但是子女往往不爭氣,讓我們這些家長很有受挫折的感覺。爲什麼?原因何在?當我們常常想修行,經常修行不起來,遭到挫折。乃至我們經商謀利,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別人賣衣服可以賺錢,我也就賣衣服,我也想賺點錢。但是別人賣衣服賺到錢了,我賣衣服就虧本;人家做生意能夠賺錢,我做生意連老本都賠完了。經常是這樣的。所以說,我們下種,我們期待有一種好的收成。但是,往往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所下的種子或者說遇到幹旱了,或者說遇到天災人禍了,我們的收成往往不好。像這些生活當中,點點滴滴的,是什麼原因?那就是在過去世的時候,我們經常幹擾講經說法,經常幹擾他人的修行,經常幹擾他人的念佛禅定。乃至,在過去的時候,看到別人要成功的事情,往往去做些這樣的手腳,那樣的手腳,讓別人成功不了。說穿了,還是自私自利心,還是對別人成功的一種妒忌心。

  就由于這樣的自私自利,就由于妒忌別人,就由于幹擾別人,就由于幹擾法師的講經說法,乃至幹擾別人的念佛禅坐修行,導致了我們今天下種,收成不好;教育子女,子女往往不爭氣;做生意想謀利,但是利益往往謀不到;世間上想升官發財,但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就是得不到;人生有種種的願望,我們在付出努力的時候,十二萬分的努力,收獲僅僅是少乎其少。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這種自私自利心。由于這種自私自利心,我們起煩惱,幹擾道場乃至分裂道場,乃至離間世間上一切和和滿滿的,破壞別人的成功。就是由于這樣的結果,導致了我們今生今世有這樣的結果。

  所以說,我們現在要忏悔這樣的業障,要承擔這樣的結果。好,這是業的利器之輪還到我自己身上了,我自己承受。受了這樣的業,就消這樣的業。在這樣接受的過程當中,以忏悔的心態來對待它,以歡喜的心態來發願,來對治這種自私自利心,來對治往昔時候,一直到今生時候我們對講經說法造成的破壞分裂,來對治于自私自利,妒忌別人的成功,破壞別人的成功。以這樣的忏悔,以這樣的善良願望回向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有情,希望他們所做都能夠承辦,希望他們的修行無有障礙,希望世間上一切衆生所求如意,他們的事情都能順利。我們可以朝這個方面去發願。以這樣善良的願望,回向給一切衆生有情,由這樣的起心動念來布施,用這樣的布施逐步來增加我們對業的正確心理,讓我們自己內心的善業充斥擴大。所以說,我們現在要進一步地對于別人的修善,要贊歎,要隨喜;對于世間上衆生的這樣事情,那樣事情我能夠幫忙的我就幫忙,不幫忙的我絕不障礙;對于別人的好事情,絕對不搞破壞。這是這一個。

  第二十二段,我們用盡了各種方法,仍然無法取悅你的上師。在這個時候我們不要歸咎于上師,不要挑他的過錯。像藏傳佛教裏面,有個密勒日巴,密勒日巴學佛法去找到老師。老師叫他做什麼?建房子。建好一座,又叫他再建一座;建好一座,又再叫他建一座,乃至建好一座他把它推倒:“你這個建的什麼,不行!重新建!”在常人看來就是無理的非難,就是來折磨他。但是密勒日巴從來不報怨:“你叫我建,我就建。建好了你把它拆了,我又來建。”達摩祖師的故事片裏面不是有這個嘛,是不是?達摩祖師,一個王子出去找到一個老禅師,他要修行,禅師說:“你把一座房子建起來,你要修行肯定要個房子嘛。房子建起來了,我就教你。”在他建房子的過程當中,就是故意地去折磨他。要建成了,要建成了,滾了一個石頭過去就給它砸毀了;要建成了,要建成了,兩個人打架就在那個地方把房子給他推倒了;要建成了,要建成了,沖過去一頭牛又把房子給他撞倒了。就這樣,通過這樣的折磨,來磨練他的心性,達摩祖師也沒有退悔,乃至到最後期限到了,這個老師用盡辦法破壞他,就是鍛煉他的心性。最後給他說:“你房子沒有建成,算了,你回去,我不教你了。”達摩祖師沒有退啊!“我還要建!過了時間了,我也要建!”當他辛辛苦苦把房子建起來,再去給老師報告:“我把房子建起來了。”老師來看,他才突然間明了了老師爲什麼要自己建房子。于是不待老師去破壞,他自己去把自己建成的房子拆毀了。常人看不清楚,達摩祖師知道。

  

《利器之輪 講記 叁》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藥師經 講記 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