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練課程更改爲毗婆舍那或內觀。這需要利用已經修得的強大的專注透視力,並且要檢查個人的一切內在傾向。學生被教導去感受自身有機體正在進行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學生可經曆會發生在所有人類身上的反應。當學生全神貫注于這種自然結果的感覺,他生理、心理上自然會了解到,他的生理身體最終祇是一團會改變的物質。這是佛教無常的根本概念──改變的本質,會發生在宇宙中任何東西上,不管它有生命或無生命。他也可以因此推論出,苦或不幸與生命合一。這是真實的,因爲一個生命的構造,是由極微組成,而這所有原子是在持續燃燒的狀態。最後他可以了解無我的概念。你叫呈現在你面前的物質爲「物質」,事實上,沒有這種不變的物質。隨著禅修的進展,學生自會了解,沒有所謂的「自我」,也沒有這樣東西做爲生命的中心。最後,他會革除內在的自我中心論──在心理和身體兩方面。那時他因禅修而呈現新的外觀,驗證了一個事實,任何發生在宇宙的事情,都遵守因果律。他利用慧眼,知道個別的自我,本質上是虛幻的。
了解無常
現在,讓我詳述我們練習的精髓。在我們中心修習內觀時,我們特別強調無常真理。假如你真正了解無常,你會知道苦和無我的真理,因爲它們叁者是一起呈現的。
那麼,無常就是經由練習,必須體驗了解的第一個真谛。僅閱讀有關佛教書籍,並不足于了解真正的無常,因爲沒有體驗這部分。僅有透過體驗,了解人內在不斷變化的過程就是無常的本質,這樣才能了解佛陀要大衆了解的真義。
要了解無常,人必須嚴格、勤奮地依循八正道而行。在這點,我要說明,任何一個行爲、言語或思惟的動作,都留下行動的力量,即業力,並依據這行動是善或惡,而變爲個人存款或負債,這個不可見的東西我們稱爲「行」(sa%nkh^ara)或行爲力量,是心理的産物,每個動作都和它有關連。它沒有外延元素。整個宇宙充滿著所有生物的行爲力量。我們相信,依歸納理論,生命的起源就是這種行爲力量,即個人在持續吸收自身行爲的力量的同時,也利用行爲、言語、思惟來釋放新的行爲力量,這創造了一個無終止的生命周期,而以脈動、節奏和振動爲其象征。讓我們視善行力量爲正,惡行力量爲負。那麼,我們得到所謂正反應和負反應,而這現象一直在宇宙中各處發生,它發生在所有有生命、無生命、我的身體、你的身體和所有生物的身體內。業持續不斷的累積,成爲支持生命的能源,最後難免苦和死。人可能今天是聖人,以後是歹徒;可能今天富有,不久變窮。人生的起伏是非常明顯的。沒有人是穩固,沒有家庭是穩固,沒有團體是穩固,沒有國家是穩固。所有一切都受製于業律。因爲業來自常變的心,所以業果也必定是恒變的。人要能祛除累積于自身的業,必須了解無常、苦和無我才可達成。我們每天因新行爲,製造新業,唯有透過修習正觀無常,才能打斷這種過程。它可能會花費一生或更久時間來祛除所有的業。完全除業的人才會停止痛苦,因爲那時沒有余物可給他維持任何生命形態的能源。這是佛陀和阿羅漢在生命結束,進入最後涅槃時,達到苦的滅絕。今天,我們修習毗婆舍那,假如十分了解無常,它應足夠達到覺悟的第一階段(譯按:初果),並開始局限我們必須繼續受苦的連綿的生命。
無常,開啓了解苦、無我之門,進入苦的最終滅絕。無常的體驗僅能透過佛陀或佛陀入滅後,由他的八正道和七覺支的教義,才能獲致。
爲了在毗婆舍那禅修中有所進步,學生必須盡可能持續保持了知無常。佛陀給予僧尼的教誨是,應在所有姿勢中保有無常(或苦、或無我)的察覺,無論是行、立、坐、臥。這種持續對無常、苦、無我的察覺,是成功的秘訣。佛陀在般涅槃前的最終訓誡是:「所有組成的東西都是衰敗和無常的,你們應當勤奮以達解脫。」
事實上,這是佛陀四十五年弘法的精髓。假如你能持有萬物無常的察覺,你確可在一段時間內達到解脫的目標。
同時,在修習了知無常之時,認識「真實的本質」的正觀,會愈來愈深刻。如此,最後你將對無常、苦和無我叁法印毫無疑惑。這時,你才會毫不猶豫的邁向目標。
既然你知道,了知無常是首要因素,你應盡可能持續不斷、清楚地觀察無常,你會愈來愈知道無常的真義就是衰敗。這是宇宙萬物,無論是有生命或無生命的固有本質。
了知我們這身體是由持續變動的所有極微組成,就是了知變動或敗壞本質的真實內涵。極微持續的崩潰和更換所産生的變動或衰敗(無常),其本質就是不圓滿,即苦谛。祇有在你經曆明白這種改變是苦的時候,你才會了知在佛陀的訓誡中,十分強調的四聖谛。爲什麼?因爲當你了解你一刻也不能逃離的苦的細微本質時,你才會真正害怕、厭惡、不願身體物質和心靈的存在,進而尋找一種逃離的方法,超越片刻片刻再生的循環,止息苦痛。當你經由足夠練習,內在涅槃和平的初果時,你就可以在活著的時候,感受到究竟滅苦的滋味了。
直至目前,談到修習毗婆舍那,我一直強調,看透極微、身體元素的無常。毗婆舍那也包括思想元素或在物質改變過程的專注的變化本質。有時專注僅在于物質的無常,有時專注于思想元素的無常。當人專注于物質無常時,他也了解到思想元素同時隨著知覺物質無常而産生轉換或改變的狀態。在這種情形,這人即可了解物質和思想元素(心靈)兩者的無常。
到目前爲止,我所說的,是關于經由身體感覺無常,物質改變的過程,以及依這改變過程産生的思想元素改變的過程。你應了知,也可利用其它感覺方式來了解無常。
修習知覺無常,可開展下列的感覺(注:feeling,在此是指身體的感覺。)
用眼根看可見物
用耳根聽
用鼻根聞
用舌根嘗
用意根想
事實上,人都可利用六個感覺器官的任何一個來修習了知無常。然而實際上,我們發現在所有感覺中,身體各部分在改變過程中所得的接觸感覺,涵蓋了內省禅法最佳精華。不僅如此而已,接觸(利用磨擦、幅射和振動內在極微)身體部分産生的感覺比其它方式明顯,以毗婆舍那的初學者,經由身體感覺最容易了知無常。這是爲什麼我們選擇身體感覺作爲快速了知無常的媒介的主要原因。任何人可以嘗試其它方法,不過我的建議是在采用其它方式感覺之前,應利用自己的身體來了知無常,打下基礎。不過,其它感覺方式也可以,這毗婆舍那對剎那改變的過程念念分明,且如前面建議,接觸及知覺身體和六根,是修煉正念的最佳立足點。
在我們中心,當靜坐從知覺呼吸改爲知覺無常時,老師會利用明確的方法,教導學生開始練習將專注遍灑全身,一部分一部分地感覺所有接觸和知覺所産生的無常。在無常知覺持續時,行者會了解,專注和正念的力量,而除去身體內能量流動的障礙。這種專注會變得更快、更清楚,當身體清楚感覺到能量流動,所有知覺的無常(苦和無我)感更明顯時,行者的注意力會移到中心(心)。這時候對變化的知覺和感覺的正念和專注如此強烈,以致于了知所有的覺知,即使是心靈活動都是一種改變和振動。對整個世界,物質和心靈的覺知,將減低成各種持續改變不同層次的振動。行者利用毗婆舍那更爲精致地洞察存在的真實本質。就是這清晰的洞察引導行者停止這種持續的剎那改變,進入涅槃。
證悟佛法
對無常的覺知,會培養出不同層次的內觀知識。修習時應有好的老師予以檢查、調整,以協助行者參透新經驗和各層次。行者應避免期待任何內觀成就。因爲這種期待會分散導引至最高真理的無常覺知的持續性。
行者的修習若能深深證悟佛法的話,可以真正了知法的六大屬性:
一、法不是猜想或臆測的結果,而是個人成就的結果,且各方面精准無誤。
二、法對那些依據佛陀發明的技巧練習的人,此時此地就可産生益處。
叁、法對修習者的效果是立即的,使他在了解苦谛的同時,有能力去除苦因。
四、法經得起那些急于修習者的考驗,那些人可以親身知道益處。
五、法是個人自我的一部分,所以經得起當下的省察。
六、祇要有初覺悟經驗的行者,都可以完全經驗法的成果。所有的聖弟子都有這
內在涅槃的甯靜。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享受這甯靜之樂。他們進入所謂正果
的祥和狀態,這是關于出世間意識的涅槃甯靜,在此,沒有任何感覺會因感
官中心而引起。此時,身體姿態變直,這狀態是完美的生理和心理甯靜,涅
盤的祥和是最高的悅樂。
現在讓我從在家居士的觀點,談談每日生活中如何修習毗婆舍那,並說明在今生,立即可獲得的益處。
毗婆舍那的最初目標是啓發自身內的「活化無常」(注:烏巴慶有時用「活化無常」activate impermanence,這似乎是指可以完全經驗到真正無常,即身心連續體很快融化,像「掉落在湖面的雨水」,在那時,心靈産生淨化力,他稱之爲「涅槃元素」),或感受內在自我的無常,最終達到內、外甯靜和平衡的狀態,個人全神貫注于身內無常時,即可達成此一目標。
這個世界現在面臨嚴重威脅人類的問題,現在正是每個人修習毗婆舍那,學習如何在今日發生的事物中,尋得深層甯靜的時候。無常存在每個人的內在,與每個人同在。祇要內省自己,即可經驗到。當一個人能感覺到無常,經驗到無常,完全感受到無常,他可隨意脫離外在的觀念世界。無常對在家居士而言,是生活的寶石,他將加以珍惜,爲自己創造甯靜和平衡能源的貯藏所。它沖擊人身心疾病的根源,並逐漸拔除這種身心疾病的根源。在佛陀時代,修習毗婆舍那的在家居士人數很多。無常並非保留給出家修行的人。在家生活雖然有使人不安的缺點,但好老師或引導人員可以協助學生在很短時間內活化無常。一旦認知無常,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試著保持它。祇要有精進的時機,行者必須堅持它,以得到所有物質和精神現象快速改變本質的知見。假如到達這知見,就沒有問題,因爲那時他應可以毫不費力的,幾乎是自動地經驗無常了。在這種情形,無常成爲他的基礎,一旦家居生活的需要結束,他即可回到那裏。然而,對于尚未具足正觀,可以看清物質和精神現象快速改變本質的人而言,可能有些困難。這對他就像是身心內外活動與無常的拉鋸戰。對這種人而言,聰明的方式是依循一句箴言:「工作時工作,玩樂時盡情玩樂。」不需隨時激活無常。將練習分訂于白天或晚上固定時間,應已足夠。在這練習時間,應試著將心──注意力保持于身內,警覺于無常上,無常警覺應時時存在,這樣繼續地不使有任何絕對有害進步的散漫或令人分心的思想插入。如果不能如此的話,應回歸到出入息法,因爲專注是啓動「活化無常」之鑰。記住,爲獲致好的專注,必須有完美的道德,因爲好的專注築基于道德之上。而且,要正念于無常,專注必須紮實,假如專注十分好,無常警覺也會變得很好。除了培養對禅修對象的專注外,沒有培養無常的特殊技巧。這意謂著,爲了感覺身體上面或內部的無常,而將專注轉回到身體感覺上,首先應在人可以很容易全神貫注的部位上,這也意指可隨處改變專注的部位,從頭變到腳,從腳變到頭,有時也細察內在。必須很清楚了解,不要將注意力指向身體解剖上,而是指向直接經驗物質的形成(極微)的感覺和它們持續改變的本質。
假如遵循這些方法,確定會有進步。進步的速度端視個人能力和禅修工夫的投入。假如他達到高度的專注和智慧,他了解無常、苦和無我叁特性的能力會增加,也因此,愈來愈接近人人應記住的覺悟的目標。
這是個科學時代。今天的人們對烏托邦沒有信心。他們不會接受任何東西,除非其結果是好的、具體的、明顯的、個人的、此時此刻的。
今日,幾乎每個地方都令人不滿足,不滿足産生病態感覺,病態感覺産生恨,恨産生敵意,敵意産生敵人,敵人造成戰爭,戰爭製造敵人,以此類推。這是個惡性循環。爲什麼?因爲心缺乏適當的控製。人終究是個人化的精神力。什麼是物質?物質是精神力的物質化,是道德(正面)力量和不道德(負面)力量反應的結果。佛陀說:「世界由心造成的。」所以心主宰每個事物。那麼讓我們研究心及其特性,進而解決目前世界所面臨的問題。
佛陀住世時,告訴迦羅摩人:
聽著迦羅摩人!不要被報導、傳統或道聽途說所誤導;不要被善辯,邏輯推理、省視理論或同意某理論而誤導;也不可因符合個人愛好或出于尊敬師父令名而被誤導。
但是,迦羅摩人!當你們自己知道這些事情有害,會受到非難,受到智者批評,若修習和遵循它們,會産生損失和愁苦,這時你才確實拒絕它們。
但是,假如任何時候你們自己知道這些事情有益,無可責難,受到智者稱許,修習遵循,它們會産生福祉和快樂,那麼你們就做,修習它們,遵循它們。
修習毗婆舍那的再複興時機已經到來,我們對那些心胸開放,真誠地在好師父指導下接受訓練的人,可以自然得到的確切結果,是毫無疑問的。這些結果是好的、具體的、明顯的、個人的、此時此刻的,會讓我們生活在有益、幸福、快樂中。
願一切衆生快樂,願和平普及全世界。
《第十叁章 烏巴慶 佛法實踐精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