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十三章 乌巴庆 佛法实践精要▪P3

  ..续本文上一页练课程更改为毗婆舍那或内观。这需要利用已经修得的强大的专注透视力,并且要检查个人的一切内在倾向。学生被教导去感受自身有机体正在进行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学生可经历会发生在所有人类身上的反应。当学生全神贯注于这种自然结果的感觉,他生理、心理上自然会了解到,他的生理身体最终祇是一团会改变的物质。这是佛教无常的根本概念──改变的本质,会发生在宇宙中任何东西上,不管它有生命或无生命。他也可以因此推论出,苦或不幸与生命合一。这是真实的,因为一个生命的构造,是由极微组成,而这所有原子是在持续燃烧的状态。最后他可以了解无我的概念。你叫呈现在你面前的物质为「物质」,事实上,没有这种不变的物质。随着禅修的进展,学生自会了解,没有所谓的「自我」,也没有这样东西做为生命的中心。最后,他会革除内在的自我中心论──在心理和身体两方面。那时他因禅修而呈现新的外观,验证了一个事实,任何发生在宇宙的事情,都遵守因果律。他利用慧眼,知道个别的自我,本质上是虚幻的。

  了解无常

  现在,让我详述我们练习的精髓。在我们中心修习内观时,我们特别强调无常真理。假如你真正了解无常,你会知道苦和无我的真理,因为它们三者是一起呈现的。

  那么,无常就是经由练习,必须体验了解的第一个真谛。仅阅读有关佛教书籍,并不足于了解真正的无常,因为没有体验这部分。仅有透过体验,了解人内在不断变化的过程就是无常的本质,这样才能了解佛陀要大众了解的真义。

  要了解无常,人必须严格、勤奋地依循八正道而行。在这点,我要说明,任何一个行为、言语或思惟的动作,都留下行动的力量,即业力,并依据这行动是善或恶,而变为个人存款或负债,这个不可见的东西我们称为「行」(sa%nkh^ara)或行为力量,是心理的产物,每个动作都和它有关连。它没有外延元素。整个宇宙充满着所有生物的行为力量。我们相信,依归纳理论,生命的起源就是这种行为力量,即个人在持续吸收自身行为的力量的同时,也利用行为、言语、思惟来释放新的行为力量,这创造了一个无终止的生命周期,而以脉动、节奏和振动为其象征。让我们视善行力量为正,恶行力量为负。那么,我们得到所谓正反应和负反应,而这现象一直在宇宙中各处发生,它发生在所有有生命、无生命、我的身体、你的身体和所有生物的身体内。业持续不断的累积,成为支持生命的能源,最后难免苦和死。人可能今天是圣人,以后是歹徒;可能今天富有,不久变穷。人生的起伏是非常明显的。没有人是稳固,没有家庭是稳固,没有团体是稳固,没有国家是稳固。所有一切都受制于业律。因为业来自常变的心,所以业果也必定是恒变的。人要能祛除累积于自身的业,必须了解无常、苦和无我才可达成。我们每天因新行为,制造新业,唯有透过修习正观无常,才能打断这种过程。它可能会花费一生或更久时间来祛除所有的业。完全除业的人才会停止痛苦,因为那时没有余物可给他维持任何生命形态的能源。这是佛陀和阿罗汉在生命结束,进入最后涅槃时,达到苦的灭绝。今天,我们修习毗婆舍那,假如十分了解无常,它应足够达到觉悟的第一阶段(译按:初果),并开始局限我们必须继续受苦的连绵的生命。

  无常,开启了解苦、无我之门,进入苦的最终灭绝。无常的体验仅能透过佛陀或佛陀入灭后,由他的八正道和七觉支的教义,才能获致。

  为了在毗婆舍那禅修中有所进步,学生必须尽可能持续保持了知无常。佛陀给予僧尼的教诲是,应在所有姿势中保有无常(或苦、或无我)的察觉,无论是行、立、坐、卧。这种持续对无常、苦、无我的察觉,是成功的秘诀。佛陀在般涅槃前的最终训诫是:「所有组成的东西都是衰败和无常的,你们应当勤奋以达解脱。」

  事实上,这是佛陀四十五年弘法的精髓。假如你能持有万物无常的察觉,你确可在一段时间内达到解脱的目标。

  同时,在修习了知无常之时,认识「真实的本质」的正观,会愈来愈深刻。如此,最后你将对无常、苦和无我三法印毫无疑惑。这时,你才会毫不犹豫的迈向目标。

  既然你知道,了知无常是首要因素,你应尽可能持续不断、清楚地观察无常,你会愈来愈知道无常的真义就是衰败。这是宇宙万物,无论是有生命或无生命的固有本质。

  了知我们这身体是由持续变动的所有极微组成,就是了知变动或败坏本质的真实内涵。极微持续的崩溃和更换所产生的变动或衰败(无常),其本质就是不圆满,即苦谛。祇有在你经历明白这种改变是苦的时候,你才会了知在佛陀的训诫中,十分强调的四圣谛。为什么?因为当你了解你一刻也不能逃离的苦的细微本质时,你才会真正害怕、厌恶、不愿身体物质和心灵的存在,进而寻找一种逃离的方法,超越片刻片刻再生的循环,止息苦痛。当你经由足够练习,内在涅槃和平的初果时,你就可以在活着的时候,感受到究竟灭苦的滋味了。

  直至目前,谈到修习毗婆舍那,我一直强调,看透极微、身体元素的无常。毗婆舍那也包括思想元素或在物质改变过程的专注的变化本质。有时专注仅在于物质的无常,有时专注于思想元素的无常。当人专注于物质无常时,他也了解到思想元素同时随着知觉物质无常而产生转换或改变的状态。在这种情形,这人即可了解物质和思想元素(心灵)两者的无常。

  到目前为止,我所说的,是关于经由身体感觉无常,物质改变的过程,以及依这改变过程产生的思想元素改变的过程。你应了知,也可利用其它感觉方式来了解无常。

  修习知觉无常,可开展下列的感觉(注:feeling,在此是指身体的感觉。)

  用眼根看可见物

   用耳根听

   用鼻根闻

   用舌根尝

   用意根想

  事实上,人都可利用六个感觉器官的任何一个来修习了知无常。然而实际上,我们发现在所有感觉中,身体各部分在改变过程中所得的接触感觉,涵盖了内省禅法最佳精华。不仅如此而已,接触(利用磨擦、幅射和振动内在极微)身体部分产生的感觉比其它方式明显,以毗婆舍那的初学者,经由身体感觉最容易了知无常。这是为什么我们选择身体感觉作为快速了知无常的媒介的主要原因。任何人可以尝试其它方法,不过我的建议是在采用其它方式感觉之前,应利用自己的身体来了知无常,打下基础。不过,其它感觉方式也可以,这毗婆舍那对剎那改变的过程念念分明,且如前面建议,接触及知觉身体和六根,是修炼正念的最佳立足点。

  在我们中心,当静坐从知觉呼吸改为知觉无常时,老师会利用明确的方法,教导学生开始练习将专注遍洒全身,一部分一部分地感觉所有接触和知觉所产生的无常。在无常知觉持续时,行者会了解,专注和正念的力量,而除去身体内能量流动的障碍。这种专注会变得更快、更清楚,当身体清楚感觉到能量流动,所有知觉的无常(苦和无我)感更明显时,行者的注意力会移到中心(心)。这时候对变化的知觉和感觉的正念和专注如此强烈,以致于了知所有的觉知,即使是心灵活动都是一种改变和振动。对整个世界,物质和心灵的觉知,将减低成各种持续改变不同层次的振动。行者利用毗婆舍那更为精致地洞察存在的真实本质。就是这清晰的洞察引导行者停止这种持续的剎那改变,进入涅槃。

  证悟佛法

  对无常的觉知,会培养出不同层次的内观知识。修习时应有好的老师予以检查、调整,以协助行者参透新经验和各层次。行者应避免期待任何内观成就。因为这种期待会分散导引至最高真理的无常觉知的持续性。

  行者的修习若能深深证悟佛法的话,可以真正了知法的六大属性:

  一、法不是猜想或臆测的结果,而是个人成就的结果,且各方面精准无误。

   二、法对那些依据佛陀发明的技巧练习的人,此时此地就可产生益处。

   三、法对修习者的效果是立即的,使他在了解苦谛的同时,有能力去除苦因。

   四、法经得起那些急于修习者的考验,那些人可以亲身知道益处。

   五、法是个人自我的一部分,所以经得起当下的省察。

   六、祇要有初觉悟经验的行者,都可以完全经验法的成果。所有的圣弟子都有这

   内在涅槃的宁静。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享受这宁静之乐。他们进入所谓正果

   的祥和状态,这是关于出世间意识的涅槃宁静,在此,没有任何感觉会因感

   官中心而引起。此时,身体姿态变直,这状态是完美的生理和心理宁静,涅

   盘的祥和是最高的悦乐。

  现在让我从在家居士的观点,谈谈每日生活中如何修习毗婆舍那,并说明在今生,立即可获得的益处。

  毗婆舍那的最初目标是启发自身内的「活化无常」(注:乌巴庆有时用「活化无常」activate impermanence,这似乎是指可以完全经验到真正无常,即身心连续体很快融化,像「掉落在湖面的雨水」,在那时,心灵产生净化力,他称之为「涅槃元素」),或感受内在自我的无常,最终达到内、外宁静和平衡的状态,个人全神贯注于身内无常时,即可达成此一目标。

  这个世界现在面临严重威胁人类的问题,现在正是每个人修习毗婆舍那,学习如何在今日发生的事物中,寻得深层宁静的时候。无常存在每个人的内在,与每个人同在。祇要内省自己,即可经验到。当一个人能感觉到无常,经验到无常,完全感受到无常,他可随意脱离外在的观念世界。无常对在家居士而言,是生活的宝石,他将加以珍惜,为自己创造宁静和平衡能源的贮藏所。它冲击人身心疾病的根源,并逐渐拔除这种身心疾病的根源。在佛陀时代,修习毗婆舍那的在家居士人数很多。无常并非保留给出家修行的人。在家生活虽然有使人不安的缺点,但好老师或引导人员可以协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活化无常。一旦认知无常,唯一要做的事就是试着保持它。祇要有精进的时机,行者必须坚持它,以得到所有物质和精神现象快速改变本质的知见。假如到达这知见,就没有问题,因为那时他应可以毫不费力的,几乎是自动地经验无常了。在这种情形,无常成为他的基础,一旦家居生活的需要结束,他即可回到那里。然而,对于尚未具足正观,可以看清物质和精神现象快速改变本质的人而言,可能有些困难。这对他就像是身心内外活动与无常的拉锯战。对这种人而言,聪明的方式是依循一句箴言:「工作时工作,玩乐时尽情玩乐。」不需随时激活无常。将练习分订于白天或晚上固定时间,应已足够。在这练习时间,应试着将心──注意力保持于身内,警觉于无常上,无常警觉应时时存在,这样继续地不使有任何绝对有害进步的散漫或令人分心的思想插入。如果不能如此的话,应回归到出入息法,因为专注是启动「活化无常」之钥。记住,为获致好的专注,必须有完美的道德,因为好的专注筑基于道德之上。而且,要正念于无常,专注必须扎实,假如专注十分好,无常警觉也会变得很好。除了培养对禅修对象的专注外,没有培养无常的特殊技巧。这意谓着,为了感觉身体上面或内部的无常,而将专注转回到身体感觉上,首先应在人可以很容易全神贯注的部位上,这也意指可随处改变专注的部位,从头变到脚,从脚变到头,有时也细察内在。必须很清楚了解,不要将注意力指向身体解剖上,而是指向直接经验物质的形成(极微)的感觉和它们持续改变的本质。

  假如遵循这些方法,确定会有进步。进步的速度端视个人能力和禅修工夫的投入。假如他达到高度的专注和智慧,他了解无常、苦和无我三特性的能力会增加,也因此,愈来愈接近人人应记住的觉悟的目标。

  这是个科学时代。今天的人们对乌托邦没有信心。他们不会接受任何东西,除非其结果是好的、具体的、明显的、个人的、此时此刻的。

  今日,几乎每个地方都令人不满足,不满足产生病态感觉,病态感觉产生恨,恨产生敌意,敌意产生敌人,敌人造成战争,战争制造敌人,以此类推。这是个恶性循环。为什么?因为心缺乏适当的控制。人终究是个人化的精神力。什么是物质?物质是精神力的物质化,是道德(正面)力量和不道德(负面)力量反应的结果。佛陀说:「世界由心造成的。」所以心主宰每个事物。那么让我们研究心及其特性,进而解决目前世界所面临的问题。

  佛陀住世时,告诉迦罗摩人:

  听着迦罗摩人!不要被报导、传统或道听途说所误导;不要被善辩,逻辑推理、省视理论或同意某理论而误导;也不可因符合个人爱好或出于尊敬师父令名而被误导。

  但是,迦罗摩人!当你们自己知道这些事情有害,会受到非难,受到智者批评,若修习和遵循它们,会产生损失和愁苦,这时你才确实拒绝它们。

  但是,假如任何时候你们自己知道这些事情有益,无可责难,受到智者称许,修习遵循,它们会产生福祉和快乐,那么你们就做,修习它们,遵循它们。

  修习毗婆舍那的再复兴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对那些心胸开放,真诚地在好师父指导下接受训练的人,可以自然得到的确切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这些结果是好的、具体的、明显的、个人的、此时此刻的,会让我们生活在有益、幸福、快乐中。

  愿一切众生快乐,愿和平普及全世界。

  

  

  

《第十三章 乌巴庆 佛法实践精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