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無常、苦與無我,內觀所有現象的生滅,內觀所有現象的分解,以及隨之而內觀到恐懼、憂愁與對有條件存在的萬物厭惡的原因,最後內觀到有關各種對心法與色法求得解脫與高度甯靜的欲望,這是獲得涅槃所必要的、完整的內心平衡。
在練習有關叁特性(無常、苦、無我)的內觀發展中,行者應該練習觀察所有身體移動及姿勢的過程,他可以從其中清楚地看到自身變化的特質,並生起超越概念的認知,知道存在祇是物理與心理現象不停改變的過程,其中沒有任何恒久的自我或個體,在發展更高層次的內觀之前,最好先從理解這層涵意並體會叁特性開始。
在開始毗婆舍那時,禅修者必須以顯微鏡般地檢查姿勢的移動與改變,這裏他可以把叁特性看得非常清楚。當手自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時,修行者將首先看到手的整體移動,當仔細檢查過程的時候(特別是透過感覺),行者可看到每一剎那都是由舊的身體能量組合的生起與消滅,而讓位置給新的身體能量組合,這樣的觀察能使禅修者漸漸了解無常;把手由一個位置移到另一個位置,一遍又一遍地做,仔細地觀察色法與感覺的無常,根本地說,是擴散(心念的震蕩或振動過程)引起手的移動,透過專注與內觀的注視,行者經由體驗所有身心現象的飛逝與無主體特性,而發展出對無常的了解,當發展出對無常的內觀時,修行者也將能理解所有現象不完美、不安全與無我的特性。
雖然一個普通人會說在任何位置的手是同一只手,實際上當手在移動時,卻有億兆個質能組合在震蕩過程中生滅,就好比有一桶沙,如果你在底部弄個洞,讓沙粒像一條線般流下,雖然你看到的是一條沙線自桶子流下,事實上是許多的沙粒組合在一起,才形成一條沙線,因此我們觀念或概念的形狀、連續性與緊密結合常常掩蓋了事實。如果行者看清楚,他將知道緣生的身心現象是如何在瞬間生滅,就好象沙粒在一串沙流中流動一樣。
行者應記住,該仔細注意日常生活,體內身心活動的分解動作的經驗,包括起床、洗臉、上廁所、吃東西、來去的各種姿勢。
佛陀曾提到,在身體上觀身。所以一個能從移動手的位置看出物理現象的分解的行者,也能夠輕易地看到身體在坐著時全身的物理現象的分解,這是以身觀身的正確思惟方法。閉上眼睛仔細想想整個肉體的組合或質能的組合,然後轉動身體向右邊、向左邊,身體前彎、後仰。每一個動作與每一瞬間,你都可以看到舊的物理現象生起與消失,並移向新的位置。重複這些動作,直到你很清楚地感受到此點;禅修者也可以用觀呼吸,發展出對所有現象生滅的內觀。因觀呼吸而觀察身體現象的分解,就像觀察手的移動,行者必須檢查身體中間部分的身體現象,不必像練習呼吸時注意鼻孔空氣的進出,而祇注意身體的中間部分,如此將察覺到身體這部位的起伏移動──吸氣時升起而呼氣時伏下。對呼氣與吸氣的物理現象均能注意觀察,將了解無常是我們可以體會的。
透過對身體與身體感覺的檢查,特別是在各種不同姿勢下的檢查,行者最能夠瞭解真正的法。
透過以身體觀察身體,並注意現象的生起與消滅,禅修者能夠了解震蕩的過程,及身體的移動,乃源自于心念的活動,這就是他如何看到緣起的循環。
禅修者知道如果出現了「我要站起來」的念頭,那個念頭會産生震蕩過程,這個過程産生身體的表現動作,這個源于震蕩過程的擴散發展,使整個身體由下而上升起,就稱爲「站起來」;如果生起「我的右腳向前移動」的念頭,行者能清楚地看到震蕩過程的物理現象的生滅,甚至是前移時擡腿、放腿與壓腿等較細微的分解動作。
知道了這點,修行者應該這麼想:「即使是我在站著,各種身心現象仍在每一瞬間快速地生滅,因而展現無常。」行者的腦裏很清楚,所有緣生的身心現象的基本特性就是瞬間生滅,禅修者必須用這種方法不停地觀察無常,無論是多少天或多少個月,如此才能徹底了解。
爲了深化觀察,他可以特別把注意力放在所有經驗的分解上,因此,當行者開始以右腳走路時,他注意身心現象的分解,念著「分解、分解」;「消失、消失」;「不再存在、不再存在」;或「無常、無常」。左腳的移動也用相同步驟。行者對這些做充份的練習是很重要的,如此才能對走路(無論快慢)時的身心現象的消失或分解察覺清楚,做這些練習就是在身體內觀察身體。
行者檢查心理現象與檢查物理現象一樣重要的,如果出現了「我要走路」的念頭,行者應該注意這個念頭的生起與消失,他也應該注意腿在每一步的物理現象的生滅,現在他可以觀察每一腳步的身心現象的生滅。
行者在走路時知道「我正在走路」,無論他目前的姿勢如何,他都知道那個姿勢,同時注意「走路」這個念頭的心念變化與腳的物理變化,而且還注意腳踏到地上時的物理變化,因此他是很客觀地注意、檢查自己的身體,他或者是注意身體現象的生,或身體現象的滅,或者同時注意身體現象的生滅。
當開始練習走路時,行者在走之前先站好,然後觀察體內與生俱有的身心現象,並且這麼想:現在,這個正在站著的「我」,祇不過是體內一堆物理與心理群組的組合,而這個身體由于心念活動的震蕩過程而以站姿表現。
同樣地,如果出現了這樣的念頭:「我要用右腳走路。」念頭産生了震蕩過程,過程的擴散産生以下的移動表現:擡腿、前移、放下。行者應該注意身體每個姿勢的物理現象分解,也要注意右腳踏上地面時的物理現象分解,他應該像這樣練習好幾天,有時候慢慢走,有時候走快的。這種專注應該用在所有行、立、坐、臥的姿勢,直到行者透徹了解存在的特性。
很重要的是,行者要注意當下的生滅,因爲如此才能看得清楚;行者開始時以非常緩慢的動作練習,如此身心現象的生滅較容易觀察,這樣做是很有幫助的。
在這四種姿勢中,一位對每一種姿勢的生滅能夠注意觀察的人,終將體會到身心現象生起後會立刻消失,新形式的存在會取代舊的,就好象在熱鍋內的芝麻,不斷發出爆裂聲地分解。
練習毗婆舍那的過程,如果行者能夠清楚地覺察到所有現象的生滅,他會生起內觀染著,這類染著特別容易發生在同時練毗婆舍那與禅定的修行者身上,有些微細的染著,是因爲黏著于狂喜、快樂、光明、精進、警覺、平靜、喜悅……等境界而生起的。
當行者了解上面這些境界,沒有一個是通往滅苦的道路,必須放棄黏著。繼續清楚地觀察所有現象的生滅時,這些微細的染著就會被克服。
爲了讓行者牢記這些現象是如何快速地消失,他可以注意大雨過後地面積水上的水泡,他會發現水泡生起又快速地消失,同樣地,五蘊身心現象的生滅也是非常快,再就沙桶的譬喻來說,雖然可以看到一線沙流自桶子底端流出,你知道這些看似固體的沙流是由許多沙粒組合而成,而且這些沙粒的組合是瞬間生起又立刻消失,舊的才消失,新的又産生。
當行者已覺察到身體每一個姿勢與外在世界所有現象的分解,他將很快覺察出業行産生任何的嶄新存在現象,是不安全的、可怕的、痛苦的與悲哀的,並且厭離世俗的生活,他將漸漸得到更深的內觀。
他將愈來愈清楚四聖谛與所有現象本有的苦,身體與心理的感覺與感受都明顯是痛苦的,苦谛或不圓滿不祇是指苦受而已,由無我與無常這些真理看來,所有的存在現象都是不圓滿的,而且其本身已包含苦的種子。
由于感受到對所有存在形式的厭惡,厭倦它們,再也無法從它們那裏找到樂趣,行者不再黏著于其中的任何一種形式,自己生起了追求解脫的欲望。
現在他的專注會集中在存在叁特性──無常、苦、無我,想要自任何形式的存在中解脫的欲望愈來愈強。
就像蘆葦、氣泡或海巿蜃樓是沒有實體、沒有內容,且空虛的,因此色、受、想、行、識也是沒有實體與內容,是空虛、無用與無我的,它們沒有主宰,沒有任何人能控製它們,它們也不是小孩、女人或男人,不是個體,不是任何隸屬于個體的事物,不是「我」或「我的」,也不屬于任何其它人。
最後,當繼續探究存在的形式時,行者克服了所有的恐懼、喜悅與冷漠,生起的是深層的平靜,他看到所有緣生的、生起的與消逝的,物理的與心理的現象,都與靈魂、「我」、「我的」、「他的」與「某人的」無關。
他們是無我,或:
一、沒有任何持久的個體或靈魂。
二、沒有心髓(pith)或本體(essence)。
叁、無法主宰、無法控製的。
現在,當繼續觀察細思存在叁特性時,心會走向涅槃的甯靜,和平與甯靜的心成了進入解脫的叁道入口,也就是進入涅槃的叁條道路。
解脫的叁道入口引導我們脫離緣生的現象世界,心知道所有行是無常與有限的,因此努力走向非緣生。
心受到所有存在形式具有的不圓滿的刺激,並快速走向無欲,心視所有事物是空的、外在的,並努力走向「無」。
因此,根據這些指示從事毗婆舍那禅修時,行者會發現,借著對存在特性(變更、取代、騷亂及身心改變)的注意,他發展出一種深觀的心理能力,使他能免于常見與斷見(注:這是指錯誤地認爲有個如上帝般的外在靈魂或死亡時身心完全毀滅的兩個極端),他的內觀能夠驅散下列幻想:一、永恒的觀念,二、世俗快樂的觀念,叁、「自我」或固有「身見」的觀念,四、強烈欲望帶來快樂的觀念,五、貪婪,六、成爲(becoming,注:這是意謂著希望在輪回中繼續存在),七、緊抓,八、緊密與堅固的觀念,九,對「行」的錯誤觀點,十、穩定的觀念,十一、形成的條件,十二、愉快,十叁、執著,十四、對本質牢固不放的觀念,十五、對自我與世界的錯覺,十六、黏著,十七、思考輕率,十八、有關身心問題的糾纏。破除這些是適當做毗婆舍那練習的成果,這個事實將引導遠離老、病、死與再生。
想要開始這練習的行者,必須先朗誦叁歸依佛、法、僧,他應保持戒行,並常常做下面的慈悲觀:
願我快樂,願我保持快樂,並在生活中沒有敵意。
願所有衆生順利快樂,願他們喜樂,願所有衆生,無論是強、弱,大、小,可見、不可見,近、遠,已生、將生,願他們都喜樂。
願衆生不相互欺負,語言不粗暴,對鄰居沒有惡念。甚至像母親甯可冒著生命的危險,護衛她唯一的小孩。我懷著無量的慈愛對待所有衆生,對全宇宙充滿愛心,無論在上或在下都沒有極限,我對全世界這樣的修養懷著無限的善意。
無論是行、立、坐、臥,祇要是我醒著,我都懷著這種世界最高貴的慈愛。
因此,但願我放棄無益的討論及爭論,端正地行走,具備內觀的能力,抑製感官的貪欲,並且不再出生,願所有其它衆生也能具備這些通向涅槃道路的條件,願所有衆生遠離老、病、死的危險,願所有衆生皆得解脫。
《第十一章 莫因西亞多 內觀訓練》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