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常、苦与无我,内观所有现象的生灭,内观所有现象的分解,以及随之而内观到恐惧、忧愁与对有条件存在的万物厌恶的原因,最后内观到有关各种对心法与色法求得解脱与高度宁静的欲望,这是获得涅槃所必要的、完整的内心平衡。
在练习有关三特性(无常、苦、无我)的内观发展中,行者应该练习观察所有身体移动及姿势的过程,他可以从其中清楚地看到自身变化的特质,并生起超越概念的认知,知道存在祇是物理与心理现象不停改变的过程,其中没有任何恒久的自我或个体,在发展更高层次的内观之前,最好先从理解这层涵意并体会三特性开始。
在开始毗婆舍那时,禅修者必须以显微镜般地检查姿势的移动与改变,这里他可以把三特性看得非常清楚。当手自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时,修行者将首先看到手的整体移动,当仔细检查过程的时候(特别是透过感觉),行者可看到每一剎那都是由旧的身体能量组合的生起与消灭,而让位置给新的身体能量组合,这样的观察能使禅修者渐渐了解无常;把手由一个位置移到另一个位置,一遍又一遍地做,仔细地观察色法与感觉的无常,根本地说,是扩散(心念的震荡或振动过程)引起手的移动,透过专注与内观的注视,行者经由体验所有身心现象的飞逝与无主体特性,而发展出对无常的了解,当发展出对无常的内观时,修行者也将能理解所有现象不完美、不安全与无我的特性。
虽然一个普通人会说在任何位置的手是同一只手,实际上当手在移动时,却有亿兆个质能组合在震荡过程中生灭,就好比有一桶沙,如果你在底部弄个洞,让沙粒像一条线般流下,虽然你看到的是一条沙线自桶子流下,事实上是许多的沙粒组合在一起,才形成一条沙线,因此我们观念或概念的形状、连续性与紧密结合常常掩盖了事实。如果行者看清楚,他将知道缘生的身心现象是如何在瞬间生灭,就好象沙粒在一串沙流中流动一样。
行者应记住,该仔细注意日常生活,体内身心活动的分解动作的经验,包括起床、洗脸、上厕所、吃东西、来去的各种姿势。
佛陀曾提到,在身体上观身。所以一个能从移动手的位置看出物理现象的分解的行者,也能够轻易地看到身体在坐着时全身的物理现象的分解,这是以身观身的正确思惟方法。闭上眼睛仔细想想整个肉体的组合或质能的组合,然后转动身体向右边、向左边,身体前弯、后仰。每一个动作与每一瞬间,你都可以看到旧的物理现象生起与消失,并移向新的位置。重复这些动作,直到你很清楚地感受到此点;禅修者也可以用观呼吸,发展出对所有现象生灭的内观。因观呼吸而观察身体现象的分解,就像观察手的移动,行者必须检查身体中间部分的身体现象,不必像练习呼吸时注意鼻孔空气的进出,而祇注意身体的中间部分,如此将察觉到身体这部位的起伏移动──吸气时升起而呼气时伏下。对呼气与吸气的物理现象均能注意观察,将了解无常是我们可以体会的。
透过对身体与身体感觉的检查,特别是在各种不同姿势下的检查,行者最能够瞭解真正的法。
透过以身体观察身体,并注意现象的生起与消灭,禅修者能够了解震荡的过程,及身体的移动,乃源自于心念的活动,这就是他如何看到缘起的循环。
禅修者知道如果出现了「我要站起来」的念头,那个念头会产生震荡过程,这个过程产生身体的表现动作,这个源于震荡过程的扩散发展,使整个身体由下而上升起,就称为「站起来」;如果生起「我的右脚向前移动」的念头,行者能清楚地看到震荡过程的物理现象的生灭,甚至是前移时抬腿、放腿与压腿等较细微的分解动作。
知道了这点,修行者应该这么想:「即使是我在站着,各种身心现象仍在每一瞬间快速地生灭,因而展现无常。」行者的脑里很清楚,所有缘生的身心现象的基本特性就是瞬间生灭,禅修者必须用这种方法不停地观察无常,无论是多少天或多少个月,如此才能彻底了解。
为了深化观察,他可以特别把注意力放在所有经验的分解上,因此,当行者开始以右脚走路时,他注意身心现象的分解,念着「分解、分解」;「消失、消失」;「不再存在、不再存在」;或「无常、无常」。左脚的移动也用相同步骤。行者对这些做充份的练习是很重要的,如此才能对走路(无论快慢)时的身心现象的消失或分解察觉清楚,做这些练习就是在身体内观察身体。
行者检查心理现象与检查物理现象一样重要的,如果出现了「我要走路」的念头,行者应该注意这个念头的生起与消失,他也应该注意腿在每一步的物理现象的生灭,现在他可以观察每一脚步的身心现象的生灭。
行者在走路时知道「我正在走路」,无论他目前的姿势如何,他都知道那个姿势,同时注意「走路」这个念头的心念变化与脚的物理变化,而且还注意脚踏到地上时的物理变化,因此他是很客观地注意、检查自己的身体,他或者是注意身体现象的生,或身体现象的灭,或者同时注意身体现象的生灭。
当开始练习走路时,行者在走之前先站好,然后观察体内与生俱有的身心现象,并且这么想:现在,这个正在站着的「我」,祇不过是体内一堆物理与心理群组的组合,而这个身体由于心念活动的震荡过程而以站姿表现。
同样地,如果出现了这样的念头:「我要用右脚走路。」念头产生了震荡过程,过程的扩散产生以下的移动表现:抬腿、前移、放下。行者应该注意身体每个姿势的物理现象分解,也要注意右脚踏上地面时的物理现象分解,他应该像这样练习好几天,有时候慢慢走,有时候走快的。这种专注应该用在所有行、立、坐、卧的姿势,直到行者透彻了解存在的特性。
很重要的是,行者要注意当下的生灭,因为如此才能看得清楚;行者开始时以非常缓慢的动作练习,如此身心现象的生灭较容易观察,这样做是很有帮助的。
在这四种姿势中,一位对每一种姿势的生灭能够注意观察的人,终将体会到身心现象生起后会立刻消失,新形式的存在会取代旧的,就好象在热锅内的芝麻,不断发出爆裂声地分解。
练习毗婆舍那的过程,如果行者能够清楚地觉察到所有现象的生灭,他会生起内观染着,这类染着特别容易发生在同时练毗婆舍那与禅定的修行者身上,有些微细的染着,是因为黏着于狂喜、快乐、光明、精进、警觉、平静、喜悦……等境界而生起的。
当行者了解上面这些境界,没有一个是通往灭苦的道路,必须放弃黏着。继续清楚地观察所有现象的生灭时,这些微细的染着就会被克服。
为了让行者牢记这些现象是如何快速地消失,他可以注意大雨过后地面积水上的水泡,他会发现水泡生起又快速地消失,同样地,五蕴身心现象的生灭也是非常快,再就沙桶的譬喻来说,虽然可以看到一线沙流自桶子底端流出,你知道这些看似固体的沙流是由许多沙粒组合而成,而且这些沙粒的组合是瞬间生起又立刻消失,旧的才消失,新的又产生。
当行者已觉察到身体每一个姿势与外在世界所有现象的分解,他将很快觉察出业行产生任何的崭新存在现象,是不安全的、可怕的、痛苦的与悲哀的,并且厌离世俗的生活,他将渐渐得到更深的内观。
他将愈来愈清楚四圣谛与所有现象本有的苦,身体与心理的感觉与感受都明显是痛苦的,苦谛或不圆满不祇是指苦受而已,由无我与无常这些真理看来,所有的存在现象都是不圆满的,而且其本身已包含苦的种子。
由于感受到对所有存在形式的厌恶,厌倦它们,再也无法从它们那里找到乐趣,行者不再黏着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形式,自己生起了追求解脱的欲望。
现在他的专注会集中在存在三特性──无常、苦、无我,想要自任何形式的存在中解脱的欲望愈来愈强。
就像芦苇、气泡或海巿蜃楼是没有实体、没有内容,且空虚的,因此色、受、想、行、识也是没有实体与内容,是空虚、无用与无我的,它们没有主宰,没有任何人能控制它们,它们也不是小孩、女人或男人,不是个体,不是任何隶属于个体的事物,不是「我」或「我的」,也不属于任何其它人。
最后,当继续探究存在的形式时,行者克服了所有的恐惧、喜悦与冷漠,生起的是深层的平静,他看到所有缘生的、生起的与消逝的,物理的与心理的现象,都与灵魂、「我」、「我的」、「他的」与「某人的」无关。
他们是无我,或:
一、没有任何持久的个体或灵魂。
二、没有心髓(pith)或本体(essence)。
三、无法主宰、无法控制的。
现在,当继续观察细思存在三特性时,心会走向涅槃的宁静,和平与宁静的心成了进入解脱的三道入口,也就是进入涅槃的三条道路。
解脱的三道入口引导我们脱离缘生的现象世界,心知道所有行是无常与有限的,因此努力走向非缘生。
心受到所有存在形式具有的不圆满的刺激,并快速走向无欲,心视所有事物是空的、外在的,并努力走向「无」。
因此,根据这些指示从事毗婆舍那禅修时,行者会发现,借着对存在特性(变更、取代、骚乱及身心改变)的注意,他发展出一种深观的心理能力,使他能免于常见与断见(注:这是指错误地认为有个如上帝般的外在灵魂或死亡时身心完全毁灭的两个极端),他的内观能够驱散下列幻想:一、永恒的观念,二、世俗快乐的观念,三、「自我」或固有「身见」的观念,四、强烈欲望带来快乐的观念,五、贪婪,六、成为(becoming,注:这是意谓着希望在轮回中继续存在),七、紧抓,八、紧密与坚固的观念,九,对「行」的错误观点,十、稳定的观念,十一、形成的条件,十二、愉快,十三、执着,十四、对本质牢固不放的观念,十五、对自我与世界的错觉,十六、黏着,十七、思考轻率,十八、有关身心问题的纠缠。破除这些是适当做毗婆舍那练习的成果,这个事实将引导远离老、病、死与再生。
想要开始这练习的行者,必须先朗诵三归依佛、法、僧,他应保持戒行,并常常做下面的慈悲观:
愿我快乐,愿我保持快乐,并在生活中没有敌意。
愿所有众生顺利快乐,愿他们喜乐,愿所有众生,无论是强、弱,大、小,可见、不可见,近、远,已生、将生,愿他们都喜乐。
愿众生不相互欺负,语言不粗暴,对邻居没有恶念。甚至像母亲宁可冒着生命的危险,护卫她唯一的小孩。我怀着无量的慈爱对待所有众生,对全宇宙充满爱心,无论在上或在下都没有极限,我对全世界这样的修养怀着无限的善意。
无论是行、立、坐、卧,祇要是我醒着,我都怀着这种世界最高贵的慈爱。
因此,但愿我放弃无益的讨论及争论,端正地行走,具备内观的能力,抑制感官的贪欲,并且不再出生,愿所有其它众生也能具备这些通向涅槃道路的条件,愿所有众生远离老、病、死的危险,愿所有众生皆得解脱。
《第十一章 莫因西亚多 内观训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