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禅修一月
henryz 于2004年8月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飛行後終于從北京來到了我一直夢想的緬甸仰光,這裏就是我夢想的佛國天堂。當九七年前我接觸到上座部佛教的時候我就開始有來緬甸的沖動,今天我終于實現了我的夢想。人生有許多的夢想,大學時我就曾夢想去西藏,畢業後沒多久就實現了,而且還不止一次,也體驗到了人生的許多特別的東西。當我認識上座部佛教的時候我覺得那才是我需要的東西。于是我來到了這篇神聖的土地。一片還不爲許多人熟悉的土地。這裏有不同的文化氛圍,這裏有純淨的原始佛教傳統,有安靜的修行環境,這裏提供免費的食物和住宿,有一個修行者該有的一切,還有著非常正直善良的人們。
四月是緬甸的熱季,又是下午一點半,剛下飛機迎面撲來的是陣陣熱浪。經過簡單的入關檢查我們一行叁人帶著大包行李走出了破舊的仰光國際機場。這時迎面走來一位和尚,手上高舉著寫有我名字的牌子,他就是恰密禅修中心派來的接機人,後來我才知道他就是我們外國人宿舍的管理員。他們是派中心的專車來接的,真還有點象貴賓的感覺。上車後和尚開始和我們用不太純正的英文聊天,但基本還是能夠溝通的。
大約二十分鍾就到了禅修中心,我想給司機一點小費,可他說什麼也不肯收,說是中心的車不要錢的。和尚帶我們到辦公室辦理登記手續,要求把貴重物品和現金保存在辦公室,每人分配一個單人宿舍,稍做安頓後就去拜見禅修指導師父。當我們趕到那裏時有一位會講中文的中年婦女也在那裏,她叫鄭美華,是緬甸華人的後代,她就是我們的翻譯,恰密西亞多昨天剛出國,據說他出國前知道有叁個中國人要來所以就爲我們特意安排了一個翻譯,翻譯是中心的居士,但不住在中心,平時我們有面試時她就會過來。師父簡單問過我們的情況後叫我們明天再來開始學習,今天休息休息,買點日常生活用品,還叫翻譯帶我們到仰光最著名瑞達高大金塔去參觀,說從明天開始禅修後就不能離開禅修中心的。
翻譯帶領我們參觀介紹禅修中心,外國人住宿和禅修是在一棟專門的四層樓裏,從下往上分別是女士宿舍,女士禅修大堂,男士禅修大堂,男士宿舍。到處都很幹淨,進任何房間都得脫鞋。食堂和辦公室都離得很近。我們又去附近的一個商店買了些日常用品,最重要的就是買了兩條緬甸裙子(LongJi),緬甸男女都穿這種像個布桶的裙子,在中心必須要穿這個,否則會感覺你很另類的。
第二天我們在指定的時間到了師父那裏,翻譯已經早早到了。這樣就開始了我們的第一課,師父叫wuduobida,英文很好,在後來的面試中我經常和他用英文交流,因爲翻譯是個居士,而且普通話不是很流利,對有些東西可能譯得不是很貼切。第一堂主要是講這裏的規矩。
基本歸納有如下幾條
1. 參加禅修者必須遵守八戒
2. 全天保持緘默, 不得和其他人講話, 如有特別事情須向辦公室報告
3. 所有動作必須要盡量慢, 不得東張西望
4. 保持全天的警覺狀態, 時時刻刻觀察身心的變化
5. 禅修必須在禅修大堂,不得在自己房間裏面修行.除非得到師父允許
6. 不許看書, 對自己的禅修感受可做非常簡短的筆記, 以便面試時報告.
7. 必須放棄以前所學的其他派別的東西
修行方法基本上和馬哈希的內觀基礎httpwww.seach.orgSoftSoft_Show.aspSoftID=828)一樣,也可參看迦那卡禅師開示(httpwww.xici.netmain.aspdoc=36283952),只是修法更加詳細。修行主要分徑行,打坐和日常生活叁部分。
徑行時的主要要點在于一下幾點:
1.雙手交叉于小腹部或背部,也可交叉于胸前。走路不可太快,但也不是非常慢,以能清楚觀察腳的移動爲准。腳步不要太高太大太斜,可參看 圖例,左邊的是正確的姿勢,右邊的是錯誤的。
2. 眼睛看前面約兩米遠處,不要看腳和想腳的形狀。
3.如果注意力已經不在腳上時,而且影響到徑行時的觀察時可停下腳步觀察妄念,直至它消失後繼續徑行,如果妄念很小很快就消失而並不影響徑行時不要停下來,繼續徑行觀察。
4.徑行路線不可太長,需要在一直線上來回走,一小時左右,一般開始時花十分鍾到一刻鍾注意左腳、右腳,後面觀察比較穩定後可以觀察提起、向前、放下,當你能觀察更多時可就觀察多一些。
5.當走到兩頭時要注意轉身的動作,可以稍做站立,注意身體的站立、腳和地面的接觸,站立、接觸,站立、接觸,這樣反複注意約十次。
打坐時主要觀察腹部的起伏,身體要端正,盤腿以自己舒適得方式,這樣能坐比較長的時間,緬甸人既不雙盤也不單盤,兩腿一前一後自然放在前面。
1. 徑行結束後打坐,慢慢地坐下,注意觀察坐下的每個動作
2.雙手自然疊在一起,雙手大拇指指頭不可正面對接,否則容易産生幻覺。如果很熱可以掌心向上放在兩膝蓋上
3.如果腹部起伏不是很明顯而難于觀察時可以觀察坐的感覺和腿與地面接觸的感覺,還有手上接觸的感覺,可以對這些部位輪流觀察。
4.不能睜眼打坐,如果昏沈可以起來徑行,或睜眼一會兒,再閉眼,也可按摩頭部。
日常生活動作要慢,仔細觀察每個動作和念頭,這些在馬哈希的內觀基礎裏描述得非常仔細。
下面是一天的作息時間表,從開始禅修到結束的那天每天都這樣,是沒有休息日的。
3:30 起床
4:00 – 530 徑行,打坐交替
5:30 早餐
6:30 打掃衛生,休息
7:00 – 1030徑行,打坐交替
10:30 午餐
12:00 – 500徑行,打坐交替
5:00 洗澡,洗衣
6:30 – 9:00徑行,打坐交替
9:30 休息或自行打坐
禅修一般徑行一小時, 打坐一小時交替進行.
恰密給外國人專用的禅修大堂很幹淨,有六七位外國人在那裏禅修,他們來自中國、日本、泰國等國。每天除了早餐後有二十分鍾時間是打掃衛生,沒有任何額外的工作需要你去做,每天的兩頓飯都已經准備好在桌上的,吃完就走人,其他公共勞動也是有專門的人來管理,好像這些人很多都是義務的。
第一天剛開始禅修感覺人比較煩躁,可能是因爲一直在繁忙的城市中生活心一直在漂浮,而且也沒有經常訓練的原故。不過沒過多久就進入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態。我挺喜歡徑行的,因爲徑行人一直是清醒的,只要注意觀察就行了,如果是打坐的話早上就有可能昏沈,天氣太熱每天晚上睡得不是很踏實。剛開始時我的心不能一直觀察腳的移動,一會兒想這,一會兒想那的,當發現自己在妄想時就安慰自己,心本來就是這樣無常的,接受它吧。其實是不用這樣去思維的,你所要做的只是時時刻刻的觀察,並不需要去思維,妄念也好,回憶也好,期望也好,你只要如實地知道在發生什麼,如果你有後悔或煩躁你的不專心,你要如實知道,擔心也是如此。徑行是給你一個主要的觀察對象即腳的移動,當你沒有觀察腳的移動時你的心去做別的事情了,你要知道,心不可能同時又能觀察腳的移動又能妄想的。心在同一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情的。當其他主要目標如聲音、妄想出現時你要觀察到它,當其他主要目標消失時再觀察主要對象腳的移動。當其他目標如外界幹擾或妄念已經影響你的徑行時你需要停下腳步來觀察他們,直至它消失。如果在徑行的過程中他們消失得很快就繼續徑行觀察腳。當我訓練一段時間後我的觀察也越來越清晰,不僅基本上能觀察到每一步的移動,而且也能觀察到腳的提起、前推、放下,再感受到提起、前推、放下、腳底接觸地面、腳底下壓的感覺。徑行時不能太快,剛開始時快就不會清晰,慢慢地移動,我發現每個主動的動作之前一定有想動的意念在前,于是我觀察到想提起、提起、想前推、前推、想放下、放下、接觸的觸覺、腳底下壓慢慢加重的感覺。轉彎時先有想轉的意念,再有轉的動作。當能順利觀察這些目標時,在這些主要能觀察到的步驟之間也會有很多東西發生的,如外界的聲音,很多細小的念頭。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對能觀察到的東西都沒有以前所認爲的那種整體的感覺,都在不斷生起和消失。剛開始時我一直腳底痛,是因爲沒有訓練過的原故腳不習慣,我曾經不能忍受一天八小時的徑行,但當我仔細觀察這個痛的時候,這些痛並不是連續的,是一個一個發生的,有時強有時弱,好像並沒有先前那麼痛,只是感覺一個一個痛的觸覺生起和消失。在後來的禅修時我發現其他的感覺也是如此,象觀察聲音時聲音就變成一個一個聽到的感覺,每一個聲音聽到的同時就消失了,味覺和嗅覺也有同樣的感受。
打坐時主要的觀察對象就是腹部的起伏了,當起伏不是很明顯時就觀察身體的坐的感覺和身體和地面接觸的感覺。前幾天的打坐一直不是很清晰,心總是在胡思亂想,心不在觀察,渾渾地時間就過去了。身體沒坐直,身體不舒服就老是去調整姿勢,而且要求閉眼,一閉眼雜念就來了,以前睜眼打坐習慣了,一下子還沒有習慣過來。我一直沒有坐直,所以背部總是痛,經常想更換姿勢,一次我打算不再更換姿勢,堅持到底,果然神奇的事情發生,當背痛發生時我就觀察它,發現它並不是那麼的痛,只不過是一個個小的痛生起和消失而已,當你一直觀察它時發現它在某時突然就消失了,不再發生,我于是繼續觀察腹部的起伏,進入非常清晰的觀察狀態,一會兒一個多小時就過去了。其他部位如腿也麻、癢也有類似經曆。當觀察清晰時有時能看到腹部起有七八個清楚的步驟。腹部起伏時間的長短和坐的姿勢有關,有時急促有時緩慢。
這裏的禅修大堂夏天都是開著電扇打坐的,不象國內吹風打坐好像有什麼禁…
《緬甸禅修一月》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