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緬甸禅修一月▪P2

  ..續本文上一頁忌,你所要做的只是如實觀察,知道有風吹來就行了,好像電扇沒有什麼關系。

  日常生活也是要保持高度的警覺,時時觀察。一個比較深的印象就是當我早上刷牙時有生以來從未有過如此清楚的刷牙,能觀察到每一個刷牙的動作,還有每個動作之前的想要移動牙刷的意圖。吃飯時的感受還要多,不僅要知道每動一下的意圖、動作,還有觀察到每一次咀嚼,吞咽時的意圖、動作,食物經過食道的感覺,食物到達胃後飽的感覺。後來還觀察到食物在嘴裏的冷熱、香味、滑嫩、稀稠等。有一天吃飯時我突然觀察到我每次取食物前都要先看著食物的,其實看一直在發生,只是我以前一直沒有觀察到而已。

  以上就是我禅修一周的了解。

  如何面試報告

  一般面試的時間不是很長,十分鍾到二十分鍾,師父希望你面試時簡明扼要,一般要求分別按徑行、打坐、日常生活叁部分來彙報,徑行的時間長短、如何徑行的、觀察到什麼、遇到妄念如何處理、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受。打坐也是一樣,時間、如何觀察、如何處理妄念、特別感受。日常生活的報告包括日常起居、走路、吃飯等。根據你的報告師父可能會讓你調整一些方法,也可同時證實你的一些感受。

  由于很向往森林禅修的體驗,感覺城市裏面很吵,于是我向師父提出去森林中心的要求,師父欣然答應,于是他們給我安排了車輛和在那邊的住宿,當天出發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來到了向往以久的恰密森林禅修中心。

  森林中心很寬闊,而且人也比較少,一人可以住一間很大的房子,房間裏臥室、衛生間和淋浴室都是分開的。這裏的樹木很多,修行可以在禅修大堂,也可以在森林裏的專門打坐處。這裏的場地沒有男女分開,但面積很大。第一天剛到時就遇到停電,不過這裏有發電機,過不了多久就會發電,到晚上大家都入睡時發電機再停機。

  禅修大堂雖然有電扇但還是比較熱,其他季節應該不熱的,所以我一般都在森林裏打坐的,那裏有風比較涼爽,而且人少,沒有相互幹擾。這裏的森林不是我們想象的那種大森林,可以把它叫樹林,樹還是比較多的,地面上沒有什麼草,可以打掃一下後徑行,但不象大堂裏那麼平整,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不過我感覺蠻不錯的,赤腳徑行在土地上有種回歸自然的感覺。隨著太陽光線的移動你需要調整你徑行和打坐的地方,因爲有些地方會被曬得很熱。赤腳走在土地上腳下顯得特別的敏感,觀察也變得很清晰,只是由于地面的不平整觀察就不會象在大堂裏那麼有規律和持久,所以師父讓我不要走得太慢,依然還是觀察腳的提起、前推、放下和接觸下壓的感覺,在徑行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其他的目標如妄念、外界的鳥聲、風聲、地面的感覺(冷熱、粗糙等)。有時注意力比較集中一會兒一個小時也就過去了,這種時間的感覺不會發生在平時的走路上。有時突然能聽到外界的聲音,但有時很久沒有聽到這些聲音,其實這些聲音一直都存在的。師父說心就是這樣的,心總是被主要目標吸引,心在同一時間只能關注一個對象。有時在那裏徑行就是覺得自己只是一連串的動作、念頭、感受一個一個發生,所謂的我就是如此,當下物質和精神現象不斷的發生和結束,發生的刹那也就是結束刹那。

  我把大多數的時間都花在森林裏面,那裏打坐比較涼爽,即使是正午時分也經常有陣陣微風,平均每坐的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我的經驗是身體坐直,坐好後盡量不要移動身體,那樣觀察的會比較清楚,也容易入定。一次在觀察腹部起伏的時候我感到非常的清晰,吸氣和呼氣都變成很多步,身體隨著呼吸有一點搖動,但感覺上搖動幅度很大,腹部就像是有一個非常大的皮球似的在收縮和放大。師父說了,只要注意發生的一切,不要去想象和追隨什麼。一次在打坐時我的心已不在腹部,當心再次關注到腹部時突然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腹部還在那裏有規律的運動著,而觀察的心剛不在這裏,現在又關注在腹部的上下運動了,發現身體的運動和觀察的心是分開的,他們是兩件事情。不僅是觸覺如此,于是我很快推論到其他如聽覺、視覺等,很多聲音明明一直發生在耳邊的,但有時我聽不到,只有關注到它時才能聽得到,視覺、味覺、嗅覺都是如此。

  夏天的森林裏小動物很多,最多的是鳥類和變色龍,尤其是變色龍經常發出奇怪的叫聲,有時還在你打坐的頂上爬來爬去的。雨過天晴的時候不要去森林裏面,新生的蚊蟲飛蛾比較多,還有就是螞蟻到處搬家的景象讓你無處下足。

  在仰光時早上打坐總是昏沈,到了這裏好像就沒有瞌睡了似的,一大早叁四點鍾打坐清醒得很,可能是由于前面一直堅持的緣故吧。有時打坐時腹部的起伏沒有什麼感覺,于是我觀察身體的坐、腿與地面的接觸,感覺到這些接觸都是一個個小的震動在發生,所謂的接觸其實就是這些細小的震動的生起消失,有時我感覺整個身體好像變得象塊石頭一樣堅定不可動搖,感覺不到呼吸,身體的感覺就是一個個小的震動的發生。

  有一次我突然看見一個很大的自己的形象,感覺有些可怕,師父說過不用害怕任何境界,它只不過是自己的心念而已,繼續觀察這個心念時不久它就消失了。

  經過一周多的練習,心已經比較穩定,很少回憶在國內發生的工作生活上的事情,但有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那就是妄念幾乎都是這幾天修行時東張西望的東西或是小時候,初中,高中時的某些印象,有些是一二十年來從來沒有想起過的東西,不過都是當時印象較深的東西。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因果吧,每一個妄念都是有源頭的。當下的心不會無緣無故地發生,總是有其原因。

  日常生活也是非常的仔細,包括開門、關門、洗澡、躺下、吃飯的每個細節,尤其是吃飯的時候有了更多的體會,我很喜歡吃芒果,而餐桌上幾乎每天都有芒果,所以經常在吃的時候我都在享受芒果的美味而忘記觀察,當我不沈醉在芒果的美味中時觀察到那也只是一個個味覺發生,有時也會有回憶以前芒果味道的念頭。

  一天中午我在吃飯回來的路上,走在烈日下,背上有一種異常灼熱的感覺,于是我停下腳步站在烈日下,仔細地觀察這個這個熱的感覺,奇妙的是,現在並不是原來我認爲的那麼熱,熱是很多一個一個的熱的觸覺在發生和消失,有的強有的弱。這是只有熱的觸覺現象發生,並沒有象以往那樣被熱帶來的煩躁不安。

  這次體驗後我用同樣的方法去觀察觸覺、聲音、嗅覺、味覺、視覺都有同樣的體驗,它們都是一個一個發生的,生起的同時就是消失,聲音被感覺是一個一個聲音點,所有接觸感覺是一個一個接觸點,就是這樣。

  後來我覺得腳下每一步移動,腹部的一次起伏之間,雖然觀察的主要目標都很清晰,但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發生,比如身體細小的感受、心念的變化、外界的幹擾等,它們發生得太多太快了,根本來不及觀察清楚,只覺得太多的身心現象在生起消失,師父說需要盡量觀察清楚,但是這需要時間來鍛煉。

  雖然感覺了解的越來越多,但後來重溫過馬哈希的書後發現其實在書裏每個細節都有描繪的,只不過是當時看的時候只有想象,沒有實際體會而已。

  森林禅修生活過得很快,叁周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在計劃旅遊和回國的事情,和師父告別的最後一次面試時師父說,希望我下次再來,並且能多呆一些時間,最好是叁個月以上,那樣長時間的訓練會比較有成果。記得師父最後說的一句話,修行所要做的只是了知當下發生的一切(be aware what”s happening all the time)。

  綜合自己一個月的禅修感受可以總結爲以下幾點

  1. 所觀的對象和觀察的心是兩件事情,觀察的對象有腳的移動,腹部的起伏,外界的幹擾,妄想,意圖等

  2. 身體的無常,痛癢麻等都是由一個個小的痛癢麻的不斷生滅,最終都會自然消失。心無常,心不能持久在一個目標上,總是被主要目標吸引,你不能控製它,妄念也是如此,再頑固的妄想也在時刻生滅。

  3. 無我,只能感覺到身心現象一個一個的在生起和消失,別無它物,沒有一個所謂的我存在,世界上只有身心現象在生滅,也就是你所正在經曆的。

  4. 因果,有意圖才會有行動,現在的身心現象是由過去的身心現象引起的,未來的身心現象和現在的身心現象有關聯。

  告別了禅修中心回到仰光,我參觀了馬哈西中心和班迪達中心,然後乘飛機去蒲甘和曼德勒旅遊了幾天後回到了國內。回國後又投入了緊張的工作當中,剛開始的一些天還能保持在那邊的警覺狀態,但過了一個月後基本上不能維持在緬甸時的狀態,所以我覺得環境對一個修行人是很重要的,最好還是在禅修中心修習,在忙碌的俗務中是很難修行的,能做的只能是盡量保持日常的警覺。

  一起同去的兩位朋友還在緬甸,一位去了帕奧毛淡棉的禅場,打算在那裏出家,還有一位在恰密禅修中心,准備在那裏長期進修。

  其實現在去緬甸還是很方便的,護照、簽證很快很容易就還能辦下來,自己只需要負責來回的機票費用,在禅修中心吃住是免費的,再說那邊的生活標准非常低,不會有太大的開銷。關于如何去緬甸禅修的詳細情況可參看我寫的一篇《緬甸禅修之旅》。

  禅修中心相關的照片

  一下是我提過的一些問題和師父的解答,有些問題已經在上面提及故不列在下面。

  1) 打坐時昏沈怎麼辦

  是因爲精進力和定力不夠才會昏沈的,昏沈時也需要觀察,昏沈也是無常的,實在瞌睡就睜眼一會兒,也可以按摩一下頭部,同時仔細觀察自己的動作,然後繼續打坐

  2) 當你在短時間內看到太多的身心現象發生又不能一一看清楚時如何處理

  不用刻意去一一看清楚,觀察基本目標,其他的能觀察多少就多少

  3) 徑行和打坐達到的結果一樣嗎?

  結果是一樣的,要看你更加適合哪種方式。

  4) 需要專門去做修定的訓練嗎?

  馬哈希的方法沒有專門要求你去修定的,它通過徑行和觀察腹部來修煉定力,但不是安止定

  5) 徑行時的快慢,跨步的大小

  徑行時要比較慢,需要對腳步的移動的每一步觀察清楚,但也不能太慢,太慢會站不穩,每步大小是一個腳底板長。

  6) 修行時花百分之多少的注意在觀察上

  一般注意力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太專注容易疲勞,太放松容易松懈。

  

  

《緬甸禅修一月》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內觀禅修學經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