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缅甸禅修一月▪P2

  ..续本文上一页忌,你所要做的只是如实观察,知道有风吹来就行了,好像电扇没有什么关系。

  日常生活也是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时时观察。一个比较深的印象就是当我早上刷牙时有生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清楚的刷牙,能观察到每一个刷牙的动作,还有每个动作之前的想要移动牙刷的意图。吃饭时的感受还要多,不仅要知道每动一下的意图、动作,还有观察到每一次咀嚼,吞咽时的意图、动作,食物经过食道的感觉,食物到达胃后饱的感觉。后来还观察到食物在嘴里的冷热、香味、滑嫩、稀稠等。有一天吃饭时我突然观察到我每次取食物前都要先看着食物的,其实看一直在发生,只是我以前一直没有观察到而已。

  以上就是我禅修一周的了解。

  如何面试报告

  一般面试的时间不是很长,十分钟到二十分钟,师父希望你面试时简明扼要,一般要求分别按径行、打坐、日常生活三部分来汇报,径行的时间长短、如何径行的、观察到什么、遇到妄念如何处理、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打坐也是一样,时间、如何观察、如何处理妄念、特别感受。日常生活的报告包括日常起居、走路、吃饭等。根据你的报告师父可能会让你调整一些方法,也可同时证实你的一些感受。

  由于很向往森林禅修的体验,感觉城市里面很吵,于是我向师父提出去森林中心的要求,师父欣然答应,于是他们给我安排了车辆和在那边的住宿,当天出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来到了向往以久的恰密森林禅修中心。

  森林中心很宽阔,而且人也比较少,一人可以住一间很大的房子,房间里卧室、卫生间和淋浴室都是分开的。这里的树木很多,修行可以在禅修大堂,也可以在森林里的专门打坐处。这里的场地没有男女分开,但面积很大。第一天刚到时就遇到停电,不过这里有发电机,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电,到晚上大家都入睡时发电机再停机。

  禅修大堂虽然有电扇但还是比较热,其他季节应该不热的,所以我一般都在森林里打坐的,那里有风比较凉爽,而且人少,没有相互干扰。这里的森林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大森林,可以把它叫树林,树还是比较多的,地面上没有什么草,可以打扫一下后径行,但不象大堂里那么平整,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不过我感觉蛮不错的,赤脚径行在土地上有种回归自然的感觉。随着太阳光线的移动你需要调整你径行和打坐的地方,因为有些地方会被晒得很热。赤脚走在土地上脚下显得特别的敏感,观察也变得很清晰,只是由于地面的不平整观察就不会象在大堂里那么有规律和持久,所以师父让我不要走得太慢,依然还是观察脚的提起、前推、放下和接触下压的感觉,在径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其他的目标如妄念、外界的鸟声、风声、地面的感觉(冷热、粗糙等)。有时注意力比较集中一会儿一个小时也就过去了,这种时间的感觉不会发生在平时的走路上。有时突然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但有时很久没有听到这些声音,其实这些声音一直都存在的。师父说心就是这样的,心总是被主要目标吸引,心在同一时间只能关注一个对象。有时在那里径行就是觉得自己只是一连串的动作、念头、感受一个一个发生,所谓的我就是如此,当下物质和精神现象不断的发生和结束,发生的刹那也就是结束刹那。

  我把大多数的时间都花在森林里面,那里打坐比较凉爽,即使是正午时分也经常有阵阵微风,平均每坐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我的经验是身体坐直,坐好后尽量不要移动身体,那样观察的会比较清楚,也容易入定。一次在观察腹部起伏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清晰,吸气和呼气都变成很多步,身体随着呼吸有一点摇动,但感觉上摇动幅度很大,腹部就像是有一个非常大的皮球似的在收缩和放大。师父说了,只要注意发生的一切,不要去想象和追随什么。一次在打坐时我的心已不在腹部,当心再次关注到腹部时突然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腹部还在那里有规律的运动着,而观察的心刚不在这里,现在又关注在腹部的上下运动了,发现身体的运动和观察的心是分开的,他们是两件事情。不仅是触觉如此,于是我很快推论到其他如听觉、视觉等,很多声音明明一直发生在耳边的,但有时我听不到,只有关注到它时才能听得到,视觉、味觉、嗅觉都是如此。

  夏天的森林里小动物很多,最多的是鸟类和变色龙,尤其是变色龙经常发出奇怪的叫声,有时还在你打坐的顶上爬来爬去的。雨过天晴的时候不要去森林里面,新生的蚊虫飞蛾比较多,还有就是蚂蚁到处搬家的景象让你无处下足。

  在仰光时早上打坐总是昏沉,到了这里好像就没有瞌睡了似的,一大早三四点钟打坐清醒得很,可能是由于前面一直坚持的缘故吧。有时打坐时腹部的起伏没有什么感觉,于是我观察身体的坐、腿与地面的接触,感觉到这些接触都是一个个小的震动在发生,所谓的接触其实就是这些细小的震动的生起消失,有时我感觉整个身体好像变得象块石头一样坚定不可动摇,感觉不到呼吸,身体的感觉就是一个个小的震动的发生。

  有一次我突然看见一个很大的自己的形象,感觉有些可怕,师父说过不用害怕任何境界,它只不过是自己的心念而已,继续观察这个心念时不久它就消失了。

  经过一周多的练习,心已经比较稳定,很少回忆在国内发生的工作生活上的事情,但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发生,那就是妄念几乎都是这几天修行时东张西望的东西或是小时候,初中,高中时的某些印象,有些是一二十年来从来没有想起过的东西,不过都是当时印象较深的东西。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因果吧,每一个妄念都是有源头的。当下的心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总是有其原因。

  日常生活也是非常的仔细,包括开门、关门、洗澡、躺下、吃饭的每个细节,尤其是吃饭的时候有了更多的体会,我很喜欢吃芒果,而餐桌上几乎每天都有芒果,所以经常在吃的时候我都在享受芒果的美味而忘记观察,当我不沉醉在芒果的美味中时观察到那也只是一个个味觉发生,有时也会有回忆以前芒果味道的念头。

  一天中午我在吃饭回来的路上,走在烈日下,背上有一种异常灼热的感觉,于是我停下脚步站在烈日下,仔细地观察这个这个热的感觉,奇妙的是,现在并不是原来我认为的那么热,热是很多一个一个的热的触觉在发生和消失,有的强有的弱。这是只有热的触觉现象发生,并没有象以往那样被热带来的烦躁不安。

  这次体验后我用同样的方法去观察触觉、声音、嗅觉、味觉、视觉都有同样的体验,它们都是一个一个发生的,生起的同时就是消失,声音被感觉是一个一个声音点,所有接触感觉是一个一个接触点,就是这样。

  后来我觉得脚下每一步移动,腹部的一次起伏之间,虽然观察的主要目标都很清晰,但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发生,比如身体细小的感受、心念的变化、外界的干扰等,它们发生得太多太快了,根本来不及观察清楚,只觉得太多的身心现象在生起消失,师父说需要尽量观察清楚,但是这需要时间来锻炼。

  虽然感觉了解的越来越多,但后来重温过马哈希的书后发现其实在书里每个细节都有描绘的,只不过是当时看的时候只有想象,没有实际体会而已。

  森林禅修生活过得很快,三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在计划旅游和回国的事情,和师父告别的最后一次面试时师父说,希望我下次再来,并且能多呆一些时间,最好是三个月以上,那样长时间的训练会比较有成果。记得师父最后说的一句话,修行所要做的只是了知当下发生的一切(be aware what”s happening all the time)。

  综合自己一个月的禅修感受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所观的对象和观察的心是两件事情,观察的对象有脚的移动,腹部的起伏,外界的干扰,妄想,意图等

  2. 身体的无常,痛痒麻等都是由一个个小的痛痒麻的不断生灭,最终都会自然消失。心无常,心不能持久在一个目标上,总是被主要目标吸引,你不能控制它,妄念也是如此,再顽固的妄想也在时刻生灭。

  3. 无我,只能感觉到身心现象一个一个的在生起和消失,别无它物,没有一个所谓的我存在,世界上只有身心现象在生灭,也就是你所正在经历的。

  4. 因果,有意图才会有行动,现在的身心现象是由过去的身心现象引起的,未来的身心现象和现在的身心现象有关联。

  告别了禅修中心回到仰光,我参观了马哈西中心和班迪达中心,然后乘飞机去蒲甘和曼德勒旅游了几天后回到了国内。回国后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当中,刚开始的一些天还能保持在那边的警觉状态,但过了一个月后基本上不能维持在缅甸时的状态,所以我觉得环境对一个修行人是很重要的,最好还是在禅修中心修习,在忙碌的俗务中是很难修行的,能做的只能是尽量保持日常的警觉。

  一起同去的两位朋友还在缅甸,一位去了帕奥毛淡棉的禅场,打算在那里出家,还有一位在恰密禅修中心,准备在那里长期进修。

  其实现在去缅甸还是很方便的,护照、签证很快很容易就还能办下来,自己只需要负责来回的机票费用,在禅修中心吃住是免费的,再说那边的生活标准非常低,不会有太大的开销。关于如何去缅甸禅修的详细情况可参看我写的一篇《缅甸禅修之旅》。

  禅修中心相关的照片

  一下是我提过的一些问题和师父的解答,有些问题已经在上面提及故不列在下面。

  1) 打坐时昏沉怎么办

  是因为精进力和定力不够才会昏沉的,昏沉时也需要观察,昏沉也是无常的,实在瞌睡就睁眼一会儿,也可以按摩一下头部,同时仔细观察自己的动作,然后继续打坐

  2) 当你在短时间内看到太多的身心现象发生又不能一一看清楚时如何处理

  不用刻意去一一看清楚,观察基本目标,其他的能观察多少就多少

  3) 径行和打坐达到的结果一样吗?

  结果是一样的,要看你更加适合哪种方式。

  4) 需要专门去做修定的训练吗?

  马哈希的方法没有专门要求你去修定的,它通过径行和观察腹部来修炼定力,但不是安止定

  5) 径行时的快慢,跨步的大小

  径行时要比较慢,需要对脚步的移动的每一步观察清楚,但也不能太慢,太慢会站不稳,每步大小是一个脚底板长。

  6) 修行时花百分之多少的注意在观察上

  一般注意力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太专注容易疲劳,太放松容易松懈。

  

  

《缅甸禅修一月》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内观禅修学经历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