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鄉禅師《法語一百則》之十一
1,“春節燒頭香”的事——我們總是以爲在除夕夜誰第一個燒的香就是“頭香”,這實在是個誤會!“頭香”的真正意思是“在這一年裏,你第一次來寺廟,燒的第一支香,就是屬于你的頭香!”總是喜歡超過別人,以爲很多人裏,只有“我”第一個上香,我就是“頭”,哈……造香的人才是!
2,人世間是如此的美好!活著,呼吸著,曬著溫暖的陽光,吹來淡淡的花香……沒有誰和你爭奪這些,我們不必恐懼,沒有悲傷……此刻,就是無上的吉祥!
3,生氣,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常常吹得我們無法自拔,古人雲:是非以不辯爲解脫!誠哉斯言……如果做不到,放屁……不失爲一個好方法!
4,佛說:勝者生驕慢,敗者怨恨增;勝敗兩具舍,如此可安眠!
5,內觀修行,就是持續觀察自己的身和心,體會當下的身心世界正在發生著什麼?此刻,我們的身心所發生的一切,這才是屬于我們自己的實相……當我們時刻能體會自己當下發生的一切,最終一定會穿越火線,擁有安詳平靜的涅磐,這是最終極的煩惱止息之境地。
6,對于禅佛教裏有許多方法練習。但是,無論什麼方法,都不外“姿勢”和“心靈”的結合…保持這個端莊的姿勢,讓心和身體同在,觀察此刻的自己身和心發生的一切現象,無論好壞,只是看著這一切…不需要改變自己什麼,需要的就只是“保持覺知此刻”,看著這一切身心的現象生生滅滅。
7,心底聲音,會成爲未來的創造者!這個因人不同,只有錢滴,恰恰不“甜”;只有權滴,剩下緊握的“拳”…有些東西其實只是人生裝點品,有些東西卻是必需品,必需品最重要的就是“屍體”,一切幸福都建立在這個屍體上,如果忘記這個事實,拼命忙碌那些裝點品,我們又怎麼能夠不累垮了屍體。
8,“簡單快樂!”介個,可不簡單!我們活著,動著,努力奮鬥著,就是爲了快樂…可是,我們越活,越動,越多,越不簡單,越少快樂!這究竟是怎麼了?其實,不在于擁有多少,而是心無挂礙…心無挂礙,源于認清一個事實的真相—我們其實一無所有,有的是暫時性擁有這個屍體,跑來跑去,自得其樂——簡單快樂。
9,你能夠“努力奮鬥”,就一定會被“菩薩保佑”!
10,有這八種存心,我就會馬上陷入慌亂。1,渴望贊美;2,怕被譏諷;3,渴望得到;4,不想失去;5,渴望快樂;6,期望無苦;7,渴望名譽;8,害怕無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1,愛,不是掌控,是幫助!掌控是以我的想法爲中心,幫助是以他的幸福爲中心……其實我們都應該一樣重要,但是真正的愛是他有時候比較重要一點點!
12,我們想要弄明白別人,就一定要先深刻的了解自己;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明白別人有神馬意義?……老子雲:自知者明。
13,佛陀,心靈疏導的大師!子死,母悲痛失心,緊抱其子屍不放…尋佛求解,佛說:“去找不曾死過人的家裏,要七顆芥子來吧!”…尋覓…竟然不得一家不曾不死過人!忽然醒悟“有生必死”…心智恢複,接受死亡…看穿一切的不確定性與不可掌控性,隨佛修行,深悟法性…佛不是婆婆媽媽,而是事實教育!……高明
14,天地萬物都有一種“生”的機能,即使是環境不是非常理想,這種生的機能也會向著最適合的地方發展……人,又何嘗不是!所謂心理疾病,也都是“自我的發展系列”受到非正常的竭製的緣故……讓一切正常的成爲自我吧!
15,存在中的一切,看得太真實,那是執著了;太虛幻,那是絕望了。都已扭曲了真相…唯有如實看待,一切正常!該來的來,該去的去……唯有欣賞!
16,自己“立一個我”,努力保護著的“自我”其實是一個原始積累的錯覺,因爲不明白我的存在情況,用不斷的接受或拒絕什麼來支撐這個錯覺,好累!經常處在“迷茫”中,因爲一開始就迷茫了那個我的存在真相才産生的。迷了,然後又不斷地保護那個我,所有的問題都因迷失了這個“我的真相(無我)”而起。
17,賣豆腐的故事。貧女和她的老爹磨豆腐時候,想去東門賣,東門是集市,人很多。想想東門太遠,還是去西門吧。想想西門也不行,那麼去北門吧。兩個人邊磨豆腐邊商量明天去哪裏賣豆腐。第二天早晨起來,還是在自己家門口賣豆腐。爲什麼活得累,沒有用的想法太多了。這些無用的東西去掉,才會活得輕松。
18,南瓜要待到完全成熟,才會掉落!人生很多事,必須要緣分具足才出現,急是急不來滴……等待是一種修行吖!
19,我們面對外部困難的時候,一定要真誠的看清楚自己心裏想要的……如此外面的難題也就好解決了!
20,當你幾乎不能控製自己的時候,卻把自己控製住了,你的命運就會在此刻改變。改變命運的秘訣就在這裏!
21,有的人經常有這樣的想法:“讓某人幫我消消業障。”那就好比你餓著肚子,讓別人替你吃一頓飯。他一吃你就飽了,有這回事嗎?修行是自己的事。所以佛陀說:“自依止,法依止。”不要依靠任何人。
22,佛法要解決的並不是衣食,衣食問題用世間的科技就可以解決了。佛法一直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在哲學的頂尖,就因爲佛法解決思想問題。學佛,就是學習正確的認識世界的方式,這種認識符合事物真實的原貌……
23,人總是容易相信壞,先入爲主。本來和另一個人關系挺好的,聽到別人說這個人如何如何不好,還沒有驗證,沒有考慮清楚,就不由自主地相信了!再看到這個人時,心裏就想:“原來他是那樣一個人啊,跟我看到的不符啊……”不相信自己眼睛裏所看到的,卻要相信自己耳朵裏所聽到的,這就叫“貴耳而賤目”。
24,人世間有很多話都是閑話,沒有用。其實有時候不用說話,一點頭,一微笑,很多事情也就解決了。
25,說話誇大事實,爲什麼?好名之心是主要的。說修行有什麼境界,無非是希望別人說他很特別,很高明。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沒有境界了。只要還有境界,就不是最高的。普通人需要別人的認可與支持,自我才覺得舒服。此外還想獲得別人的贊美。人的心理是很矛盾的,既要別人認同,又要與衆不同。
26,六道輪回的秘密。此刻,我們的“心”正在經曆的才是真正的“六道輪回”,看看此刻心是經曆叁惡道的“地獄(極度煩躁)”,“餓鬼(過份渴望)”,“畜生(失去理智)”;還是叁善道的“天堂(非常快樂)”,“人間(正大光明)”,“阿修羅(嫉妒鬥爭)”。輪回——只一念之間吖!……護心
27,我們都會死,人生有神馬意義?正因爲木有意義,才可以自己立定一個意義。
28,佛法,如果是認真的學修一定需要師承的,這不是什麼神秘的傳授,而是一代代學修經驗的總結…許多人看過幾部佛書就以爲了解佛法,可是面對自己的煩惱還是煩惱,一個小小的煩惱都無法穿越,你所謂的佛法和頭發又有神馬區別!有時候你20年的摸索,比不了過來人的半句話…參…訪…禅!
29,出家,常常被猜測成逃避!是逃避嗎?不,不…出家絕對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種擔當!放棄許多個人的東西,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擔當一種文明教化的傳承,內修自己,外淨世間…誰說出家是逃避?那就來逃避試試看,恐怕是放不下自己的嗜好吧!出家是大丈夫所爲,非帝王將相所可以!
30,出家不是心灰意冷式的青燈古佛,而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自製,自律,清淨,自在……
32,他爲什麼當了和尚?一個被猜測的問題。出家對于外人總是難以想通的!其實是選擇了一種自己喜歡的生活而已…這是團體的,獨處的,規律的,甯靜的,平和的,沒有許多渴望的…時刻保持身心同在的生活!觀察自己的身體,感受,心態,及一切事物的存在方式,走入絕對的甯靜……醬紫吖!哈
33,心,是一塊田地!我們常常怨恨自己不夠開心,境況不夠理想,幸福總是繞道而行…真誠的檢查自己心看看…這塊“心田”是不是足夠肥沃?是不是經營的足夠和善?是不是也有讓別人活的余地?……人,除了外在的事業田地,心田更要好好耕種。你的世界以你爲軸心,軸心有問題,世界有問題啊!開始耕心田。
34,佛教裏“定”的修習是一重要的內容,顧名思義就是“不動搖”…保持此刻身心的不動搖。佛法裏定有很多內容,普通修習沒必要如此複雜,紅塵滾滾裏能夠有一分鍾靜靜地坐下來,覺知自己的呼吸…讓心與自己同在!我們總是迷失在追逐裏…回來的感覺是非常棒滴!莫等空閑了…現在就開始,讓心回來。
35,佛法的具體修行方法約人而異,但不出修福與慧。福是一個資本,沒有福難以遇見正法,遇見了也沒有機會修習,或想修而終日必須忙碌其他…慧是佛法的核心,這慧不是聰明伶俐,而是培育一顆安詳而充滿明覺的心,依靠這個安靜的心境獲得一種洞悉——觀見一切存在物的空性!般若波羅密……
36,學習佛法,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轉化自己這顆煩惱的心。佛教的任何一個派別,所教導的佛法,歸根結底,那就是轉化煩惱心。如果擁有的佛法知識無法轉化自己這顆煩惱的心,對于修行來說,就是一種“戲論”,不是佛法目的所在!何宗何派先不論…學習是爲減煩惱…不是爲增加!淨
37,沒有神聖的世界,也沒有神聖的人們,我們只有神聖的當下!“活在當下”,這不是一個說法,一個概念,更加不是一個想法!此刻,我們每一個人的當下,才是我們真正經曆的實相……除此而外,無論你覺得活在什麼時候,都只是一個想法,而不是身心此刻的真相。我們唯有當下……讓心回來,與身同在!當下
38,佛法,就是這些來來往往,忙忙碌碌,生生世世,聚聚散散…那些永遠也了不了的因因緣緣,一切都會過去,一切也都會不了了之。世間事,其實無論你“放”?“不放”?時間到了你一定會“下”滴!
…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