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十一▪P2

  ..續本文上一頁39,一來訪者說:法師,我感覺好不自由吖!我問:誰綁住了你?自由是神馬?經常思考這個問題!…自由是身體嗎?此刻誰綁著我的身體呢?自由是心靈嗎?此刻誰限製著我的思想呢?身心都沒有被束縛,究竟是神馬地方不自由?自由是神馬吖?

  40,因爲迷惑,我們製造了“我的存在”;因爲那個“我的存在”需要某種感覺,我們必須不斷的滿足他;身體,語言,心態,都以這個“我”爲中心,不斷的渴求滿足…結果我們成爲一輛“奔馳”,奔馳在無盡的輪回裏!因爲一開始出現的那個離開了我的身體和心靈而“獨存”的我的錯覺,我們不斷的製造迷惘……哈

  41,生命的存在,無論是以什麼形式存在,都注定了缺陷和苦痛…因爲我們有一顆充滿渴望的心!

  42,佛是什麼?古印度一小國的王子,從小失去生母,深宮內院的王子,深思敏感而仁慈…常常獨坐沈思,觀察自己,了解世界…尤其是對于人爲什麼會不安和苦痛的觀察與了解,看見了一個人存在的真相:人是由肉體和思想的結合,不存在靈魂(我);感覺裏的“我”的感覺,只是迷惑本身的産物!

  43,《非2》說“活著是一種修行!”這句話也可以這樣說“修行是一種生活!”離開了這日常的平淡生活,我們還要到哪裏去追尋修行呢?一顆不安與追尋的心,讓我們無法真正的安住此刻,安住當下,但事實上我們卻恰恰只能活在此刻,活在當下!修行,就是不斷讓自己回來,身心同在,品味此刻…

  44,真正的出家人其實是一位老師,負責佛法的傳承與教化!所謂“宏法是家務,利生爲事業”。一個出家者,如果不能內修自己,外揚法化,就已經失去出家者的意義,出家人真正尊貴的地方也在這裏!如果沒有教化外在的因緣,正好可以專心于自己的修行,所謂“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45,勿以善小而不爲,“水滴雖微,漸盈大器!”……

  46,佛教的理念,儀軌,製度,等等,都以佛的教法爲核心,經過幾千年的流傳沈澱,吸收中國固有的文明和禮節,加以佛法的改造和提升,時代不同,有些是需要揚棄的,但是更多的是需要發揚與繼承的。不是看表面就了解的,還是需要深入與勘察體驗的,這是一種人類文明的教化方式之一,輕易否定無非無知!慎…

  47,寺院其實就是一所“社會學校”,真正的功能是教育人,學習佛教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讓我們在人生之路上:艱苦裏多一份挺拔;逆境裏多一份英姿;混亂裏抱一份安祥;濁流裏有一份孤俊…所以,這裏不一定滿足祈求,卻可以尋得智慧和安心。可惜很多人來寺院裏不是學習,而是貪心…

  48,但凡要來佛寺,先備一份“虔誠恭敬”。服裝整齊素樸,心態平淡天真,不要帶著強烈的貪求去寺院祈禱…“菩薩保佑我,如果這次賺錢叁萬,我分給你叁千!”和佛菩薩談生意,這實在是個誤會!佛菩薩只是教育人要有清淨心,知足心,感恩心,孝敬心,布施心,慚愧心,安心……菩薩保佑你!

  49,問:覺得你是一個有用的人嗎?答:這要大家來評價。問:希望你成爲有用的人嗎?答:不太希望!問:爲什麼要追求存在的意義?被累死了!我說:迷失了我存在的真相。彼:自己立一個我,再追尋我的意義。我說:立的那個,是與生俱來的一個幻覺!彼言:爲什麼有這個我幻覺出現?我說:生物進化的必然…

  50,爲道是一種減法,觀察“究竟我有多少東西?”其實大家都一樣,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拖著這個屍體跑來跑去,自得其樂!確認這個真相,面對身外的得與失才可以微笑——神馬都是浮雲!老子說:“爲道日損,爲學日益”!損的就是那些浮雲,益的就是這個真實……拖死屍的是阿誰?

  51,其實這個世界沒有我了,太陽依然會升起落下,人們依然會忙忙碌碌,身邊認識的人依然會過的很好…還有神馬放不下?放不下是因爲覺得自己死了,地球將不會轉動嗎?世界會坍塌嗎?認識的人會爲你不再吃飯嗎?口口聲聲說愛你的人會和你一起去嗎?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人,注定了孤單!獨來獨往…

  52,菩薩面對惡劣,常常有兩個方法,折或攝。“折”就是威德降服,以智慧的慈悲,讓惡劣驚服;“攝”就是寬厚感化,以慈悲的智慧,讓惡劣皈心。只有折,未免有些強硬;只是攝,未免一些軟弱。智慧裏有慈悲可以折,慈悲裏有智慧可以攝……驚服皈心,皈心驚服!

  53,世間美麗的東西除非親自看見和欣賞,別人形容,描寫,甚至拍照……都已經是第二手的景色了!事件也是如此…很多事除非自己親曆,聽別人講述總感覺是“隔靴枛癢”,隔了一層簿霧…正如經典裏所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54,見一人拜佛時喃喃“菩薩保佑我一切順利!”禁不住絮叨幾句…順是什麼?貪心而已!逆是什麼?嗔心而已!平平靜靜本是大福氣,可是又難安于現狀…只要有人與事出現的地方,怎能沒有順逆?只要心裏還充滿渴求,怎能沒有悲歡?重要的不是祈求順利,而是學習擁有一顆穿越火線的心…菩薩保佑你!

  55,師父總是抱某些希望于弟子;弟子同樣渴望師父是他心目中的師父!師父迎合弟子,弟子也迎合師父,一起虛僞說修行…如果不滿足相互之間的期望,則分道揚镳。那些以前把他當做god來尊敬的人,有可能在失望之後也把他當成dog來看待的…與人交往,不希望,不渴望,更加沒有奢望…真誠慈悲!

  56,渴望前進,其實宇宙本身我們渴不渴望都一直在前進;今日科技的進程太快,遺失了許多人文…進步到都快要造成集體自殺了,文明成爲荒漠,迷失在科學前進的途中!倒退科技,這是個誤區;過分前進,同樣的誤區…救濟這個文明荒漠的時代就要開始覺醒“心的世界相對重要,發展是爲安人心!”

  57,人生有時候必須走過這一條冰雪尚未融化的路,才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

  58,不管你讓不讓一切流逝,一切都在傾刻之間就過去了,並且永遠不會再回來…要做到的就是馬上松手,微笑,並且欣賞這瞬息萬變的一切!

  59,萬物自有他的規律,就像牆角已經生芽的土豆,沒有合適的生長所需依然在努力向著光明成長…萬物總是向著最適合他生長的方向發展,人也是如此!我們常希望改造別人成爲什麼,卻忘記了土豆只是土豆,唯要做的就是讓土豆在最適合他的環境裏生長,而不是想盡辦法把土豆改造成地瓜!

  60,真正的佛法老師,就像一個劍術大師,教授學生的則是一式致命的劍術,而不是很多舞蹈用的花招,因此姿勢不一定優雅,但是非常實用。佛法教導的也只是如何轉化煩惱的心,而不是去研究這個經典或那個派別等等…那些是學者們的工作!大打折扣,大道至簡。

  61,燈,在佛教裏象征“大光明”。要知道重要的不是去訴訟這個世界有多麼黑暗,而是看看我們自己的心裏有多少光明…所謂:“一燈能破千年暗,一智能滅萬愚”。佛法,傳繼一種永恒的祁願“點一盞心燈!”

  62,因內心的虛弱和恐懼,所以不斷擴大地盤,希望贏得尊重及贊美,以爲這樣就是存在的價值。忘了一個事實,在宇宙空間裏占有體積就肉體這麼大小!超過這個限度,神馬都是浮雲…人越覺大就越空虛,越覺小就越踏實。難怪佛陀說他依靠“一無所有”到達彼岸!除了這個屍體,還有什麼?

  63,人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外形的可見世界;一個是無形的內心世界。兩個都很重要!外形的世界可以通過學習科學技能而搭建的富麗堂皇或者豪華奢侈…內心的世界卻是要依靠不斷默觀來發現他的種種奇妙…現代人太重視那個外形世界了,迷失在水泥叢林裏,以至于讓我們內心荒蕪,充滿荊棘!

  64,沒有舊的事物,存在中的一切都生生不息,每一眨眼就是另一個奇妙!我們欣賞都來不及,哪裏有時間挑剔…挑剔的其實是一顆脆弱而不安的心。

  65,有時候往往因爲看到太遠,卻忽略了身邊所在的現實,結果栽了跟頭!能看遠是好事,重要的還要能看近…近,才靠近事實。人一旦確立自己的未來,就應該學習回到現在!看看現在自己有多少知識和能力,身邊有多少資源,還需要做些什麼…別夢想總在,卻缺少了這個現實的基礎,成爲空想!

  66,我們常常以爲追求的是快樂,其實是某種刺激;真快樂是一種高尚的甯靜;刺激過後只留下空虛……爲了填補,我們再去追尋下一個刺激……循環往複!輪回不斷……

  67,所謂孝敬,除了父母的衣食,更應該照顧父母的心靈…作爲佛陀的弟子,如果可以,就告訴父母安心之道,一起趨向于法的引導…大孝的是謂“安心!”…

  68,有時候知道努力,卻忘記了等待…實際上很多事曾經非常努力過,卻沒有成功;有時候只是靜靜的等待,結果卻出現意外的意外!因爲很多事的條件(緣)沒有成熟,那就是難以成功,眼看成功了,結果卻是一個幻影!努力,但不是奴隸…很多事自己明知無能爲力,那就等待看看,其實這也是努力!

  69,所謂“得大自在”就是看見了“什麼也抓不著,得不到”馬上就“自在”了!!!

  70,常聽見“得大自在”我們以爲有一個東西可以得到!哈哈哈哈哈…這實在是個誤會,所謂“自在”就是“自”己此刻存“在”,我們還能在什麼時候存在呢?一切都只是不斷成爲過去,還有什麼人和事過不去呢?過不去,那是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了!事實上人家早就過去,留下的只有自己永不放棄的執著!

  71,心,好像一塊園地,你要在那裏播下什麼種子?是茂盛密林,一片生機;還是一支獨秀,翩然開放;擬或是流沙千裏,寸草不生。

  72,。面對無數困難,都能走過,依靠什麼?心中不滅的信念!在這世界,什麼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少那份自己認爲的信念。

  73,當面對困惑和迷茫我常常手放在胸口,靜靜的等待我心底的聲音!讓心告訴我答案,而不是那個混亂不堪的大腦。

  74,很多時候我們不喜歡熱鬧,…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慈悲(海濤法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