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十一▪P2

  ..续本文上一页39,一来访者说:法师,我感觉好不自由吖!我问:谁绑住了你?自由是神马?经常思考这个问题!…自由是身体吗?此刻谁绑着我的身体呢?自由是心灵吗?此刻谁限制着我的思想呢?身心都没有被束缚,究竟是神马地方不自由?自由是神马吖?

  40,因为迷惑,我们制造了“我的存在”;因为那个“我的存在”需要某种感觉,我们必须不断的满足他;身体,语言,心态,都以这个“我”为中心,不断的渴求满足…结果我们成为一辆“奔驰”,奔驰在无尽的轮回里!因为一开始出现的那个离开了我的身体和心灵而“独存”的我的错觉,我们不断的制造迷惘……哈

  41,生命的存在,无论是以什么形式存在,都注定了缺陷和苦痛…因为我们有一颗充满渴望的心!

  42,佛是什么?古印度一小国的王子,从小失去生母,深宫内院的王子,深思敏感而仁慈…常常独坐沉思,观察自己,了解世界…尤其是对于人为什么会不安和苦痛的观察与了解,看见了一个人存在的真相:人是由肉体和思想的结合,不存在灵魂(我);感觉里的“我”的感觉,只是迷惑本身的产物!

  43,《非2》说“活着是一种修行!”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修行是一种生活!”离开了这日常的平淡生活,我们还要到哪里去追寻修行呢?一颗不安与追寻的心,让我们无法真正的安住此刻,安住当下,但事实上我们却恰恰只能活在此刻,活在当下!修行,就是不断让自己回来,身心同在,品味此刻…

  44,真正的出家人其实是一位老师,负责佛法的传承与教化!所谓“宏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一个出家者,如果不能内修自己,外扬法化,就已经失去出家者的意义,出家人真正尊贵的地方也在这里!如果没有教化外在的因缘,正好可以专心于自己的修行,所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45,勿以善小而不为,“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46,佛教的理念,仪轨,制度,等等,都以佛的教法为核心,经过几千年的流传沉淀,吸收中国固有的文明和礼节,加以佛法的改造和提升,时代不同,有些是需要扬弃的,但是更多的是需要发扬与继承的。不是看表面就了解的,还是需要深入与勘察体验的,这是一种人类文明的教化方式之一,轻易否定无非无知!慎…

  47,寺院其实就是一所“社会学校”,真正的功能是教育人,学习佛教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让我们在人生之路上:艰苦里多一份挺拔;逆境里多一份英姿;混乱里抱一份安祥;浊流里有一份孤俊…所以,这里不一定满足祈求,却可以寻得智慧和安心。可惜很多人来寺院里不是学习,而是贪心…

  48,但凡要来佛寺,先备一份“虔诚恭敬”。服装整齐素朴,心态平淡天真,不要带着强烈的贪求去寺院祈祷…“菩萨保佑我,如果这次赚钱三万,我分给你三千!”和佛菩萨谈生意,这实在是个误会!佛菩萨只是教育人要有清净心,知足心,感恩心,孝敬心,布施心,惭愧心,安心……菩萨保佑你!

  49,问:觉得你是一个有用的人吗?答:这要大家来评价。问:希望你成为有用的人吗?答:不太希望!问:为什么要追求存在的意义?被累死了!我说:迷失了我存在的真相。彼:自己立一个我,再追寻我的意义。我说:立的那个,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幻觉!彼言:为什么有这个我幻觉出现?我说:生物进化的必然…

  50,为道是一种减法,观察“究竟我有多少东西?”其实大家都一样,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拖着这个尸体跑来跑去,自得其乐!确认这个真相,面对身外的得与失才可以微笑——神马都是浮云!老子说:“为道日损,为学日益”!损的就是那些浮云,益的就是这个真实……拖死尸的是阿谁?

  51,其实这个世界没有我了,太阳依然会升起落下,人们依然会忙忙碌碌,身边认识的人依然会过的很好…还有神马放不下?放不下是因为觉得自己死了,地球将不会转动吗?世界会坍塌吗?认识的人会为你不再吃饭吗?口口声声说爱你的人会和你一起去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人,注定了孤单!独来独往…

  52,菩萨面对恶劣,常常有两个方法,折或摄。“折”就是威德降服,以智慧的慈悲,让恶劣惊服;“摄”就是宽厚感化,以慈悲的智慧,让恶劣皈心。只有折,未免有些强硬;只是摄,未免一些软弱。智慧里有慈悲可以折,慈悲里有智慧可以摄……惊服皈心,皈心惊服!

  53,世间美丽的东西除非亲自看见和欣赏,别人形容,描写,甚至拍照……都已经是第二手的景色了!事件也是如此…很多事除非自己亲历,听别人讲述总感觉是“隔靴枛痒”,隔了一层簿雾…正如经典里所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54,见一人拜佛时喃喃“菩萨保佑我一切顺利!”禁不住絮叨几句…顺是什么?贪心而已!逆是什么?嗔心而已!平平静静本是大福气,可是又难安于现状…只要有人与事出现的地方,怎能没有顺逆?只要心里还充满渴求,怎能没有悲欢?重要的不是祈求顺利,而是学习拥有一颗穿越火线的心…菩萨保佑你!

  55,师父总是抱某些希望于弟子;弟子同样渴望师父是他心目中的师父!师父迎合弟子,弟子也迎合师父,一起虚伪说修行…如果不满足相互之间的期望,则分道扬镳。那些以前把他当做god来尊敬的人,有可能在失望之后也把他当成dog来看待的…与人交往,不希望,不渴望,更加没有奢望…真诚慈悲!

  56,渴望前进,其实宇宙本身我们渴不渴望都一直在前进;今日科技的进程太快,遗失了许多人文…进步到都快要造成集体自杀了,文明成为荒漠,迷失在科学前进的途中!倒退科技,这是个误区;过分前进,同样的误区…救济这个文明荒漠的时代就要开始觉醒“心的世界相对重要,发展是为安人心!”

  57,人生有时候必须走过这一条冰雪尚未融化的路,才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

  58,不管你让不让一切流逝,一切都在倾刻之间就过去了,并且永远不会再回来…要做到的就是马上松手,微笑,并且欣赏这瞬息万变的一切!

  59,万物自有他的规律,就像墙角已经生芽的土豆,没有合适的生长所需依然在努力向着光明成长…万物总是向着最适合他生长的方向发展,人也是如此!我们常希望改造别人成为什么,却忘记了土豆只是土豆,唯要做的就是让土豆在最适合他的环境里生长,而不是想尽办法把土豆改造成地瓜!

  60,真正的佛法老师,就像一个剑术大师,教授学生的则是一式致命的剑术,而不是很多舞蹈用的花招,因此姿势不一定优雅,但是非常实用。佛法教导的也只是如何转化烦恼的心,而不是去研究这个经典或那个派别等等…那些是学者们的工作!大打折扣,大道至简。

  61,灯,在佛教里象征“大光明”。要知道重要的不是去诉讼这个世界有多么黑暗,而是看看我们自己的心里有多少光明…所谓:“一灯能破千年暗,一智能灭万愚”。佛法,传继一种永恒的祁愿“点一盏心灯!”

  62,因内心的虚弱和恐惧,所以不断扩大地盘,希望赢得尊重及赞美,以为这样就是存在的价值。忘了一个事实,在宇宙空间里占有体积就肉体这么大小!超过这个限度,神马都是浮云…人越觉大就越空虚,越觉小就越踏实。难怪佛陀说他依靠“一无所有”到达彼岸!除了这个尸体,还有什么?

  63,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形的可见世界;一个是无形的内心世界。两个都很重要!外形的世界可以通过学习科学技能而搭建的富丽堂皇或者豪华奢侈…内心的世界却是要依靠不断默观来发现他的种种奇妙…现代人太重视那个外形世界了,迷失在水泥丛林里,以至于让我们内心荒芜,充满荆棘!

  64,没有旧的事物,存在中的一切都生生不息,每一眨眼就是另一个奇妙!我们欣赏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挑剔…挑剔的其实是一颗脆弱而不安的心。

  65,有时候往往因为看到太远,却忽略了身边所在的现实,结果栽了跟头!能看远是好事,重要的还要能看近…近,才靠近事实。人一旦确立自己的未来,就应该学习回到现在!看看现在自己有多少知识和能力,身边有多少资源,还需要做些什么…别梦想总在,却缺少了这个现实的基础,成为空想!

  66,我们常常以为追求的是快乐,其实是某种刺激;真快乐是一种高尚的宁静;刺激过后只留下空虚……为了填补,我们再去追寻下一个刺激……循环往复!轮回不断……

  67,所谓孝敬,除了父母的衣食,更应该照顾父母的心灵…作为佛陀的弟子,如果可以,就告诉父母安心之道,一起趋向于法的引导…大孝的是谓“安心!”…

  68,有时候知道努力,却忘记了等待…实际上很多事曾经非常努力过,却没有成功;有时候只是静静的等待,结果却出现意外的意外!因为很多事的条件(缘)没有成熟,那就是难以成功,眼看成功了,结果却是一个幻影!努力,但不是奴隶…很多事自己明知无能为力,那就等待看看,其实这也是努力!

  69,所谓“得大自在”就是看见了“什么也抓不着,得不到”马上就“自在”了!!!

  70,常听见“得大自在”我们以为有一个东西可以得到!哈哈哈哈哈…这实在是个误会,所谓“自在”就是“自”己此刻存“在”,我们还能在什么时候存在呢?一切都只是不断成为过去,还有什么人和事过不去呢?过不去,那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了!事实上人家早就过去,留下的只有自己永不放弃的执着!

  71,心,好像一块园地,你要在那里播下什么种子?是茂盛密林,一片生机;还是一支独秀,翩然开放;拟或是流沙千里,寸草不生。

  72,。面对无数困难,都能走过,依靠什么?心中不灭的信念!在这世界,什么都可以缺,就是不能缺少那份自己认为的信念。

  73,当面对困惑和迷茫我常常手放在胸口,静静的等待我心底的声音!让心告诉我答案,而不是那个混乱不堪的大脑。

  74,很多时候我们不喜欢热闹,…

《云乡禅师 法语一百则 之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慈悲(海涛法师)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