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十▪P2

  ..續本文上一頁也要緊緊抓著不放…那個“我”,是如此的脆弱和空虛,渴望被填充,又不斷的製造空虛,不斷的需要填充……我究竟是神馬?

  41,沒有理解的愛,就不是真愛!而是你自私的某些需要……

  42,佛教常說到“業力”,業力究竟是個神馬?這個問題非常深奧,不是叁言兩語可以說明,只要記得:業力就是一種傾向性的“思想認知”和“行爲習慣”,即個性,這是不容易改變的,因此只有主動努力,並且有意識的去改變自己的這些心態及行爲傾向的人們,才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這就是“命運的秘籍”!

  43,無論是得到,或者遭受背棄,都能夠帶來覺醒——一切皆有可能,並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樣堅固!無常變化——這才是究竟的真理……我們唯一要做到的就是接受變化,研究規律,加些創造……帶來某些想要的成果,是爲“成功叁步曲”。

  44,“最喜心若曙光明!”願我:心如曙光,照耀自他……——面對一切,不應該絕望,要知道美好的願望,仿佛黑夜裏的曙光!

  45,甯靜,才可以致遠;孤單,才顯得悠然!

  46,你應該深信,當心裏准備充滿慈悲和智慧,其實你已經抓住了人生最大的一個機遇!

  47,生病了,難受只是一種“受”,困難的是把這個“受”觀察還原,讓它成爲只是個“受”,一種“感覺”,而不是“我”,或者說:““我”非常非常難受!”只要有“我”,麻煩就來了。

  48,找不到“永恒之塔”!因此,不可能有永恒敵人,更不會有永恒朋友……萬水千山,峰回路轉……但是,佛法有一種心靈修行的證悟——涅槃寂靜——永恒的安詳之美!修

  49,“意思”都是自己“意思”出來了滴!一切本來沒有意思。

  50,這個世界有不病的人嗎?病——衰敗的真相!這是不容易超越的,我們有時候對病充滿了拒絕和怨恨,這是要不得滴,接受病的事實同時努力去轉化……這個屍體終歸化爲塵土,但是覺悟的心性卻會化融入法界,不可言說!歸零

  51,我們看待人,事,物,總是先往壞處想,在猜測裏活計,不是真相!想要認識真相,先放下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即使是做到如此,也是另一個“我的”天堂!只要“我見”還在,看什麼不是自己的心理折射?包括“我”寫出的整體微博!“我”是如此的可怕又可愛……佛是“無我之教”!

  52,美麗,早就在那裏等待!就像我們自己,都是獨一無二的美,但是,我們總是向外攀比,不敢相信自己是如此的特別,如此的獨一無二!因此,錯過許多美麗的時刻……美麗,從欣賞開始,而不是去攀比和在不滿挑剔裏追尋!

  53,我們總是喜歡訴苦,結果是越訴越苦,把自己的苦傳染很多人……解脫是一種最高的快樂(甯靜平和),菩薩就是播種這個快樂,傳染這個快樂,並且收獲這個快樂的人!

  54,活著的本身就是一個美好!可惜爲了感覺更好的活著,我們不斷的破壞這個簡單的美好……希望自己更加精彩,這已經預示自己內在的貧乏……信不信由你!

  55,有些事情是自己說了算,有些事情是大家說了算,有些事情是誰說了都不算。

  56,我們無論是心裏想去幹什麼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看見自己想的背後的那個動機!修行是一個不斷拆分和看穿自我迷惘的過程,這就是“修心”!

  57,出家,不是忘記一切,六親不認!我們不是要慈悲一切人嗎?連父母六親都忘了,是修行嗎?如果修行修到成了“木頭境界”,我真是覺得悲哀!!!禅的本來面目,也包括你的父母,這是你一生曾經經曆過的實相的一部分,如果抹殺,實在是太缺陷了!圓滿境界就是接受一切,而不是假裝“忘記”……其實是忘本!

  58,這就是人間,微脆、無常才是“永恒之塔”,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逃過。

  59,要批評一件事物,必須深刻的思考和了解這事物,我敢保證:佛教,佛法,如果認真閱讀思考,你可以批評很多東東,但是,你會變得非常“心平氣和”,絕不會“張牙舞爪”!

  60,放飛夢想,不要忘了把握住現實!面對現實,要有夢想。

  61,人生路不要總是奔跑,別忘記停下來欣賞欣賞人生……反正大家都在排隊,等待那個平等一切人的最終結果!那就不要太急了……

  62,夜可以很黑,心燈不可以黑……爲自己點一盞心燈吧!

  63,我們總是心裏不斷的自言自語……沒完沒了,心中平時都沒有話語的人,自然沒有妄語,也沒有绮語,這樣的人很甯靜,堪稱“威德最勝”。

  64,說話要很合時節。比如去醫院看望病人,你不能覺得自己學了很多佛法,張嘴就這麼開導他:“萬物無常,生死由命,誰都會走這條路,放下吧!”病人聽了會很難過。你應該說些慈悲語、柔軟語,“像你這麼一個善良的人,菩薩一定會保佑你的,你要多鍛煉,吃些有營養的東西。”等等!

  65,忍辱是一種盔甲。忍辱不是因爲害怕什麼,而是出于慈悲不想傷害對方,不想鬥爭。這是自己和他人都得到保護的好方法。佛說:“以怨恨製止怨恨,怨恨永遠不息;以忍辱製止怨恨,兩家都可得到安甯!”這真是智慧的話語。

  66,神馬都是浮雲!唯有這個屍體……跟著我們幾十年!

  67,現代化的世界變化多端,追求穩定性的我們有些不太適應…自我追求的參照物不斷被新東西撞擊,喜歡穩固性的我們有一些招架不住…我們怕被社會遺棄,又怕在大衆化裏埋沒,糾結的心情…渴望被接受,又希望與衆不同,唉!其實,我只是我,沒有任何參照,我們還是我,不需要認同,因爲生下來就注定獨一無二!

  68,現在人最大的病情是混亂和焦慮,失去方向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總是感覺無聊,並且時不時的緊張和坐立不安……我們究竟是怎麼了啊?哇呀呀呀呀呀呀呀呀呀……

  69,爲了那個感覺裏存在的“我”,太累了!爲了身體嘛!吃也吃不了多少;穿也就是幾件……爲神馬介麼多東西要去講究?……重要的是那個“我”需要!永遠無法滿意這一切,不斷要我們去追求,真是可憐了這個屍體!

  70,誰是真的英雄?他總是戰勝自己!看穿自己的的一切陰謀……

  71,我們爲什麼要修行?一個值得好好思考的問題!

  72,常常分析自己的心態,看看是如何“存心”的,未來的結果從這裏已經可以看見。

  73,戒律本身是不了義的,各家解釋不必強同。正法,確實是佛法的中心,但是,有時候我們認爲的這個法是不是正法呢?如何評定?這個必須用佛法根本而核心的教導爲評定: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磐寂靜——空性!一切法導向空性,就是正法……只是需要我們謹慎的抉擇吧!

  74,沒有絕對的事物,但是卻常會犯了絕對的思維,結果因此封閉其余的出路!一切皆有可能,重要的是創造這個事物出現的條件……這就是無中生有的道理吧!

  75,見到衆生,你總是慈悲,沒有嗔恨也沒有貪戀,漸漸地你會發現,你變輕了。不是體重減輕,而是活得輕松,面對一切事情都覺得很好辦。當我們覺得事情棘手時,通常是因爲自己的心理問題在幹擾!

  76,古聖先賢通過修行、打坐、觀察自己的內心,才寫出了充滿智慧的佛法典籍。我們要學好它,就要順著它的道理,也去觀察內心,一直觀上去,觀到一念不生。——

  77,要對治貪,先要在心裏找到貪的感覺就好辦了,有如擒賊先擒王。然後再往下分析:爲什麼會貪?貪建立在“我”上,因爲我喜歡,我想要,它順著我的心,我覺得舒服。就這麼簡單。嗔的感覺是心裏突然間好像冒出煙來了,表現爲討厭,拒絕,或者甩手一走。嗔,也建立在“我”上,我不喜歡。

  78,人生,如果只是一些情感故事會,未免太渺小……爲什麼活著?活著的意義何在?誰是我的主人?什麼東西推動我去追尋?我究竟想怎麼死去?會留下什麼?遺憾嗎?留戀嗎?從容不迫?還是驚慌失措?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是要主動去追尋,還是被迫將下班?問

  79,我們常是不知道自己此刻在幹什麼?處于“自動飛行”狀態!這個無法清楚覺知自己的狀態,就是黑暗神殿……佛法裏所說的“無明”——不明白此刻的真相!

  80,尋尋覓覓,你追我趕……人生總是不斷的“尋”,尋找屬于自己的一切!究竟神馬才是屬于自己的啊?我們最後都尋找到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結果,那就是必須下班……尋吧!但不要忘記了最終都要離開,那就:該松手時就松手,潇潇灑灑走九州哇。

  81,看芸芸衆生,我們都有一個美麗的心願,美麗的希望……有時候我們必須給人信心,給人希望……面對有些現實,我們畢竟是有些太脆弱了!信仰,哪怕是迷信的信仰都會讓心堅強……美好的希望!

  82,這個世界上,一個人如果只是爲了自己而存在,我們就會在自我感覺裏迷失……如果可以爲自己的同時,因爲你的存在而使得更多人獲益,實在是一個幸福的人生路……我們都是過客!舉手之勞,增輝自己,照耀他人——吉祥!

  83,菩提本有樹,明鏡亦在臺,本來有真性,塵埃裏自在!

  84,常看見人禮佛,把額頭磕的叮咚響…問:爲什麼呢?答:這樣佛就會賜福!面對這些,佛都是無語…禮拜是因爲佛平和慈悲的人格和洞察真相的智慧,可以給滾滾紅塵裏的我們一個茅塞頓開的窗口,並不是以爲佛是無所不能,渴望神馬就給你神馬!拜…因爲崇敬,感恩他的智慧。

  85,佛法對于人生世界的認識,有叁個最根本而主要的教導:一,這個世界一切都是瞬間變化的,沒有永恒不變的事物;二,一切都要相互滋生和破壞,沒有單一獨存的事物;叁,變化和相互依靠的世界,一切都不是絕對!看起來簡單,但這卻是非常深奧的真理,我們可以放在心裏慢慢驗證……

  86,皈依,人生新境界的開始!此刻,也就是修行的開始了。不要以爲佛教的修行是什麼神秘的家夥…所謂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種種“行”爲吖!修正自己的心態,身行,語言。由改變自己對人生世界的種種錯誤看法,而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爲和語言,人生命運就將從此不同!——造命秘訣

  87,家父有一次告訴我:找你毛病的是恩賜你的!想想看,我們去醫院挂專家名醫的號,希望他找到你的毛病,希望痊愈自己!現在你不必排隊,不必花錢就有人來找你毛病,實在是恩賜……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88,有智的人,明白財富的目的是爲了幸福,努力奮鬥,最終有沒有得到夢想的財富,他都是快樂的生活。有很多時候幸福感,不是錢就能買來滴!這個問題需要富人來驗證…你是要去奴錢,還是要成爲錢奴!

  89,人,不缺少夢想;缺少的是——如何把夢想變成現實的那些智慧!因此,好夢成真只給勇敢面對現實,並且想法子改變現實的那些家夥們……

  90,許多人信仰佛教,卻非常害怕皈依,因爲覺裏面有太多的條條框框,這是猜測裏的誤會!真正的佛教,是自由的代名詞,從來不強製約束信徒們,遵守某些規則都是出于我們自願選擇…因爲佛告訴我們,一些事情你如果要做,就一定要對某些副作用(惡果)負責,選擇要或不要隨你……清算之戒!

  91,我們常常以爲女人就要嬌,要弱,要小家碧玉…女人是“凝”,堅固一個家庭,女人的“凝聚”太重要了!女人,才是一個家庭的“核心”,這個核心就是一個“凝”字,團結父母,吸引先生,凝聚親族,教育子女……女人的凝聚力如果減弱,這個家庭就散架了!女人被稱爲“後”,這個後就是男人的靠山吖!

  92,我們常常以爲man(男人),就是五大叁粗,動不動就將別人放倒。哈哈哈哈哈…這實在是個誤會!成爲man,是看我們可以沈重多少生活的壓力和痛苦,面對困難如何顧及自己,幫助他人…承載生活,勇敢面對,就是man!完全承載,遊刃有余——“超男”!

  93,我們常常折磨自己,想取得別人的關愛;其實這是不好的做法!我們先要讓自己開心,你不開心就可以博得別人的同情嗎?也許是別人“可憐”你!開心就像陽光,萬物都喜歡陽光……

  94,我們總是喜歡把一些問題擴大和看得絕對!以此來非難和排擠他人。如有人問:假如都出家當和尚,人類不是要絕種了嗎?我笑笑說:我度你出家吧!彼馬上說:我怎麼能出家呢!我才不要當和尚!…我說:那就是了,只要還剩下你還沒有出家,你的問題就不成立,人類也不會絕種!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笑可爾!

  95,出家人的威儀。威儀不出這叁個方面:心態,必安詳而平和;語言,必真誠而慈悲;行動,必儒雅而大方。古人雲:道在平常日用中。修行人的所有存心、語言、行動,是修行的全部展現。假如擁有許多知識,卻無法在心態行爲裏展現,那就真正的成了“有知識,沒文化”!修……

  

  96,昔一禅師登臺說法,出一白布,上有一黑點,問:諸位看見什麼?如此明顯之黑點,誰都可以看見!衆人回:黑點!禅師雲:如此大白布不見,只見黑點!“人無完全”,不要只聚焦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應該運用自己擅長的長處——揚長的本身就是避短!很多人把焦點放在自己的短處上,結果荒蕪了自己的長處!

  97,當我們真誠的面對自己,面對世界,如果在深思裏不斷追尋,追尋到生命存在的終極意義,如果恰巧碰見佛法,皈依——只是遲早的事情!因爲你在“佛法”的學習和體驗裏,必將看見令你瞠目結舌的“真理之光”!一切原來是如此的明白,也就是因爲太明白了,所以我們看不見…哈!

  98,拿走你的呼吸,其余都給你留下!人生常常會有面對這樣的選擇……

  99,皈依,就是回來和依靠!回來就是反觀此刻的自己,看我們是多麼的孤單和渺小,脆弱和不堪一擊…我們是如此的害怕自己一個人,害怕面對自己此刻的身心!我們其實非常害怕真相,我們時時刻刻都害怕死亡,因爲我們是如此的明確自己“一定會死,一定會消失”!一切都會磨滅…依靠誰呢?

  100,佛教不強拉別人來信仰,信仰是個人自己的事情,當這個生命個體,面對自己的迷惑障難,找不到出路,看不見窗口…也許會自己開始蘇醒,這個時候就是尋求某種信仰的時候!所以,真正的信仰必是發自內心的不斷思考和追尋,爲什麼活著?存在的意義是什麼?誰是我內在的主人?……

  

《雲鄉禅師 法語一百則 之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